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阳事迹材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76912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阳事迹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罗阳事迹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罗阳事迹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罗阳事迹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罗阳事迹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罗阳事迹材料.docx

《罗阳事迹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阳事迹材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罗阳事迹材料.docx

罗阳事迹材料

 2013感动中国人物罗阳事迹

  【事迹】

  《罗阳:

用生命托起战机的航空英模》

  罗阳,男,51岁,辽宁沈阳人。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罗阳所在的沈飞集团是中国重要的歼击机研制生产基地,他本人也是飞机设计专家,2012年11月25日上午,随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参与舰载机起降训练的罗阳,在大连执行任务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于12时48分在工作岗位上殉职。

  罗阳1982年毕业于北京航天航空大学高空设计专业。

他担任中航工业沈飞董事长、总经理的5年,是沈飞新型号飞机任务最多、最重的5年。

难关难度,难题难点,好像排着队一样。

罗阳善于解决问题,采取多种措施推动研制进度,创造了新机研制提前18天总装下线,从设计发图到成功首飞仅用10个半月的奇迹。

  2012年1月,罗阳担任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舰载机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

没有经验,也没有现成的关键技术可以借鉴,航空制造大国对技术的封锁,逼着航空人只有自主创新一条路可以走。

在航母上,罗阳坚持亲力亲为,与科研人员一起整理试验数据,观看每次起降过程,记录和分析飞机状态,出现身体不适,也没有中途下舰,甚至都没有去找医护人员检查。

  难度高,任务重,时间短。

重重考验摆在罗阳面前,可是他就有这么一股不服输、不懈怠的劲头。

他曾说,外国人能干成的事情,中国人同样能干成,而且还能干得更好。

  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他不知疲倦,劳心劳力,没有一刻休息,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痛哉!

失罗阳——“航空报国英模”罗阳的同事、身边工作人员的深情追忆

11月24日,我国首款舰载机歼15在辽宁号航母上成功完成起降试验,举国欢庆。

然而,短短十几个小时后,担任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的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阳却因突发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殉职,年仅51岁,令人扼腕痛惜。

很多网友自发在网络上悼念罗阳,称其“用生命擎起了舰载机起飞”。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连日来走近罗阳生前的同事和身边工作人员,听他们追忆罗阳留下的那首生命的壮歌……

那些天,他太累了!

25日上午,完成舰载机起降试验的辽宁舰返航,在大连港靠岸,人们欢呼着,挥手迎接英雄们凯旋归来。

舰上人员依次走下舰艇,在沈飞公司职工热切的企盼中,总经理罗阳才拖着缓慢的步伐出现在队伍的最末尾。

罗阳走下扶梯,脸上的疲倦显而易见,没有热烈拥抱,没有高声欢呼,他微笑着与每个员工握手,随后转身坐上汽车。

几个小时之后,庆功宴就要开场,然而罗阳留给很多人的记忆却停留在了这一刻。

沈飞党委书记谢根华回忆,歼15着舰起降成功后,中航工业集团准备25日下午举行庆功会,罗阳理应出席。

但是回宾馆的路上,罗阳因为身体难受,请谢根华代替。

一回到房间,罗阳便手按胸口横躺在床上,谢根华赶紧让人联系,将罗阳送往仅几公里外的大连市友谊医院。

在距离医院大门还有100米左右,罗阳就喘不过气来,医护人员当即在医院门口大厅就做起了急救,但最终还是没有救回来。

“罗阳是累倒的!

”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孟军说,只有亲身经历,你才能体验在航母上实验舰载机的巨大压力。

作为歼15的生产者,在一旁观看、记录着舰可以说是提心吊胆;而歼-15起飞时巨大的轰鸣声,震得人心脏难以承受,罗阳坚持记录了每批架次起降,也没有放过任何一批次飞机的触舰、复飞等动作,而他观看点离飞机最近距离不超过20米。

而在上舰之前的不到20天内,罗阳连续完成两个重点项目,紧接着参加珠海航展,17日飞回沈阳后,连家都没回就连夜从机场前往基地。

算上在舰时间,他已连续在外出差17天。

面对罗阳遗体,妻子王希利悲痛地呼喊“罗阳,我知道,这些天来你太累了!

