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代市舶司制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30834101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宋时代市舶司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唐宋时代市舶司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唐宋时代市舶司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唐宋时代市舶司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唐宋时代市舶司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宋时代市舶司制度.docx

《唐宋时代市舶司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宋时代市舶司制度.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唐宋时代市舶司制度.docx

唐宋时代市舶司制度

唐宋時代市舶司制度

 

甲.唐代市舶司

 

一.沿革:

1.不知起於何時,史書缺乏記載。

2.開元中,己設有市舶使,時市舶使為周慶立。

3.除廣州外,安南也奏請設市舶使。

「正(貞)元中,嶺南安南置市舶中使。

4.市舶司乃掌管一地海外貿易之外事官,地位雖在地方最高長官之下,但其職由中央朝廷任,初或有以州剌史兼之,後多由朝廷直接委派中官(宦官)擔任,地位日漸重要。

 

二.設立原因

1.中外交通發達

唐代財力充裕,對外武功顯赫,四夷賓服,外商紛紛來華通商,尤以廣州、揚州和泉州為中心。

當時的廣州,是一個外商來華的第一站,因而成為中外貿易的核心地,隨著中外交通發達,外商來華,市舶制度便應運而生。

2.管理外商

因為對外貿易蓬勃,唐代的廣州剌史多憑業營商業及徵取外商項致富。

例如「廣州剌史過城門一經,便得三十萬。

這些利益,既可能是搜刮得來,但應有不少是外商主動進貢的。

唐朝看準這個利源,設立了海關制度,以市舶司管理外商事宜。

3.航海工具的進步

唐未以來,航海技術進步,直接推動了海外貿易。

唐代的船隻,可遠航至今馬六甲海,阿拉伯船隻也可長程遠航,每歲舶來的船隻極多。

因此,唐朝有必要在繁忙的港口設置專司管理船舶。

 

三.市舶司的職責:

1.招徠海外蕃舶,以利國庫。

2.稽查蕃貨中是否有違禁品。

3.與今之海關類似,<<歷代職官表>>:

「市舶使徵稽蕃貨,為海關之所自始。

4.收「納舶腳」:

「南海舶,外國船也,...至則本道奏報....市舶使籍其名物,納舶腳,禁珍異,蕃商有以欺詐入獄者。

5.管理外人:

於廣州設蕃坊,以為蕃商及其家人居留之所,並設蕃頭管理內諸事。

又為其定立法律,「諸化外,同類自犯者,各依本族法,異類相犯者,以(中國)法律論。

 

四.設立地點

1.           唐代立市舶司於廣州,「唐置市舶使於廣州,以招徠海中蕃舶 。

2.           其後又在泉州及杭州設立舶司。

 

五.貿易情況

1.貿易國:

波斯、阿拉伯、東羅馬帝國等。

2.舶來品:

珊瑚、琥珀、琉璃、犀角、象牙、香藥 。

3.出口品:

茶葉、陶瓷、絹帛

4.在華蕃商:

唐僖宗時,在廣州居住的蕃商有十二萬以上。

 

乙.宋市舶司

 

一.設立地點

1.有九處:

廣州、杭州、明州、秀州、溫州、陰州、澉浦、泉州、密州。

2.廣州:

宋剛克服廣州便設立,太祖開寶四年,命潘美、尹崇珂充任市舶司,欲續收前代市舶之利。

神宗時,修訂條例,委轉運使兼提舉市舶司,避免州郡官員干頂。

3.杭州、明州(寧波):

以杭州為先,太宗時把杭州之市舶司移至明州,後復遷回至杭州。

真宗時始命杭、明各置市舶司,聽蕃客從便。

4.秀州:

設於徽宗時,秀州領四縣(嘉興、華亭、海鹽、崇德),曾多次把市舶司遷移。

5.澉浦(上海):

設於神宗熙寧時期。

6.溫州和江陰:

設於南宋高宗年間。

7.泉州:

設於北宋哲宗年間,除廣州外,是最重要的一個對外通商港,所泊之船以大食、三佛齊、真臘和占城的為多。

在當地,外人享有治外法權,又設「層樓」(清真寺,為回回人茲喜魯丁所造)。

大食人在泉州勢力鞏固,後來更由大食人蒲壽庚出任提舉泉州市舶司之職。

8.密州:

設於北宋哲宗年間,為宋代極北之海口,以代唐之登、萊二州,為北方重要之出海通商港口。

北宋末年似已廢置,至南宋時乃淪入金境。

 

二.定制

1.宋初並無專司官員,主畏由知州兼市舶使,稱「管勾市舶使」,通判為副使,加上轉運使兼領,共掌市舶 。

2.宋神宗元豐三年,規定由轉運使任市舶長官,市舶司制度為之一變。

3.宋代市舶司長官稱「提舉市舶使」,其下有監官、專庫及手分等助手。

官署方面,並無固定稱呼,在杭州和明州稱為「司」;各州支司則稱「務」或「場」。

4.務設監官,海舶出入不多的地方,則由知縣兼任監官 。

在沒有市舶司的地區,間或設有「覺察搆攔」,負責察往來船隻,封押未繳稅的海舶 。

 

三.職責

甲.接待貢使與招徠蕃商

1.為增加國庫收入,政府大力推舉外貿,要市舶司盡力招徠外商。

對那些能招誘外商的官吏,多加獎賞。

2.為增進外貿,市舶司給予外商種種優待,縱有非法行為,亦不過問。

3.有時更設宴招待外商及船員,謂之「犒設」。

4.又會一年二次(四月及十一月)為外商祈風,祈風人員有知州,市舶使及其他官員,其目的是為來去的商船祝福,作為洗塵或餞行。

 

