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824087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海南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海南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海南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海南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南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x

《海南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南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x

海南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海南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葛乾孙,字可久,平江人也。

生而负奇气,仪状伟特,膂力绝伦。

未冠,好为击刺之术,战阵之教,百家众技,靡不精究。

及长,遂更折节读书,应进士举所业,出语惊人。

主司方按图索骏不能识斥弛之士把玩不忍舍置君亚选。

君曰:

“此不足为也。

吾宁龌龊从谀,离析经旨以媚有司意乎!

”遂不复应试。

犹时时指授弟子,皆有可观。

金华黄公溍尤奇其文,劝之仕,不应。

   ②世传药书方论,而君之工巧,独自天得,治疾多奇验。

自丞相以下诸贵人得奇疾,他医所不能治者,咸以谒君,无不随愈。

有士人患伤寒疾,不得汗,比君往见,则发狂,循河而走,君就摔置水中,使禁不得出。

良久出之,裹以重茧,得汗解,其治他疾多类此。

当是时可久之名,重于南北,吴人有之四方者,必以可久为问,四方士大夫过吴中,亦必造可久之居而请焉。

   ③至正壬辰,徽寇转掠江浙,吴人震恐。

浙西廉访佥事李公仲善请与君图,君劝城之,因守以讨贼,仍请身任其事,李公壮其言,然其计,卒城之,而民赖以安。

明年癸巳春正月,与予游开元佛舍,私与予言:

“吾闻中原豪杰方兴,而吾不及预,命也夫。

”公云:

“六气淫厉,吾犯司地,殆将死矣。

如期必于秋。

”予曰:

“何至是!

”逾月果疾,予往视之,则犹谈笑无他苦。

秋七月,沐浴竟,遂偃然而逝,年四十有九。

其诗未及诠次,藏于家。

君既没,而朝廷聘君之命适至,已无及矣。

(节选自元·徐显《稗史集传》)

(1)出下列加下划线中的意思。

①比君往见________    ②君既没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下划线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治疾多奇验(   )

A.验证  B.经验  C.灵验  D.试验

②而吾不及预,命也夫(   )

A.参与  B.预先  C.料想  D.预兆

(3)①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三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主司方按图索骏不能识斥弛之士把玩不忍舍置君亚选

(4)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君劝城之,因守以讨贼,仍请身任其事,李公壮其言,然其计,卒城之,而民赖以安。

(5)①段中葛乾孙“不复应试”的原因可以概括为:

①________;②________。

(6)②段中作者是如何塑造葛乾孙形象的?

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

(1)等到;通“殁”,死。

(2)C;A

(3)主司方按图索骏/不能识斥弛之士/把玩不忍舍/置君亚选

(4)葛君劝(李公)筑城,凭借城坚守来讨伐贼人,还请求亲自承担这件事。

李公认为他的话很有气势,认可他的计策,最终筑城,老百姓依赖此得以安全。

(5)元朝政府科举政策限制人才;乾孙不愿歪曲经典逢迎献媚。

(6)以直接评价来表现其医术高明;以典型的治病事例,凸显其治病多奇验;以奇疾他医不能治与葛乾孙随治而愈进行对比,突出其医技高超;以吴人去四方,人们均打听葛乾孙以及四方士大夫经过吴地必定到葛乾孙家请教,侧面衬托出葛乾孙名重一时,塑造一位医术精湛、受人敬重的儒医形象。

【解析】【分析】

(1)①比:

等到;“比君往见”译为:

等他去看时。

②没:

通“殁”,死;“君既没”译为:

他死之后。

(2)①据前文所说“世传药书方论,而君之工巧,独自天得”,可知葛乾孙因为祖传医书药方的缘故,他医术高超,所以“治疾多奇验”的意思是“治顽疾大都能奇妙地灵验”,可见“验”意思是“灵验”。

故选C。

②“不及”是来不及的意思,依据前文“吾闻中原豪杰方兴”,可知中原地区豪杰正在起事,所以“吾不及预”的意思是我来不及参与了,可见“预”的意思应为“参与”。

故选A。

(3)句子大意是:

