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考试:古代诗歌“诗眼”题.docx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0814225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考试:古代诗歌“诗眼”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考试:古代诗歌“诗眼”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考试:古代诗歌“诗眼”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考试:古代诗歌“诗眼”题.docx

《高中语文考试:古代诗歌“诗眼”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考试:古代诗歌“诗眼”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考试:古代诗歌“诗眼”题.docx

01

古代诗歌“诗眼”题型

1、理解古典诗歌中“诗眼”的概念,并能在诗歌赏析的过程中学会巧抓“诗眼”和体会“诗眼”,领悟诗的丰富含义和感受诗的无穷魅力。

2、掌握寻找辨析诗眼的几个方法。

关于“诗眼”的含义:

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语,它是读者窥探诗歌内容的窗口。

“诗眼”的词性特点及其一般位置:

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还有一些虚词。

一般的说,从炼字角度看,五言诗诗眼多在第三字,七言诗诗眼多在第五字。

从一字(词)统领全诗有度看,诗眼多在首联(第一、二句)或尾联(第七、八句)。

当然,并非所有的诗句都有诗眼,有的诗眼不在诗句中,而隐藏在标题中。

02

关于“诗眼”的具体阐释

1、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这类词一般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如“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其中的“空”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长城、满腔报国热忱却一直到老仍报国无门的深重的怅惘与悲愤,准确深刻地点明本诗主旨。

2、具有概括性、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或情趣性。

如宋祁《木兰花》中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运用拟人手法,将春杏怒放,生机勃勃之景生动形象、极具情趣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王国维赞之“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3、能笼罩或点染全句、全联、全阕甚至全篇[一字(词)领全诗型]。

如白居易的《长相思》上阕: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其中的“愁”字,就是全阕的诗眼。

读完前三句,尚不足为奇,就写两条河在流,流到瓜洲的一个古渡头,但一读出“愁”字,词意就陡然变化,山水含愁,万物齐悲,主人公的哀愁弥漫山水,充塞天地。

一字点醒全片,产生了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例1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安禅:

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

指世俗欲念。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属炼字题型

参考答案:

“诗眼”分别是“咽”、“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色(意境)。

例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快哉亭 陈师道

城与清江曲,采流乱石间。

夕阳初隐地。

暮霭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

奔云亦自闲。

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问题:

第二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问题变式:

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

为什么?

)——属炼字题型

参考答案:

 “隐”“依”。

“隐”“依”二字在这里运用的是拟人(或“比拟”)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落日刚刚隐没于地平线下,暮霭便依傍着山峦升起的景象,富有情趣。

03

提问方式和答题要点

某字(词)是全诗的“诗 眼”,为什么?

某字(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或请找出全诗的关键字(词),并说明理由。

【答题要点】

(1)该字(词)对突出主旨(思想情感)所起的作用。

(2)该字(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例1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问题:

在全诗中起到“诗眼”作用的是哪一个词?

为什么?

试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

全诗起到诗眼作用的词是首联中的“羁绪”两字。

诗的一、二两句作者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写出了漂泊的旅思;接下来三、四两句用屈原和白居易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谪官的愁思;五、六两句写自己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最后七、八两句表达了年华易逝的伤感和宦海浮沉的厌倦。

全诗就是这样层层抒发了诗人在漂泊旅途的种种愁绪。

总之,“羁绪”两字是全诗的“诗眼”所在,起到了总领全诗的作用。

例2        

岁暮自桐庐归钱塘 (宋)潘阆

久客见华发,孤棹桐庐归。

新月无朗照,落日有余晖。

渔浦风水急,龙山烟火微。

时闻沙上雁,一一皆南飞。

问题:

全诗创作的意图表现在哪一个字上?

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这一意图的?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分析:

全诗主旨表现在一个“归”字上。

诗的第一、二句说长久客居外地,华发早生,此刻乘舟自桐庐归来,可见思归之情非常急切;中间四句写归途景物,在落日余辉的映衬下,天空中浮起了一弯眉月,天色渐晚,晚风渐紧,暮潮兴起,阻止归程,只好夜泊渔浦;七、八两句写此时又听得阵阵落雁的声音,更加剧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总之,这首诗写岁暮景物,紧紧围绕一个“归”字,抒发作者浓浓的思归之情。

例3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问题:

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

请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闲。

诗人闲居乡村,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舒畅。

诗中用一个“闲”字,不仅淋漓尽致地把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

例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问题:

请写出本诗诗眼并结合相关内容谈谈其作为诗眼的理由。

参考答案:

诗眼是“安闲”或“安闲一老翁”。

理由:

全诗紧紧围绕“安闲”二字展开,“卧迟”“睡美”至“未起”等诗句都表现出老翁的安闲,此句也勾画出老翁喜静厌动、恬淡寡欲的形象与心境。

例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夜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qióng]行,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筇:

指代竹杖

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

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

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

随后,诗人以“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

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对家的思念之情。

总之,全诗以“夜归”两字统摄全篇,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游子深夜回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