教学测量与评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01872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测量与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学测量与评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学测量与评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学测量与评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学测量与评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测量与评价.docx

《教学测量与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测量与评价.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测量与评价.docx

教学测量与评价

第一节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含义和作用

 一、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含义

 

(一)教学测量与教学测验

教学测量(instructionalmeasurement)是考核教学成效的一种方法。

这是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简称学绩)进行探察,并以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考核办法。

对此,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测量的目的在于考核教学成效,也就是考察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即学生内在的能力与品德等的形成状况。

因此,教学测量的目标应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测量目标应与教学目标一致,而不能偏离教学目标。

 

(2)教学测量的对象是学生内在的能力与品德等的形成状况,它不可能像物理测量那样直接进行,只能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间接测量。

因此,测验量表的科学性是有效教学测量的必要前提。

这一点,我们将在本章第二节阐述。

 (3)教学成效是通过量化的学绩进行考察的。

也就是说,教学成效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直接考察依据的,而学绩是以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因此命题的合理性与评分的客观性是有效教学测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这一点,我们将在本章第三节说明。

 在分析教学测量的实质时,还必须注意它和教学测验(instructionaltest)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由于教学成效是以学绩来表示的,因此教学测验又称学绩测验。

所谓学绩测验就是用以测量学绩的量表及其操作。

用测量学的术语讲,学绩测验就是选择能代表学绩的一些行为样本进行考核并作出数量分析。

也就是说,学绩测验所包含的只是测量目标的一个样组而不是全部。

这个样组必须具有代表性,能有效地测量学绩。

因此,可以说学绩测验是教学测量的工具和手段,教学测量是对学绩测验所得结果的客观描述。

也可以说,教学测量就是借助于学绩测验来对教学成效进行定量考核的一种方法。

 

(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instructionalevaluation)就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解释。

它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教学评价必须对学绩测验数据所表明的教学成效作出确切的诊断。

诊断教学成效即依据教学目标,运用学绩测验数据,判明学生知识、技能、规范的掌握程度及能力与品德的形成状况。

 

(2)教学评价必须对教学的成败原因进行分析,并对今后教学工作的改进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

教学评价不仅要了解学生能力与品德的形成状况,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找出以往学习中的断裂点和断裂带,分析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关系

教学测量与评价两者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教学测量是对学绩测验所得结果的客观描述(将结果予以数量化),并不考虑结果的实际意义,而教学评价则是对学绩测验所得结果的主观判断(对结果进行分析解释),以了解结果的实际意义。

另一方面,虽然教学评价是一种主观判断,但是这种主观判断必须以教学测量所得的客观描述为依据。

否则,就是主观主义的判断。

同样,教学测量也不能脱离教学评价,因为教学测量只是对学绩测验结果的客观描述,只有通过教学评价,才能判断这种客观描述的实际意义。

不通过评价,测量所获得的结果也就毫无实际价值。

 从以上的阐述可以看到,教学测量与教学评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实际工作中常被混淆和误用。

例如,有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作具体分析,不联系教学内容来确定成绩的实际意义,而只是进行测验和记分,并自以为这就是对教学进行评价。

也有些教师忽视严密的测量,未经任何客观数据的证实,就试图对学生知识、技能、规范的掌握程度及能力、品德的形式状况进行评价。

可以说,正确地进行教学测量与评价,是完整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二、教学测量与评价的作用

 教学测量与评价是检验教学成效、确定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是有效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

虽然通过日常调查和观察可以得到有关教学成效的某些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往往是很表面的、粗糙的,有的甚至是虚假的。

要想确切地检验教学成效,确定教学双方的水平,就必须进行科学的教学测量与评价。

这也是教学测量与评价最普遍和最一般的功能。

而它的根本作用则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师的教学,从而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1.反馈—调节功能

 通过教学测量与评价所提供的反馈信息,对教师而言,不仅可以了解学生能力与品格的形成状况,而且还可以了解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从而更明确地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加速学生心理结构的形成。

对学生而言,反馈信息能使他们明确自己对有关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找出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从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需要加强的那些方面,以构建完整的能力与品格结构。

 2.激励—动机功能

教学测量与评价所提供的反馈信息不仅可以调节教学活动,而且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起到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

当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效果是好的,则可以满足其“获得成功”的需要,从而带来愉快的情绪体验,进一步增强其学习动机。

如果反馈的结果说明学习效果不好,往往会引起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为了“避免失败”,也可以促使学生把压力变成动力,从反面来增进学生的学习动机。

总之,通过教学测量与评价所提供的反馈信息,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改进教学。

第二节 有效教学测验的基本要求

既然教学测量与评价是有效教学活动的一个必要环节,而教学测量是以科学的教学测验为工具施行的,那么有效教学测验有哪些基本要求呢?

 一、测验的效度

 

(一)效度的含义

 测验的效度指的是测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即它能够测出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与行为特征的程度。

换言之,效度指测验能在多大程度上达到测量目的。

它是科学测量工具最重要的质量指标。

一个测验若无效度,则其他任何优点都无法发挥其真正的功能。

因此,在编制教学测验时首先必须考虑其效度。

当然,效度也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任何一种测验只是对一定的目的来说是有效的,对其他目的和用途却不一定有效。

另外,由于测验是根据行为样本对所要测量的目标作间接推断,因此效度只能达到某种程度,不可能全有或全无。

 

(二)效度的类型

 考察效度的方法很多,根据其侧重的问题不同,可将测验的效度分为三类,即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实证效度。

 1.内容效度

 内容效度指测验题目对有关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当性,也就是测验所选的项目是否符合所要测量的东西,其代表性是否适当。