主考官按照规范的取士标准来衡量,不能录用放荡不羁之人,(然而对于他的文章深为赞赏)反复诵读而不忍放手,于是打算将其列为第二批再予考虑。

“按图索骏”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比喻墨守成规办事,它是“主司方”的谓语,所以从“按图索骏”之后断开;“斥弛之士”意思是放荡不羁之人,它是“不能识”的宾语,所以从“斥弛之士”之后断开;“把玩不忍舍”是“主司方”对葛乾孙文章的态度,故从其后断开。

依据分析,断句如下:

主司方按图索骏/不能识斥弛之士/把玩不忍舍/置君亚选。

(4)本题注意句中得分点:

城,筑城;因,凭借;身,亲自;壮,认为……很有气势;然,认为……正确,认可。

译文:

葛君劝(李公)筑城,凭借城坚守来讨伐贼人,还请求亲自承担这件事。

李公认为他的话很有气势,认可他的计策,最终筑城,老百姓依赖此得以安全。

(5)依据葛乾孙“应进士举所业,出语惊人”以及“把玩不忍舍”,可知葛乾孙文章新颖大胆,连主考官都反复诵读而不忍放手,可是因为“主司方按图索骏”,即主考官按照规范的取士标准来衡量,所以葛乾孙没有被录用,由此可知葛乾孙“不复应试”的第一个原因是元朝政府科举政策限制人才。

依据后文葛乾孙所说,“吾宁龌龊从谀,离析经旨以媚有司意乎”,可知葛乾孙“不复应试”的第二个原因是他不愿歪曲经典逢迎献媚。

(6)第②段中作者在塑造葛乾孙的形象时,使用了直接评价、举事例、对比、侧面烘托的手法。

“君之工巧,独自天得,治疾多奇验”,这是作者以直接评价来表现其医术高明;“有士人患伤寒疾……得汗解,其治他疾多类此”,是以典型的治病事例,凸显其治病多奇验;“他医所不能治者,咸以谒君,无不随愈”,是以奇疾他医不能治与葛乾孙随治而愈进行对比,突出其医技高超;“吴人有之四方者,必以可久为问,四方士大夫过吴中,亦必造可久之居而请焉”,是以吴人去四方,人们均打听葛乾孙以及四方士大夫经过吴地必定到葛乾孙家请教,侧面衬托出葛乾孙名重一时,塑造一位医术精湛、受人敬重的儒医形象。

故答案为:

⑴等到 通“殁”,死。

⑵C;A

⑶主司方按图索骏/不能识斥弛之士/把玩不忍舍/置君亚选

⑷葛君劝(李公)筑城,凭借城坚守来讨伐贼人,还请求亲自承担这件事。

李公认为他的话很有气势,认可他的计策,最终筑城,老百姓依赖此得以安全。

⑸元朝政府科举政策限制人才 乾孙不愿歪曲经典逢迎献媚。

⑹以直接评价来表现其医术高明;以典型的治病事例,凸显其治病多奇验;以奇疾他医不能治与葛乾孙随治而愈进行对比,突出其医技高超;以吴人去四方,人们均打听葛乾孙以及四方士大夫经过吴地必定到葛乾孙家请教,侧面衬托出葛乾孙名重一时,塑造一位医术精湛、受人敬重的儒医形象。

 

【点评】

(1)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

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

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2)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3)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

(4)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

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6)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

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葛乾孙,字可久,是平江人。

他天赋异禀,外貌卓异出众,体力超过常人。

未成年时,喜好攻伐诛杀的策略、排兵布阵的方法,百家的技艺才能,他没有不精心研究的。

成年后,一改往日的志向和行为转而用功读书,在被推荐参加的进士考试中,他的卷子语出惊人。

但主考官按照规范的取士标准来衡量,不能录用放荡不羁之人。

然而对于他的文章深为赞赏、反复诵读而不忍放手,于是打算将其列为第二批再予考虑。

但葛乾孙却说:

“这也太不值得了,我怎肯同流合污阿谀逢迎,甘心离经叛道而去迎合当局的意图呢!

