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税收制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96394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印度税收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印度税收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印度税收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印度税收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印度税收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印度税收制度.docx

《印度税收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印度税收制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印度税收制度.docx

印度税收制度

印度税收制度

印度税收制度概述

  印度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面积297万平方千米,人口近9亿。

印度历史悠长,其税收制度在进展中国家颇具代表性。

  一、印度税制的演变

  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在各方面都受到英国的影响。

在1960年独立以前,印度经济畸形发展,税制单一,英国盲创的所得税在即度税制中唱独角戏。

独立以后的尼赫鲁政府实行公营与私营的混合经济体制;到60-70年代,公营私营互相渗透,经济的福利性质加强;80年代以来,经济逐步自由化,市场机制得到运用,各方面都处于改革之中。

伴随经济的发展,印度税制也进行着不断的补充与完善。

1953年开征了遗产税,1958年开征了富裕税和赠与税,1962年修改了所得税制,1964年开征了超额利润税。

80年代中后期至现在,印度顺应了世界税制改革浪潮,对其税制也进行不大幅度的改革。

1986年在制造环节实施了一种修改过的增值税制度。

90年代拉奥政府又大张旗鼓地对财税制度进行了新的改革,使印度的税制呈现出新面貌。

  二、印度税制的特点

  

(一)中央与地方的分税制体制

  印度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实行联邦与邦两级预算体制。

与此相适应,在税收上实行联邦和邦两级分税制管理体制。

印度的税收管理权较多地由联邦政府集中掌握,只对各邦授予一定的征税权,因而接近法国式的中央集权分税制。

  

印度税收制度

印度税收制度概述

  印度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面积297万平方千米,人口近9亿。

印度历史悠长,其税收制度在进展中国家颇具代表性。

  一、印度税制的演变

  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在各方面都受到英国的影响。

在1960年独立以前,印度经济畸形发展,税制单一,英国盲创的所得税在即度税制中唱独角戏。

独立以后的尼赫鲁政府实行公营与私营的混合经济体制;到60-70年代,公营私营互相渗透,经济的福利性质加强;80年代以来,经济逐步自由化,市场机制得到运用,各方面都处于改革之中。

伴随经济的发展,印度税制也进行着不断的补充与完善。

1953年开征了遗产税,1958年开征了富裕税和赠与税,1962年修改了所得税制,1964年开征了超额利润税。

80年代中后期至现在,印度顺应了世界税制改革浪潮,对其税制也进行不大幅度的改革。

1986年在制造环节实施了一种修改过的增值税制度。

90年代拉奥政府又大张旗鼓地对财税制度进行了新的改革,使印度的税制呈现出新面貌。

  二、印度税制的特点

  

(一)中央与地方的分税制体制

  印度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实行联邦与邦两级预算体制。

与此相适应,在税收上实行联邦和邦两级分税制管理体制。

印度的税收管理权较多地由联邦政府集中掌握,只对各邦授予一定的征税权,因而接近法国式的中央集权分税制。

  

印度税收制度

印度税收制度概述

  印度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面积297万平方千米,人口近9亿。

印度历史悠长,其税收制度在进展中国家颇具代表性。

  一、印度税制的演变

  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在各方面都受到英国的影响。

在1960年独立以前,印度经济畸形发展,税制单一,英国盲创的所得税在即度税制中唱独角戏。

独立以后的尼赫鲁政府实行公营与私营的混合经济体制;到60-70年代,公营私营互相渗透,经济的福利性质加强;80年代以来,经济逐步自由化,市场机制得到运用,各方面都处于改革之中。

伴随经济的发展,印度税制也进行着不断的补充与完善。

1953年开征了遗产税,1958年开征了富裕税和赠与税,1962年修改了所得税制,1964年开征了超额利润税。

80年代中后期至现在,印度顺应了世界税制改革浪潮,对其税制也进行不大幅度的改革。

1986年在制造环节实施了一种修改过的增值税制度。

90年代拉奥政府又大张旗鼓地对财税制度进行了新的改革,使印度的税制呈现出新面貌。

  二、印度税制的特点

  

(一)中央与地方的分税制体制

  印度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实行联邦与邦两级预算体制。

与此相适应,在税收上实行联邦和邦两级分税制管理体制。

印度的税收管理权较多地由联邦政府集中掌握,只对各邦授予一定的征税权,因而接近法国式的中央集权分税制。

  

1935年始印度就将各税种划分为中央税(联邦税)、地址税(各邦税)、共享税三类。

共享税属中央税,是由议会规定按必然的比率划拨给各邦。

随着经济的发展专门是独立以来三个时期的经济进展,目前这种分税制要紧表现为以下内容:

  l.主要税种的划分。

划属中央税亦即联邦税的税种,系由印度联邦政府依法管理并征收的税种,其中除个别税种划拨给各邦一部分外,其余全部为联邦政府收入。

此类税种按收入大小依次为:

关税、联邦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富裕税等。

地方税亦即各邦税,是由各邦政府按照被授予权限管理并征收的税种,均为各邦收入。

主要有销售税、各邦消费税、土地税、印花税、客货运输税和娱乐税等。

  2.各税种管理权的划分。

所有税种立法权原则上均由联邦政府统一掌握。

同时,把应归地方税的征收权授予各邦政府。

正是在集中立法权这一点上,印度与法国的中央集权式分税制相似。

  3.对地方收入不足的补救。

在税种划分上已考虑到这一问题。

印度议会规定,把个人所得税的85%划拨各邦,划拨比率以各邦人均所得额的反比为准,即人均所得额越少的邦,得到的划拨额越大。

另外,又把占中央收入第二位的联邦消费税收入也划一部分与各邦共享,划拨总收入额的45%给各邦,其中40%部分即比照个人所得税的分配比率划拨,5%部分则拨给发生财政赤字的各邦。

