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谈话读后感.doc

上传人:zf 文档编号:30792335 上传时间:2023-10-0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方谈话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南方谈话读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南方谈话读后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南方谈话读后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南方谈话读后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方谈话读后感.doc

《南方谈话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方谈话读后感.doc(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方谈话读后感.doc

南方谈话读后感

南方谈话的国际大背景:

进入90年代,全球风云多变,世界动荡不安。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连遭挫折,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非但没有成功,反而改变了颜色。

接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出现剧变,列宁创建的马克思主义的党解散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解体了。

这一严重结果,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倾斜,给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运动前途蒙上阴影。

西方的一些政治势力继续利用这一时机,加大和平演变的力度,利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手段,妄图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

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咄咄逼人的气势,人们忧心忡忡。

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的改革是继续前进,还是向后退;是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还是以保卫政权、防止和平演变为中心;是继续扩大开放,还是退回到原来的路子?

又一个决定中国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历史关头到了,这也是一个考验政治家战略远见、政治智慧、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关头。

中国的路怎么走,需要给予回答。

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第一次精辟阐述了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二,进一步阐述了要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一百年不能变;第二,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市场和计划都是发展经的手段,并非所有制性质,更非社会性质;第三,创造性地提出了用“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各项事业是非得失的标准;第四,根据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创造性地提出了“反对右,但更要反对左”的英明论断,符合中国实际;第五,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做出了新概括。

南方谈话的主要意义是:

南方谈话,精辟地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经验,明确地回答了这些年来经常困扰和束缚我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更加系统,形成了科学体系。

实践证明,南方谈话具有纲领性的意义,标志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入了新境界。

读后感之一:

一个春天的故事,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神州大地。

一个春天的故事——一代伟人光照千秋。

一位时年88岁的老人,在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巡视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划时代的诗篇。

正像歌中所唱的那样: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邓小平同志南巡的重要谈话,共六个部分近万字,贯穿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这是谈话的灵魂。

谈话的内容主要有六点:

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关键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2、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

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现在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3、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4、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5、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注意培养人,按照“四化”标准选拔人才进入领导层。

要反对形式主义,学马列要精,要管用。

6、坚持社会主义信念,社会主义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5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重温这段历史,对南巡讲话的伟大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南巡讲话,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进一步阐明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阐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原则,是中国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又一座里程碑。

讲话回答了长期束缚和困扰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对待改革开放基本路线的态度,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等等;解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发展道路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发展才是硬道理,步子要迈大一点等等。

可以说,南巡讲话,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崭新篇章,其中的理论精髓,至今仍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全党和全国人民学习了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以后,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排除了干扰,明确了方向,将中国改革开放再次推向高潮。

大思路、大视角、大改革、大开放,举国上下忙建设,万众一心图振兴--这就是小平重要谈话发表以后,中国经济的新形势。

读完邓小平在15年前南巡时的讲话,我突然想起恩格斯说过的一句话:

“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是不可战胜的。

”回顾中国共产党86年的历史,就会发现我们党为这句话付出过多么巨大的代价,也因这句话而取得了多么辉煌的胜利。

古希腊哲人说:

最难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认识自己。

今日的中国今非昔比,今日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认识自己,不断改革创新而创造的。

首先,南巡讲话充满了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的急迫感。

小平说:

“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他还说:

“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

我就担心丧失机会。

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15年前,小平同志有急迫感,15年后,我们仍然应该有这样的感觉。

因为这15年间,中国不仅加入了世贸组织,连入世的5年过渡期也过去了,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我们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我们遭遇的问题也更加复杂。

时不我待,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发展良机。

其次,南巡讲话清晰地解决了姓资姓社的问题,是一次思想大解放,也给经济的发展开拓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小平说,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个有利于”成为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和标准。

邓小平在姓资姓社问题上一锤定音,不但解放了思想、加速了中国的对外开放步伐,也加速了对内开放、对民企开放的步伐。

从那以后,中国的民营经济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现出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第三,南巡讲话赋予了发展以全新的科学的时代内涵。