”于是就不肯再参加考试了。

此后他还经常指教读书人,其学问见解很不一般。

金华的黄溍特别赏识他的才学,多次劝他去科考做官,他都不答应。

   葛乾孙家有祖传医书药方,他医术精妙,却独辟蹊径浑然天成,治顽疾大都能奇妙地灵验。

从当朝丞相到各级官员凡得了怪病,其他医生都治不好的,就来找他,无不药到病除。

有个读书人得了伤寒症,汉不能出来,等他去看时,竟然发狂了,沿着河岸拼命跑,他追上后索性将其丢进水里,不让出来。

多时后捞出,用丝绵包裹严实,最后终于把汗捂出,病就好了。

他给人治病就是这样的治法。

当时的葛乾孙名重南北,吴国的人出门远行,一定要先去向他请教,各地人士途径吴国,也一定要来登门拜访他。

   壬辰年间,安徽土匪窜扰江浙,吴国人人自危,浙西廉访佥事浙西廉访佥事李公仲善来向他求计,葛君劝(李公)筑城,凭借城坚守来讨伐贼人,还请求亲自承担这件事。

李公认为他的话很有气势,认可他的计策,最终筑城,老百姓依赖此得以安全。

次年正月,他跟我去游开元寺,私下里跟我说“我听说中原英雄辈出,但我来不及参与了,这就是命啊”,他说“杀气遍地,我的命犯克,不久就要死了,预计是在秋天”,我说“怎么至于呢”。

过了一个多月他果然病了,我去看他,还能谈笑自若似乎没有病痛。

秋七月,他洗完澡,竟安然去世了,终年四十九岁。

他的诗来不及注解编撰,藏在家里。

他死后,朝廷给他的任命书正好送到,但已经来不及了。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元九书(节选)

白居易

   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

每诗来,或辱序,或辱书,冠于卷首,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且自叙为文因缘,与年月之远近也。

仆既受足下诗,又谕足下此意,常欲承答来旨,粗论歌诗大端,并自述为文之意,总为一书,致足下前。

累岁已来,牵故少暇,间有容隙,或欲为之;又自思所陈,亦无出足下之见;临纸复罢者数四,卒不能成就其志,以至于今。

   今俟罪浔阳,除盥栉食寝外无余事,因览足下去通州日所留新旧文二十六轴。

开卷得意,忽如会面,心所蓄者,便欲快言,往往自疑,不知相去万里也。

既而愤悱之气思有所泄,遂追就前志,勉为此书,足下幸试为仆留意一省。

   夫文,尚矣,三才各有文。

天之文,三光首之;地之文,五材首之;人之文,《六经》首之。

就《六经》言,《诗》又首之。

何者?

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上自圣贤,下至愚騃,微及豚鱼,幽及鬼神,群分而气同,形异而情一,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

圣人知其然,因其言,经之以六义;缘其声,纬之以五音。

于是乎孕大含深,贯微洞密,上下通而一气泰,忧乐合而百志熙。

五帝三皇所以直道而行,垂拱而理者,揭此以为大柄,决此以为大宝也。

   洎周衰秦兴,采诗官废,上不以诗补察时政,下不以歌泄导人情。

用至于谄成之风动,救失之道缺。

于时六义始刓①矣。

“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归花先委露,别叶乍辞风”之什,丽则丽矣,吾不知其所讽焉。

故仆所谓嘲风雪、弄花草而已。

唐兴二百年,其间诗人不可胜数。

所可举者,陈子昂有《感遇诗》二十首,鲍防《感兴诗》十五篇。

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

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

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

至于贯穿古今,覙缕②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焉。

然撮其《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三四十首。

杜尚如此,况不逮杜者乎?

