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13课doc.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09219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13课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13课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13课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13课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13课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13课doc.docx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13课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13课doc.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13课doc.docx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13课doc

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第1课时繁盛一时的隋朝

【学习目标】

1、掌握隋朝的建立及统一,大运河的有关知识。

2、理解大运河开凿的作用;客观公正的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学习重点】隋朝大运河。

【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

一、自学与交流:

(我的课堂,我的舞台)

学习任务:

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隋灭掉陈,统一南北。

动脑筋:

你能总结出隋朝可以重新统一南北的条件吗?

(可以讨论)

2、隋文帝的统治:

(1)措施:

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减轻人民负担;

(2)表现:

国家统一安定,社会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度增长。

3、隋朝大运河:

(1)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

(2)时间:

在在位时开凿。

从605年起。

观察教材第4页的运河图,填写下面(3)至(6)项:

(3)三点:

中心在,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四段:

大运河从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丑沟、。

(5)地位:

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上的运河。

(6)作用:

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二、合作探究:

(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

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你们小组不能解决的或向全班同学推荐的有价值的问题:

3、讨论:

你知道隋朝类似于学过的哪个朝代吗?

试着分析它们的相同点。

三、拓展延伸:

(走进历史,感悟历史)

请你尝试用示意图的方式画出隋朝大运河的路线图,然后设想如果你生活在隋炀帝时期,并参加了大运河的开凿,你会有哪些遭遇?

四、系统总结:

(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诊断评价】(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

1、隋朝在历史上最重要的贡献是

四、系统总结:

五、巩固训练1、隋朝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是

A、重新统一南北B、设三省六部C、创立科举制D、开通大运河

2、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开始于

A、589年B、601年C、605年D、611年

3、隋朝大运河的河段中,从洛阳到涿郡的一段是

A、通济渠B、永济渠C、邙沟D、江南河

4、下列有关隋朝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A、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他是隋文帝B、隋文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开凿大运河

C、隋文帝时,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繁荣D、隋朝的都城在长安

5、阅读下列材料: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

(1)诗人赞颂的“此河”是哪项伟大的工程?

该河开凿时的皇帝是谁?

(2)诗中的“此河"全长有多少?

地位如何?

(3)请写出"此河”的三点四段分别是什么?

【当堂反思】(只有反思才能有所进步)

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

第2课时贞观之治(总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唐朝的建立以及唐太宗和武则天采取的统治措施的知识。

2、理解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学习重点】贞观之治的原因。

【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

一、自主学习(我的课堂,我的舞台)

学习任务:

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唐朝的建立:

时间年,建立者是李渊(唐高祖),都城在。

高祖退位以后,传位于

李世民即唐太宗,年号。

2、贞观之治:

(1)原因:

①吸取的教训;②轻徭薄赋,发展生产;③皇帝勤于政事,大臣廉洁奉公;④提倡节俭;⑤合并;⑥任用贤才和虚心(任命房玄龄和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O

(2)结果:

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动脑筋:

读一下课本第8页唐太宗的那段话,想一想他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3、武则天:

(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称帝后将国号改为。

(2)统治措施:

①继续实行发展的政策;②继续注意选拔贤才。

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

二、合作探究:

(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

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你们小组不能解决的或向全班同学推荐的有价值的问题:

3、讨论:

汉朝时也出现过类似于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你能说出是什么局面吗?

然后比较一下这两个盛世出现的共同点有哪些?

三、拓展延伸:

(走进历史,感悟历史)

1、结合课本第9页的小字部分,找几名同学来排演一下当时的情景,我们也感觉一下唐太宗那种虚心纳谏的美德。

2、如何评价唐太宗

四、系统总结:

(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五、巩固训练

1、隋朝从建立到灭亡共存在了

A、35年B、36年C、37年D、38年

2、今天的西安(长安)曾被许多统治者选择作为都城,她因此被称为“六朝古都”。

下列朝代属于这六朝的有①西汉②东汉③隋朝④唐朝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3、下列有关“贞观之治”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唐太宗把地方的州、郡、县改为州、县两级

B、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

C、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D、农民占有一定土地,生产时间有保证

4、唐太宗时期,下列人物得到重用的是①房玄龄②姚崇③魏征④宋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5、你能说出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吗?

