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的整除》单元教学研究.doc

上传人:zf 文档编号:30808790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的整除》单元教学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数的整除》单元教学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数的整除》单元教学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数的整除》单元教学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数的整除》单元教学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的整除》单元教学研究.doc

《《数的整除》单元教学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的整除》单元教学研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的整除》单元教学研究.doc

学科单元教学手册-------预备数学(上)

第一单元《数的整除》

一、本单元教学规划

(一)、总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的过程,理解整除的意义。

2.通过具体事例和问题概括,经历因数、倍数、奇数、偶数、素数、合数、分解素因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等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分析和对比等方式,揭示这些概念间的练习和区别,培养思维能力。

3.掌握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算理和方法,初步感受如何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4.通过丰富的实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如何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

5.丰富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和成功体验,激发对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好奇心,初步形成积极参与、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态度。

(二)、本单元知识结构框架

整数间的关系

数的整除

一个整数

奇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叫做奇数。

偶数:

能被2整除的整数叫做偶数。

素数:

一个正整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素数。

分解素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素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素因数。

如:

60=2×2×3×5

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

个位上数字为0、2、4、6、8。

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

个位上数字为0、5。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能被3整除的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相加所得的数,若不是个位数,再次将每一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直到最后所得的一位数是3、6、9.

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如果除得的商是整数而余数为零,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因数、倍数:

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

互素:

如果两个整数只有公因数1,那么称这两个数互素。

一定互素的情况:

1与任何数互素;两个素数互素;两个连续整数互素。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共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

把它们所有公有的素因数连乘,所得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公倍数、最大公倍数:

几个数共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

取它们所有公有的素因数,再取它们各自剩余的素因数连乘,所得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除尽:

a除以b,相除的商是整数或有限小数,即余数为0,则a就能被b除尽。

两个整数中,如果a是b的因数,那么a就是b的最大公因数;如果a与b互素,那么最大公因数是1

两个整数中,如果a是b的倍数,那么a就是b的最小公倍数;如果a与b互素,那么最大公因数是ab

(三)、本单元教学重点

1.理解整除的定义和自然数的意义,并能正确对整数进行分类。

2.理解因数、倍数、奇数、偶数、素数、合数、分解素因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等概念,并掌握分解素因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算理和方法。

(四)、本单元教学难点

1.整除意义的理解。

2.理解因数与素因数的区别,会求一个整数的因数以及素因数。

3.掌握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算理,初步感受如何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三、本单元课时安排

1.1整数与整除的意义1课时

1.2因数与倍数1课时

1.3能被2、5整除的数2课时

1.4素数、合数与分解素因数3课时

1.5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2课时

1.6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2课时

复习与小结2课时

五、作业设计与分析

(一)基础部分

1.1整数与整除的意义——建议安排1课时

知识点:

1.整数、自然数的概念,能正确对整数进行分类

2.整除的意义,知道整除的两种表示方法

典型例题:

1.下列哪一个算式的被除数能被除数整除?

10÷3 48÷8 6÷4

补充例题:

1.将下列数填在适当的圈内

12,—6,0,1.23,,2005,—19.6,9

正整数 自然数 整数

2.在下列各组数中,如果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请在下面()内打“P”,不能整除的打“×”

72和3617和3420和50.5和5

()()()()

18和319和380.2和417和3

()()()()

1.2因数与倍数——建议安排1课时

知识点:

1.因数、倍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整数的所有因数和倍数;知道因数有有限个,倍数

2.知道一个整数的最大因数等于最小倍数;因数与倍数之间相互依存关系

典型例题:

1.分别写出16和13的因数

2.分别写出2和5的倍数

补充例题:

请写出既是72的因数,又是8的倍数的所有可能的数。

1.3能被2、5整除的数——建议安排2课时

知识点:

1.奇数偶数的定义,奇数偶数个位上的数字的特征

2.能被5整除的数的个位上的数字的特征

典型例题:

1.下列数中,哪些数是奇数?

