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县未来十年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080954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88 大小:10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凤阳县未来十年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凤阳县未来十年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凤阳县未来十年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凤阳县未来十年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凤阳县未来十年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凤阳县未来十年总体规划.docx

《凤阳县未来十年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凤阳县未来十年总体规划.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凤阳县未来十年总体规划.docx

凤阳县未来十年总体规划

凤阳县未来十年总体规划(2010-2020)

第一章规划依据、原则、指导思想、期限及范围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3、国家关于城市规划的标准、规范及相关技术规定

4、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件)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25号文件)

6、《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设部)

7、《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建设部)

8、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10年)

9、安徽省城镇发展纲要(2001—2010年)

10、凤阳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

11、上一层次的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

12、凤阳县已完成的专业规划以及各行业发展的规划意见与设想

13、上一轮凤阳县总体规划

二、规划原则

1、区域协调发展原则

将城市置于区域总体协调发展高度,分析研究其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机遇,从而确定城市的功能定位及发展框架。

2、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原则

城市总体规划与区域经济及凤阳县的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为发展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服务,为促进城市社会进步服务,为加快城乡现代化服务。

3、规划连续性原则

以1996年版规划为基础,认真研究已编制的各层次规划,充分吸取以往规划中的合理内容,保持城市建设空间与时序上的连续性。

4、可操作性原则

针对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凤阳县的基础和优势,提出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规划方案,逐步完善城市功能,使城市建设整体质量和水平建立在更高的层次上。

5、可持续发展原则

加强耕地保护,节约土地资源。

加强城市绿化和环境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三、规划指导思想

1、树立区域整体观,处理好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城市发展应以区域经济为基础,城市产业结构应能体现区域资源特点和经济优势,城市建设要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市场流通。

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推进区域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发展。

2、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处理好现实需求与长远发展的关系。

城市总体规划是全局性、战略性、宏观控制性规划,对城市发展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是一个较长时间的长远规划。

其主要作用是对城市用地和建设进行宏观调控。

针对当前3-5年内的建设项目或现实需求,还要编制近期建设规划,因此,规划应立足现状,着眼未来,做到近期建设现实可行,长远规划科学合理,达到近期和长远的统一协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3、突出生态环境观,处理好物质建设与环境建设,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的关系。

随着城市的发展,工厂“三废”污染,城市的污水和垃圾总量将逐渐增多,城市环境质量如不得到有效保护,会导致自然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因此规划在注重物质建设的同时,优化城市功能结构和用地布局,改善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4、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5、经济和环境生态优先,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

在保持发展经济快速增长的阶段,加强生态城市建设,以人为本,创造一流人居环境质量。

6、合理引导城市人民政府把城市土地、空间资源等“最大的国有资产”经营好,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坚持集约开发,发挥规模效应,促进城镇化快速发展。

7、发扬城市特色,精心塑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区域形象。

8、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需要,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为城市发展提供必要的灵活性和弹性。

四、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

1、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确定为2003—2020年,其中:

近期:

2003—2005年

远期:

2011—2020年

同时考虑凤阳中心城市远景发展设想为本世纪中叶。

五、城市规划区范围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对城市规划区的规定,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统一管理职能的范围。

三镇统一考虑,使市区范围变动较大,使城市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规划除考虑远期及远景城市发展用地、水源保护区、生态用地外、还考虑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如大型工业项目的选址等。

为了更好地执行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建设发展实施有效的管理,本次规划确定的凤阳城市总体规划将府城镇、门台镇、临淮镇、城西乡、大庙镇、板桥镇的行政范围作为城市规划区范围。

规划区面积355平方公里。

第二章城市性质和规模

一、城市性质

城市职能是城市在区域中及其内部担当的政治、经济、社会功能。

城市的职能有不同的作用区域,或称不同的区域等级。

按照凤阳县城市职能作用区域的大小排列,其主要职能有:

1、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凤阳是1990年9月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其中以中都城、明皇陵、鼓楼为代表的明文化、小岗村敢为天下先的改革文化,凤阳花鼓戏、凤画等一批地方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

这些文化不仅是城市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

凤阳不仅要充分发掘和精心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而且要以文化促发展,弘扬历史文化内涵,创造新的时代精神,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2、京沪铁路和淮河交汇处的城市

京沪铁路是国家的经济大动脉,是联系中国首都北京和首位城市上海的重要的通道。

淮河是黄河与长江之间的最大的河流,是淮河流域的主要航道。

从蚌埠来看,凤阳当不了此重任,但从历史背景和区域来看,凤阳距蚌埠市只有23公里,历史上蚌埠市隶属于凤阳县,于民国36年,脱离凤阳县而设市。

凤阳是蚌埠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蚌埠市是凤阳的高一级中心城市,凤阳是蚌埠市一个次中心,承担着蚌埠市的部分城市功能。

临淮关在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清同治年间在淮河水面设关收税,始称临淮关。

历史上临淮关是沿淮水陆交通枢纽,是五河、定远和江苏泗洪、盱眙等县的物资转运点,是淮河中下游物资集散地之一,这些因素既是凤阳发展的动力也是制约因素,应正确分析,认识其中的意义。

