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80万吨水泥粉磨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7712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48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80万吨水泥粉磨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年产80万吨水泥粉磨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年产80万吨水泥粉磨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年产80万吨水泥粉磨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年产80万吨水泥粉磨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产80万吨水泥粉磨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

《年产80万吨水泥粉磨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80万吨水泥粉磨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产80万吨水泥粉磨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

年产80万吨水泥粉磨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

XXXX水泥有限公司80万吨/年水泥粉磨站建设项目

二.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XXXX水泥有限公司是由XXXX集团XX水泥有限公司独资兴建,公司于2008年5月登记注册,现有水泥生产线采用国际先进的新型干法回转窑和窑外分解技术,日生产优质熟料1400吨以上,年生产能力可达80万吨,可生产p.c32.5、p.o42.5等不同型号的“XX”牌水泥,整条生产线生产工艺先进、技术力量雄厚,采用DCS中央控制系统,使生产过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

1.《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2006年第50号令);

3.国家和发展改革委员会《水泥发展专项规划》(2006年);

4.国家和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发改允许【2006】609号);

5.《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6.国家相关政策、法律及法规;

7.《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8.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范围和原则

1.根据水泥市场需求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项目建设的理由。

2.根据项目建设的主要条件和优惠政策,分析项目的合理性。

3.通过建设规模研究,确定本项目的建设方案;

4.通过投资的构成和测算、资金筹措和社会效益分析,研究项目的合理性。

5.根据环境保护、安全消费的要求,提出管理方案。

6.因地制宜,统筹安排,节约投资,加快速度,缩短基建周期,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投资项目基建工程,向时间要效益。

五.项目提出的理由及建设的意义

水泥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材料,水泥工业作为我国建材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值约占全行业的40%。

近几年,国家十分重视水泥工业的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先后颁布了《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额若干意见》和《关于做好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有关工作的通知》,为水泥工业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引导水泥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制定了政策依据。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2006年第50号令)明确指出:

“鼓励大企业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将小企业改造为水泥粉磨站,新建水泥粉磨站规模至少为年产60万吨”、“国家鼓励具有技术、管理优势和资金优势的企业或企业集团联合向具备发展水泥工业发展条件的地区投资”的政策;本项目立足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建成投产后将大量使用电厂使用的粉煤灰,使其变废为宝,符合国家有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环境质量和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有利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本项目的实施,符合建材行业战略调整的需求,将提高XX自治区水泥工业的技术水平,有利于调整全区的水泥工业布局,并改善XX东部区的水泥工业结构,进一步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

目前随着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XX几周边地区城市及交通基础设施步伐加快,水泥需求量与日俱增,本项目的建设,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节项目概况

一.项目建设地址:

XX市XX县XX镇XX村XXXX水泥有限公司院内;

二.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1.建设规模

根据市场供需情况及企业概况,本项目建设年产80万吨水泥粉磨生产线一条;

2.产品方案

普通42.5水泥30万吨,复合32.5水泥50万吨。

设计散装水泥发送能力达到70%

三.建设内容

建筑总面积8791平方米,其中混合材储棚1处2000平方米,熟料堆棚1处5000平方米,粉磨车间1处1080平方米,包装车间1处540平方米,汽车衡1处27平方米,控制处1处144平方米。

构筑物有:

熟料配料库1座,石膏配料库1座,混合材配料库1座,粉煤灰配料库1座,水泥库3座。

生产配套设备购置与安装。

完善XX公司原有公用配套设施。

四.建设期限:

2008年5月——2010年6月1日

五.主要建设条件

1.原材料条件:

本项目所需熟料由XX水泥自行生产及XXXX水泥有限公司供应,熟料供应十分充足,所需其他原材料就近采购,资源有充分保证。

2.技术条件:

在工艺上采用挤压联合粉末生产技术工艺,技术成熟,收尘效果好,设备选型主要选用大型专业水泥设备制造厂家生产质量优良、性能可靠的设备。

建设单位XXXX水泥有限公司有21名高中级技术人员,有着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是本项目生产的主力军。

3.市场条件:

本项目的目标市场主要是XXXX地区、锡盟地区,上述地区经济建设发展迅速,水泥需求量大,项目的市场前景乐观。

4.资金条件:

建设单位有一定的融资能力。

六.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总投资3521.7万,其中建设投资3221.7万元,铺地流动资金300.0万元,建设资金全部为企业自筹。

七.经济效益

该项目达产后计算年生产水泥80万吨,年均营业收入19634.7万元,年均总成本费用17772.0万元,年均利润总额1000.2万元,年均所得税250.0万元,项目所得税利润率28.4%,财务内部收益率28.7%,财务净现值4389.7万元,投资回收期4.73年(含1.5年建设期)

八.主要技术经济数据与评价指标

主要经济数据及评价指标表

序 号

名   称

单 位

数 量

备 注

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年生产能力

万吨

80

建设内容

总建筑物面积

平方米

8791

原材料消耗

熟料

490000

混合材

230000

粉煤灰

40000

石膏粉

40000

动力消耗

万度

1930.21

1

耗电量

18000

2

用水量

60

3

柴油

80

劳动定员

经济数据

1

总投资

万元

3521.70

2

建设投资

万元

3221.70

3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300.00

占流动资金30%

4

营业收入(年平均)

