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同步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54803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同步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同步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同步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同步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同步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同步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同步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同步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同步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②图中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乡村人口比重减少

③图示区域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少,冬季流量增大

①② 

③④ 

①③ 

②④

(2)从阶段Ⅲ到阶段Ⅳ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图中农业生产空间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政策 

交通运输 

劳动力 

市场

4.图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图中中①⑤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荒漠化、水土流失 

空气污染、水土流失

地面塌陷、土壤盐碱化 

土壤盐碱化、空气污染

5.我国不同自然区的环境特征差异显著。

以下描述与其对应区域相匹配的是( 

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柴达木盆地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青藏高原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东北平原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长江三角洲

6.我国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72%,已探明的煤炭保有储量约占全国的39%,下图是我国西电东送示意图,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这是因为( 

使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和使用量减少 

使东部电价升高,其他能源消耗增多

使东部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 

使东部工业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环保条件

7.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

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自201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无划分指标依据 

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与自然河道一致 

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

(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交通 

技术 

资金 

8.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土壤和植被 

气候和地形 

水文和土壤 

植被和水文

9.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它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

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势的地理位置

10.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变化是( 

不协调——协调——不协调 

不协调——协调

协调——不协调——协调 

协调——不协调

11.人类目前为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实施的工程措施是( 

 

采用滴灌技术,科学用水 

修建水库,积蓄降水

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 

加大开采深层地下水工程建设

12.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①行政区 

②自然带 

③热量带 

④干湿地区 

⑤三江平原 

⑥牡丹江市

①②③ 

③④⑤ 

①⑤⑥ 

①⑥

13.2019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福建土楼产生于11世纪至13世纪宋元时期,就地取材,以土、石、竹、木为主要材料,依山就势,傍山借景,能满足聚族而居、安全防卫、教化育人的要求。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福建土楼的说法,正确的是( 

属自然景观 

属物质文化景观 

属宗教景观 

属非物质文化事物

(2)福建土楼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它用生土建 

筑而成,福建土楼反映出当地自然的特点是( 

气候寒冷多大风天气 

地形平坦森林茂密

河流稀少水资源匮乏 

土质黏重,降水较多

14.下列各组地域单元中,区域划分依据相同的是( 

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东北平原、山东丘陵 

广东省、湖南省、广州市、湿润地区

长江流域、云贵高原、东南丘陵、干旱地区 

亚热带、中纬度、亚欧大陆、华北平原

二、综合题(共3题;

共31分)

15.读世界两个国家跨区域调水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为________国的________工程;

②为________(国家)的________工程。

上述工程主要是解决所在国家________的问题。

(2)图①所示区域气候类型________。

图②所示区域气候类型为________。

(3)试分析跨区域调水给受水区生态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

16.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说出A岛的气候类型、成因及特点。

(2)判断A岛北部地区7,8月份的主导风向并分析其主要成因。

(3)B岛集中了所在国60%的人口,试分析其原因。

17.读不同国家产业变化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 

Ⅰ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 

在产业转移过程中Ⅱ、Ⅲ类国家处于有利地位

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取决于Ⅰ类国家 

产业转移是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

(2)我国在产业调整中应( 

加快乙类产业的引进,推进工业化进程 

加快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与Ⅰ类国家分工合作,集中发展甲、乙两类产业 

只接纳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分析】区域内部的自然地理特征及人文地理特征具有相似性,区域之间的自然地理特征及人文地理特征具有差异性,故C项正确;

其他说法不是区域的特征,故均排除。

【点评】区域特征,区域含义,区域划分标准。

区域是地理学一个基本概念,其内涵有:

(1)区域的划分体现了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即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客观性),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主观性)划分出来的。

(2)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边界。

(3)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即占据一定位置,并与周围的区域发生着空间联系。

(4)区域的排他性,即同等级区域之间的差异表现。

2.【答案】

(1)D

(2)B

【解析】【分析】⑴读图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2019年长三角就曾经超过珠三角地区,A错误;

