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分析共7篇.docx
《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分析共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分析共7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分析共7篇
2016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分析(共7篇)
第一篇:
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及发展
一、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一)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前,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各种手段对我国进行渗透和破坏,通过邪教组织和一些腐朽思想对我国思想领域进行侵袭和腐蚀。
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极大增加了社会就业压力,失业人数不断增多,导致暴力、偷窃等案件发生率也在不断上升,而大学院校作为我国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就是这些不法分子的主要瞄准目标之一,致使大学校园周边暴力、偷窃、火灾等案件发生率快速上升。
新时期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有助于社会治安的稳定,也利于确保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二)社会法制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
随着不断完善的社会法制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得到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随之而来的就是国家出台一系列有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法律法规,不仅对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行了清楚定位,明确了学校在安全教育中的职责,也规定了大学生在安全教育中应具有的权利及必须履行的义务。
社会法制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各种专业人才。
(三)大学环境的要求
大学校园是学生步入社会的最后一道约束力较小的围墙,虽然看似封闭,但其实是一个开放的缩小型社会,因此社会上各种安全问题,这里都有可能发生,例如暴力事件、偷盗事件、火灾、离校出走、甚至是心理障碍而导致的自杀等等问题。
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以及各种大量不安全因素的存在警示我们,大学校园的治安防范及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必须得到充分重视。
在这种环境状况下,必须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从而为高素质、高技能型社会人才的培养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
(一)安全意识教育
受社会经济背景影响,现阶段的大学生具有一个极其明显的特征:
生理发育成熟,心理发育滞后;社会需求强烈,但人生观不明确,阅历浅,经验少,承受能力弱;自我意识强,自我保护意识弱;自尊意识强,自我调节能力差,法制观念薄弱,社会认知与判断力较低,安全意识低。
安
不足
第一,一些高校没有建立健全的领导机制,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认识相对滞后,重视程度不足,对其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一些学校对于安全教育没有明确的认识,因而对于安全教育该采取何种形式的机制仍是处于模糊状态,对自身该担负的职责也没有清楚了解。
第二,一些学校忽视安全教育,没有将其纳入进学校正常教育工作中,导致安全教育和其他教学专业的关系无法得到有效处理,对于安全教育只有一个片面、客观的认识,一些学校认为安全教育主要就是学校保卫部门的工作,一些学校甚至认为可有可无。
(二)安全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
大学安全教育受影响因素较多,许多学校在处理安全教育问题上,仍只是针对传统的安全隐患,安全教育内容没有与时俱进,同时专业安全教育效果的检测手段也极为缺乏。
对于安全教育往往是出事之后,才采取一些措施,且就只重视发生事故方面的安全;还有就是上级部门强调一方面的安全,学校就注重这方面安全教育,学校的安全教育内容系统性极为缺乏。
(三)重宣传,轻防范技能培养
现阶段,虽然各大学院校已经逐渐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但都是以安全常识的宣传说教居多,形式上也仍较传统没有新意,主要的形式有:
采用墙报、广播、讲座、事故实例图片展示等,不仅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也没有提高学生积极性,还耽误或是忽略了学生安全防范技能的培养和锻炼。
导致学生安全常识丰富,实际应变能力与安全防范技能极为缺乏,从而碰到突发事件,往往是惊慌失措、束手无策。
四、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发展策略
(一)朝着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发展策略应朝着规范化、制度化发展,严格要求各大学院校贯彻落实安全教育;建立健全的领导机制,做到职责明确,层层负责;将安全教育纳入正常教育计划中;科学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并针对性的、多方面、多学科的开展安全教育;制定严格的安全知识考核制度,并将其纳入学生总体成绩中。
(二)建立专业大学安全教育教师队伍
大部分大学院校在安全建议的形式上都是传统的、零敲碎打的,常常将安全教育职责落实在辅导员身上,但是由于辅导员的能力素质与专业知识水平有限的原因,导致安全教育很难有效得到落实和更好发展。
在新时期背景下,各大学院校应建立一支专业的大学安全教育教师队伍,要求教师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与素质能力、熟悉并能有效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具有丰富的安全保护实践经验,以便从根源上保证安全教育质量。
(三)安全教育内容朝着多样化发展
一是进行遵纪守法教育,以此教育大学生学法、懂法、知法并依法办事。
二是提高安全意识,进行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教育,树立安全第一的基本思想,学习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技能,以此做到防患于未然,提高安全感。
三是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和心理安全教育,加大网络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积极倡导网络文明、文明上网的教育宣传活动,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以此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四是加强安全模拟演习,提高学生安全技能;加强与公安、交通、消防等部门的紧密合作,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应对策略进行处理;模拟抢夺、盗窃、诈骗情境,让学生近距离真实的了解,从而学习防抢夺、防盗窃、防诈骗技能;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安全教育管理,通过实际进行安全教育管理,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安全防范技能等等。
五、结语
总之,对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问题及发展策略进行分析与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社会前进发展的需求,也是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和社会经济进步的需要,更是学校加强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的前提。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不仅有助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提供良好的保障,也能进一步确保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的治安稳定,还能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
苏群工作单位: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第二篇:
大学生安全教育水平的提升
