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级别管理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00772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务级别管理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服务级别管理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服务级别管理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服务级别管理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服务级别管理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服务级别管理1.docx

《服务级别管理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务级别管理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服务级别管理1.docx

服务级别管理1

服务级别管理

SLM介绍 

“服务级别管理”是指企业在可以接受的成本条件下,就IT服务的质量所做出的包括谈判、定义、评估、管理、改进等在内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在一个组织里,进行服务级别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组织需要利用IT服务来支持业务的发展,而IT服务则需要SLM来保证其服务有效:

SLM能够定义IT服务的级别,建立服务水平监督体系,来保证服务达到规定的水平等级,即使服务失败,也可以正确分析原因,帮助公司做出正确的应对决策。

目前,人们往往认为SLM只在大型组织里才有效,这是错误的。

当然,当客户需要提供的服务涉及面比较广而且比较复杂时SLM将能显著降低服务风险,保证服务能够满足顾客特殊的业务需求,确保服务能够跟随顾客业务的转变及时转变,并提高服务的成本效益。

但是在事实上,任何组织,只要它需要给客户提供服务,需要对员工、企业资源、以及财务进行管理,SLM都能发挥其作用,促使组织提供优质服务。

只不过在小型组织里,由于规模的限制,公司所需的SLM流程复杂程度较小,SLM流程可能与诸如变更管理之类的流程融合在一起,不再需要有专人来负责罢了。

服务级别管理定义、匹配、存档和管理客户要求的各个级别的服务。

服务级别管理通常包括以下一些活动:

• 供求双方就“服务需求”以及“用户期望服务特性”达成协议

• 制定相关的衡量标准和信息汇报方式,包括服务水平目标、所需资源和服务成本等

• 与其他服务管理流程之间进行协作

• 成本管理,对相关IT服务的开销进行成本论证

• 对服务水平进行定期回顾,根据情况对服务内容进行必要的改变;如果服务需要进行改变,或者出现问题需要解决,还要认真衡量相应的成本和工作量

最主要的是,服务级别管理建立了一个管理框架来约束服务提供者和顾客,它鼓励双方达成一种默契,认为双方都对服务的质量负有责任。

这样做可以增强对客户业务的理解,使工作量和服务特性能够及时做出合理的改变,同时为与顾客进行建设性的对话提供条件,这些都是IT服务良好质量的保证。

SLM的好处 

综上所述,公司实施SLM所能带来的明显的好处包括:

• 在很多组织里,一个高效的SLM流程往往是组织吸引客户的主要竞争优势

• 拥有高效的SLM将意味着一个组织能够更好地提供客户满意度,保留现有客户

• SLM可以帮助客户认真地考虑、记录并定义自己的真实需求

• SLM能给服务提供商提供一些关键的管理信息以利于正确决策的制定,从而保证服务提供商能够提供更具针对性、更加负责的服务

• SLM能够保证服务提供商提供符合客户需要的服务

• SLM能够使第三方供应商提供更好的服务支持

• 其他的好处包括:

• 使服务目标、业务优先级、服务影响和服务成本都能很好的被理解,存档并实施

• 明确客户和服务提供商双方的责任,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 更好地定义服务的价值

• 服务的质量能够被监控并能够被鉴定

• 为对服务进行比较和评估提供基础

• 为改进服务质量提供基础

SLM与ITIL流程 

服务级别管理是ITIL中提供的十大关键管理流程之一。

它与其他的管理的流程紧密结合。

下图是服务级别管理和其他管理流程的关系图:

图1:

SLM与ITIL流程的关系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IT服务管理的其他流程都是依据服务级别管理的要求来开展的。

