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825909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陆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陆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陆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陆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陆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陆游.docx

《陆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陆游.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陆游.docx

陆游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感情生活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爱情生活也很不幸。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琬结为伴侣。

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

然而,唐琬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德),以至最后发展到强迫陆游和她离婚。

陆游和唐琬的感情很深,不愿分离,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亲恳求,都遭到了母亲的责骂。

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终归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

  真相:

根据陆游自己在晚年的诗作(《剑南诗稿》卷十四)是因为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

  陆游迫于母命,万般无奈,便与唐琬忍痛分离。

后来,陆游依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琬也迫于父命嫁给同郡的赵士程。

这一对年轻人的美满婚姻就这样被拆散了。

  十年后的一个春天,31岁的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一人漫游山阴城沈家花园。

正当他独坐独饮,借酒浇愁之时,突然他意外地看见了唐琬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

两人互相寒暄了几句。

唐婉和丈夫便走了。

  尽管这时他已与唐琬分离多年,但是内心里对唐琬的感情并没有完全摆脱。

他想到,过去唐琬是自己的爱妻,而今已属他人,好像禁宫中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及。

  想到这里,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离去,这时唐婉命下人送来一壶酒和她亲自做的陆游爱吃的四碟小菜,陆游看到唐琬这一举动,体会到了她的深情,两行热泪凄然而下,一扬头喝下了唐琬送来的这杯苦酒。

然后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

错!

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

莫!

莫!

  陆游在这首词里抒发的是爱情遭受摧残后的伤感、内疚和对唐琬的深情爱慕,以及对他母亲棒打鸳鸯的不满情绪。

  陆游题词之后,又深情地望了唐琬一眼,便怅然而去。

陆游走后,唐琬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将这首《钗头凤》词从头至尾反复看了几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失声痛哭起来。

回到家中,她愁怨难解,于是也和了一首《钗头凤》词:

钗头凤唐琬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

难!

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

瞒!

瞒!

  唐琬不久便郁闷愁怨而死。

  此后,陆游北上抗金,又转川蜀任职,几十年的风雨生涯,依然无法排遣诗人心中的眷恋,他六十三岁,“偶复来菊缝枕囊,凄然有感”,又写了两首情词哀怨的诗:

  采得黄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闷幽香。

  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

  少日曾题菊枕诗,囊编残稿锁蛛丝。

  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

  在他六十七岁的时候,重游沈园,看到当年题《钗头凤》的半面破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又写诗感怀:

  枫叶初丹桷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

  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

  诗人七十五岁时,住在沈园的附近,这年唐琬逝去四十年,“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重游故园,挥笔和泪作《沈园》诗:

(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烟雨沈园中,恍恍惚惚间,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诗人,正缓步踱过伤心桥,踯躅在满地落叶中。

已无蝉声,也无画角,只有一个默然凝望断墙柳絮的老人。

  诗人八十一岁,又作梦游沈氏园亭诗,写下了两首诗:

  其一是: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其二是: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这两首诗以梅花作为主要意象关联到一起,既表达自己的情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老而弥坚,至死不变,也寓示唐琬高洁的品行,坚韧的节操,更表现出两人的爱情,尽管经历了尘世风霜,天荒地老,但不变依旧。

  诗人八十四岁,离逝世只一年,再次重游沈园,怀念唐琬,此情至死难忘。

  《春游》诗云: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自知不久于人世,仍然念念不忘当日眷侣,这一梦长达五十年——半个世纪,虽然仍自感匆匆,却赢得了天长地久,这正是诗人高尚的情操与崇高的精神境界。

  从那首脍炙人口的《钗头凤》词、传说中唐琬的唱和开始,加上他几十年后陆续以沈园为题悼念唐琬的几首诗,陆游用自己的一生写下了一段流芳百世、凄婉感人的爱情悲剧。

  陆游以梅花自喻,然而城南小陌的那株梅花,难道不是他情系一生的唐婉吗?