  为了进一步保证各邦收入,印度又把主要税种销售税的立法权赋予各邦政府,使销售税成为唯一由各邦自行立法并据以征税的税种,是各邦最可靠的税源,其总收入额约占地方税总额的58%以上。

  4.税务机构的设置。

为使联邦税和地方税的管理和征收均有保证,印度联邦政府与各邦政府分别设立了完备的税务机构,分工负责。

(1)联邦各税的管理机构。

在财政部内设有"中央直接税管理委

员会"和"中央消费税与海关治理委员会",别离掌管直接税与间接税各税种。

两个委员会都在全国各地依照税源散布划定征管区,设立派出机构,别离委派税务司主管。

如作为联邦要紧税种的联邦消费税,即按税源情形在全国刘成假设干征收区,各征收区再划为假设干征收分区,备分区再分为假设干征收站,站下再分为征收段,形成联邦消费税的征收区、征收分区、征收站和征收段四个层次逐级垂直治理。

(2)地址(邦)各税的税务机构,由各邦别离接税种设置,最要紧的地址税为销售税,各邦均设有销售税专门机构。

多数邦也设有专门机构征收土地税。

其他各税那么各地不尽一致。

大体均由以上两个税务机构兼管,一样也在各邦辖区内划分为假设干征收区,分设税务司主持,下面再分为分区、站和段,组成四级税收治理机构系统。

  

(二)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

  印度的直接税主要包括所得税、公司税、财产税、利息税、土地收入税、印花税等。

印度的间接税主要是商品税、关税、销售税、交通税、旅游服务税和特种商品税等税种。

特种商品税包括电力税、汽油税、酒精税、医药税、冷饮税、化妆品税、烟草税等。

  与发达国家实行以所得税为主的税制结构相反,作为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印度实行的是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间接税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

据世界银行统计,1986年,间接税在印度政府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为%。

在间接税中,商品税是印度财政的最大税源,税额约占整个税收收入的50%,占整个财政收入的20%左右。

这种税收特点,是在印度独立后集中力量建立独立的工业发展基础的背景下产生的。

以商品税为重心的税收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限制消费、促进储蓄和投资的作用。

关税收入是印度的第二大项税

源,所占比例约为中央政府财政收入的18%。

受商品生产发达程度和进展规模的限制,印度国内消费税的税基较为狭小。

同时,出于爱惜民族工业的目的,较易征收的商品进出口关税成为印度较为稳固的收入来源。

这种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从表1中能够清楚地取得反映。

表1:

印度的直接税与间接税

单位:

亿卢比 

财政年度

税收总额

直接税

间接税

税额

占税收总额

比重(%)

税额

占税收总额

比重(%)

1950-1951

1960-1961

1970-1971

1980-1981

1981-1982

1982-1983

1983-1984

1984-1985

1985-1986

1986-1987

1987-1988

1988-1989

1989-1990

1990-1991

1991-1992

  资料来源:

转引自《印度市场经济体制》、《经济概览1992-1993》。

  三、印度税制与印度财政社会目标的冲突

  1.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的弊端使社会目标失效。

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有力杠杆,合理的税收结构应有较强的抑制分配不平等的作用。

印度政府原本想通过税收手段,缓解收入上严重的两级分化现象,使国民收入再分配有利于贫困者。

但由于其税制结构以间接税为主,所得税和财产税等直接税的税额很小,对约300万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征收的所得税收入,只占全国税收总额的很小一部分,很难对收入分配起调节作用。

并且,从实际情况看,由富人承担的直接税在税收总额中的比重还是不断下降的,从1948年一1949年开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40%降到N89年一1990年度的%,间接税则在同期从60%上升到%。

此外,尽管印度标榜对大垄断企业实行限制,但同时为调动这些企业的积极性又制订了种种理由的减免措施,从而使印度财政的社会目标遭致失败,加上企业的愉漏税,实际并没有达到限制垄断企业的目标;

  2.现行的分税制体制以及有关做法,造成中央控制财力过多,地方财力虚弱,使中央(联邦)与地方(各邦)的财政关系日趋紧张。

中央政府握有一定财力有利于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控制的财力过多则导致中央与地方财力不平衡,使地方丧失自主发展的积极性,从而影响经济发展。

据统计,目前各邦对中央的负债已由50年代占邦债务总额的50%上升到75%。

此外,中央还控制外援的分配权。

1949年至1988年,印度接受的外援总额约600亿美元。

印度政府规定,世界银行贷款,只有用于社会福利方面才全额拨给地方,其他只拨给70%。

上述原因导致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紧张,从而影响各邦自主发展的积极性。

有的邦甚至提出财政自治的要求。

印度政府不得不成立专门委员会,以及采取一定措施缓解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印度现行税制改革

  整个80年代,印度财政状况都很紧张。

1990年-1991年度由于财政收支急剧恶化,财政赤字达到了危急状态。

尽管印度实施的是赤字财政政策,可是太高的财政赤字致使的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失衡的压力使印度政府不能不进行大张旗鼓的经济改革。

拉奥总理1991年6月上台以来进行了各方面的改革,包括财税体制的改革,其目的之一是增加政府的收入。

  一、财税体制改革的基本过程

(一)1991年-1992年度:

初步调整

  1991年7月24日。

印度政府的1991年-1992年度财政预算方案出台。

为降低赤字调整财政失衡,政府采取抑制政府支出和增加收入,并扭转直接税在总税收收入中份额下降的趋势。

  关于抑制政府支出,主要是减少政府对某些原来实行补贴的特殊商品如化肥和出口商品的现金补贴,提高某些商品如汽油和航空燃料的价格。

在具体税收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