小平说:

“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

”纵观小平南巡讲话中关于发展的阐述,可以看出,他所说的发展,不仅仅是指经济的增长,还包括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科技教育及各类文化事业、社会保障、社会秩序、政治秩序等的全面进步。

这样的观点,在今天,已经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这也同样昭示了今天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确立。

伟人已逝,精神永存。

1992年之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受到了各方面因素的干扰,正是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消除了杂音、把整了方向,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成果。

我们应该珍惜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又好又快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5年前,邓小平说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留给了全中国人民。

伟人已逝,斯言长存。

面对着改革大潮的冲击,面对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们一定要以邓小平理论为基础,在困难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不辜负上一代对我们的期望,历史的重担自然的落到了我们肩上,肩负着历史的重任,社会的重任,我们要做改革的弄潮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大旗下,抓住机遇,积极投入到社会经济建设上,使我国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挥我们的特长,把社会主义经济搞上去。

我们这一代青年,是社会发展的希望,必须看清形势,以国情出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事实求是,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把自己培养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当前在大学阶段,要通过多模式、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学实践,全面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面对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

品德优良、综合素质高、有创新、学会生存、掌握现代信息获取、加工、处理能力的新型人才。

培养我们具有较好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

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复合型的特征要求。

读后感之二:

邓小平是我国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我们能过上小康生活都离不开他,所以,我一直十分敬仰他。

这些天,我有幸读完了《邓小平传》。

这本书采用时间顺序讲述了伟人的一生。

一、邓小平一生简要介绍。

邓小平,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我们党和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关键人物,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创者。

邓小平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

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小平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

父亲在家里十分严格,邓小平就继承了父亲的性格——自信、有抱负,处事果断,邓小平接受到新、旧双重教育,使他的知识结构比较完善,思维方式灵活,逻辑思维严谨。

这些为他后来的良好成长打下了基础。

邓小平曾到法兰西求学,在那里条件很艰苦,在这段时间干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包括在机车上当司炉和厨房帮工。

后来遇到了周恩来总理,在他的影响下,邓小平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行各种政治宣传活动,到了1926年,他和伙伴们去了莫斯科,获得了机会,在政治上进行了深造。

邓小平身在外国,却无时不刻注视着祖国的形势。

在祖国最需要自己的时候,他回到了内战纷纭的中国。

随之而后,便是他同无数共产党人士抛头颅,洒热血。

在血雨腥风的日子里,他为中国带来了光明:

小平被任命为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为抗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邓小平参加了大大小小很多战役,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大家应该知道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传奇的人生经历,这是对邓小平人生的最合适的概括。

邓小平的复职的那个时候他已经是73岁的高龄,但年龄并不能阻止他继续发挥他的经验和智慧。

他人虽老,但他身强体健,尤其是他头脑灵活,思想开放,思维敏捷,能够很快接受新的事物。

所以他向西方文化学习,准备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而服务。

在他的带领下,中国成功的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二、我对邓小平光辉一生的认识。

邓小平,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

他在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向以江汉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利过渡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确保了党和国家的稳定发展。

他是我们党和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人物,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创者。

邓小平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

在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

邓小平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

父亲在家里严格而又谦和,邓小平就继承了父亲的性格——自信、有抱负,处事果断,邓小平接受到新旧双重教育,使他的知识结构比较完善,思维方式也较灵活,逻辑思维也比较严谨。

这些为他后来的良好成长打下了基础。

邓小平曾到法兰西求学,在那里条件很艰苦,他漂泊了许多地方——从马赛到巴耶。

在这段时间干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包括在机车上当司炉和厨房帮工,能找到什么工作他就干什么工作。

后来遇到了周恩来,在他的影响下,邓小平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行各种政治宣传活动,也是在这一时期,他拘谨。

