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参考答案doc.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88381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3章参考答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123章参考答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123章参考答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123章参考答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123章参考答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23章参考答案doc.docx

《第123章参考答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3章参考答案doc.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23章参考答案doc.docx

第123章参考答案doc

第一章练习答案

提示:

单选题第22小题A选项更改为:

20世纪60年代

一、1、剩余产品2、制成品3、对外贸易量4、贸易统计5、外贸总额在GDP中

6、净出口7、专门贸易8、交换比价9、贸易平衡10、各类商品

11、世界出口总额12、是否有第三国参与13、EDI14、容易引起贸易摩擦

二、1、√2、х3、х4、√5、√

6、√7、√8、√9、√10、х

11、х12、√13、х14、√15、√

三、1、D2、D3、B4、A5、B

6、D7、C8、B9、D10、B

11、A12、D13、D14、D15、A

16、A17、B18、B19、D20、C

21、C22、A23、B24、B25、A

26、A27、A28、A29、A

四、(答案要点与关键词,仅供参考)

1、地理大发现后的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成为世界性的商业行为;工业革命后的国际贸易:

工业革命促进贸易、交通、经济结构、贸易方式发展,政府作用加强;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波动和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国际贸易的发展也并不是一直稳步上升,而是经历了一个由迅速发展转向缓慢、停滞和回升的过程,按其发展历程,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的国际贸易大体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

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快速增长,自由贸易为主流,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电子数据交换将成为主流的贸易方式。

2、18世纪60年代后,欧洲各国先后发生了工业革命,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对世界贸易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工业革命使国际贸易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大工业得以广泛建立,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可供交换的产品空前增加,国际贸易出现了空前的大发展。

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交通的发展。

铁路、轮船、汽车以及电报、电话的应用将整个世界连接为一体,使国际贸易变得更加便利和快速。

工业革命促使欧洲各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下降,工业的比重大幅度攀升,工业品生产的大幅增加改变了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工业原料和制造品作为贸易商品的比重不断上升,机器设备和金属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增大。

工业革命促进了贸易方式的进步。

样品展览会和商品交易所取代了国际定期集会,根据样品签订合同开始被广泛接受;期货交易也已经出现。

信贷、汇票和票据等贸易支付手段也产生了。

与此同时,为国际贸易服务的组织也日趋专业化,出现了专门的运输公司和保险公司等等。

政府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发生了转变。

工业革命以后,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经济整体。

由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世界贸易格局已经形成。

3、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Trade)指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是国际分工的具体表现形式。

由于国际贸易是一种世界性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所以国际贸易也可以称为世界贸易。

传统的国际贸易仅指实物商品和有形商品的交换,即国家或地区之间买卖原料、半成品和制成品的活动。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国际经济联系的增强,国际贸易的内涵也在不断拓展。

当代国际贸易不仅包括实物商品的交换,还包括服务和技术等非实物商品、无形商品的交换,并且这些非实物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

4、进口(Import)与出口(Export)。

总贸易体系(GeneralTrade)与专门贸易体系(SpecialTrade)是贸易国进行对外货物贸易统计时所采用的统计制度。

对外贸易额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外贸货物贸易量指标可以剔除价格变动等因素对实际贸易规模的影响,准确反映货物贸易的实际规模。

贸易条件:

如果某一时期内一国的贸易条件指数大于100,则表明出口商品价格上涨,即同等数量的出口商品能换回比基期更多的进口商品,也就是说该国的贸易条件改善了。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不仅可以反映该国的资源禀赋状况,还可以反映该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反映该国同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ForeignTradeDependency),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对外贸易总额(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之和)在该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该国的对外开放程度。

有形贸易(VisibleTrade)也称货物贸易,指那些有形的实物商品的进出口贸易活动。

无形贸易(InvisibleTrade)指一切不具备物质自然属性的商品或称无形商品的国际贸易活动,也称劳务贸易或服务贸易。

直接贸易、间接贸易与转口贸易。

5、贸易差额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表示一个国家经济状况和国际收支状况好坏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贸易顺差表明一国的对外贸易处于一个相对有利的地位,贸易逆差则表明一国的对外贸易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

但是,长期保持顺差也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因为长期的贸易顺差意味着大量的资源通过出口输出到了国外,得到的只是资金积压。

再者,巨额顺差往往会使本国货币升值,不利于扩大出口,还会造成同贸易伙伴的关系紧张。

而贸易逆差也并非坏事,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出现一段时期的贸易逆差通常是难免的,在某种程度上说甚至有利于经济发展。

因此,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对外贸易是顺差好还是逆差好,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以中国为例)

6、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不仅可以反映该国的资源禀赋状况,还可以反映该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7、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快速增长;自由贸易为主流,保护贸易仍然广泛存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电子数据交换将成为主流的贸易方式。

8、第一阶段:

外贸体制改革的探索阶段;第二阶段:

试行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阶段;第三阶段:

中国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和稳步发展的阶段;第四阶段:

以WTO规则为基础改革外贸体制。

 

第二章练习答案

提示:

1、填空题第5题改为:

机会成本递增导致生产可能曲线是_______原点的。

第12题将“一个”改为“一国”;2、判断题第11题加一句:

