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汇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93973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最新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最新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最新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最新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汇编.docx

《最新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汇编.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汇编.docx

最新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汇编

上海八年级第一册

测量的历史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103米;1分米=10-1米,1厘米=10-2米;1毫米=10-3米

4.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

0.07mm地球的半径:

6400km

5.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 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

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辅助法:

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

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秒表。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分。

1h=60min=3600s.

第一章声

1-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发生:

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

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

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

声音在固体 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体快。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4.声音的传播形式:

声波

5.声音传递信息和能量

6.可听声:

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

超声波: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

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1-2声音的特质

1.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色 、音调、响度。

(1)音调:

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 有关系。

(2)响度:

是指声音的强弱,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

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音色不同

2.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分贝。

3.噪音与乐音的区别:

是否为有规律的震动

4.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第二章光

1.光源:

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4.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

影子、日食、小孔成像、

2-1光的反射

1.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2.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

光路是可逆的)

3.反射的种类:

镜面反射、漫反射

4.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平面镜成像特点:

(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6.平面镜应用:

(1)成像;

(2)改变光路。

2-2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2-3透镜成像

1.透镜的种类: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v)

正立(倒立)

放大(缩小)

实像(虚像)

u>2f

f

倒立

缩小

实像

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f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u=f

不能成像

u

正立

放大

虚像

2-4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

将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2.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

3.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

(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

(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

(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

(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

(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

(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

(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4.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5.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第三章运动和力

3-1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3-2匀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

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速度:

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

s=vt

4.速度的单位是:

米/秒;千米/小时。

1米/秒=3.6千米/小时

5.路程-时间图像:

过原点倾斜的直线,速度越大越靠近S轴

6.速度-时间图像:

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速度越大两线之间的距离越大

3-3变速直线运动

1.变速运动:

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2.平均速度:

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用公式:

;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3-4力力的图示

1.什么是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

牛顿(简称:

牛),符合是N。

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

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用法:

(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5)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7.力的三要素是: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8.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3-5重力力的平衡

1.重力:

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重力的计算公式:

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3.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4.弹力: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所产生的力。

物体发生的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5.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静摩擦力

6.静摩擦:

物体将要滑动而未发生滑动,接触面所受到的力。

(人走路时,脚和地面的摩擦力)

7.滑动摩擦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它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  相反

8.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

(1) 增大压力 ;(2) 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

9.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

(1)使接触面更光滑和减小压力;

(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

10.二力平衡:

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11.平衡状态:

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

12.二力平衡的条件:

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13.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6惯性惯性定律

1.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牛顿第一定律: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伽俐略等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力或所受的合力为零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上海八年级第二册

第四章机械和功

4-1机械功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力作用在物体上;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

2.功的计算:

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

(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功的公式:

W=Fs;单位:

W→J;F→N;s→m。

(1焦=1N·m).

4.功的原理:

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少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功率(P):

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

计算公式:

P=W/t,或P=F·V。

单位:

P→W;W→J;t→S。

(1瓦=1J/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物体1S内做功1J。

1千瓦=1000瓦)

6.功率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4-2机械能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

2.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3.重力势能: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4.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物体的形变程度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5.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能量的单位是:

j

6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7.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如果没有摩擦等阻力,那么机械能的总量不变

4-3简单机械

1.杠杆:

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是:

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3.杠杆的平衡:

(1)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作缓慢的匀速转动都叫杠杆平衡

4.杠杆平衡的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表示为:

F1L1×F2L2

5.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

L1>L2,平衡时F1<F2。

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

(2)费力杠杆:

L1<L2,平衡时F1>F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