不耐心的性格消逝不见了,到了1926年,他和伙伴们去了莫斯科,获得了机会,在政治上进行了深造。

1927年2月,邓小平接受中央分配,到西安的中山军事学校工作。

在白色恐怖时期,邓小平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得到了锻炼,积累了丰富的地下工作经验,也形成了他严谨认真、守纪的工作作风。

他在战争中支持毛泽东的战略主张,从此与他形成了一条牢固的政治纽带。

邓小平被任命为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为抗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邓小平参加了大大小小很多战役。

邓小平曾三起三落,从没被打倒过。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设计师,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共读了《邓小平》后我深有体会,以前我们一直说邓小平是一个伟人,但他究竟伟大在何处,我们则只是说些赞美的套话,只能反复的引用别人的话来说,自己则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而今,我不再幼稚地看待这个问题了,我必须更多地去了解他,我不但要知道他为我们所作的巨大贡献,我们还要去了解他的人生经历、人格魅力、思想与经验等等。

大家应该知道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传奇的人生经历,这是对《邓小平》他人生的最合适的概括。

他第三次复出是在1977年打倒四人帮后。

在叶剑英等元老们的努力下,他恢复了被打倒前的一切职务。

随着邓小平的复职,一个天才的和不平常的政治家回到了中国的领导层。

那个时候他已经是73岁的高龄,但年龄并不能阻止他继续发挥他的经验和智慧。

他人虽老,但他身强体健,尤其是他头脑灵活,思想开放,思维敏捷。

他一直都在想方设法地改善中国的各种状况,提高中国的国际政治地位发展经济和教育等等。

他并不是一个万能者,但他有开放的头脑,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

他看到了东西方的差异并且深知它的根源所在,所以他乐意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思想和科技,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邓小平复职后首先想到的是要解决文革遗留下来的烂摊子,面临着各种迫在眉睫的问题都需要解决。

他从教育和科技首先突破,重点解决这两个问题。

1977年8月4日,邓小平组织了由33位著名专家和教授参加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一连4天,专家们对中国科学和教育的批评使他受到很大的震动,后来他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现代化的基础,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以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等论断,都是他善于听取和集中专家意见提出的。

1978年3月,全国科技大会在北京召开。

此次大会是中国实施科技兴国战略最初的思路,同时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一个信号即“向外国学习先进的技术”。

在这次大会上,邓小平首次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它为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和理论依据。

1978年10月,邓小平在访日时参观了日本一家汽车工厂,深为该厂先进的的操作和管理技术所惊叹,他说:

“我懂得什么叫现代化了。

”可见,邓小平从不讳言中国现在的落后和发达国家的先进,也正是这种开明的性格使他善于接受一切新的、好的东西。

邓小平自重新上台以来的第一次讲话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闭幕式上所作的重要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他以他特有的直截了当的口气说:

“我们一定要反对华而不实和任何的虚夸,少说空话,多做工作,扎扎实实,埋头苦干。

”这说明了邓小平是一个讲求实效的领导人。

中国要改变的现状有许多方面,每一方面要收到实效,那就得实干。

他说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

”在党的十二次代表大会开幕词中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命题,从而为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历史转折时期,是邓小平理论酝酿产生阶段。

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一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为为标志,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科学体系。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期间发表了重要谈话,精辟地分析了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地回答了这些年来经常困扰和束缚我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以新的论述和新的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

这个谈话是邓小平理论成熟的重要标志。

三、我对《邓小平传》的认识总结。

总之,小平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光辉的一生。

在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

邓小平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

父亲在家里严格而又谦和,邓小平就继承了父亲的性格——自信、有抱负,处事果断,邓小平接受到新旧双重教育,使他的知识结构比较完善,思维方式也较灵活,逻辑思维也比较严谨。

这些为他后来的良好成长打下了基础。

邓小平曾到法兰西求学,在那里条件很艰苦,他漂泊了许多地方——从马赛到巴耶。

在这段时间干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包括在机车上当司炉和厨房帮工,能找到什么工作他就干什么工作。

