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十册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罗志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771408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第十册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罗志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第十册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罗志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第十册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罗志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第十册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罗志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第十册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罗志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第十册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罗志丽.docx

《人教版第十册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罗志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第十册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罗志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第十册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罗志丽.docx

人教版第十册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罗志丽

第三单元导学案

10、杨氏之子

一、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能紧扣重点词句,感悟杨氏之子的“甚聪惠”,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生活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对话,感悟杨氏之子的“甚聪惠”。

三、知识链接

我们现代人写的文章,用白话,叫,这么多年来我们学习的课文除了古诗外,也都是白话文。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古人写的,古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

四、预学提纲: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读准生字和多音字,读出文言文的节奏,查字典、联

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结合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

3、课文通过一件什么事表现了杨氏之子的“甚聪惠”?

特别是哪一句话,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4、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他会想什么?

神情、动作又是怎样的?

还会说些什么呢?

请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写一写。

五、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独学:

1、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

(1)自由朗读课文。

(2)学生根据提纲自学。

2、互检。

(三)二人对学:

一帮一学习(1号——4号、2号——3号)解决预习1问题:

读准生字和多音字,读出文言文的节奏,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4)四人学教:

1、小组学习。

(由小组长教,完成自学提纲2——4)

2、四人小组展示:

4号:

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读准生字和多音字,读出文言文的节奏,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生字读音:

lianɡhuiyinǎiyuēqin

     梁 惠 诣 乃 曰 禽

多音字的读音:

weiying

       为 应

重点指导学生读通以下句子:

 ①“孔君平/诣/其父”

 ②“孔/指以示儿/曰”

 ③“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号:

结合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

2号:

课文通过一件什么事表现了杨氏之子的“甚聪惠”?

特别是哪一句话,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品读:

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理解孔君平、杨氏子的话,体会巧妙与聪慧。

1号:

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他会想什么?

神情、动作又是怎样的?

还会说些什么呢?

请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写一写。

可以用现代文,也可以尝试着用文言文。

预设:

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暗想:

我原本是想借杨梅和姓杨的字一样,来考考这个孩子是不是真的非常聪明,没想到,他居然拿孔雀和我的姓来反问,回答得又是那样婉转,真是了不得!

于是他笑着说:

“耳闻杨氏之子甚聪慧,今日一谈,果然名不虚传哪!

真是可喜可贺!

”(孔君平一愣,继而笑曰:

“汝多智乎!

”“妙哉,此乃可造之才。

(五)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10杨氏之子

——刘义庆《世说新语》

孔君平杨 梅  杨家果

杨氏子  孔 雀孔家禽

甚聪惠

 

11晏子使楚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认识“侮辱、规矩、笑嘻嘻、大臣、柑橘”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二、学习重难点:

目标1、3为重点

目标3为难点

三、预习提纲:

1、借助工具,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

四、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独学:

1、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

(1)自由朗读课文。

(2)学生根据提纲自学。

2、互检。

(三)二人对学:

一帮一学习。

(1号——4号、2号——3号)解决预习1、2问题。

(1)借助工具,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

(四)四人学教:

小组学习。

(由小组长教)

(五)小组展学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能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表演课本剧。

2、理解晏子反驳的话,体会他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沉着睿智、机智灵活,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3、初步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认识简单的推理。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

目标2

难点:

目标3

三、预习提纲: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晏子又是怎样反驳的?

抓住晏子和楚王神态、语言的语句体会。

2、抓住晏子的话体会妙在哪里。

3、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4、复述课文或分角色朗读。

四、学习过程:

四、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示预学提纲,独学。

(三)四人学教: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晏子又是怎样反驳的?

2、抓住晏子和楚王神态、语言的语句,体会晏子的话妙在哪里。

(四)小组展学:

问题一:

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晏子又是怎样反驳的?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从第三、四、五自然段中画出晏子言行的句子,可引导学生把楚王三次对晏子的侮辱连起来,做比较、分析,梳理出楚王策略和情绪的变化。

第一次,就晏子身材矮小发难,这是抓住晏子体形弱点进行侮辱,楚王心中很得意。

第二次,楚王以貌取人,加大侮辱的程度,辱骂晏子无能,侮辱点由外而内,由晏子个人延伸到齐国,楚王心中已经恼怒。

第三次,在前两次失败后为挽回面子所作的更重的辱骂,采取迂回战术,不再直接对晏子,而是虚拟捉盗贼事件侮辱齐国人的人品,楚王心中既得意又狂傲。

  2)晏子是怎样反驳的?

