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热分析法测定CaC2O4·H2O.pdf

上传人:zf 文档编号:30806240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53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热分析法测定CaC2O4·H2O.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综合热分析法测定CaC2O4·H2O.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综合热分析法测定CaC2O4·H2O.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综合热分析法测定CaC2O4·H2O.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综合热分析法测定CaC2O4·H2O.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热分析法测定CaC2O4·H2O.pdf

《综合热分析法测定CaC2O4·H2O.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热分析法测定CaC2O4·H2O.pdf(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合热分析法测定CaC2O4·H2O.pdf

综合热分析法测定综合热分析法测定CaC2O4H2O的脱水、分解曲线的脱水、分解曲线以及用非等温方法计算各步反应的活化能以及用非等温方法计算各步反应的活化能摘要:

摘要:

热分析是在程序控温下测定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温度关系的一类技术。

由于物理化学过程都伴随有热效应,而且固-气体系在反应过程中又可出现固相或液相的质量变化。

因此,可借于对其热效应或质量的测定来了解过程的变化,从而解决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这种方的特点是由简单的实验曲线可以了解体系的变化过程和计算出物理化学参数,给研究者带来很大的方便。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使这个方法向微量、快速等方面发展,使用领域也逐渐扩大。

本实验主要是了解差热和热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方法,用同步热分析仪来测定差热和热重曲线并求出各步反应活化能。

关键词:

关键词:

差热分析示差扫描量热分析CaC2O4H2O活化能引言引言:

热分析是研究物质随温度变化所发生的物理化学过程以及相应产生的性质状态变化的一种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应用广泛的一类技术。

热分析技术种类很多,化学工作者比较常用的方法有

(1)差热法(DTA),

(2)热重法(TG)(包括微分热重(DTG),(3)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1)热重分析热重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质量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热重法实验得到的曲线称为热重(TG)曲线。

TG曲线以温度作横坐标,以试样的失重作纵坐标,显示试样的绝对质量随温度的恒定升高而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这些变化表征了试样在不同温度范围内发生的挥发组分的挥发,以及在不同温度范围内发生的分解产物的挥发。

如图10.1CaC2O4H2O的热重曲线,有三个非常明显的失重阶段。

第一个阶段表示水分子的失去,第二个阶段表示CaC2O4分解为CaCO3,第三个阶段表示CaCO3分解为CaO。

当然,CaC2O4H2O的热失重比较典型,在实际上许多物质的热重曲线很可能是无法如次明了地区分为各个阶段的,甚至会成为一条连续变化地曲线。

这时,测定曲线在各个温度范围内的变化速率就显得格外重要,它是热重曲线的一阶导数,称为微分热重曲线(图10.1也现示出了CaC2O4H2O的微分热重曲线(DTG)。

微分热重曲线能很好地显示这些速率地变化。

(2)差热分析(DTA)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差热分析(DTA)是在试样与参比物处于控制速率下进行加热或冷却地环境中,在相同地温度条件时,记录两者之间地温度差随时间或温度地变化。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记录地则是在二者之间建立零温度差所需地能量随时间或温度地变化。

差热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所得到的谱图或曲线常画成在恒定加热或冷却的速率下随时间或温度变化的形式,其横坐标相应于时间或温度,作差热分析测量时,纵坐标为试样与参比物之温差,而作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时,纵坐标为试样池与参比池之功率差(dC/dt)。

从图10.1可以看出,CaC2O4H2O的DSC曲线(DTA曲线与DSC曲线相似)有三个向上的峰,分别表示CaC2O4H2O热分解时发生了三个吸热反应。

所以DSC(或DTA)反映的是所测试样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内发生的一系列伴随着热现象的物理或化学变化。

换言之,凡是有热量变化的物理和化学现象都可以借助于差热分析或差示扫描热分析的方法来进行精确的分析,并能定量地加以描述。

(3)草酸钙CaC2O4H2O的热分解过程有如下三步一、实验部分一、实验部分仪器与试剂仪器与试剂STA449F3同步热分析仪CaC2O4H2O具体操作方法具体操作方法打开电源,开机预热20min,同时打开电脑的操作系统。

设置天平放大单元,微分量程以及差热放大单元,并将各参数输入程序中。

调零.拧开热电偶外罩,用镊子将坩埚轻放在平板热电偶上,套上热电偶外罩,用电减码调零。

称取样品:

调零结束后,先取出放试样的坩埚,取一定量的CaC2O4H2O放入坩埚,均匀铺平,并捣实样品。

将试样在轻轻放在平板热电偶上,注意观察接口单元TG挡电压值不得超过5V.被测样品的质量由程序读出。

打开氮气,保护气体流量为20mL/min;载气气体流量为60mL/min。

在加热的同时打开风扇散热。

编排升温程序:

以2K/min的速度程序升温至35在35保温30min以10K/min的速度程序升温至1000在软件中输入待测样品的信息,设置采样温度,开始采样。

采样结束后,存盘返回,并停止加热。

数据处理。

待电炉降温至室温,关闭所有开关,关闭电源,盖上外罩。

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注意事项1.调零和称取样品时,坩埚一定要轻拿轻放,防止将银丝拉断2.样品要均匀平铺在坩埚中,保证待测样品受热均匀3.开始升温时,先按下,使显示Run,观察电压表,若电压急剧上升,应立刻按下,使显示Hold,仪表进入等待,当电压降至一稳定状态时,再按,此时开始程序升温,打开电炉电源。

4.仪器没有记忆功能,因此在采样过程中,不能关闭程序5.升温度结束时,先按下stop,再停止电炉二、实验数据及处理二、实验数据及处理在实验软件中得到四条曲线,分别为热重曲线(绿色TG)、微分热重曲线(蓝色DTG)、差热曲线(紫色DTA)和升温曲线(红色T)。

按前面所述的DTA曲线测量法和TG曲线测量法,找出脱水、分解温度和各步化学反应的百分失重。

在处理数据图中得到如下两条曲线:

上面一条为TG曲线,下面一条为DSC曲线1.按TG曲线测定重量的方法,计算出脱水及分解各步反应所失重百分数,并与理论值比较:

化学反应过程百分失重测量值/%百分失重理论值/%11.2212.3218.0819.2329.1730.15由上面各组数据可得:

在实验结果基本在实验误差内,反应按以上步骤进行反应。

2.按DSC曲线测定温度的要求,计算各步的反应焓,数据如下表:

化学反应过程积分面积KJ/mol文献值KJ/mol58.85136.9-23.50300.289.04275.5由上表数据可得:

理论上三步反应都市放热反应,但实际上第二步却是吸热反应,并且热量变化与实验值相差差较大。

三、实验讨论三、实验讨论1.在TG曲线上,物质未发生变化前TG线理论上应该为水平,但实际上是一条向上斜的线,原因是:

N2在升温过程中密度减小,那么天平本在的N2环境中所受的浮力减小,进而反应在样品质量的增加,曲线上斜。

但是曲线在TG校正下还是有点上斜,那可能是仪器本身原因,要求仪器要重新校准。

2.在理论和通常情况下,DSC曲线的三个峰都是向上的,而本实验的中的第二个峰却是向下的,原因是在实验前N2更换有少量的空气进入载气管,而在第二步CaC2O4分解中会产生CO,而后与O2反应,这个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第二个DSC峰为向下的倒峰。

3.影响TG和DSC曲线的还有其他的因素:

坩埚的影响:

热分析用的坩埚材质,要求对试样、中间产物、最终产物和气氛都是惰性的,即不能有反应活性,也不能有催化活性。

本实验用的是石英坩埚,其熔点1750,反应活性低。

挥发物再冷凝的影响:

试样热分析过程逸出的挥发物有可能在热天平其它部分再冷凝,这不但污染了仪器,而且还使测得的失重量偏低,待温度进一步上升后,这些冷凝物可能再次挥发产生假失重,使TG曲线变形,使测定不准,也不能重复。

所以通过通入载气使产生气体挥发。

升温速率的影响:

这是对TG测定影响最大的因素。

升温速率越大温度滞后越严重,开始分解温度Ti及终止分解温度Tf都越高。

温度区间也越宽。

本实验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升温程序,以减小误差。

气氛的影响:

在流动气氛中进行TG测定时,流速大小、气氛纯度、进气温度等是否稳定,对TG曲线都有影响。

一般,气流速度大,对传热和逸出气体扩散都有利。

使热分解温度降低。

对于真空和高压热天平,气氛压力对TG也有很大影响。

试样用量、粒度和装填情况的影响:

试样用量多时,要过较长时间内部才能达到分解温度。

试样粒度对TG曲线的影响与用量的影响相似,粒度越小,反应面积越大,反应更易进行,反应也越快,使TG曲线的Ti和Tf都低,反应区间也窄。

试样装填情况首先要求颗粒均匀,必要时要过筛。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张仲礼,黄兆铭,李选培编,热学式分析仪器,机械工业出版社,1984.2.陈镜泓,李传儒编,热分析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1985.3.神户博太郎著,刘振海等译,热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4徐国华,袁靖宇编,常用热分析仪器,上海科技出版社5李余增主编,热分析导论,化学工业出版社6.于铂龄.姜胶东关于DTA曲线方程及反应终点判断方法的讨论1991.7.任宁.张建军热分析动力学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化学进展2006(4)8.分析技术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