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农业的发展以东北为例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95556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农业的发展以东北为例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区域农业的发展以东北为例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区域农业的发展以东北为例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区域农业的发展以东北为例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区域农业的发展以东北为例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域农业的发展以东北为例教学设计.docx

《区域农业的发展以东北为例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农业的发展以东北为例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域农业的发展以东北为例教学设计.docx

区域农业的发展以东北为例教学设计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2009-4-2浏览(1627)【大中小】

∙   课标:

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布局特点;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中存在问题及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教具:

ppt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新课引入:

采用歌曲“松花江上”感性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状况。

//17大农业发展的新政策:

农业科学发展观。

学习主题一: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背景

通过读东北地区位置、气候、地形、土壤、交通、工业分布等图,确定东北地区的位置及范围,具体评价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得出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最主要优势是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然后从质和量两方面去分析。

知识结构:

1、地理位置与气候特征的内在联系                                         

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长季节等。

东北地区由于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热量和水分配合得协调,仅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的需要,这就便得农作物生长季节集中在气温较高的4~10月,农事活动为春播、夏管、秋收,同时农作物适应环境多为喜冷凉品种,如甜菜等。

2、地形---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地面结构

地貌类型及地形区分布

优势农业资源

山环水绕

山地

西部

大兴安岭

森林资源丰富

北部

小兴安岭

东部

长白山地

沃野千里

平原

南部

辽河平原

土地资源丰富

北部

松嫩平原

东部

三江平原

   

   3、工业、交通、人口等对东北农业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农业发展条件的评价,强调东北地区的突出优势,黑土地及森林资源。

4、

5、

第二课时

通过对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的评价,得出农业发展的特点。

一、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

 

 

 

 

 

 

(结合书本72页的活动和书本内容,让学生自己阅读提取信息,加以说明为什么东北地区能取代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中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2、主要的林业基地

3、畜牧业生产基地

(让学生在地图中找出这些基地主要分布的地区,得出区域内部农业布局的特点)

 

二、区域内部农业布局特点

结合书本70页活动,让学生分析东北地区区域内的农业生产条件差异,得出区域内部农业布局特点:

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农业生产区域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产品类型

耕作农业区

平原地区,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

玉米、大豆、小麦、水稻

林业和特产区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

蒙古栋、白桦、人参、鹿茸、

柞蚕、苹果

畜牧业区

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马、牛、羊

(三河牛、三河马、东北红牛)

学习主题三: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方法1:

通过图片及第二单元的问题研究:

分析三江平原由北大荒到北大仓和到保护北大荒的变化。

方法2:

给资料“黑土流失触目惊心”进行分析。

(见后边资料1)

引导提问:

从以上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

东北黑土地区面临着什样的问题?

是什么原因引起了这些问题?

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开发利用黑土资源?

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分析,教师适时点拔,从而最大限度在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后师生共同总结东北区域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把区域生态建设的分析模式迁移过来)

知识结构:

二、东北地区农业主要发展方向

通过阅读资料2:

“我国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则”,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大方向;在从区域内部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小方向。

1、建设成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和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区域。

2、东北区域内部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用表格比较法)

农业区域

农业发展方向

农业发展重点

平原区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

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西部草原区

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山区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

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补充资料:

资料1:

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的这块黑土地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块黑土地之一。

初垦时,这里的黑土层有60~80厘米厚,最深可达1米,当时人们形容这里的黑土“攥一把能流出油”。

然而仅过了50多年,这里的黑土层就几乎薄了一半,一些地方只剩下薄薄的一层,颜色也慢慢由黑变黄,个别地方甚至已成为遍布沙石的不毛之地。

黑龙江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副处长潘树森介绍说,从广义上讲黑龙江省全部都处于黑土区。

而在全省现有的1.4亿亩耕地中,发生水土流失的面积已高达8000万亩。

目前,已有I40万亩耕地在14万条侵蚀沟的冲刷下消失了。

在松嫩平原腹地的明水县繁荣乡民富村也有一条骇人的大侵蚀沟。

据村书记陈孝忠介绍,15年前这条沟还很窄,一步就能跨过去。

随着雨水的冲刷这条沟越来越大,现在已有10公里长,平均深度5米,最宽处约有50米,而且宽度每年扩展。

明水县水务局水保站站长丁洪军对记者说,明水县地处黑土带的中心,境内没有河流,加之地形平缓,50年前这里没有一座永久性的桥。

而现在已经有500多座永久性和半永久性的桥涵,都是为侵蚀沟而造成的。

专家们对目前黑土耕地现状极其痛心。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周连仁说,现在黑龙江省黑土区每年流失0.5~1厘米的黑土表层,而形成1厘米表土则需要400年时间,如果任其流失,再过50年黑土层将基本消失,黑土区有可能退化成不可逆转、名副其实的"北大荒"。

资料2:

我国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则

农业部发布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一7.007年》,将全国农产品划定了35个优势区域,重点发展专用小麦、专用玉米、高油大豆、棉花、“双低”油菜、“双高”甘蔗柑橘、苹果、牛奶、牛羊肉和水产品等11种优势农产品。

规划提出,要用5年时间建立一批规模较大、市场相对稳定的优势农产品出口基地,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公认的知名品牌,抵御进口农产品的冲击,扩大优势农产品的出口,尽快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主产区农民收入。

迅速做大做强这些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带动我国农业整体水平提高,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宽大意义。

我国的优势农产品及其优势产区布局

(一)粮食作物

1、专用小麦

优势区城:

重点建设黄淮海、长江下游和大兴安岭沿麓等3个专用小麦带(如图1)。

黄淮海优质强筋小麦带(图1①)主要布局在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江苏、安徽等7省;长江下游优质弱筋小麦带(图1②)主要布局在江苏、安徽、河南、湖北等4省;大兴安岭沿麓优质强筋小麦带(图1③)主要布局在黑龙江、内蒙古等2省区。

2、专用玉米

图1

优势区域:

重点建设东北一内蒙古专用玉米优势区和黄淮海专用玉米优势区(如图1)。

东北一内蒙古专用玉米优势区(图1A),:

主要布局在黑龙江、内蒙古、吉林、辽宁等4个省区;黄淮海专用玉米优势区(图1B)主要布局在河北、山东、河南等3省。

(二)经济作物

1、高油大豆

优势区域:

重点建设东北高油大豆带(如图2),主要抓好松嫩平原(图2①)、三江平原(图2②)、吉林中部(图2③)、辽河平原(图2④)、内蒙古东部四盟市(图2⑤)等5个优势产区,把东北地区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非转基因高油大豆生产区。

主要布局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4省区。

2、棉花

优势区域:

在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重点建设120个棉花生产基地(如图2)。

其中,黄河流域棉区(图2A)主要建设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安徽5省;长江流域棉区(图2B)主要建设江汉平原、洞庭湖、翻阳湖、南襄盆地等地;西北内陆棉区(图2C)主要建设新疆广大农区、新疆兵团和甘肃河西走廊地区。

图2

3、“双低”油菜

优势区城:

重点建设长江上游区、中游区和下游区3个"双低"油菜优势区(如图3)。

长江上游优势区(图3①)主要布局在四川、贵州、重庆、云南等4省(市);长江中游优势区(图3②)主要布局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河南等5省;长江下游优势区(图3③)主要布局在江苏、浙江等2省。

4、“双高”甘蔗

优势区域:

重点建设桂中南(图3A)、滇西南(图3B)、粤西(图3C)3个"双高"甘蔗优势产区,主要布局在广西、云南、广东等3省区。

图3

(三)水果

1、柑橘

优势区域:

重点建设长江上中游(图4①)、赣南湘南桂北(图②)和浙南闽西粤东(图4③)三大优势产区,近期集中抓好长江上中游和赣南湘南桂北2个柑橘优势区的建设。

主要布局在四川、重庆、湖北、江西、湖南、广西等6省市区。

浙南闽西粤东柑橘优势区近期作示范性启动。

2、苹果

图4

优势区域:

重点扶持和发展渤海湾、西北黄土高原2个苹果优势区(如图4)。

渤海湾苹果优势区(图4A)主要布局在山东、辽宁、河北等3省;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优势区(图4B)主要布局在陕西、山西、河南、甘肃等4省。

(四)肉、奶及水产品

1、肉牛肉羊

  

图5

优势区域:

重点建设中原、东北2个肉牛优势产区,建设中原、内蒙古中东部及河北北部、西北和西南4个肉羊优势区(如图5)。

中原肉牛优势产区(图5A)主要布局在河南、山东、河北、安徽等4个省;东北肉牛优势产区(图5B)主要布局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4个省区。

中原肉羊优势区(图5①)主要布局在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等5个省;内蒙古中东部及河北北部肉羊优势区(图5②)主要布局在内蒙古和河北等2个省区;西北肉羊优势产区(图5③)主要布局在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4个省区;西南肉羊优势产区(图5④)主要布局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等5个省区市。

2、牛奶

优势区域:

重点发展东北、华北及京津沪3个牛奶优势产区(如图6)。

东北优势产区(图6A)主要布局在黑龙江、内蒙古等2个省区;华北优势产区(图6B)主要布局在河北、山西等2个省;京津沪优势产区主要布局在郊区县和农场。

3、水产品

   优势区域:

优先发展东南沿海、黄渤海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带和长江中下游出口河蟹优势养殖区(如图6)。

东南沿海养殖带(图6①)主要布局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5个省区,重点发展鲤鱼、对虾、罗非鱼、大黄鱼;黄渤海养殖带(图6②)主要布局在山东、河北、辽宁等3个省,重点发展对虾、贝类;长江中下游养殖区(图6③)主要布局在江苏、安徽、江西等3个省,重点发展河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