(选自郭绍虞编《中国历代文论》,有删改)

【注释】①刓:

磨平,被削弱。

②覙缕:

愿意为“详尽地查看”,这里指“纯熟地运用”。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    陈:

陈述

B.心所蓄者                蓄:

积存

C.微及豚鱼                微:

D.尽工尽善                工:

擅长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信的开头,白居易陈述了自己久未回复元九的原因以及写这封信的目的。

B.白居易认为天、地、人皆各有其文,并将具有抒情性的《诗经》看作六经之首。

C.信中引用“余霞散成绮”等若干诗句,意在赞美这些诗作缘情而发,用语新奇。

D.白居易认为李白合乎“风雅比兴”的作品不多,推崇杜甫的《新安吏》等名篇。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而愤悱之气思有所泄,遂追就前志,勉为此书,足下幸试为仆留意一省。

②于是乎孕大含深,贯微洞密,上下通而一气泰,忧乐合而百志熙。

(4)请结合选文简要概括白居易在诗歌创作方面的主张。

【答案】

(1)D

(2)C

(3)①没过多久,我心里郁结的感情想要有所发泄,于是追想起此前的心愿,勉力地写了这封信,希望有幸让您试着为我用心看一看。

②这样一来,其中就包含博大精深的道理,贯穿隐密细微的事物,上下沟通而使气息顺畅,人们忧乐相同而心意和悦。

(4)认为诗歌应感化人心,强调诗歌的讽喻功能,倡导继承风雅比兴的传统,肯定对格律的遵循。

【解析】【分析】

(1)D项,尽工尽善,意思是,做到了尽善尽美。

“善”,好,完美。

故选D。

(2)C项,“意在赞美这些诗作缘情而发,用语新奇”错误。

根据原文“‘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归花先委露,别叶乍辞风’之什,丽则丽矣,吾不知其所讽焉”意思是,“余霞散成,澄江静如练,”离花先委露,别叶乍辞风“这类篇章,辞确实华丽,我不知道它所讽谕的究竟是什么。

可见,不是原文赞美,而是否定和批判。

故选C。

(3)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①既而,没过多久;泄,发泄;足下,您;幸,希望;留意一省,用心看一看。

②孕大含深,包含博大精深的道理;贯微洞密,贯穿隐密细微的事物;泰,顺畅;熙,和悦。

(4)本题要求概括白居易在诗歌创作方面的主张。

做法是,通读全文,抓住表明文学主张的语句:

“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概括出,诗歌应感化人心;“洎周衰秦兴,采诗官废,上不以诗补察时政,下不以歌泄导人情。

用至于谄成之风动,救失之道缺。

于时六义始刓矣”概括出强调诗歌的讽喻功能,倡导继承风雅比兴的传统;“至于贯穿古今,覙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焉”概括出肯定对格律的遵循。

故答案为:

⑴D;⑵C;

⑶①没过多久,我心里郁结的感情想要有所发泄,于是追想起此前的心愿,勉力地写了这封信,希望有幸让您试着为我用心看一看。

②这样一来,其中就包含博大精深的道理,贯穿隐密细微的事物,上下沟通而使气息顺畅,人们忧乐相同而心意和悦。

⑷认为诗歌应感化人心,强调诗歌的讽喻功能,倡导继承风雅比兴的传统,肯定对格律的遵循。

 

【点评】

(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3)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

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4)此题考查把握文章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从原文中寻找对应信息,二要认真比较,不漏过任何字眼。

