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盐城市政府工作报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087038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1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年盐城市政府工作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08年盐城市政府工作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08年盐城市政府工作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08年盐城市政府工作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08年盐城市政府工作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08年盐城市政府工作报告.doc

《2008年盐城市政府工作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年盐城市政府工作报告.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08年盐城市政府工作报告.doc

盐城市政府工作报告

市长李强

2008年1月10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盐城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

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克服困难,推进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五”发展目标,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

过去的五年,是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五年。

全市经济规模跨上一个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2005年突破1000亿元,2007年达1368亿元,实现了五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4.5%;财政总收入2006年突破10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07年达65.5亿元,是2002年的2.9倍,年均增长24%o全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2002年的27:

39.7:

33.3调整为19:

46.9:

34.1,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了8个百分点。

新型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五年新增1500家,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新增中国名牌6个,中国驰名商标5件。

农业结构调整和高效农业规模化取得明显成效,实现连年丰产丰收,高效农业比重由2002年的10%提高到31%,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五年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8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534家,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6万人。

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4%,大丰麋鹿保护区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全市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强,五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24亿元,年均增长36%,东风悦达起亚汽车第二工厂、悦达纺织园、阜宁澳洋粘胶纤维、响水裕廊化工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

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7家,有22个项目被列为省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全市全面小康实现程度由2003年的68%提高到2007年的86%。

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的五年。

全市各项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国有企业和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改制面达95%以上,重点企业对外重组改制取得新的进展。

实施了部分地区行政区划调整,市区新的财政管理体制顺利运行,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开。

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全部取消了农业税。

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五年新增私营企业3.3万户,新增注册资本334.7亿元,2007年民营经济入库税收占全市税收总额的66.3%。

全市对外开放水平有新的提升,注册利用外资实际到账连续3年实现倍增目标,预计2007年达到9.35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和外经合作营业额年均分别增长35.5%,35.2%o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发展步伐加快,2007年H个省级开发区和两个化工集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24亿元,财政总收入33亿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占全市的55%。

接轨上海及区域合作取得新进展,大丰(上海)纺织产业园一期工程部分建成,上海企业在我市投资项目累计达100多个;常州高新区

大丰工业园和武进开发区阜宁工业园开工建设。

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检疫、海关、海事、气象、银行、保险等省属部门为全市发展服务取得新的成效;外事、侨务、对台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过去的五年,是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的五年。

全市交通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沿海、盐徐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我市境内高速公路总里程达274公里,建成沿海等级公路,省道226全线贯通,新建农村公路9200公里。

民航开通盐城至韩国首尔的国际包机,南洋机场和大丰港成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新长铁路盐城站开通全国客货运。

实施淮河入海水道、海堤达标、“四港”整治、城市防洪等一批水利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60多亿元。

五年来,全市累计新增电力装机容量100多万千瓦,完成输配电网建设投入66亿元,邮电通信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市区重点向南、向东发展的布局基本形成,百万人口大城市的框架已经拉开,新区建设和老城改造同步推进,建成区面积由46.5平方公里扩大到72平方公里。

五年中城建完成投资500多亿元,铺设道路62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地817万平方米,新增住房面积482万平方米,建成了新火车站、盐渎公园、新体育馆、五星汽车客运站、城东和城南污水处理厂、通榆河第二取水口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了城南新区建设,城市功能和形象有了较大提升。

县(市)城和重点镇建设取得新的成效,全市城市化率由2002年的37%提高到44%。

扎实实施新农村建设,完成了新一轮镇村规划,开展了县乡河道疏浚和村庄河塘整治,全面超额完成了农村五件实事,并启动了新五件实事的实施工作,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新的改善。

大力推进新一轮沿海开发,科学编制了战略规划、5个节点规划和9个专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招商工作取得新的进展,沿海地区呈现出新一轮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

过去的五年,是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

在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85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030元,年均分别增长13.8%、9.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698亿元,比2002年净增329亿元。

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不断完善,五年新增就业18.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企业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6%、95%和92%;在全省率先建立城市居民医疗统筹与救助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2002年每人每月130元提高到210元,实现了应保尽保。

推行了农业保险,全面建立了新型农村低保制度,五年帮助8.5万农村低收入户脱贫。

群众生活条件不断改善,2007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达26平方米、35.1平方米,比2002年增加了3.6和7平方米;城镇居民消费层次不断提升,文化、休闲等方面的消费比重逐步提昌。

过去的五年,是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全面进步的五年。

全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社会文明程度有新的提高。

民主法制建设步伐加快,“四五”普法任务圆满完成,“五五”普法工作顺利推进。

深入开展“平安盐城”创建活动,社会治安大防控体系初步形成。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信访和国家安全工作,保持了社会大局的和谐安定。

加大教育投入,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完成了盐城工学院、盐城师范学院、盐城中学、市一小新校区建设和市职教园区一期工程,2007年全市高校在校人数为4.6万人,职业学校在校人数为10.6万人,分别比2002年增长了115%和52%,普通高校高考录取人数位居全省前列。