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但始终没有超过珠三角,B错误;

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在1993---1994年下降,但2019—2019年呈上升趋势,C错误。

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和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都反映外商的投资,D正确。

⑵产业基础、经济腹地和技术水平都是长三角优于珠三角,但珠三角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

故答案为:

(1)D;

(2)B。

【点评】读图分析能力是解题的关键。

如图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在1993---1994年下降,但2019—2019年呈上升趋势。

3.【答案】

(1)A

(2)D

【解析】【分析】

(1)从阶段Ⅰ到阶段Ⅲ林地减少,耕地增加,森林的涵养水源能力减弱,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①正确;

图中村庄发展为III阶段的中等城市,城市化发展快,到IV阶段发展为大城市,②正确,③错;

我国东部河流,夏季为汛期,流量大④错;

因此可以判断,选择A正确。

(2)阶段Ⅲ为中等城市,到阶段Ⅳ发展为大城市,其周边主要发展城郊农业,产品有城市需求决定,因此市场是主要决定因素,D正确。

4.【答案】A

【解析】【分析】图中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中,①是西气东输,资源调出区属于温带大陆气候区,气候干旱,易发生荒漠化;

⑤线路是西电东送的南部通道,资源调出区在西南山区,植被破坏易引起水土流失,A项正确,答案选A。

【点评】该题以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为背景,对区域的环境问题进行考查,根据箭头的位置和所学知识,判断①为西气东输(源地在西北)、②为南水北调(源地在长江流域)、③为西电东送(源地主要的西南)。

我国的环境问题出现多样性,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的环境问题。

在西北,主要为荒漠化,其次为盐碱化;

在西南、黄土高原、江南丘陵,主要为水土流失;

在东北,主要为森林破坏;

在华北,主要为盐碱化、水资源短缺等。

5.【答案】A

【解析】【分析】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说明昼夜温差大的特点,柴达木盆地光照强烈,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A对。

青藏高原的特点为高寒,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东部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B错。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横断山区的特点,C错。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是云贵高原的特点,D错。

故选A。

A。

【点评】考查我国区域的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表现。

6.【答案】A

【解析】【分析】西电东送是建立坑口电站,以电能输送替代原来的煤炭输送,这样东部的能源结构就将由原来的以燃煤为主改变为以清洁的电能为主,所以大大降低了环境污染。

选A项。

【点评】西电东送工程及其意义。

7.【答案】

(1)B

(2)C

(3)A

【解析】【分析】⑴秦岭-淮河线为中国自然地理区域划分界限。

淮河流入洪泽湖后,没有继续向东流入海洋,而是向南流入长江,故洪泽湖以东地区虽然存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别,但没有具体的、可参照的地理实体作为区域划分界线的标志,因此A项错误,B项正确;

据图可知,在洪泽湖以东地区,无自然河道,C项错误;

自然地理界线具有模糊性的特点,是由一种自然地理环境向另一种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带,在界线两侧自然地理环境有差异,但不显著。

D项错误。

⑵江苏以长江为界划分苏南、苏北,实际两地大部分地区自然地理区域一致(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也不存在人文地理区域上的显著差异,因为长江在历史上成为阻断南北交往的主要障碍而划分了南北,故C项正确。

⑶苏南经济较苏北发达,两地之间存在市场、技术、资金甚至劳动力方面的合作,但从题干要求进一步分析:

一是进入21世纪,这里有一个明显的时间变化与材料中“自2019年,陆续建成多座长江大桥”相呼应;

二是促使两地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着重理解“更加广泛”,意思是说市场、技术等合作在以前是存在的,只是交通运输的变化使合作更紧密了。

故A项正确。

(1)B.

(2)C.(3)A.

