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产业经济学.pptx

上传人:j*** 文档编号:30794389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PPTX 页数:42 大小:14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产业经济学.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10产业经济学.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10产业经济学.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10产业经济学.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10产业经济学.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产业经济学.pptx

《10产业经济学.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产业经济学.ppt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产业经济学.pptx

产业结构政策,一、概述,产业结构政策的目的:

指导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依据: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政策体系:

支柱产业支持政策、衰退产业援助政策、产业发展技术政策、幼稚产业保护政策制定主体:

政府实施主力是企业,还有政府和中介组织的合力,产业兴衰机理,利益驱动构成产业兴衰的动力机制;创新是实现机制;需求是拉动机制;规模起点、资本数量、技术条件、组织方式等内在本质规定性是供给机制;自然环境、人口、政治因素等构成产业兴衰的外部动力;产业政策构成产业兴衰的决策与协调机制竞争机制分析既具有综合性,又具有实际的价值。

增速,形成期,扩张期,成熟期,衰退期,时间,产业结构政策的功能,资源配置的导向性功能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指导性作用经济运行协调的有效工具,产业结构政策的目标,最终目标是推动经济增长基本目标:

一是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结构调整政策);二是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升级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是产业结构政策的衍生形态。

产业结构政策的手段,主要有直接、间接两大类,包括财政税收措施、金融借贷措施、贸易保护措施、行政管制措施与指导措施等,二、支柱产业支持政策,政策意义与功能:

可以促进支柱产业的企业直接利用先进国家的高新技术,实现产业结构的“跳跃”式非均衡转换加快由主导产业向支柱产业的转换增加支柱产业的技术开发能力,以延长产业本身的生命周期,支柱产业支持政策的依据,支柱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经济增长最大的产业支柱产业的市场需求份额较大,产业内的企业市场集中度较高支柱产业一般都处于产业发展的成熟期,市场稳定固定资产存量庞大,且资产专用性较强,围绕支柱产业已出现大量的配套企业和基础服务设施企业,九十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努力加快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的发展,使它们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日本支柱产业政策的演变,60年代以建立重化学工业为中心的产业政策70年代以建立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中心的产业政策80年代进一步向知识密集型产业结构转变的产业支持政策,幼稚产业保护政策,产业保护政策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尽快提高本国产业的竞争能力。

关税和非关税政策,日本汽车工业的产业政策绩效,汽车工业是产业关联效应很强的工业部门。

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不仅以不断扩大的国内市场为依托,而且对国外市场有很高的依赖性1、1955年日本汽车处于幼稚阶段。

轿车产量千辆,2、扶持和调整汽车工业的政策手段,1)贸易保护政策。

2)扶植政策。

政府贷款、补贴、特别折旧、免征设备进口关税、鼓励技术引进。

3)完善基础设施,道路建设资金投入,我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绩效,1、基本失效的产业组织政策原因:

中央投资不足,主力汽车生产企业活力不够;政府之间的博奕使产业组织结构调整政策无法贯彻2、取得一定效果的技术进步政策整体科研开发水平有一定提高;国产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3、前途未卜的产业保护政策4、有一定效果的投资政策5、效果不明显的汽车消费政策,落实现有产业政策加速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调整中国汽车工业保护政策,三、衰退产业援助政策,目的:

在产业结构的转移过程中,防止和缓解产业间的过度竞争和行业中大面积亏损企业的存在,促进资源顺利地从低效率部门向高效率部门转移,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优势部门快速成长,缓解社会利益矛盾。

产业衰退的原因,1、消费者某些需求的根本消失收入水平的变化生活或生产方式的变化实际消费成本的变化2、技术进步造成产品结构的变化3、同样产品的国际比较优势发生了转移,退出障碍分析,经济、法律原因:

向其他产业转移的转入障碍;工资和收入刚性;固定资产障碍;联合生产障碍;法律和行政障碍等自然衰减过快原因产业衰退的外部性原因,制订衰退产业撤让政策的意义,1、实现有计划的撤退次序2、降低撤退成本3、维持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制订衰退产业撤让政策的原则,1、区别对待的原则2、结合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的原则3、掌握撤让的“度”的原则4、把握撤让时机的原则5、坚持面向市场的原则,援助手段,1、资金方面的援助和调整手段:

加速设备折旧、促进转产、价格干预、市场保护、进行生产、技术改善方面的补助2、劳动力方面的援助和调整手段:

就业指导和联系介绍、培训、对录用待业失业企业发放补贴、维持就业的工资补贴、失业救济金及就业保险金支付期限的延长,国外衰退产业的援助政策,设立产业调整基金,援助衰退产业;利用综合措施,培植新兴产业;职工的再就业培训和失业救济政策,日本纤维工业的产业援助政策,战后日本纤维业曾与钢、造船、汽车、石化等产业一起,为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立下功劳。

随着日本产业结构向重化工业转变,纤维业日渐衰落。

是日本制造业中最典型的衰退产业。

日本纤维制品的贸易关系变化,亚洲,日本,欧美,棉丝布,战后复兴期,生丝,机械,棉花,6070年代,亚洲,日本,欧美,合成短纤维织物,棉制品,合成短纤维织物,亚洲,日本,欧美,80年代以后,机械、服装、缝纫设备、合成长纤维织物,服装制成品,化纤纺织设备,服装制成品,日本纤维业的调整政策,亚洲各国是日本纤维业的主要竞争者。