服务级别协定是依据企业的业务需求来制定的。

因此,服务级别管理是IT服务管理的关键所在。

在这个层次上,企业业务是需求方,而IT级别管理是满足业务需求的供应方与需求方共同达成的协定。

需求方往往是企业内部的客户,供应方往往是企业内部的IT服务部门。

同时,从上图还可以看出,所有的服务最终都是由IT基础设施来提供的。

在这个层次上,服务级别协议中定义的服务级别是需求,而企业内部和外部的IT基础设施是供应方。

因此,从这两个层次可以看出,服务级别管理是企业业务和企业IT基础设施的桥梁,它是业务流程对服务需求的具体实现描述,也是IT基础设施规划的目标描述。

SLM的管理过程 

服务级别管理的管理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循环的过程,也就是说在SLM的实施过程中,服务质量将得到螺旋式上升,下面我们用一张图来表示SLM的管理过程,我们需要认真地进行规划、实施、执行和控制。

图2:

SLM管理过程

 

在SLM管理过程中需要涉及到服务目录(ServiceCatalogue)、SLA(ServiceLevelAgreement,服务级别协议)、OLA(OperationalLevelAgreement,操作级别协议)和UC(UnderpinningContract,支持协议)等关键管理要素,关于这些要素的详细知识我们将在《服务级别管理》下篇中为您介绍。

SLM可能的问题 

在SLM实施过程,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常见的有以下一些:

• 如果服务提供商不愿去详细了解客户的业务,那么客户可能就需要反过来去学习和了解服务提供商的日常术语来和服务提供商洽谈服务细节,这明显不符合客户的利益

• SLA可能没有把握好重点业务流程,可能没有定期监控和回顾,也可能过于复杂而无法管理

• 有些服务种类的水平很难准确地衡量,这样SLA很可能就只建立在猜测的基础上

• 在SLA中规定的服务水平不切实际(可能在目前的资源水平下根本无法达到)

• 有些服务级别水平只考虑了用户的意愿,而缺乏成本分析,结果只能是一厢情愿

• 如果实施SLM后,服务提供者和客户不愿意分享他们在彼此工作流程中的经验,那么这么流程很可能就不会有什么进步效果

最后要提及的是,在企业的实际运行过程中,服务级别管理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不仅仅是因为服务级别管理流程的实施过程本身是一个循环滚动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服务级别管理贯穿于整个IT服务运作的全过程。

另外,市场环境和技术发展日新月异,SLM也必须将这两者的动态因素考虑在内。

总之一句话,SLM的任务就是要在IT服务质量、客户关系、以及IT服务成本三者之间博弈,以寻找最有利的平衡点。

服务目录(ServiceCatalogue)

“服务目录”定义了服务提供商所提供服务的全部种类以及服务目标,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由于涉及到的内容很可能已经在其他的一些文档比如SLA中被提及,服务目录往往不再单独列出,避免文档的重复。

服务目录是表达客户期望的关键性文档,它应该是公开的,不论是服务提供者还是客户都应该能方便的查阅这些资料,在某些场合下,甚至会有一个专门的内部网站点来完成这项任务。

服务目录会利用一些来自质量控制系统的信息和文档,这些质量信息需要进行定期回顾,及时做出相应调整以适应客户或者业务的具体需求。

虽然不同的服务提供商对待服务目录以及相关文档的方式会有所不同,但是有一个原则是大家都应该遵守的,那就是服务目录要避免信息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冗余,得到妥善的管理,而且要方便查阅。

支持服务协议(SupportingServiceAgreements)

支持服务协议有时也可以叫做操作级别协议(OLA),用来支持SLA中的服务水平级别的实现。

OLA是后台的协议,它定义的服务内容可能与客户不发生直接关系,但却是实现SLA所必不可少的。

OLA在很大程度上和SLA很相似,但是定义的服务内容还是有较大差异的。

在公司内部,人们关心的首要问题是公司的业务能不能正常的运作。

比如对于工作结算部门来说,关心的是确保公司的每一个员工能够及时的领取其应得的工资,而不愿意过多的去关心完成这一任务所必需的哪怕是关键的服务模块,比如网络设备、工资表单的处理软件或者打印机等等。