乙.管理出海貿易華商

1.發給出國憑證(公據)

a.凡中國商船出海者,均要由市舶司發給出國貿易憑證,其目的在防止出口貨之偷運,防止入口貨之漏稅以及禁止前往不許通航之國家,商船回航時須回至原出發地,並繳還公據。

<<續文獻通考卷二十六市糴考>>:

「諸舶商大船給公驗,小船給公憑,每大船一,帶柴水船八,櫓船各一,驗憑隨船而行,或有驗無憑及數外夾帶,即同私販,至於不許前往之地,則時有不同。

2.華商回航後,須由市舶司按販進物品的數量、種類進行「抽解」。

若船舶遇風雨之險,檣楫傾毀,可免抽解 。

又華商如早於限期前回航,可得優待。

 

丙.管制外貨

1.檢查入港船隻之貨物及徵稅,名曰抽解。

a.抽者按官價抽買,細色(容量小而價貴者)抽一分,粗色(容量大而價賤者)抽三分,解送中央,其餘皆為商人所有。

b.對入口的蕃舶和出口的商船均進行嚴格檢查,<<萍洲可談>>云商舶「既至,泊船市舶亭下,五洲巡檢差兵監視,謂之編欄。

凡舶至,帥漕與市舶監官蒞閱其貨而徵之」。

2.買、賣、保管及運輸貨物

a.宋代規定香料、藥材及寶貨為禁榷,禁止人民私自買賣,凡有外舶到港,必由市舶司收購,以供上用。

b.後來放寬一部份藥物,准許人民自由買賣,計有珠貝、玳瑁、犀牙、鑌鐵、珊瑚、瑪瑙、乳香等。

但亦是由市舶司由外商手中收購,再把部份細色或粗色出售與一般商人。

c.市舶司又設「有市舶庫」,專門把部份粗重不易起落之貨物留於庫中,收息出賣,不得過二。

3.發給賣貨之公憑引目

a.舶貨經抽解後,其餘即許自行出售,不再課稅,但限於本州範圍內,且須有公憑引目,又曰文引,上載貨物名及數量。

若運銷外州,則另有稅。

4.執行海禁與緝私

a.當時宋朝為了對敵國進行濟封鎖,把北方的遼、高麗、新羅及山東登、萊二州,列為禁運地區。

市舶司須負責執行海禁。

b.市舶司又以發公憑的方式,確保蕃舶有走私貨物,如違反規條,市舶須負責緝防 。

 

丁.管理蕃巷

a.宋代大量蕃商僑居中國,神宗熙寧時期,廣州城外蕃漢雜居達數萬家。

到徽宗時期,在市舶所屬地區,劃出空地,供蕃商居住,稱「蕃巷」或「蕃坊」。

b.蕃坊置蕃長一人,管理一切事宜,而市舶司則負責監督蕃巷、蕃坊內一切貿易活動,法律案件、遺產處理、蕃長揀選及日常活動。

 

戉.檢查蕃舶

1.檢查入港的蕃舶

a.  所有蕃舶入港,照例由市舶司及地方官檢查,目的是防止姦人混入以及走私漏稅。

蕃舶進入中國領海,由巡檢司護送抵達港口,名為領航,實為對蕃商監視。

b.市舶所檢查的事金包括:

蕃商有否公憑?

蕃商有否帶入金銀及未繳稅的貨品?

蕃舶之內有否匿藏姦人等。

查核貨品的類別、數目,以便抽解及博買 。

2.蕃舶出港的檢查

a.蕃舶回航出港,必須經市舶司或地方官親自察看,檢查船上有否銅器、戰馬、鹽鐵、書籍等違禁品,以防止蕃商偷運貨物。

 

三,市舶司之貢獻與影響

1.促進都市繁榮

唐代由於對外交通發達,加上市舶司之設立,商業都市也隨之興起。

黃河沿岸的長安、洛陽、及黃河與運河交會之汴州、南方的揚州和濱海的廣州、泉州、杭州等,都出現空前的繁榮景象。

2.增加財富

中國貿易發展後,社會財富日益增加,政府稅收,也日形充裕。

宋會要記高宗詔曰:

「市舶之利甚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動以百萬計,豈不勝取於民,朕所以留意於此,庶幾可以少寬民力爾。

」日人桑原騭藏更謂:

「宋高宗紹興廿九年財政總收入為四千萬緡,而市舶司竟獲二百萬,居歲入總數二十分之一。

」可見市舶之利對國家財政所佔的重要地位。

3.促進文化交流

唐宋對外交通與貿易既因市舶司之助而日益發展,所以中西文化也不斷交流,唐代的造紙術傳入阿拉伯,西方的音樂、科學、天文和舞蹈也開始東傳。

國人對外國的興趣也日漸增加,造成日後華人向外移殖的傾向。

4.拓展中外貿易

當時與宋代貿易的國家最少有五十多個 。

由中國商人主動出海聯絡經商的,亦有二十多個,最遠的甚至達非州東岸。

具體說來,西方輸入中國的商品有珊瑚、琥珀、瑪瑙、象牙、火珠、金剛石和香藥等 。

中國輸出的貨品有瓷器、金銀、鉛、錫、絲織品。

5.促成胡人華化

唐代時,在廣州設置「蕃坊」,供胡商居住,胡人留居日久,漸趨華化 。

當時,有一位廣州剌史賞識胡人李彥昇的才華,推荐他到中央任官。

可見當時長期留居中國的胡商,已習有華風,不少胡商甚至與漢人通婚,為中國注入新的血液,促進中西民族融和的作用。

6.西方宗教的傳入

唐代海外貿易盛行,不少信奉回教的大食人到廣州營商,並在當地建築了懷聖寺 。

至於揚州、泉州亦建有回教寺廟。

到了宋代,杭州及瓊州亦傳入了回教。

 

 

<<  完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