1、法律保证中小企业安定临时措施法1956、1964纤维工业设备临时措施法;1967改善特定纤维工业结构临时措施法;1974纤维工业结构改善临时措施法;1978特定萧条产业安定临时措施法2、设备调整。

设备注册制度和收购“过剩设备”。

1981年止,政府设备废弃事业费累计3781亿日元,共废弃35万台织机和500万纱锭的精纺机。

相当于1966年拥有的织机和精纺机数量的1/3和2/5,中国衰退产业及政策,1998年中国工业发展报告:

家具制造业、金属制造业、印刷业及记录媒介的复制、造纸及纸品业、仪表及办公机械、木材加工及竹藤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橡胶制品业、纺织业、煤炭采选业。

改造传统产业优化企业组织规模完善社保体系利用金融、财政优惠政策,核销企业的呆、坏账和逾期借款,降低企业资产负债比率,案例:

我国纺织机械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政策,一纺织机械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纺织业和普通机械制造业是我国工业传统的支柱产业,是我国工业领域传统产业的代表。

80年代以来,这两大传统产业在整个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下降,而且比较劳动生产率和国际竞争优势下降。

二纺织工业产业结构调整,

(一)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判断纺织工业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比较优势产业。

80年代以来,我国纺织品出口数量一直居世界第1位。

纺织成为我国首屈一指的净创汇产业和出口导向性工业,年净出口创汇额已超过100亿美元。

近年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纺织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出现减弱的趋势,净创汇率下降。

(二)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衰的主要技术因素分析,在影响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的诸因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劳动力成本与技术水平。

从总体上看,我国纺织业至今仍然保持较强的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但是技术水平和技术结构上的落后已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逐渐上升而日益凸现。

1高新技术装备率低,设备技术水平和技术结构与世界水平有较大差距。

印染后整理设备的落后,已成为制约纺织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瓶颈“因素。

2000多条生产线只有6达到80年代的国际水平。

2产品技术含量不高。

一方面,中低档纺织品在国际国内市场出现过度竞争的局面;另一方面,国产高档纺织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太低,大影响纺织业的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3技术引进中存在消化吸收不良和重复建设问题。

4由于技术水平低,我国纺织业的劳动生产率远低于发达国家。

5纺织企业科技投入不足,技术发展缺乏后劲。

(三)纺织工业结构升级政策,利用高技术手段对我国纺织工业进行升级,是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的重点。

1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纺织工业科研开发机制2在1997年国家强制淘汰一批落后纺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更新纺织设备的力度3应用市场竞争机制促使重大纺织技术重大纺织装备的技术攻关,加速成熟项目的推广。

4加大整个纺织行业的技术升级力度。

5加强纺织行业专业人才培养,政策效果,1998年实施衰退产业援助政策,只用了两年时间,基本完成纺织压锭、减员增效和整体扭亏的任务。

2000年,整个纺织行业盈利290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67亿元。

三、机械工业产业结构升级,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部。

是第二大出口创汇产业。

制造技术落后是目前制约我国机械工业国际竞争力的最重要的技术因素。

机械工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还承担着为制造业提供制造技术装备的重任,。

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先进制造技术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我国机械工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四、产业发展的技术政策,1、实施产业技术政策的必要性产业技术政策是指服务于产业结构的优化,扶持和推动高技术产业的优先发展,并指导和支持国民经济技术基础的更新、改造和创新的经济政策。

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成果具有公共产品特征;“高投入”、“高风险”特征阻碍了私人资本的进入。

2、产业技术政策的主要内容,技术引进政策技术设备的更新与发行政策高新技术发展政策制定高技术发展规划税收扶持政策信贷扶持政策财政扶持政策,目前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高新技术,政策导向不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融资渠道狭窄,以银行为贷款主体的融资渠道限制了高新技术的发展;缺少创业投资基金的支持;鼓励从事高新技术的政策缺乏配套性。

产业技术政策中需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制开发的关系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和扩散的关系技术改造与新建、扩建的关系不同产业的技术选择技术引进与保护民族工业的关系,技术进步政策的实施措施,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与指导完善企业技术进步的内在机制完善市场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健全和发展技术市场做好技术引进的工作积极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办好高科技开发园区加快国防技术向民用技术的转化实施加速折旧政策,推动设备更新金融政策要与产业技术政策目标相配套,中国高技术产业化的政策措施,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为导向,以高技术产业作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以企业为主体加快高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以高技术为龙头,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带动大中型企业的发展积极消化吸收引进的国外高技术,注重提高自主开发创新能力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对高技术产业的组织协调建立风险投资基金,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融资条件国家制定优惠政策,加速高技术的产业化,五、产业布局政策,1、产业宏观布局目标体系:

经济效率、社会稳定、生态保护、国家安全2、政策类型均衡布局与非均衡布局政策地区产业扶持政策、调整政策、保护政策、产业组织政策3、产业布局中的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中国地区产业布局的新特点,逐步形成了一批新的产业聚集化地区能源、原材料基地的布局战略性西移“三线”企业调整、改造基本完成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中国地区产业布局的主要问题,地区经济不平衡性加剧不合理的区域格局有所强化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趋向严重,中国地区产业布局政策目标的取向,正确把握效率和公平的结合区间发挥产业政策和布局政策的协同作用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