哪些数是偶数?

19,32,87,10,11,153,66,445

2.在下列数中找出能被5整除的数

18,27,30,44,60,102,417,375

补充例题:

在下列数中找出能被3整除的数

12,27,25,30,51,60,75,96,186,225

1.4素数、合数与分解素因数——建议安排3课时

知识点:

1.素数、合数的意义;熟记20以内全部素数

2.素因数、分解素因数的意义;利用短除法将一个数分解素因数

典型例题:

1.判断2,21,27,51是素数还是合数

2.小于等于10的正整数中,哪些是奇数?

哪些是偶数?

哪些是素数?

哪些是合数?

3.用短除法将6,28分解素因数

补充例题:

1.把下列各数填入适当的圈内

11,21,31,41,51,61,71,81,91

素数合数

2.把下列各数分解素因数

35,36,56,72,81

1.5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建议安排2课时

知识点:

1.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求最大公因数的三种方法(列举法、分解素因数法、短除法)

典型例题:

1.求8和9的所有公因数,并求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2.求18和30的最大公因数

补充例题:

求下列各数的最大公因数

30、45和60

1.6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建议安排2课时

知识点:

1.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求最小公倍数的三种方法(列举法、分解素因数法、短除法)

典型例题:

1.求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

2.求36和84的最小公倍数

3.求30和45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补充例题:

求8、12和30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二)、拓展题或补充材料

1.把下列各算式填入相应的方框里

45÷9=5,4÷8=0.5,14÷5=2……4,3.6÷0.9=4,

10÷0.5=20,—27÷3=—9,32÷(—8)=—4

除尽整除

2.已知一个四位数是9的倍数,且千位、百位、十位上的数字分别是5,6,7。

求这个四位数的个位数字。

3.教室里有男女同学若干人,男生校服上有5粒纽扣,女生校服上有4粒纽扣,如果学生人数是奇数,纽扣总数是偶数,那么女生人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为什么?

4.

(1)如果一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字是1,并且这个两位数能被3或7整除,那么这个两位数可能是几?

(2)如果一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字是7,并且这个两位数能被3或7整除,那么这个两位数可能是几?

5.有两个素数,它们的和是小于100的奇数,并且也是17的倍数,求这两个素数。

6.有四名学生恰好一个比一个大一岁,年龄的积为5040,这四名同学的年龄分别是多少?

7.两个合数的积是96,那么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8.现在有香蕉42千克,苹果112千克,橘子70千克,平均分给幼儿园的几个班,每班分到的这三种水果的数量分别相等,那么最多能分给几个班?

每个班至少分到了三种水果各多少千克?

9.大雪后一天,小亮和爸爸共同步测一个圆形花圃的周长,他们的起点和走的方向完全相同,小亮每步长54厘米,爸爸每步长72厘米,由于两脚印有重合,所以各走完一圈后雪地上只留下了60个脚印,求花圃的周长。

七、评价与分析

(一)、建议

本章节主要在概念的形成上,严格的抓住概念,进行对题目的分析,完成知识体系的初步形成。

对于概念,并不要求学生每一个字不遗漏的背出来,但是却要求理解概念本身的每一个字的意思,如:

分解素因数——将分成相乘的形式。

死记硬背不能够起到应该有的理解的层面。

本章主要要掌握的内容是如何运用短除法分解素因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基础要牢记20以内的8个素数,在完成短除法时必须从2一直试到19为基本形式。

强调格式,在六年级时,培养好的解题习惯,做题严谨,仔细,有规范。

文字题理解本题的要求是求什么,转换成最简单的问题进行解题。

(二)、分析与措施

学困生必须完成每天的任务,新课学习时要天天清,基础知识要没有错,短除法分解素因数,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必须要求基本无错误。

学困生的主要问题在于概念的理解与形成,由于概念不清,导致很多问题没有办法理解,从根本上解决学习落后的问题,所以要协助他们渐渐的理解概念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