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课本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85179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学课本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等教育学课本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等教育学课本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等教育学课本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等教育学课本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学课本答案.docx

《高等教育学课本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学课本答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等教育学课本答案.docx

高等教育学课本答案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四书》中。

  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

姓李名耳,字伯阳。

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

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

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七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寺庙学校”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的一种学校形式。

由精通数学、天文知识的僧侣执教,传授知识和探讨学问并重。

“雅典大学”雅典大学是希腊最古老和最具影响力的大学,它是当时新成立的希腊国的第一所大学,当时包括修辞学校、阿卡米德学园、哲学学校“吕克昂”以及斯多葛派创立的学校和伊壁鸠鲁派创立的学校。

中世纪大学现代大学是从欧洲中世纪大学开始的。

中世纪大学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雏型阶段的标志。

他已初步建立了较完整的教育目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管理体制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在都城临淄设立的我国最早的官办大学,是战国时期政治咨询、学术文化交流中心和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是一个有组织、有聘任、有俸禄制度的学术研究中心。

  书院教育书院教育﹐是中国传统高等教育中最有价值的一部份。

先秦时候孔子兴办私学,可说是书院教育之雏形;而汉唐时候的精舍,可说是书院的前身;到北宋时候,书院教育才正式确立。

书院教育的最大特色,在于她是由民间学者创办,没有政府的认可与资助,与官办高等学府在许多方面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

二、简答题

#

 1、高等教育研究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

高等教育研究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高等教育学产生)和系统研究阶段(学科体系形成)。

在相当的阶段,高等教育学萌芽并产生和发展。

(1)个别研究阶段——在个别研究阶段,高等教育研究主要由一些哲学家、科学家、思想家,或实际从事教育的工作者自发进行,没有专门的研究队伍,虽出版了一些专门的研究文献,但更多有关高等教育的研究成果则渗透在学者们对哲学、政治、伦理、社会、经济、科学等诸多方面的研究成果中。

该时期对高等教育的研究大多由学者们在研究其他学科时附带进行,较少以高等教育为专门的研究对象。

其结论也多为其它学科研究成果的副产品,较为零散而缺乏系统性。

(2)组织研究阶段——高等教育学产生:

这种有组织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880年法国的“高等教育研究会”,但其主要发展则在二次世界大战后至70年代。

在中国20世纪50年代前后,出现了专门的研究组织和机构。

潘懋元先生呼吁开展高等教育科学研究。

1978年5月,中国第一个正规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进入了实质性的开展阶段。

(3)系统研究阶段——学科体系形成: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时期.1979年召开全国高等教育学会筹备工作会议。

它是中国第一个群众性的高等教育研究组织。

1984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厦大高教所为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点。

这是全国第一个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点。

1986年7月-厦大高教所又被批准为全国第一个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点。

这时期的高等教育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①高等教育研究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展开。

②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

③高等教育已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它不仅有独立的研究机构,独立的文献、情报资料和独立的人才培养系统,而且有自己独立的研究方向。

④高等教育边际学科不断产生和发展。

 2、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学的性质

 高等教育学,就其总体来说,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而就其研究任务来说,既有应用教育基本理论以认识高等教育现象,解决高等教育的任务,又有其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教育基本理论的作用。

高等教育的研究工作,大量的应是应用性、开发性的研究,但也必须重视理论研究,包括应用研究和基本理论研究。

 3、试分析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动因。

:

 

(1)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和成熟

 

(2)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促使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不断升华

 (3)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发展

三、论述题

1、简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㈠规模化

随着高等教育不断发展,世界高等教育普遍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部分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阶段。

㈡中心化

高等教育与整个社会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取决于它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高等教育逐渐成为了社会的核心领域。

㈢综合化

科技加速发展以及科技与人文两种文化的发展趋势,使高等教育表现出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的特征。

主要表现①学科的整体化发展趋势,要求21世纪人才素质综合化。

②人才素质综合化的要求,推动了以“增强质量意识加强素质教育”为重点的教育改革在全球兴起。

③教学内容的改革,着重体现在大力推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结构重组,二是内容更新。