她心如日月,情比金坚,似一朵高洁清雅的白梅,为情而落。

这朵白梅,就落在陆游的心里,从此,不再寂寞无主,不再黄昏独自愁。

就这样,为了一段承诺,他活到白发苍苍,只为守护那株清冷、冰洁的梅花。

文学成就

  他的诗集中现存诗9300余首。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是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

这一时期存诗仅200首左右,作品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

  第二期是入蜀以后,到他64岁罢官东归,前后近20年,存诗2400余首。

这一时期是他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的时期,也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

  第三期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亦有20年,现存诗约近6500首。

诗中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

“诗到无人爱处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所向往的艺术境界。

另外,在这一时期的诗中,也表现出趋向质朴而沉实的创作风格。

  在陆游三个时期的诗中,始终贯穿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年入蜀以后表现尤为明显,不仅在同时代的诗人中显得很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

陆游的诗可谓各体兼备,无论是古体、律诗、绝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写得又多又好。

在这方面,陆游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同时又富有自己的创作,所以有人称他和杜甫、李商隐完成七律创作上的“三变”(舒位《瓶水斋诗活》),又称他的七律当时无与伦比。

在陆游的七律中,确是名章俊句层见叠出,每为人所传诵,如“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黄州》);“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枕上作》)等。

这些佳作佳句,或壮阔雄浑,或清新如画,不仅对仗工稳,而且流走生动,不落纤巧。

除七律外,陆游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当推绝句。

陆游的诗虽然呈现着多彩多姿的风格,但从总的创作倾向看,还是以现实主义为主。

他继承了屈原等前代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并立足于自己的时代而作了出色的发挥。

  陆游的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陆游的著作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

《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存词130余首。

他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等一直被人民广为传诵。

  陆游的名篇《书愤》、《示儿》、《游山西村》等选入中小学生语文课本,并在高考中出题频率较高(例如2010年全国课标卷)

  陆游不仅工诗,还兼长词。

由于他对这种诗体不甚注重,所以词作不多,现存词共有130首。

他的词也风格多样并有自己的特色。

有不少词写得清丽缠绵,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较接近,如有名的“钗头凤”即属此类。

而有些词常常抒发着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着高超的襟怀,如“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双头莲”“华鬓星星”等,或苍远,或寓意深刻,这类词又和苏轼比较接近。

但是最能体现陆游的身世经历和个性特色的,还是他的那些写得慷慨雄浑、荡漾着爱国激情的词作,如“汉宫春”“箭箭雕弓”、“谢池春“”“壮岁从戎”、“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等,都是着一片报国热忱的雄健之作。

这类词与辛弃疾比较接近。

  陆游在散文上也著述甚丰,而且颇有造诣。

其中记铭序跋之类,或叙述生活经历,或抒发思想感情,或论文说诗,最能体现陆游散文的成就。

同时也如在诗中一样,不时地表现着爱国主义的情怀,比如《静镇堂记》《铜壶阁记》《书渭桥事》等。

美食

  人们都知道陆游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精通烹饪的专家,在他的诗词中,咏叹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还记述了当时吴中(今苏州)和四川等地的佳肴美馔,其中有不少是对于饮食的独到见解。

  陆游的烹饪技艺很高,常常亲自下厨掌勺,一次,他就地取材,用竹笋、蕨菜和野鸡等物,烹制出一桌丰盛的宴席,吃得宾客们“扪腹便便”,赞美不已。

他对自己做的葱油面也很自负,认为味道可同神仙享用的“苏陀”(油酥)媲美。

他还用白菜、萝卜、山芋、芋艿等家常菜蔬做甜羹,江浙一带居民争相仿效。

  陆游在《洞庭春色》一诗中说,有“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的句子,这“玉脍”指的就是隋炀帝誉为“东南佳味”的“金齑玉脍”。

“脍”是切成薄的鱼片;“齑”就是切碎了的腌菜或酱菜,也引申为“细碎”。

“金齑玉脍”就是以霜的后白色的鲈鱼为主料,拌以切细了的色泽金黄的花叶菜。

“丝莼”则是用莼花丝做成的莼羹,也是吴地名菜。

陆游在诗中称赞的这些菜肴,在当时确实都是名菜。

陆游,是一位不亚于苏东坡的业余烹饪大师。

在他的诗词中,咏叹烹饪的有上百首。

例如记录他会做饭(面)菜(羹)的诗句就有“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即是说自己用葱油做成的面条是天上苏陀(即酥)一样。

他在《山居食每不肉戏作》的序言中记下了“甜羹”的做法:

“以菘菜、山药、芋、菜菔杂为之,不施醢酱,山庖珍烹也。

”并诗日:

“老住湖边一把茅,时话村酒具山肴。

年来传得甜羹法,更为吴酸作解嘲。

”“今日山翁自治厨,嘉肴不似出贫居,白鹅炙美加椒后,锦雉羹香下豉初。

箭出脆甘欺雪菌,蕨芽珍嫩压春蔬。

平生责望天公浅,扪腹便便已有余”。

由此可见,陆游是很会烹饪,又爱烹饪的。

  正是因为陆游欣赏这些家乡名菜名点,所以当他宦游蜀地之时,不时要通过怀念家乡菜点来抒发他的恋乡之情,写出了“十年流落忆南烹”的诗句。

事迹

少能诗文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12岁即能诗文。

他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20岁时与唐琬成亲,后被其母强行拆散,且唐琬后来早逝,导致这种感情伤痛终其一生,《钗头凤》、《沈园》等名作即是为此。