命题者往往在转述中变换一些信息对答题者进行干扰,故解答这类题重在细心。

【参考译文】

   自从足下被贬到江陵府到现在,你赠送和酬答我的诗已近一百首了。

每逢寄诗来,你还不辞辛苦,有时作序,有时写信,都冠在卷头。

这都是用来阐述古今诗歌的意义,并且说明自己做文章的缘由和年月的先后的。

我既然接受了你的诗,又理解了你这番意图,也就常常想要回答来信,概略地谈谈诗歌的基本道理,并陈述自己做文章的意图,总起来写一封信,送到足下面前。

但是,几年以来,为事故拖累,很少空睱。

偶然有了空闲,有时想做这件事,又想到我所说的并没有超出足下的见解,所以有好几次都是铺开信纸又做罢了的。

最终没能实现过去的心愿,直到如今。

   现在被贬调到浔阳任职,除去起居饮食之外,没有别的事可做,于是就浏览你到通州去时留下的二十六轴新旧文章,开卷阅读领会其中的含意,真好象和你会面谈心一样。

我长时蓄积于内心的想法,便想一吐为快,恍恍惚惚感觉你还在面前,竟忘记了你是在遥远的通州。

从而,我的郁积不平的感情想要有所发泄,于是就回忆起从前的心愿,勉力地写了这封信。

希望足下为我用心看一看,是很以为荣幸的。

   所谓文,起源真是太久远了。

三才都有自己的文:

上天的文,以三光为首;大地的文,以五材为首;人间的文,以六经为首。

就拿六经来说,《诗经》又是为首的。

为什么呢?

因为圣人就是用诗感化人心,而使天下和平的。

能够感化人心的事物,没有比情先的,没有比言早的,没有比声近的,没有比义深的。

所谓诗,就是以情为根,以诗为苗,以声为花,以义为实的。

上自圣贤,下至愚人,微小如豚鱼,幽隐如鬼神,种类有别而气质相同,形体各异而感情一致。

接受声音的刺激而不产生反响,接触到情感的影响而内心不感应,这样的事是没有的。

圣人懂得这个道理,就根据言语的状况,把它纳入六义,按照声音的形态,把它鎔入五音,使之合于规范。

这样一来,其中就包含着博大精深的道理,贯串着隐密细微的事物。

天子和平民就以上下沟通,天地之气就能彼此相交,人们的忧乐相同,人人的心意也就达到和乐。

三皇五帝所以按正确的道理去办事,垂衣拱手就把国家治理很好,原因就在于掌握了诗的义和音,把这作为主要权衡;也辩明了诗的义和言,把这作为主要的法宝。

   到了东周衰落秦国兴起的时候,采诗之官就废除了。

天子不以采诗观风的办法补救并考察政事的缺失,平民也不以诗歌宣泄疏导自己的感情。

于是颂扬成绩的风气兴起来,补救政事缺失的道理遭到破坏。

这时候,六义就不完整了。

“余霞散成,澄江静如练,”离花先委露,别叶乍辞风“这类篇章,辞确实华丽,我不知道它所讽谕的究竟是什么。

大唐已经兴盛两百年了,其间的诗人不可胜数。

值得一提的,陈子昂有《感遇诗》二十首,鲍防有《感兴诗》十五首。

还有诗中的豪杰,世人把他们并称称为“李杜”。

李白的作品,才华出群,不同凡响,普通人没办法与之相比!

但是,探索其中的六义,在十首之中连一首也不具备。

杜甫的作品最多,可以流传下来的有一千多首。

至于贯通古今,格律运用纯熟,做到了尽善尽美,又超过了李白。

但是举出《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这样的篇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诗句,也不过三四十首。

杜甫尚且如此,何况不如杜甫的呢?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仲鸿,字子正,果之南充人。

淳熙二年进士第。

李昌图总蜀赋,辟籴买官,奇其才,曰:

“吾董饷积年,惟得一士。

”昌图召入,首荐之,擢四川制置司干办公事。

叙州董蛮犯犍为境,宪将合兵讨之。

仲鸿请行。

诘其衅端,以州负马直也,乃使人谕蛮曰:

“归俘则还马直,不然大兵至矣。

”蛮听命,仲鸿受其降而归。

知中江县,总领杨辅檄置幕下。

时关外营田凡万四千顷,亩仅输七升。

仲鸿建议,请以兵之当汰者授之田,存赤籍,迟以数年,汰者众,耕者多,则横敛一切之赋可次第以减。

辅然之。

赵汝愚在枢密,谓仲鸿直谅多闻,访以蜀中利病。

光宗以疾久不朝重华宫,仲鸿遗汝愚书,曰:

“大臣事君之道,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既不死,曷不去?