要编制内容效度高的测验,必须注意两点。

 第一,要有一个定义完好的内容范围,即对测量目标应有一明确的界定。

对学绩测验而言,它所要测量的是学生能力的形成状况,而能力是概括化和系统化了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在编制学绩测验时,应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能力结构中的知识因素和技能因素进行综合测量。

 第二,测题对所界定的内容范围应是代表性取样。

也就是说,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重要性来选择题目,而非随机取样,以便使选出的题目能包含所测内容范围的主要方面,并使各方面题目比例适当。

学绩测验尤其强调取样的适当性。

但是有的教师编制测验的随意性很大,不注意取样的策略,他们或者对什么感兴趣就出什么题,或者觉得怎么方便就怎么出题,或者为难倒学生而出一些偏题、怪题。

这样编出来的测验内容缺乏代表性,其内容效度必然很低。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必须对内容范围进行系统分析,将该范围区分为细目,并对每个细目作适当加权,然后再根据权数从每个细目中随机取样,直至得到所需要的题目。

 鉴定学绩测验的内容效度最常用的方法是,请有关学科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作全面考察,并与测验题目作系统比较,看测验题目是否适当地代表了所规定的内容。

如果测验题目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说明该学绩测验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2.构想效度

 构想效度指测验对某种理论的符合程度,其目的在于用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对测验的结果加以解释及探讨。

当测验的目的是用来测量能力、创造力、人格等抽象而带有假定性的特质或结构时,我们就应重点考虑测验的构想效度。

要建立具有构想效度的测验,必须先从某一理论出发,导出与这一理论构想有关的基本假设;据此设计和编制测验;然后由果溯因,审查测验结果是否符合心理学的理论见解。

例如,能力的类化经验说认为能力是一种概括化与系统化了的知识和技能,根据这一理论,可以提出下面三项假设:

(1)能力随学习的进程(年级)而增长;

(2)能力不由年龄决定;(3)能力和学习成绩密切相关。

如果我们据此编制学绩测验,并对测验结果分析后发现,测验分数随年级的上升而提高,同一年级不同年龄的学生无显著差异,测验得分高的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好,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该学绩测验具有良好的构想效度。

 检验构想效度的方法很多,比较简单和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是利用测验的内容效度。

根据某种理论构想所编制的测验如果有内容效度,也就证明了该测验有一定的构想效度。

二是利用相容效度,将测验结果与另一个效度已知的同类测验结果进行相关检验。

如果相关高,说明所编制的测验具有一定构想效度。

三是利用预测效度。

如果用来测量某一理论构想的测验可以有效地预测某一行为,那么可以说该测验具有一定的构想效度。

 3.实证效度

 实证效度又称效标关联效度,指测验对处于特定情境中的个体行为进行预测的有效程度。

一个测验预测得越准确,就越有效。

其中被预测的行为是检验效度的标准,简称效标。

 根据效标资料搜集的时间,实证效度可分为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

前者与用来诊断现状的测验有关,后者与预测将来结果的测验有关。

例如,用大学入学考试来预测学生进入大学的学习成绩,用职业测验来预测个体在一定工作岗位的工作能力等。

 检验测验的实证效度,最主要的难点在于找到合适的效标。

因为有些效标无意义,有些效标有种种缺点。

好的效标应该是有效的、可靠的、客观的。

实证效度一般可通过考察测验分数与效标的关系来确定。

常用的方法是求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高,说明该测验实证效度高。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明确了三种效度之间的差异。

但实际上它们之间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内容效度和构想效度既是实证效度的保证,又需要实证效度的支持;考察内容效度和实证效度可以帮助确定构想效度;用于测量某种构想的测验可以作为实证效度的预测源来使用。

总之,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和实证效度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根据不同的需要,一个测验可以采用不同的效度。

对教学测验而言,我们感兴趣的主要是取样的适当性,也就是内容效度,有时也需要考虑构想效度和实证效度。

二、测验的信度

 

(一)信度与信度系数

 测验的信度又叫测验的可靠性,指的是测量的一致性程度。

一个好的测量工具必须稳定可靠,即多次测量结果要保持一致,否则便不可信。

但是,高信度并不是测验追求的最终目的,它只是使测验有效的一个必要条件。

 信度指标通常以相关系数表示,即用同一被试样本所得的两组资料的相关系数作为测量一致性的指标,称为信度系数。

估计信度系数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再测法。

用同一种测验前后两次施测同一组被试的测验得分的相关系数表示信度。

它反映测验分数的稳定程度,其相关系数又称稳定性系数。

(2)复本法。

用两个等值(复本)测验施测同一组被试的测验得分的相关系数表示信度。

这种相关系数反映两个复本测验的等值程度,所以又叫等值性系数。

(3)分半法。

将同一测验分成对等的两半并施测同一组被试,用得到的测验分数的相关系数表示信度。

它是复本法的特例,还可用来估计测验内部的一致性。

这种相关系数又叫内部一致性系数。

(4)同质法。

用测验内部(测量同一特质或属性)不同分测验(异质而有关联的测验题目)之间的得分的相关系数表示信度,估计的是测验题目的同质性或普遍性,其相关系数也叫普遍性系数。

对于教学测验而言,由于两次测验之间的学习和遗忘不同,所以用稳定性系数来估计其信度是不适当的。

除了成套测验的分测验外,一般学绩测验所测量的均不止一种能力,因此用同质性来估计信度也不适当。

估计学绩测验的信度最常用的是复本法,如果没有复本,也可用分半法。

 

(二)信度的影响因素

 要想提高测验的信度,了解并掌握影响它的因素是十分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