一、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高校日益社会化的发展趋势,给学校带来诸多不安全因素。
随着高校的改革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形式己呈现多样化,如创建二级民办学院、扩招走读生和培训生等,学校己从封闭式办学转化为开放式办学。
近年来,高校后勤逐步从学校的母体中剥离,实行社会化运行,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社会上各种人员进校参与各项服务工作,造成学校与社会接触频繁,外来工作人员数量增加。
同时,外来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潜藏着许多不安全因素,如被盗、被诈骗和被伤害等这些突发性事件有随时发生的可能,学生的安全随时都可能遭受侵害。
因此高校要积极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自身的防范能力。
2.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客观要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已成为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就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高等教育为市场经济培养人才,大学生的活动范围也不再局限于高校内部,很多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或社会活动,与社会的接触增加,现代通讯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泛滥的信息影响和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其中不乏有害的成份。
同时,大多数大学生是在家人的呵护中长大,生活自理能力差,思想单纯,容易遭受到社会上的不法侵害。
总之,客观现实要求我们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最大程度的减少安全事件的发生。
3.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大学生群体普遍缺乏社会经验,缺乏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容易疏忽大意,上当受骗,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群体。
只有提高生存能力,才能谈得上更好的发展。
自我保护能力是一种重要的素质。
如出门如何保证安全,怎样乘坐车船飞机,以及如何防火防盗、防骗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要碰到或必须注意的问题。
同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期。
他们的社会阅历较浅,心理状态还比较幼稚,感情也比较脆弱,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许多大学生产生了心理上的问题,心理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针对这些问题,只有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适应能力,才能顺利度过大学阶段的生活,为走向社会做好准备。
二、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安全意识淡薄。
发展是目标,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安全稳定是高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而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实现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措施,其作用不可谓不重要。
但在现实中,一些高校安全意识淡薄,重管理轻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大学生安全教育只由某一职能部门承担,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在问题发生后才被动应对,事后又缺乏经验总结,致使在校大学生缺乏基本安全知识和技能,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自我保护能力不足。
2.安全教育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目前国内高校很少配备专门的安全教育教师,大多是由保卫处、学工处工作人员和辅导员兼任,偶尔会聘请社会上相关专业人士来校开设讲座。
由于这些部门人员编制有限,而且要承担大量繁杂的日常工作,常常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无暇顾及如何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质量和实效性。
3.大学生安全教育运行机制不合理。
大学生安全教育机制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安全教育缺乏常规化的组织安排;安全教育内容不够系统化;忽视安全技能的培养等方面。
首先,很多高校对安全教育缺乏常规化的组织安排,没有统一设置安全教育课和其他的安全教育活动,最常见的安全教育方式就是辅导员在班会上强调注意防火防盗,外出注意交通安全等。
其次,很多高校的安全教育的内容不够系统化,安全教育内容比较零散。
在社会形势变化多端的今天,安全问题及影响安全稳定的因素日益增多,而安全教育的内容还停留在传统的法律法规、消防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体现不出时代性,像国家安全、社交安全、网络安全、就业安全、心理安全等相关内容尚未被纳入安全教育的视野。
再次,很多高校比较注重安全基础知识的教育,期望通过安全知识的灌输,提高学生的自身防御能力。
而这种教育方法恰恰缺少了实践环节的讲授与演练,导致在突发安全事故时,学生很难跟据实际情况而采取正确方式应急逃生。
大学生最需要掌握的是处理安全事故的技能、方法,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安全教育的关键在于对大学生安全意识和技能的培养。
三、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水平的几点思考
1.强化责任意识,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机制。
高校应牢固树立起“安全第一”的观念,明确安全是高校稳定发展的基础,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确保高校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是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要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责任制,即从学校到各院系,各院系到各班级逐级签订安全教育“目标责任状”,层层落实安全教育责任,制定详细明确的安全教育考核指标,定期检查考核,从而保证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落实。
高校应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管理机构,加强对大学生安全教育指导、协调和监督,设计规划教育的总体工作目标并监督落实到位,增加投入使安全教育软硬件的需求得到满足。
从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规划、教学管理、效果考核、信息反馈等方面建章立制,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改善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逐步健全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运行机制,确保大学生安全教育步入规范化、走向系统化、达到常态化,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2.配备合理的专兼职结合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师资队伍。
学校应根据在校生的人数规模,在全校范围内遴选一定数量的专兼职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师,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首先,充分依靠校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保卫干部、心理学教师、国防教育教师、学校医务人员、专兼职辅导员队伍等参与安全教育活动。
其次,可以聘请校外公安民警、消防官兵、解放军指战员以及其他与安全教育有关专业人士共同参与教育活动,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师选拔、培训、考核标准,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组建一支充满活力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