而OLA定义的就是这些底层的,用户不太关心的服务,比如打印机是否可用,网络是否连通等等。

这并不说明OLA可有可无,相反,OLA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制定SLA的先决条件之一。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如果客户和它的硬件提供商签订的合约中只答应计算机的硬件故障在4个小时内解决,那么服务提供商是不可能在与这个客户达成的SLA中同意在2个小时内解决所有计算机故障的。

遇到这种情况,服务提供商和客户就可能会修改原先的OLA,这样,整体服务的速度就提高了。

OLA带来的好处是明显的,它明确了服务提供商的角色和责任,也明确了服务供求双方的责任关系。

服务级别管理(下)

服务水平协议(ServiceLevelAgreement)

在SLM的管理流程里,服务级别协议SLA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IT服务提供商与其客户之间的一种书面协议,规定了服务需要达成的主要目标和双方具体的责任,是有效的衡量考核工具。

SLA的重点是个“A”——Agreement,这就是说SLA要建立在双方互相理解,互相同意的基础上,而不能互相敌视,以防止对方敲诈勒索为目的。

在IT服务提供商和客户之间应该有一个共识,要努力建立真诚的合作伙伴关系,只有这样SLA才有可能是互惠互利的,否则SLA带来的结果只能是信誉的下降和互相之间无休止的推诿扯皮,根本无助于服务质量的改进。

图1:

SLA关系图 

服务水平协议最初是用于描述针对单项服务或是单个客户的细节信息。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相关信息会在服务目录或者质量手册上被详细记录,因此服务提供商无需在每一个SLA中再重复。

这样SLA就逐渐地只关注某项服务的特征信息,不再面面俱到,以保证一些重要的细节不会因为信息的复杂而丢失。

在最终成文的SLA中,每一个细节都是经过谈判、双方同意、并被记录在案做为SLM中的一部分。

SLA是由客户和服务提供商双方的高层管理人员授权认可的,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个授权建立在信任和了解的基础之上,而且在需要的时候,任一方的管理层都能够及时对授权进行必要的调整。

某些细节信息可能在一个或者多个SLA中被描述,这取决于所提供服务的规模、服务的复杂程度、客户分布以及客户数量。

SLA可以非常的简单(比如仅仅说明所有的PC硬件故障都必须在X个小时内恢复正常),也可以具备非常复杂的条款以覆盖服务的方方面面。

SLA中所包含的信息大致上包括:

• 服务概述和业务关键流程描述

• 有效期限和SLA变更控制机制

• 授权协议的细节信息

• 双方沟通的渠道、方式以及回顾汇报形式的描述

• 服务时间、服务进度计划

• 客户的责任

• 服务提供商的责任和义务

• 高管理层面的财务信息,比如说相关费用的记账方式

• 术语表

• 服务要达到的目标,比如响应时间、可靠性和可用性等

• “意外”的定义以及故障的恢复

定义服务目标需要双方仔细地推敲制定合适的目标,要考虑用户需求,经济效益,力求实际可行。

同时服务目标不可能面面俱到,有许多信息在其他的文档中会提及,所以在SLA中应该更多的关注关键服务的关键指标,并由客户明确向服务提供商指出,避免日后不必要的矛盾以及在管理成本和时间的损耗。

一般来说,SLA不需要面面俱到,如果公司制定的SLA过于复杂,那问题很可能出在两个方面:

一,可能是双方对客户真实需求以及其重要程度的认识不足;二,客户对服务提供商并不信任,从而在SLA中坚持将服务要求详细说明,借此希望能够“迫使”提供商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虽然看起来好像是客户在吹毛求疵,但是从客户的立场出发,他们有理由认为一份SLA的内容、结构以及其定义的服务目标完全应该是以客户的业务需求为最终依据,因为归根到底是SLA是为客户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