万元

19634.67

5

营业税金及附加(年平均)

万元

78.40

6

增值税(年平均)

万元

784.05

7

总成本费用(年平均)

万元

17772.04

8

利润总额(年平均)

万元

1000.18

9

所得税(年平均)

万元

250.05

10

税后利润(年平均)

万元

750.14

财务评价指标(税前)

1

投资利润率

%

28.40

2

财务内部收益率

%

28.66

3

财务净现值

万元

4389.72

Ic=11%

4

投资回收期

4.73

含1年建设期

第三节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本项目符合国家工业产业政策,符合地区水泥生产力布局。

建设单位拥有多年的水泥行业生产管理经验和大批技术人员,有一定的融资能力,能够保证项目资金的及时到位,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通过诸多因素分析,项目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二.建议

1.建议建设单位要加强项目组织管理的资金落实工作,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要建立先进的生产管理、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应变能力,努力开拓周边市场,拓宽销售渠道,增强销售能力,加强生产管理降低经营成本,以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2.该项目的建设,能够有效缓解XX及锡盟地区水泥紧张的局面,促使水泥行业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从而有效拉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就业,建议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对本项目予以高度重视和支持,使其如期建成投产。

第二章  市场需求预测

一.我国水泥市场发展情况

1.水泥产业发展情况

水泥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村夈,水泥工业作为我国建材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春产值约占全行业的40%。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水泥工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产量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保障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城要,但是当前我国水泥工作结构性矛盾仍十分突出,主要表现是经营粗放,生产集中度和劳动生产率均比较低,资源和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据调查,2007年下半年以来,受落后产能淘汰、行业盈利情况良好等因素刺激,水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维持高位,并持续攀升。

用于水泥产能扩张的实际投资增速约为40%左右。

2007年,全国实现水泥产量约14亿吨,同比增长8.4%左右,国家有关部门的重点联系企业的调查资料中表时,水泥(PC42.5级)出厂含税均介为290-300元,同比上涨6%,水泥价格呈加速止涨趋势。

二.市场前景预测

我国水泥行业发展的宏观环境虽然偏紧,但从微观看,整体效益尚好。

据业内专家预测,未来几年中国的经济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预计2008年水泥行业将保持8%左右的增速。

水泥产业发展主要有如下特点:

1.能源价格的上涨给水泥工业带来巨大压力

煤炭价格上涨过快,水泥价格上涨滞后于或小于在本上涨,水泥行业业绩受到一定影响,企业的毛利率略有下滑。

部分企业由于区域竞争激烈,成本转嫁能力较弱,利润空间受到压缩。

成本的控制与转嫁能力决定企业竞争力。

由于产品的高度同质化,水泥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决定了其竞争力。

受煤、电价格上涨影响,成本压力需要向下游传递或者在内部消化,向下游转嫁的能力取决于区域供求关系、市场占有率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

内部消化能力是降低企业的成本、控制费用的重要因素,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成为企业发展追求的重要指标。

2.产能落后的生产企业将被淘汰

落后产能的淘汰将进一步加快。

2007年,我国水泥行业共淘汰落后产能5200万吨,2008年预计淘汰产能约5000-7000万吨。

据了解,矿山石灰石破碎这一环节的电耗,当前国际先进水平吨石灰石破电耗是0.4千瓦时,我国的先进水平是0.7千瓦时,而国内的平均水平是1.5千瓦时,差距非常大。

我国在节能降耗上有很大的空间水泥企业应强化节能技术改造,抵消成本的上涨,否则将会被淘汰。

水泥产业的高能耗虽然受到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直接影响,但同时也给水泥企业带来机会。

据了解,国家配套给水泥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很多的优惠政策,各种补贴、奖励和信贷支持保证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企业的利润来源正走向多渠道。

3.经济发展带动水泥需求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的转移带来区域性发展趋势。

随着中部崛起、西部开发、振兴东北等政策的进一步深化,投资向内陆转移的进程加快,相关区域固定资产投资热情高涨,左目前宽松财政政策下,政府对重点工程及基顾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有望加强。

因西部开发政策,重点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为区域水泥需求提供了支撑。

上于西部、中部、东前地区的基顾设施较落后、历史欠账较多,随着国家西部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经等政策的深入推进,将扒动相应区域的固定资产投资,重点工程和农村建设消费水泥还在快速成长;从中长期来看,随着“保增长”系列宏观政策对基出凤资的拉动效果显现,预计政府公共投资力度会进一步加大,重点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望加快。

三.XX地区及XX地区水泥市场发展情况

目前,XX自治区共有水泥生产企业115户,设计生产能力700万吨,实际生产能力630万吨,据调查2005年全区的水泥需求量超过900万吨,XX水泥工业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布局不均衡等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XX市经济保持了快速地发展,投资规模和投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