仕途坎坷

  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赴临安应试进士,取为第一,而秦桧的孙子秦埙居其次,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

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再次将陆游排在秦埙之前,竟被秦桧除名。

  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秦桧已死,陆游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

公元1163年孝宗即位后,以陆游善词章,熟悉典故,赐其进士出身。

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通判、安抚使、参议官、知州等职。

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

  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

六年(公元1179年)秋,陆游从提举福建常平茶盐公事,改任朝请郎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十二月到抚州任所。

他一方面用大量精力处理因茶盐官卖后,茶盐户破产,被迫采取私贩和闹事进行反抗而引发的各种纠纷和诉讼;另一方面上书朝廷,主张严惩不法官吏向茶盐户收纳高额茶盐税,趁机大量搜括民脂民膏的行为。

  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春,抚州大旱。

五月大雨,山洪暴发,淹没大片田地和村庄,洪水冲到抚州城门口,百姓饥困潦倒。

陆游密切关注灾情发展,写下“嘉禾如焚稗草青,沉忧耿耿欲忘生。

钧天九奏箫韶乐,未抵虚檐泻雨声。

”诗句,同时上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

在未征得南宋政府同意前,他先拨义仓粮至灾区赈济,使灾民免于饥饿之苦,然后奏请拨粮和给江西地方官下令发粮,并到崇仁、丰城、高安等地视察灾情。

这一举措有损朝廷利益,十一月,被召返京待命。

行前,从宦游四方所搜集到的100多个药方中,精选成《陆氏续集验方》,刻印成书,留给江西人民,表达他的为民之心。

途中又遭给事中赵汝遇所劾,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

  陆游在家闲居6年后,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以朝请大夫知严州(今浙江建德县梅城镇)。

官至宝谟阁待制、晋封渭南伯,后被劾去封号。

又以“擅权”之罪罢其官职还乡。

  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陆游在严州任满,卸职还乡。

不久,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

次年(公元1189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

于是他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减轻赋税,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

此后,陆游长期蛰居农村,于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210年1月26日)与世长辞。

  陆游有七子一女。

根据《陆游年谱》记载:

长子陆子虞、次子陆子龙、三子陆子修、四子陆子坦、五子陆子约、六子陆子布、七子是陆子聿(《冬夜读书示子聿》)。

孙子有陆元廷,(闻宋军兵败崖山忧愤而死)曾孙有陆传义(崖山兵败后绝食而亡),玄孙有陆天骐(在崖山战斗中不屈于元,投海自尽)。

陆游最终没有看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那一幕。

名号由来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卷乙载:

“陆游,字务观,山阴人……盖母氏梦秦少游而生公,故以秦名为字,而字其名。

或曰,公慕少游者也。

”这则记载提出陆游名字来历之二说,不少专家在有关传记或传论中或从前一说,或从后一说。

其实两说均难置信。

  秦观生于仁宗皇祐元年(1049),死于哲宗元符三年(1100)。

陆游父亲陆宰生于哲宗元祐三年(1088),死于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

陆宰小秦观四十岁。

秦观死时,陆宰不足十三岁。

秦观到越州是神宗元丰二年(1079),其时陆宰尚未出生。

陆游母亲的年龄估计与陆宰相去无几,跟秦观不可能有什么交往。

“梦少游而生公”,纯属想象之词。

前一说不能成立。

  所谓“公慕少游”,主要根据陆游八十二岁写的《题陈伯予主簿所藏秦少游像》一诗。

诗日:

“晚生常恨不从公,忽拜英姿绘画中。

妄欲步趋端有意,我名公字正相同。

”该诗只是表达诗人对秦观的敬仰之情而已。

“正相同”三字,恰恰透露出陆游的名字不是自己“慕少游”而取的。

后一说也不能成立。

  那么,陆游的名字从何而来呢?