晏子第一次对楚王侮辱的反驳:

不是直白地表示不钻洞,而是用无漏可击的推理判断让对方服输。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先肯定两点:

一是“这是狗洞”,二是“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进而依两个肯定的判断让楚王去推理,使楚王不得不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第二、三次反驳可由学生独立地领悟。

要鼓励学生有创意地理解,以发展思维的独创性。

比如阅读晏子第二次反驳,可能有的学生会领悟到,晏子反驳不仅有力,而且很艺术。

楚王说齐国没有人,是指没有人才。

晏子以故意没听懂以及夸张和取笑的方法反驳楚王。

当楚王更明确侮辱晏子和齐国时,晏子装作为难,提出撒谎和说实话的请求,然后用贬低自己为“最不中用”的人,鞭挞楚国为最下等国家。

这中间有装傻、自贬、取笑、卖弄,在嘻笑之间一步一步地把楚王引到尴尬的地步。

第三次反驳更为艺术,采取将计就计的办法,不揭露楚王的栽赃,而是以橘生淮南淮北结不同果实为例,说出一个结论:

水土不同,结果不同。

再用这个事实去评价盗贼这件事,这是守中有攻:

楚国是生养盗贼的国家。

问题二:

抓住晏子和楚王神态、语言的语句,体会晏子的话妙在哪里。

句子一:

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晏子将计就计,将五尺来高的洞定位为“狗洞”。

有了“狗洞”一说,自然就引出了“狗国”之说。

句二:

“这是什么话?

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

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1)引导抓住“住满”、“就是一片云”、“就是一阵雨”、“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等理解“齐国人多”。

(2)“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

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这三个分句分别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你知道是什么吗?

(连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

(3)晏子的这一说法又巧妙在哪里呢?

(采用夸张说法,说明齐国人多,反驳了楚王“齐国没有人”一说。

句三:

“敝国有个规矩:

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1)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最下等国家”。

(2)在这里晏子能实现反侮辱,有何秘诀?

(晏子先编出一个“规矩”,然后顺着楚王的意思,说自己是最不中用的人,贬低自己,从而达到贬低楚国的目的。

句四:

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

“大王怎么不知道哇?

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

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从“面不改色”中读懂了什么?

晏子不改的是什么?

(超人的智慧和爱国的情怀)

(2)通过推理得出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五)课堂实践:

表演课本剧(注意语言、神态、动作等几方面的表演。

(六)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11晏子使楚

楚王晏子

(侮辱)(反驳)结果

钻狗洞是狗国只好打开城门

没人才下等国只好陪着笑

没出息强盗国只好赔不是

教学反思:

12*半截蜡烛

一、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3、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恨。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预学提纲:

1、借助工具,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恨。

3、在他们一家与德军的巧妙周旋中,你认为谁的贡献最大?

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

R+A'r___D-S#`

l

4、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四、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独学:

1、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

(1)自由朗读课文。

(2)学生根据提纲自学。

2、互检。

(三)二人对学:

一帮一学习。

(1号——4号、2号——3号)解决预习1问题。

●借助工具,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什么。

(四)四人学教。

(由小组长教,完成自学提纲2——4,准备展示。

(2)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恨。

(3)在他们一家与德军的巧妙周旋中,你认为谁的贡献最大?

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

R+A'r___D-S#`

l

(4)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五)小组展学:

(找一个小组展示,其他组补充。

4号:

展示本课生字新词和主要内容。

2号:

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恨。

1号:

在他们一家与德军的巧妙周旋中,你认为谁的贡献最大?