文化和广电事业进一步繁荣,淮剧《太阳花》入围国家舞台艺术

精品工程,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步伐加快,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新四军纪念馆新展馆对外开放,完成了市科技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体工程,开工建设中国海盐博物馆和全民健身中心。

成功承办全国十运会分项赛事,竞技体育实现世界冠军零的突破,完成“村村有全民健身工程"。

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市疾控中心大楼、中心血站、急救中心和一批重点医院新病房楼建成使用,城乡疾病预防控制、医疗应急救治、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得到加强。

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

以内。

生态市建设取得突破,9个县(市、区)全部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新闻出版、民族宗教、档案、地方志、红十字、妇女儿童、老龄、残联、关心下一代、慈善等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国防动员和双拥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五年来,我市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和“江苏省文明城市”称号。

过去的五年,是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的五年。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行政审批事项减少354项,推行了部门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制度。

以强化服务为重点,推进政府机关作风建设,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得到加强,服务和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建成电子政务平台,五年中,市长热线电话共承接基层和群众来电2万多件,办理反馈率98.9%,切实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

建立了政府与人大、政协联席会议制度,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听取人民政协以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五年中,共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831件,市政协委员提案1705件。

认真落实和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政府采购、土地出让、项目招投标等制度不断完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不断强化,切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全市人事编制、统计、物价、审计、防震减灾、粮食、供销、农机、扶贫开发、保密、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07年,是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年,也是我们全面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全面奔小康、建设新盐城"进程的重要一年。

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经济社会实现了新的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全面完成。

在宏观经济环境偏紧、各方面矛盾和困难较多的情况下,我们紧紧咬住全年目标,坚持分类指导,创新工作方法,主攻薄弱环节,破解土地、资金等难题,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6%,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增长18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8%。

精心组织实施八大类重点工程和工业“三百”工程,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1亿元,比上年增长35%;实施八大类重点工程项目161个,开工96个,竣工51个;新开工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73个,竣工110个;新增5亿元以上重大储备项目60个。

成功举办了"5・18”盐城经贸洽谈会暨丹顶鹤国际湿地生态旅游节和汽车文化节,成功承办了苏台(盐城)经贸洽谈会,盐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了新的提升。

二是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围绕市委确定的重点工作,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沿海开发坚持规划先行,全力突破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连接港口、港城、港区的快速通道,推进盐徐高速公路大丰段、省道326、省道327等7条

道路建设,开工建设大丰港二期工程。

加大沿海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造船、沿海风电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实施。

对大市区新一轮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调整完善了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和投融资体制。

城南新区建设全面启动,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市区全年完成城建投资76.8亿元,新建和改造道路16条,新增城市绿地338万平方米,完成了城北大桥重建、世纪大道综合整治、迎宾路和解放路南延、西环路拓宽改造、建军路商业街改造和城市规划展览馆扩建等工程,建成串场河海盐历史风貌区一期工程,实施盐阜宾馆南迁工程,开工建设金鹰国际、沃尔玛购物中心等项目,建成苏北首家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四城同创”工作全面启动。

大力开展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关闭了269家小化工企业。

继续推进重点企业改革,八菱集团、市自来水总公司等企业成功实现对外重组或股权转让。

高度重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积极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为党的十七大召开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其他各项重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三是为民办实事取得较好成效。

去年年初的市人代会上,市政府作出了为民办16件实事的承诺。

一年来,我们坚持集中力量办实事,强化责任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实事项目。

扩大了市区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受益面,提高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标准和廉租住房补贴标准,市区新建中低价位商品房和经济适用住房50万平方米,实施盐南新村等4个老小区综合整治。

完成了大新河闸站、串场河防洪闸等市区防汛骨干工程,解决了部分居民小区受淹问题。

加快市区农贸市场改造升级,改建、新建了10个农贸市场。

加强市区公交建设,更新了50辆公交车辆,增开了新的公交线路。

大力实施“关爱工程",新增敬老院供养床位5000张,新增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2400人,集中供养率达48%。

新增农村改厕5万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

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积极推进中小学生及其他未成年人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先后提高了城乡居民低保、失业保险金和特困职工、重度残疾人员的医疗补助标准,建立了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

为困难群众无偿提供法律服务2000多件。

各位代表,本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跨越、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明显加快的五年。

这五年,也是我市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五年。

我们主动适应宏观经济环境的新变化,积极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成功战胜非典和重大自然灾害的挑战,保持了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我们深深体会到,过去五年的成绩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历届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是全市上下开拓创新、奋发进取的结果。

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和委员,并通过你们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人民解放军驻盐部队和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爱国人士和人民团体,向省属驻盐各单位,向热心支持盐城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海内外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有:

全市经济发展还不够快,经济规模还不大,在全省所占的份额偏低;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步子不大,质量和效益不够高,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不多,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的任务较重;社会发展和民生工作有待加强,社会事业发展仍相对滞后,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城乡居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一些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仍存在薄弱环节,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还不少;体制机制创新的力度还不大,发展的活力还不强;政府职能转变还不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依法行政