清人查慎行《得树楼杂钞》所记较为可信:

“陆放翁名游,字务观,其义出于《列子·仲尼篇》:

‘务外游不知务内观。

外游者求备于物,内观者取足于身。

’”古代有“幼名,冠字”的制度,即幼小取名,二十岁左右定字。

士大夫家庭往往强调名和字的内在联系,而且往往摘取古代典籍中的词语,取名定字。

取名之时,实际上是定了字的。

因此,名游,字务观,跟秦观的名观,字少游,只是偶然相合而已。

至多也只能说明同源于《列子·仲尼篇》的那句话。

跟“梦少游”“慕少游”而取名字,了然无涉。

  在陆游的诗中,有这样一首:

“策策桐飘已半空,啼螀渐觉近房栊。

一生不作牛衣泣,万事从渠马耳风。

名姓已甘黄纸外,光阴全付绿樽中。

门前剥啄谁相觅,贺我今年号放翁。

”为什么号放翁呢?

原来陆游任成都府路安抚使参议官时,与大诗人范成大一起共事,由于两人有些矛盾,范成大左右的官员认为陆游不知高下,不守礼义,是个粗野狂放的人。

陆游气愤地想到:

“你们说我狂放,我就当个‘放翁’,总比明哲保身的庸人强。

”从此,“放翁”这个号经常出现在他的诗文中。

孝宗淳熙十三年,陆游回到临安,入朝做了军器少监。

但仍然以诗为戈,抒发爱国热情,坚持抗金爱国思想。

而令朝中的投降派十分不安,因而讨厌他,上疏皇帝诬陷陆游不务正业,只知“嘲咏风月”。

陆游再度被黜,他怀着满腔愤怒回到家乡山阴后,立即提笔把他在镜湖旁的住宅题为“风月轩”。

虽云“风月”,实则是发泄他壮志未酬的悲愤情怀。

大事件

1125年

  陆游出生于越州山阴。

1126年靖康之难爆发,父亲陆宰被罢去京西转运副使职务,全家开始逃亡(“儿时万死避胡兵”)。

1127年秦桧为宰相。

1134年逃亡结束,回到山阴。

1138年秦桧又任宰相。

1141年南宋与金议和,岳飞被害。

陆游悲吟。

1142年(绍兴一十二年)与金议和跟金人划淮水为界。

1144年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

并在这年娶了唐琬(字蕙仙)【唐婉并非;陆游表妹,千百年来,前哲时贤多认为陆游和他的原配夫人唐氏是姑表关系,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最早记述《钗头凤》词这件事的是南宋陈鹄的《耆旧续闻》,之后,有刘克庄的《后村诗话》,但陈、刘二氏在其著录中均未言及陆、唐是姑表关系。

直到宋元之际的周密才在其《齐东野语》中说:

“陆务观初娶唐氏,闳之女也,于其母为姑侄。

”从这以后“姑表说”遂被视为“恒言”。

其实综考有关历史文献和资料,陆游的外家乃江陵唐氏,其曾外祖父是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的北宋名臣唐介,唐介诸孙男皆以下半从“心”之字命名,即懋、愿、恕、意、愚、谰,并没有以“门”之字命名的唐闳其人,也就是说,在陆游的舅父辈中并无唐闳其人(据陆游《渭南文集·跋唐修撰手简》、《宋史·唐介传》、王珪《华阳集·唐质肃公介墓志铭》考定);而陆游原配夫人的母家乃阴唐氏,其父唐闳是宣和年间有政绩政声的鸿胪少卿唐翊之子,唐闳之昆仲亦皆以“门”字框字命名,即闶、阅(据《嘉泰会稽志》、《宝庆续会稽志》、阮元《两浙金石录·宋绍兴府进士题名碑》考定)。

由此可知,陆游和他的原配夫人唐氏根本不存在什么姑表关系。

这样,周密的“姑表说”就毫无来由了,那么这完全就是出于他的杜撰了吗?

并不是这样的。

刘克庄在其《后村诗话》中虽然未曾言及陆、唐是姑表关系,但却说过这样的话:

“某氏改适某官,与陆氏有中外。

”某氏,即指唐氏;某官,即指“同郡宗子”赵士程。

刘克庄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

唐氏改嫁给赵士程,赵士程与陆氏有婚姻关系。

事实正是如此,陆游的姨母瀛国夫人唐氏乃吴越王钱俶的后人钱忱的嫡妻、宋仁宗第十女秦鲁国大长公主的儿媳,而陆游原配夫人唐氏的后夫赵士程乃秦鲁国大长公主的侄孙,亦即陆游的姨父钱忱的表侄行,恰与陆游为同一辈人(据陆游《渭南文集·跋唐昭宗赐钱武肃王铁券文》,王明清《挥后录》及《宋史·宗室世系、宗室列传、公主列传》等考定)。