㈣国际化

表现为①内容更为广泛②空间更加宽广③活动方式更为多样。

㈤职业化

高等教育向职业化趋势发展,是经济飞速发展的产物。

国际上出现了职业教育向高等教育延伸的趋势。

㈥终生化

高等教育不再只是一个人一次性受教育,而变成了终生接受教育和主动学习的事情,出现终生化趋势。

主要有两个方面①无论从提高工作适应性,还是从提高生活质量来看,都必须告别“一次教育观”,确立与时代相适应的“终生观”。

②建立健全终生教育体系,在保障和推进终生教育体系,在保障和推进终生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强化全社会的终生教育观。

㈦多元化

高等教育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

表现

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多样化。

②类型结构多样化。

③形式结构多样化。

④高等教育跨学科性教育方兴未艾。

'

  2、高等教育研究可运用哪些研究方法

  一般认为,科学研究方法按其地位可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

上层为哲学方法,中层为一般科学研究方法,下层为适用于某科学研究或某种科学分支,甚至某个科研课题的特殊研究方法..

哲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是高等教育研究中最高级最普遍的方法论,包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等

一般科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是对于各学科都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系统科学和科学学等的方法,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协同论、突变理论等。

第二层次是学科群和具体学科的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临床法、问卷法、测验法、文献法、历史法、比较法、经验总结法、统计分析法等。

高等教育的具体研究方法包括:

①多学科研究法:

采用多种方法和多学科角度去探讨高等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综合研究方法。

②文献研究法:

收集图书、报刊、档案、公文、报告、信函等信息资料加以分析、解释、以发现事实,检验假说的一种常用研究方法。

③案例分析法:

选取典型的,特殊的案例加以分析,研究,并由此得出一般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④反思批判法。

⑤体悟总结法。

还有如实证实验法、定性定量法、经验总结法、病理诊断法等。

  3、高等教育学是如何产生的目前对高等教育学有哪些体系的探索(P24)

  高等教育学是通过高等教育研究而完成理论探索与体系构建的。

高等教育研究活动正如大多数研究活动一样,旨在通过发现和应用新知识以解决理论问题。

然而,高等教育的研究目的比较复杂,高等教育本身不仅是理论活动而且是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以科学有效的途径发展教育主体的身心。

因此,高等教育研究同其他研究活动一样,要关注调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它所寻求解决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实践问题。

*

在我国,将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时间并不长,在国外高等教育学形成学科,也只有40余年的时间。

国内对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进行了如下探讨:

学科体系:

潘懋元、王伟廉的《高等教育学》、田建国的《高等教育学》、杨德广的《高等教育学概论》、胡建华的《高等教育学新论》,薛天祥的《高等教育学》等。

这些著作各有特点,都为推动研究、探索、发现高等教育的规律,建立高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他们研究了高等教育的内涵、对象、内容、方法、学科性质和基本规律等问题。

 

第二章高等教育本质

一、名词解释

人性,顾名思义指只有人才具备的特性,即该特性可以用于区别于其他事物(包括动物、植物)而为人所独有的特性。

人性是人类学、或者社会学范畴的概念,人性是指人的本质属性;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自然欲求性,即生物性,人的自然欲求性包括生存欲求和性欲求。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也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刊授教育、广播学校和电视学校的教育等。

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高等教育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价值即高等教育与其服务对象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

高等教育功能高等教育功能是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功效以及能够发挥这种功效的能力的总称。

是通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对社会起作用的,向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以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高等教育的本体价值即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指高等教育促进个人发展的价值。

高等教育的本体价值可分为促进个人发展知识能力的价值和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的价值。

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即高等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

主要体现在促进人的社会化,社会选择价值、促进社会流动的价值。

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构成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

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主要反映在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关系上。

二、简答题

1人本心理学者是如何认识人性的

人有高于一般动物的潜能。

人的本性中蕴涵人的内在价值。

人性是朝着愈来愈完美的趋向发展。

2、马克思主义者关于人性的本性的观点

人性的研究必须是从现实的人出发;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本性是不断改变的。

3,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一、教育就是发挥人的潜能。

二、教育就是发现人的价值。

三、教育就是通过文化的传递、内化、融合和创新使个体社会化。

四、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与发展。

4、怎样理解高等教育这一概念

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以及不同学者对高等教育理解和概念界定不同。

在较全面考察的基础上,我们认为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的内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二是高等教育的性质。

从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来看,高等教育是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级学制体系中的最高阶段。

它是建立在完整的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教育。

从高等教育的性质来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