【当堂反思】(只有反思才能有所进步)

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

第3课时开元盛世(总第3课时)

设计人:

王金辉

【学习目标】

1、掌握唐玄宗统治前期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以及经济上繁荣的表现的知识。

2、理解开元盛世就是唐朝的全盛时期。

【学习重点】开元盛世;唐都长安。

【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

一、自主学习(我的课堂,我的舞台)

学习任务:

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政治上(开元之治):

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他采取的措施有:

①任用名相(如熟悉吏治、富有改革精神的);②整顿地方吏治;③崇尚节俭。

这些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史称

2、经济的繁荣:

⑴农业:

①兴修水利工程;②农作物种植上:

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蔬菜品种增多、饮茶之风盛行;③农具改进:

唐朝时发明了新的生产工具和;④抗拒天灾的能力增强。

⑵手工业:

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②陶瓷业:

代表作有越窑、刑窑和(最

著名的)。

⑶商业:

①唐朝的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扬州和。

②长安:

不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的大都市。

3、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时期,

历史上称为“”。

了解:

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腐败,“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后在唐末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907年唐朝灭亡。

二、合作探究:

(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

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你们小组不能解决的或向全班同学推荐的有价值的问题:

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这句诗赞颂的哪位皇帝在位时出现的什么盛世局面?

你能归纳一下该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吗?

三、拓展延伸:

(走进历史,感悟历史)

结合课本15页唐朝长安平面图,根据你所居住的城镇或村庄设计一张建筑布局图。

并发挥一下你的想象,构建一座你心目中的美好家园。

四、系统总结:

(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五、巩固训练:

1、“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唐玄宗励精图治B、唐玄宗崇尚节俭

C、有贤臣魏征为其处理政事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关于唐朝人日常生活的叙述,错误的是

A、饮茶之风盛行全国B、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C、在越窑可以买到最好的青瓷制品D、长安城内的居民居住在坊里

3、唐朝全盛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史称

A、文景之治B、开皇之治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4、唐朝的国际性大都市指的是

A、洛阳B、长安C、扬州D、成都

【当堂反思】(只有反思才能有所进步)

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

第4课时科举制的创立(总第4课时)

设计人:

王金辉

【学习目标】1、掌握科举制的诞生及发展完善的知识。

2、全面理解科举制的影响。

【学习重点】科举制的正式诞生;科举制的影响。

【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

一、自主学习:

(我的课堂,我的舞台)

学习任务:

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

1、科举制的诞生:

⑴隋文帝时期,为改变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

吏。

⑵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度正式

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

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中以、两科最为重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⑴唐太宗:

①扩充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②严格录取应试者(进士的录取率只有百分

之一二)

⑵武则天:

武则天时创设了殿试和。

⑶唐玄宗:

①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②玄宗曾八次亲自面试应试者。

3、科举制的影响:

⑴科举制改善了,使有才识的读书人可以入朝为官;

⑵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

⑶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⑷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

二、合作探究:

(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

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你们小组不能解决的或向全班同学推荐的有价值的问题:

3、讨论:

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课本18页的第一、二段材料分析一下,科举制度对封建统治有什么作用?

三、拓展延伸:

(走进历史,感悟历史)

假如你生活在唐朝,为了能够以自己的才能报效祖国,你要通过什么途径才可以有这个机会呢?

设想一下如果你几次参加考试都没有考中进士,那你会有什么感想呢?

途径:

感想:

四、系统总结:

(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五、巩固训练(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

1、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在于谁统治的时期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

2、下列哪位皇帝是开殿试之先风的

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3、下列对科举制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科举制诞生在隋朝B、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

C、唐太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D、科举制度促进了封建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4、科举制度的影响有哪些?

【当堂反思】(只有反思才能有所进步)

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

第5课“和同为一家”

总第5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和并能够简述吐蕃的社会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了解回纥、粟末、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朝的关系。

2.引导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出现这种政策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归纳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

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能够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

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

是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难点:

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

学习过程

1.自主学习

通读教材,标划知识点,并解决以下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