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

(1)预设一:

认为伯诺德大人贡献最大。

(因为当她看到德军点燃蜡烛时,急忙取出油灯,还说这灯亮些,准备把蜡烛换下来,从这里看出伯诺德夫人十分勇敢和机智……)

(2)预设二:

杰克也有贡献。

(因为他想出了抱柴火这个办法,虽然没有实现,但一定是他这种勇敢的做法感染、带动了妹妹杰奎林,她也才会勇敢地和德军战斗。

(3)预设三:

认为杰奎琳的贡献最大。

(因为是她将蜡烛拿走,保住了情报的。

而且她很勇敢,很聪明。

她说“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选择了一个合适的理由,还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让人觉得她真的很困的样子。

杰奎琳选择了司令官,而没有选择中尉,因为从上文看出两个中尉都是很粗暴的人。

说明她很聪明。

她说“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和“和您聊天真有趣”这样的话可以得到德军司令的喜爱,就不会刁难她。

说明她很机智。

  (指导读杰奎琳的话)

3号:

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主要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内容。

对话之前一般有个括号,提示这个人说话时的动作或神情,或者说明他们当时正在干什么或当时的情景。

(六)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13*打电话

一、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

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难点:

了解相声语言表达特点。

三、预习提纲:

1、浏览全文,想想这则相声说的是件什么事?

2、相声里打电话的年轻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

你从哪儿感受到的?

请在课文找找依据,说说你的理由。

3、听电话的小王会有什么感觉?

假如你是旁边准备打电话的人,你会怎么样?

4、通过学习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5、学了这个相声,你现在觉得相声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四、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独学:

1、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

(1)自由朗读课文。

(2)学生根据提纲自学。

2、互检。

(三)二人对学:

一帮一学习。

(1号——4号、2号——3号)解决预习1问题。

浏览全文,想想这则相声说的是件什么事?

(四)四人学教。

(由小组长教,完成自学提纲2——5,准备展示。

●相声里打电话的年轻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

你从哪儿感受到的?

请在课文找找依据,说说你的理由。

●听电话的小王会有什么感觉?

假如你是旁边准备打电话的人,你会怎么样?

●通过学习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学了这个相声,你认为相声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五)小组展学(小组展示,其他组补充。

4号:

则相声说的是件什么事?

3号:

相声里打电话的年轻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

你从哪儿感受到的?

请在课文找找依据,说说你的理由。

(说话啰唆、废话连篇)

 例如:

(1) 你贵姓呀?

哦,老胡呀。

呃,不是老胡?

 老张呀。

哎呀,我没听……呃,不是老张,是老刘呀。

呃,不是老刘。

 是耗子呀。

……

(2)甲:

不知道你猜猜。

猜不着?

猜不着使劲猜。

呃,猜不着我告诉你。

我姓啰,我叫啰嗦。

乙:

是够啰嗦的。

甲:

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乙:

废话,可不是女的嘛。

(3)甲:

我正找你呢。

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

学习吗?

不学习呀。

开会吗?

不开会。

乙:

废话。

甲:

讨论吗?

不讨论。

乙:

人家没事。

甲:

太好了。

我请你听戏好不好?

票都买好了。

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

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

乙:

他在这报账呢!

(4)长安大戏院,从你家出来,坐六路公共汽车,往前坐三站,车上有座你就坐着,人多你就站着。

小结:

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把一个啰嗦者说话啰唆、废话连篇表现得淋漓尽致。

所以把他取名为啰唆,真是名副其实,让人不由得发笑。

2号:

听电话的小王会有什么感觉?

假如你是旁边准备打电话的人,你会怎么样?

通过学习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说话太啰唆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

1号:

学了这个相声,你认为相声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挑选一段来表演。

 (通俗易懂、贴近生活、风趣幽默、极其夸张,有很浓的讽刺意味。

(六)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13*打电话

通俗易懂、贴近生活、风趣幽默、极其夸张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揭示课题,了解意义

  二、联系生活,明确情境

  1.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你是否有过劝说他人或被他人劝说的经历?

描述一下当时的情况。

  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楚劝说的语言,即“怎么说的”“说了什么”。

  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需要我们劝说?

  

(1)阅读课文中的一段话,打开学生的思路。

  

(2)自由地说说。

  三、自由练说,模拟表演

  1.你最想对谁,对那种情况进行劝说?

想一想,该怎样说效果会更好?