”汝愚既拜右丞相,以仲鸿久游其门,辟嫌不用。

初,汝愚之定策也,知阁韩侂冑颇有劳,望节钺,汝愚不与。

侂冑方居中用事,恚甚。

汝愚迹已危。

汝愚以淮东、西总赋积弊,奏遣仲鸿核实。

仲鸿曰:

“丞相之势已孤,不忧此而顾忧彼耶?

”改监登闻鼓院以行。

监察御史胡纮希侂胄意,诬汝愚久蓄邪心,谓朝士中有推其宗派,指仲鸿也。

初欲直书仲鸿名同台张孝伯见之曰书其名则窜矣凡阿附宰相本冀官爵此人沉埋六院且二年心迹可察卒不书其名吴曦叛,宣抚司幕官薛绂访仲鸿于果山,仲鸿对之泣,指案上一编书示绂曰:

“开禧丁卯正月游某死。

”谓家人曰:

“曦逼吾死,即填其日。

”宣抚使程松巳大弃其师遁。

松至,仲鸿谓绂曰:

“宣威[注]肯留,则吾以积奉二万缗犒兵,护宣威之成都。

”松不顾而去。

未几,曦诛。

乞休致。

卒,年七十八。

[注]宣威:

指程松。

(选自《宋史•游仲鸿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欲直书仲鸿名/同台张孝伯见之曰/书其名则窜矣/凡阿附宰相本冀/官爵此人/沉埋六院且二年/心迹可察/卒不书其名/

B. 初/欲直书仲鸿名/同台张孝伯见之曰/书其名则窜矣/凡阿附宰相本冀/官爵此人/沉埋六院且二年心迹/可察/卒不书其名/

C. 初/欲直书仲鸿名/同台张孝伯见之曰/书其名则窜矣/凡阿附宰相/本冀官爵/此人沉埋六院且二年心迹/可察/卒不书其名/

D. 初/欲直书仲鸿名/同台张孝伯见之曰/书其名则窜矣/凡阿附宰相/本冀官爵/此人沉埋六院且二年/心迹可察/卒不书其名/

(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檄:

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

文中指的是用檄文征召。

B.辟嫌:

指官场回避。

在不同朝代内容也有所不同,有地区回避、亲属回避、科场回避等。

C.节钺:

符节和斧钺。

古代将节钺授予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

D.登闻鼓:

为畅通言路,古代统治者在朝堂外悬鼓,专供官员击鼓上闻,到朝堂陈述谏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仲鸿被人赏识,获得信任。

他考中进士,开始做官,李昌图征召他任职,认为他是个人才,并推荐给朝廷。

赵汝愚赞赏他,后来还向他咨询政事。

B.游仲鸿恪尽职守,富有才智。

董蛮进扰犍为,他请求前往,使董蛮投降;他在杨辅手下任职,就营田问题向杨辅提出合理的建议,得到杨辅认同。

C.游仲鸿担忧别人,遭到打压。

他与赵汝愚长期交往,在赵汝愚危急之时予以提醒;赵汝愚曾经得罪韩侂胄,韩侂胄仗势打击报复,说赵汝愚和游仲鸿搞宗派。

D.游仲鸿忠于朝廷,痛恨叛贼。

吴曦反叛,他对前来拜访他的薛绂以及家人表示要誓死效忠朝廷,并对薛绂说,如果程松留下抗击叛贼,他要用积蓄犒赏士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诘其衅端,以州负马直也,乃使人谕蛮曰:

“归俘则还马直,不然大兵至矣。

②大臣事君之道,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既不死,曷不去?

【答案】

(1)D

(2)D

(3)C

(4)①询问引起争端的缘由,是州里拖欠买马的钱,于是派人告诉董蛮说:

“放回俘虏就偿还买马的钱,不然大军就来了。

②大臣侍奉君主的原则(就是),如果有利于国家,生死随它。

既然不能死,为什么不辞官?

【解析】【分析】

(1)“冀”是希望的意思,宾语为“官爵”,“官爵”后要断开,排除A项、B项。

“可察”的主语为“心迹”,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C项。

句意:

开始想直接写游仲鸿的名宇,同台张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