3、县域中心城市

这是城市的一般职能,中心城市是全县域的行政管理中心,也集中了县域主要的经济和文化活动,并为县域各地提供高等级的公共服务与商业性服务。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社会的发展,城市的中心职能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4、发展中的工贸城市

目前凤阳县的工业发展已处于工业化初级向中级阶段转变的过程,其工业规模和产值不断扩大,近年来工业项目和用地已成递增趋势。

由于距离蚌埠较近,与蚌埠相比有较大的地价优势,为蚌埠市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县域有丰富的土地、人文和生态、水资源、农产品资源与非金属矿产资源,是工业发展的优势。

而工业化的发展是提高城市化水平的保证,是完成凤阳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保证。

城市是一个系统工程,工业的发展必定要求商业的发展与之配套,

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乡交流、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满足了城市生活形态多元化的要求。

5、发展旅游城市

凤阳县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组合,在沿淮地区独一无二。

旅游业的发展已经起步,正在日益成长。

随着旅游资源的进一步整合和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开发,旅游业将成为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将成为城市形象树立和传播的重要渠道。

6、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蓬勃发展的文化教育事业

凤阳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文荟萃,有大量的文化古迹,县城有安徽省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凤阳师范、技校等一批中高等教育院校,在县城占建设用地,用地规模较大,人口较多,是城市的主要职能之一,也是城市最宝贵的资源。

经济的发展,也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结合凤阳目前的城市职能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确定凤阳县城市性质为:

历史文化名城,新兴的工贸、旅游城市。

二、城市规模

(一)人口规模

1、现状人口规模

现状建成区范围内的人口包括建成区范围内的常住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和居住期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

2002年底,规划区现状居住人口约为9.2万人,其中现状建成区范围内的非农业人口6.71万人,农业人口2.27万人,暂住人口为0.22万人。

凤阳城区现状人口包括府城、门台子、临淮关镇区和城西乡部分居住在府城镇人口,其现状人口情况详见表2-1。

 

表2-12002年底城区城市人口单位:

万人

地域单元

常住人口

其中城区

人口

暂住人口

府城镇

5.28

4.29

0.14

门台子镇

1.28

0.94

0.02

临淮关镇

2.64

1.48

0.05

合计

9.2

6.71

0.22

资料来源:

根据《凤阳统计年鉴2002》,公安局相关人口统计资料整理,府城镇含城西乡人口

2、规划人口规模

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为:

中心城区人口自然增长、中心城区范围农业人口的转移、城区范围的扩大、其它地区非农业人口的迁入、周围地区或市域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规划利用了增长率、城市人口趋势外推和就业人员预测等三种方法进行预测。

自然增长率近期取8‰,远期取6‰。

(1)平均增长率法:

综合自然增长率和机械人口增长率,城区人口为年增长率为4%,远期取5%计算。

暂住人口为城区占人口2%。

城区人口增长到2005年为:

9.2×(1+4%)3=10.35万

到2020年为:

10.35×(1+5%)15=21.52万

城区暂住人口增长到2005年为:

10.35×2%=0.21万

到2020年为:

21.52×2%=0.43万

城区总人口到2005年为:

10.35+0.21=10.56万

城区总人口到2020年为:

21.52+0.43=21.95万

(2)城市化水平趋势外推

由于随着经济的增长,城镇人口呈现快速增长,现状城区人口占全县城镇人口的56%,规划近期取56%,远期取55%。

规划全县城镇人口

2005年,20.4万人;

2020年,43.7万人。

城区总人口到2005年为:

20.4×56%=11.42万

城区总人口到2020年为:

43.7×55%=24.04万

(3)城市就业人员预测法

由于凤阳经济起点低,从凤阳本身及周边地区的发展态势看,凤阳经济的起飞阶段不是在近二三年内,较有可能是在中后期,应该是在未来10年左右。

2002年,全县GDP为33.80亿元,人均GDP4754元,三产比例30:

38:

32,中心城市GDP占全县27%。

近期(到2005年),经济持续增长,全县GDP年均增长率超过8%,总量达到42.7亿元左右(2000年价,下同),人均GDP达到5700元左右。

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25:

42:

33。

市区的产值占全县的30%,为12.8亿元,人均12000元,近期城区人口为10.8万人。

远期(到2020年),全县GDP年均增长率超过11%,总量达到213.8亿元左右,人均GDP达到25000元左右。

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4:

45:

41。

市区的产值占全县的40%,为89.80亿元,人均40000元,远期城区人口为22.45万人。

综合该三种方法预测结果,确定中心城区到:

2005年,中心城区人口为10.8万人,

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可以达到22万人。

3、用地规模

a)现状用地规模

根据本次规划的调查,2002年末,凤阳城区城市建设用地为9.77平方公里,其中府城区为4.91平方公里,门台子镇为2.16平方公里,临淮关镇为2.70平方公里。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6.25平方米。

2.规划用地规模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现状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106.25平方米,允许采用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Ⅲ级的90.1—105.0平方米/人、Ⅳ级的105.1—120.0平方米/人,根据凤阳县未来城市发展需要,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总指标控制在100平方米左右;中期2010年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总指标控制在105平方米左右;考虑到凤阳是旅游城市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