  2.学生轻声地练说。

  3.师生模拟表演。

  

(1)学生说明当时的情况。

  

(2)教师扮演被劝说对象,学生扮演劝说者,模拟表演。

  (3)师生共同评价模拟表演的情况。

  教师可在模拟表演的过程中,或者在评价中随机地指出或引导学生指出劝说是要注意的事项:

说话态度要真诚;不同的劝说对象要有不同的语气,比如对长辈要尊敬;在不同的情况下用不同的语气,比如紧急的情况就不能慢条斯理;一般要分析原因,指出改正的方向等。

  四、修改提高,分组表演

  1.根据刚才的提示,对自己的劝说进行修改,争取取得好的劝说效果。

  2.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分组模拟表演,相互交换角色。

  3.课堂展示,共同评议。

  五、联系生活,课外延伸

  提高自己劝说的意识,在真实的情境中尝试进行劝说。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课前准备

  1.录像资料:

学校大队干部竞选演说的场景。

  2.学校或班级开展的各种活动场景照片资料:

班里要开展改选班干部活动剪影,“六一”联欢会上活动剪影,第二课堂活动等。

  教学过程

  一、观赏中引题

  1.上课一开始,伴随着《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多媒体大屏幕播放:

“学校大队干部竞选演说”的场景录像资料。

  2.仔细观看录像,重点体会参加队干竞选选手的发言技巧和发言内容。

  3.引导学生畅谈观后感。

  4.学习和生活中,需要发言的时候很多,比如,

  

(1)虚拟情境一:

“六一”联欢会上,你将代表全班同学做一个简短发言。

  

(2)虚拟情境二:

重阳节,少先队员到敬老院慰问老人,请你代表少先队员讲话。

  (3)虚拟情境三:

海报──学校要竞选大队委,你打算竞选其中的一个职位。

  (4)虚拟情境四:

班上要竞选语文组长,你打算参加竞选。

  (5)虚拟情境五:

庆祝教师大会,你代表全体同学发言。

  ……

  要发言,通常要写发言稿,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一种情境,展开想象,写一篇发言稿。

  二、分组讨论,明确内容与写法

  1.过渡:

请选择同一种情境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在小组内讨论,各组的发言稿应写什么和怎样写。

  2.小组汇报。

  4.教师小结。

(屏幕提示习作要求以及注意要点)

  

(1)开门见山提出本人要谈的问题。

然后说明理由,最后照应开头对全文做简明扼要的总结。

  

(2)对问题持什么看法,要明确表态。

对尚未认识清楚的问题,要实事求是说明,不要含糊其词,如果是汇报性的发言,要中心明确,重点突出,不必面面俱到。

  (3)条理清楚。

一篇发言稿要谈几方面的问题,每一方面问题要讲哪些内容,都要考虑清楚,安排得有条有理,让人听起来容易抓住重点。

  (4)语言通俗易懂。

发言是直接面向听众,话要说得准确、易懂,最好运用大众语言。

  三、学生撰写,教师指导

  学生自主选材感兴趣的内容动笔写作,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对照比较,发现问题

  1.教师发一份事先准备的发言稿(见附),让学生和自己的发言稿比较,发现什么?

  2.课堂交流,各自的发现。

  教师要在学生发言时,随机归纳:

  

(1)发言稿的格式:

称呼、问候、致谢等。

  

(2)发言稿的语言风格:

诚恳,坦率,简洁等。

  (3)发言的吸引力:

条理清楚,有创意等。

  3.学生根据新的发现,各自修改自己的发言稿。

  二、尝试发言,不断完善

  1.学生自由准备发言。

  2.课堂模拟竞选,学生上台发言。

  3.师生共同评议。

  评议的重点:

  

(1)发言稿的语言是否适合发言:

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口语化等。

  

(2)发言人的情绪状态等。

  4.学生再次修改发言稿。

  三、拓展延伸,学写其他发言稿

  1.学生阅读其他情况下的发言稿,说说有什么发现。

  2.课堂交流:

  

(1)发言稿的共同特点:

①观点鲜明。

对问题持什么看法,要明确表态。

②条理清楚。

一篇发言稿要谈几方面的问题,每一方面问题要讲哪些条目。

都要安排得有条有理,让人听起来容易抓住重点。

③语言简洁明快。

发言是直接面向听众,所以,发言的语言一定要简洁明快,尽量不使用冗长罗嗦的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奥难懂的词句,话要说得准确、易懂,最好运用大众语言。

  

(2)不同发言稿内容有区别,对象不同,有不同的特点。

3、课堂交流、评议。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

科任:

班级:

 

2015年3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