后来遇到了周恩来,在他的影响下,邓小平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行各种政治宣传活动,也是在这一时期,他拘谨。

不耐心的性格消逝不见了,到了1926年,他和伙伴们去了莫斯科,获得了机会,在政治上进行了深造。

1927年2月,邓小平接受中央分配,到西安的中山军事学校工作。

在白色恐怖时期,邓小平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得到了锻炼,积累了丰富的地下工作经验,也形成了他严谨认真、守纪的工作作风。

他在战争中支持毛泽东的战略主张,从此与他形成了一条牢固的政治纽带。

邓小平被任命为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为抗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邓小平参加了大大小小很多战役。

邓小平曾三起三落,从没被打倒过。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设计师,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以郑重的态度,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纠正自己的失误,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式做出科学判断,成功的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邓小平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读后感之三:

1992年1月18日,一位老人踏上了南巡的旅途,途中所安排停驻的城市分别为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目的是亲眼观察中国在自己所领导的“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进展。

在巡察的四天里,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是为“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的谈话要点”,后来被称作《南方谈话》。

《南方谈话》分为六个部分,阐明了六个要点,内容十分丰富,有着十分深刻的科学内涵,涉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各个方面。

在谈话中,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新的论断,进一步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而这些理论的提出,不仅推动了全国思想解放的浪潮,而且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走向了成熟,形成了一个科学体系。

首先,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保持政策的长久稳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二,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只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就不用担心姓“资”姓“社”的问题,要敢于试验敢于闯,逐步发展并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的飞跃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而经济又是社会稳定前行的关键。

第四,改革开放的同时对各种丑恶现象和犯罪活动都手软不得,要用民主专政的力量来巩固人民的政权。

第五,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搞好思想教育工作、培养优秀接班人都是势在必行的举措,学习马克思主义中朴实正确的真理要精而管用。

第六,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仍很漫长,但必须坚定地走下去。

从邓小平谈话的内容中,离当年已有十八载之遥的我们不难读出昔日的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局面。

一方面是经济的快速起飞,被困的巨龙一朝惊醒,隐约现出往日荣光;另一方面是部分人仍困扰于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姓“资”姓“社”的问题,还是不敢放手发展。

而且随着国门的打开,不仅仅是新知识新技术的流入,许多新形式的犯罪活动也逐渐在内地冒头,党和人民需要提高警惕,因为“起朱楼”困难,“楼塌了”却是太容易了。

就在邓小平发展谈话的前夕,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阵营基本崩溃,国际社会主义事业遭受巨大挫折,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值此关键时期,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表明了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旗帜、继续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稳住了我们自己的阵脚,并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文革结束不久,邓小平接手了一个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中国。

1979年,这个三起三落的革命家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尝试,这一重要方针得到了广大人民的热烈拥护。

改革之后,曾经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衣食无着、科技教育落后的中国逐步发展成为亚洲乃至世界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到《南方谈话》发表的1992年,十三年的改革让中国改头换面,并让中国人民由衷信任中共的领导和实力。

邓小平对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的全面阐发,更是如同一股温暖而有力的春风,强劲地吹遍了大江南北,让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南方谈话》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是邓小平对改革开放的部分总结和思考,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作出了认真的回答,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深远影响。

十八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深刻体会《南方谈话》的精神,经受住了来自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严峻考验,在残酷的自然灾害面前也没有低头。

虽然今天在中国贫富分化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犯罪活动屡打不绝,形式主义依然存在,但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并在新环境新格局新挑战中,坚持、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科学方法,不墨守成规,而是从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出发,勇于进行理论创新。

这样的精神和举动不仅仅使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具有重要意义。

生活在改革开放成果中的我们,从小感受党和人民的关怀,衣食无忧,精神生活丰富,并得以接受高等教育,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但我们不能只沉浸于享受,更应该积极进步、勇于创新,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原则,正确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