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机关工作人员中不正之风甚至腐败现象仍时有发生。

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工作目标和指导原则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发展时期,也是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我们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大环境下来思考盐城的发展,在区域发展的大格局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中来谋划盐城的发展。

综观国际国内形势,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总体上仍然是机遇大于挑战。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将继续平稳增长,国际产业和资本加速转移,为我们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带来新的机遇。

从全国看,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已成为鲜明导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加快,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不断加强和改善,对我们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从区域看,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省支持苏北振兴力度进一步加大,沿海开发战略加快实施,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将为我市新一轮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从盐城看,我市交通基础设施等发展条件明显改善,潜在的资源优势逐步凸显,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具备了在更高平台上实现新跨越的基础和条件。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前进道路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世界经济发展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有所增加,国内经济运行中一些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与新情况新问题互相交织,区域竞争日趋加剧,环境保护的压力增大,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根本消除,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任务仍很艰巨。

我们既要充分看到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现实机遇,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又要充分估计发展中的潜在隐忧和制约因素,克服困难,奋力前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根据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市委的新要求、发展形势的新变化、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创造性地做好工作,全力加

今后五条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市委五届四次全会的部署和要求,围绕建设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扎实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着力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确保实现“全面奔小康、建设新盐城"目标,把盐城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总的目标,是要确保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实现市第五次党代会确定的全市总体上达到小康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我们设想:

—经济发展预期目标。

到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6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2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50亿元,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0%以上,城市化率达到52%。

—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目标。

大多数家庭达到小康生活标准,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到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2万元和1万元,城乡困难群众每人每天生活费不低于1美元。

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城乡居民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完善,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和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事业取得更大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文化盐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让全市人民享受到更多的发展成果。

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保障,社会和谐安定,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循环经济形成规模。

完成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突出的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绿化水平和环境质量显著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

到2012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62吨标煤,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0%以上,地表水达标率达90强以上,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5%以上,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2006年削减12%、4%o2009年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010年建成国家园林城市,2011年建成全国文明城市。

各位代表,通过今后五年的努力,全市将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开启向现代化目标迈进的新征程。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按照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和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着重把握以下几条原则:

一是更加注重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好字优先,好中求快,优中求进,进一步做大经济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强区域竞争能力。

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汽车、纺织、机械装备等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船舶等新兴产业,扶持壮大一批特色产业集群,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推动工业结构从一般加工业为主向先进制造业为主转变。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加快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努力打造全省高效农业第一市。

继续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发展活力。

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创新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深入推进市场取向改革,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力度,加快重点企业改革重组步伐,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大力推动全民创业,加快发展民营经济。

深化社会事业领域改革,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三是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发展,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

从推进城乡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领导体制五个方面一体化入手,促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扩散,加快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

同时,加快发展中心城市、县(市)城和中心镇,实现城市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互动并进、共同发展。

加强对区域发展的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全力加快新一轮沿海开发进程,加强与以上海为龙头的区域经济合作,在互动发展中增创新的竞争优势。

四是更加注重社会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坚持把加强社会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改善民生的新期待,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全市人民。

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新增财力优先保证民生需要,努力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稳定长效的制度性安排。

坚持富民优先,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宽裕的小康生活。

把政策的着力点更多地放到解决民生问题上来,每年为人民群众兴办一批实事,

不断完善扶贫济困长效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五是更加注重生态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坚持举生态旗,打环保牌,走绿色路,使生态与发展相融合,人与自然相和谐。

落实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加强对化工生产企业的整顿,加大对水环境、大气环境、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

加快建设“绿色盐城",大搞植树造林,构建生态屏障,打造“水绿盐城"的城市品牌。

坚持节约优先方针,积极建设节约型社会,逐步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三、2008年主要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0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增长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

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2.4%、0.8%;森林覆盖率提高1.5个百分点,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

上述目标是今年的确保目标,我们将扎实工作,力争完成得更好。

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下大力气调整工业结构,坚持存量抓提升、增量抓特色,提高产业层次,发展具有盐城特色和优势的先进制造业。

进一步做大做强汽车、纺织、机械等支柱产业,着力推进汽车及零部件、高端纺织业发展,今年轿车销售量突破20万辆,完成中大客车底盘项目建设,建成悦达纺织园三期和福汇纺织高档面料织染及后整理项目。

建立高新技术产业风险基金,扶持LED光伏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盐都高新技术产业园、亭湖都市工业园的基础设施和产业规模要实现新的突破。

各县(市)要重点培育2至3个新的特色产业,着力发展船舶制造、化工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灯具等特色产业集群。

继续做强重点企业,扶持发展中小企业,扩大工业规模。

鼓励悦达、江动、森达等50家重点企业运用上市、股权融资、并购重组等方式集聚发展要素,增强企业实力,年内力争新培植3至5户上市企业。

加大企业创牌力度,力争新创中国名牌产品2个、中国驰名商标2件、国家免检产品5个。

加快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建设,增强产业承载能力。

集中力量推进11个省级开发区和滨海、响水两个化工集中区的发展,认真抓好规划完善、产业定位、项目推进和投融资平台建设,力争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两年翻一番。

加快市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的步伐,抓好韩资工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和出口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