依据比较优势理论;3、单选题最后4题的题目序号应该为:

29、30、31、32,第29题D选项改为:

李斯特。

一、1、相对价格弹性2、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3、低于4、生产可能性曲线5、凹向

6、专业化7、要素禀赋8、要素密集度9、劳动10、要素禀赋(H-O)

11、均等12、丰富13、较小14、要素禀赋15、增加

16、贸易增加货币17、汉密尔顿18、幼稚产业

二、1、√2、√3、х4、√5、х

6、х7、√8、х9、х10、√

11、√12、х13、х14、√15、х

16、√17、х18、х19、√20、√

三、1、D2、D3、D4、D5、C

6、D7、B8、A9、D10、A

11、B12、C13、C14、C15、D

16、B17、B18、D19、A20、C

21、A22、A23、C24、C25、D

26、B27、B28、B29、D30、D31、D32、A

四、(答案要点与关键词,仅供参考)

1、如图:

贸易后,本国净贸易利得为b+d,外国贸易净利得为m,本国国内价格变动幅度是本国国内均衡价格与国际均衡价格之差(Pe—Pwe),外国内价格变动幅度是外国国内均衡价格和国际均衡价格之差(Pwe—Pfe),由于(Pe—Pwe)>(Pwe—Pfe),则有(b+d)>m,贸易后本国净贸易利得多于外国贸易净利得。

本国进口需求曲线Dm较为陡峭(价格弹性较小),外国出口供给曲线Sx较为平缓(价格弹性较大),由此决定贸易后本国价格变动幅度大于外国价格变动幅度。

因此,贸易利得在两国间的分配最终取决于两国国内供给和需求的相对价格弹性,一国国内供给和需求的相对价格弹性越小,该国的贸易曲线(进口需求曲线或出口供给曲线)就越陡峭,贸易后国内价格变动幅度就越大,贸易利得就越多;反之则反之。

2、李嘉图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商品的相对成本。

即使一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的成本都高于另一个国家,也就是没有绝对优势,只要两种商品的成本差异不同,两个国家依然可以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

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另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产品,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双方仍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

3、我们用世界相对需求和世界相对供给来看国际均衡价格水平的确定。

如图所示,RD表示X产品的世界相对需求,相对需求曲线下降的趋势表示了消费者的替代效应,即当X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增加X产品购买量,减少Y产品购买量,因此X产品的相对需求量上升。

图中的RS表示X产品的世界相对供给,表明随着X产品的国际相对价格上升,世界的相对供给量呈阶梯式上升。

X产品的相对国际均衡价格由X产品世界相对需求和世界相对供给交点决定,图中的交点为E,对应的X产品相对均衡价格为(PXw/PYw)E,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只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本国只生产X,外国只生产Y。

4、如图所示,本国从A点出发,向右沿着生产可能性曲线尽量更多的生产X产品,减少Y产品的生产,但生产X产品的机会成本也在逐步增加,X产品的边际转换率在逐步增大,X产品的国内相对价格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外国从F点出发,向左沿着生产可能性曲线尽量更多的生产Y产品,减少X产品的生产,但生产Y产品的机会成本也在逐步增加(也就是X产品的机会成本也在逐步减少),Y产品的边际转换率在逐步增大(X产品的边际转换率在逐步缩小),X产品的国内相对价格越来越低;最终,两国的专业化分工进程在两国X产品的国内相对价格恰好相等时为止,这一共同的相对价格就是贸易后相对国际均衡价格PXw/PYw。

即:

MRTMX=MRTMY=PXw/PYw。

两国的消费水平不再像封闭条件下那样依赖于各国的生产可能曲线上,而是依赖于国际均衡价格线,两国无差异曲线分别与国际均衡价格线相切,边际替代率等于国际均衡价格PXw/PYw。

即:

MRSAT=MRSFT=PXw/PYw。

在国际均衡价格PXw/PYw水平上,通过彼此交换,两国可以在离原点更远的无差异曲线上实现更多的的消费,两国福利均有改进。

本国贸易平衡条件为:

HMX·PXw=HAT·PYw

外国贸易平衡条件为:

JFT·PXw=JMY·PYw

5、所谓机会成本不变,即在生产可能曲线的每一点上,每多生产一单位X产品所放弃的Y产品产量是相等的,原因是劳动这一单一要素在本国内是同质的且是自由流动的。

所谓机会成本递增,意味着一国每多生产一单位X产品,必须放弃更多的Y产品的产量,机会成本递增导致生产可能曲线是凹向原点的。

与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曲线不同,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曲线上两国不可能实现完全分工,本国虽专业化生产X产品,但仍需生产较少的Y产品,外国虽专业化生产Y产品,但仍需生产较少的X产品,其根本原因是,在各国专业化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过程中,该产品机会成本的上升使该产品的国内相对价格彼此接近对方国内相对价格,两国该产品相对价格一旦相等(国际均衡价格),各国扩张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进程也就终止了。

6、要素禀赋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如果本国工资w和利率r的相对价格w/r低于外国,则本国为劳动相对丰富国家,外国为资本相对丰富国家。

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给定任一相同的要素价格w/r,在该要素价格下,X生产所使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小于Y生产所使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那么商品X就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商品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赫克歇尔和俄林认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