作为刘克庄的晚辈词人的周密很可能看到过刘克庄的记述或听到过这样的传闻,但他错会了刘克庄的意思,以致造成了千古讹传。

】,同年于沈园中作《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145年唐琬被逐出家门,原因依古人的说法是“不当母夫人意”“二亲恐其惰於学,数谴妇,放翁不敢逆尊者意,与妇诀”。

意思是说,唐琬在夫家,与婆婆不合;或说因为夫妻两人太恩爱,公婆认为会妨碍陆游的上进之心,所以常常责骂唐琬,而造成二人的分手.根据陆游自己在晚年的诗作(《剑南诗稿》卷十四岁)则是因为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

1146年

  陆游与唐婉难舍难分,不忍就此一去,相聚无缘,于是悄悄另筑别院安置唐婉,陆游一有机会就前去与唐婉鸳梦重续,燕好如初。

1147年陆母察觉两人私会之事。

严令二人断绝来往,并为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彻底切断了陆、唐之间的悠悠情丝。

1148年王氏生了孩子。

唐家愤愤不平,觉得不把女儿嫁出去,面子会失尽。

于是将女儿嫁于一位当时也很有名气的文人赵士程。

赵家是皇室后裔,门庭显赫。

而赵士程是个宽厚重情的读书人,他对曾经遭受情感挫折的唐婉,表现出诚挚的同情与谅解。

使唐婉饱受到创伤的心灵已渐渐平复,并且开始萌生新的感情苗芽。

赵士程对唐婉很好,是唐家的世交朋友,也是完全知道陆游的文友,对陆游比较钦佩,也很同情唐婉,想尽力使她幸福。

这一年,陆游在母亲的督教下,开始重理科举课业。

1151年

  陆游只身离开了故乡山阴以他扎实的学识功底和才气横溢的文思博得了考官陆阜的赏识,被荐为魁首。

春季游春时在绍兴城外的沈氏园中,唐琬和丈夫赵士程也来此游春.两人重逢,又无法当面相诉离情,随后,唐琬派人送来一些酒菜,默默以示关怀,而就与丈夫离去,陆游在伤心之余,就在园子的壁上题下了一首哀怨的《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

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1152年唐婉再次来到沈园瞥见陆游的题词,不由感慨万千,于是和了一阙《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同年秋,唐琬病故。

1153年参加进士考试,名列第一。

因为他平常“喜论恢复”,又名在奸臣秦桧之孙秦埙的前头,所以在复试的时候,被秦桧除名。

1156年

  秦桧病死,陆游的仕途开始明朗。

1159年陆游入闽任宁德县主簿.有善政,受百姓爱戴。

1164年赐进士出身。

张浚主张北伐,但北伐失败后,一贯主张求和的大臣在宋孝宗面前对张浚大肆攻击,还说张浚用兵,原是陆游怂恿出来的。

后来,张浚被排挤出朝廷,陆游也罢官回山阴老家去了。

1165年宋孝宗被迫和金国签订“隆兴和议”。

1171年乾道六年入蜀。

1173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

1190年罢官,即回老家山阴闲居。

1191年在近20年的岁月中,他“身杂老农间”,和他们一起劳作,还为他们的孩子看病,同时写了不少表现农村生活的诗歌。

1198年陆游后妻王氏病故。

1200年写下了“沈园怀旧”诗:

其一: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其二: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

1201年赋“梦游沈园”诗:

其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1207年

  作《夜闻姑恶》,诗云:

学道当于万事轻,可怜力浅未忘情。

孤愁忽起不可耐,风雨溪头姑恶声。

可能暗示其母逼他出妻之事。

1209年再到沈园,写下了”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这正是陆游对唐琬最深的怀念。

1210年写下《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211年走完了他坎坷的一生,在山阴的病榻上与世长辞。

死前恨写《示儿》

  总结:

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勤于创作,一生写诗六十年,保存下来就有9300多首。

诗的题材极为广泛,内容丰富,其中表现报国抗金的作品,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精神。

诗的风格豪放,气魄雄浑,近似李白,故有“小太白”之称。

生平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著名诗人。

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官宦家庭,陆游的高祖是宋仁宗时太傅陆轸,祖父陆佃,父亲陆宰,他诞生于宋金战争的烽火之中,从小饱尝了颠沛流离的痛苦,同时也受到了父亲陆宰等士大夫爱国思想的熏陶,形成了忧国忧民的思想。

他十余岁就熟读了陶潜、王维、岑参和李白的诗篇,有“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的好学精神,12岁便能诗文,有“小李白”之称。

17岁便有诗名。

25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曾几学诗,确定了他爱国诗歌的基调。

二十九岁那年,赶赴临安应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