【点评】考查区域的概念及特征,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难度不大。

8.【答案】B

【解析】【分析】我国地域辽阔,南北跨纬度广,东西距海远近差距大,所以气候类型种类多;

我国地势起伏大,地形类型多种多样;

因此,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形。

B。

【点评】地形决定着海陆位置(水分)和纬度位置(热量)的不同。

两者综合影响气候形成,导致了各地植被和土壤的差异,这些因素和各自然带之间又互相影响,从而决定了我国自然地理的环境差异。

9.【答案】B

【解析】【分析】长三角地区资源、能源贫乏,重工业发展的矿产资源主要通过便利的交通运输运入,B错误。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了解我国的区域环境特征

10.【答案】C

【解析】【分析】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人们的生产力水平较低,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随着区域的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大,人地关系呈现不协调;

随着区域的进一步发展,人们认识到人地关系只有协调发展,才能使区域得到整体发展,所以人地关系逐步走向协调。

故选C。

11.【答案】C

【解析】【分析】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是实施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采用滴灌技术,科学用水利于节水;

修建水库改善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加大开采地下水,为开源措施。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缓解水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注意“审题”。

12.【答案】D

【解析】【分析】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范围有大有小,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有的区域界线是模糊的,一般来说行政区域界线明确,而经济区域、自然区域界线模糊。

D。

【点评】区域的基本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13.【答案】

(1)福建土楼是客家人就地取材,依山就势而建的聚族而居、安全防卫、教化育人的居所,是物质文化景观;

不是非物质文化事物;

是人为建设的,不是自然景观;

是人们的居所,不是精神文化景观。

选B正确。

(2)福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降水量较多,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

客家土楼是就地取材,依山就势而建的;

说明地势不平;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红壤,土质黏重。

选D正确。

14.【答案】A

【解析】【分析】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东北平原、山东丘陵都属于我国的主要地形区,A项正确;

广东省、湖南省和广州市属于行政区,而湿润地区属于干湿地区,B错误;

长江流域属于河流水系;

云贵高原、东南丘陵属于地形区;

干旱地区属于干湿地区,C错误;

亚热带属于温度带;

中纬度属于纬度位置;

亚欧大陆属于海陆分布;

华北平原属于地形区,D错误。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能抓住选项中的各区域的主要划分类型,属于知识性试题。

二、综合题

15.【答案】

(1)美;

北水南调;

埃及;

西水东调;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2)地中海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3)增加受水区的水域面积,有利于水循环;

增加地表水的补给和土壤含水量,形成局部湿润地区,改善受水区的气候;

利于净化污水和空气;

补偿调节河湖水量,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

减少地下水的开采,有利于水土保持和防止地面沉降等。

(其他合理观点亦可)

【解析】【分析】依据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主要知识来解析此题。

(1)题,从图中看,①为美国北水南调工程,②为埃及西水东调工程。

实施调水工程主要是由于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2)题,两个区域的气候分别为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第(3)题,可从水循环、气候、湿地生态环境、防止地面沉降等方面回答。

【点评】本题考查不同区域调水的原因、调水工程、调水的环境效益。

16.【答案】

(1)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

位于低纬度,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

特点:

全年高温多雨。

(2)风向:

西南风。

成因:

7,8月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转成西南风。

(3)B岛所在的国家位于赤道附近,大部分岛屿气候湿热,而B岛距离赤道稍远,气候相对适宜;

B岛有肥沃的火山土,适于农耕;

B岛开发历史悠久。

(1)从图中可以看出,A岛为苏门答腊岛,位于低纬度,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去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2)从图中可以看出,A岛为苏门答腊岛,7、8月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转成西南风。

(3)从图中可以看出,B岛为爪哇岛,位于赤道附近,气气候相对适宜,有肥沃的火山土,适于农耕,历史悠久,人口众多。

17.【答案】

(1)Ⅰ类国家为产业转出地区,为发达国家;

Ⅱ、Ⅲ类国家为产业转入地区,为发展中国家,在产业转入过程中,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加重;

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主要取决于本国经济的发展;

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为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

(2)在产业调整中,我国要加快科技创新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的发展,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点评】

(1)本题难度大,先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

学生只要能从题中获取信息来答题。

(2)本题考察产业结构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是当今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课题,调整和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目的是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