”的话语,让身边人不禁落泪。

铁肩担起报国志

资料显示,罗阳从2007年起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职务,上任以来锐意改革、开拓创新,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6%,利润年均增长34%,带领公司迈入了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26日在沈飞宾馆,记者见到了罗阳的秘书任仲凯,他正在打电话安排亲友参加29日罗阳的追悼会。

这名三十多岁的年轻人眼眶发红,嘴唇有些干裂、面色蜡黄,显然已相当疲劳。

对罗阳的离世,他至今难以接受。

任仲凯说,罗阳生前既不喜欢喝酒也不抽烟,只是人到中年以后血压、血脂有些偏高。

担任领导工作后,罗阳很少有时间陪家人,工作忙的时候,他早晨6点多钟就上班,常常到后半夜才回家,平日极少请假。

女儿参加高考时,罗阳才罕见地请了半天假陪她。

沈飞总工程师袁立是罗阳的同事,两家住上下楼,一提到罗阳他眼中就泛起泪光,“工作中他兢兢业业,但压力是实实在在的。

他多少年来一直性情温和,但这些日子肝火旺盛,有时候说一说话声音就高了。

”因为罗阳是研制现场总指挥,很多事情都需要他调度、决断。

在同事的眼中,罗阳性格稍显内向,平日温文尔雅、很少发脾气,但工作起来毫不含糊。

罗阳原来的同事,我国首席歼击机设计专家孙聪说,罗阳决策很慎重,但只要一决策就坚持到底,绝不轻易放弃,“我最怕罗阳请我吃饭,他一说吃饭我就知道,这是要我的部门在科研上闯关了,但没有他的强力支持,沈飞的科技水平绝不会进步得这么快。

沈飞14厂职工赵传印参加工作已近40年了,他说:

“罗阳绝对是个好干部,是我们沈飞任务太重,让他受苦了。

罗阳对基层干部要求特别严格,车间生产出现问题,他一个集团老总居然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立即解决问题。

沈飞在他的率领下,工人特别关心生产质量,团队意识也特别强。

将罗阳未竟的事业进行到底

27日的沈阳寒风阵阵,街上少有行人。

而设置在沈飞宾馆内的公祭堂,却源源不断涌来要悼念罗阳的人们,各行各业送来的花圈把偌大的公祭堂围了整整三层,“鞠躬尽瘁为中华复兴,殚精竭虑铸航空大业”两道黑底白字的挽联垂下。

沈飞退休职工,今年已经74岁的夔长青说:

“我担心进不了悼念现场,就带齐整了退休证、进门证、以前的介绍信,不图别的,就想给英雄送一程、道个别!

沈飞的国际合作伙伴、加拿大庞巴迪公司得知罗阳去世的消息后,也派出代表赶来祭奠。

庞巴迪公司工作人员罗斯告诉记者,他个人与罗阳并没有交情,但了解到罗阳对整个中国航空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罗阳去世无论是对沈飞还是中国都是巨大的损失。

“我很敬重罗先生,他在中国航空业很有影响力,很难想象沈飞失去罗阳会有怎样的影响。

这几天来,网上也是悼念如潮。

新浪网友白杨说:

“作为现场总指挥,罗阳承受的精神压力可想而知。

持续体力与精神的高强度消耗,压垮了这位为中国歼击机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功臣。

”也有网友说,中国空军已经能撑起辽阔的蓝天,中国海军的步伐也将从祖国的黄色海洋到蓝色的星辰大海,总会有人倒在黎明,深鞠一躬,然后,继续前进,沿着他们未竟之路……

“今年8月辽宁号入列时,海外媒体预计中国舰载机成功应用至少需要1年半,没想到我们仅用2个多月,就成功实现了最为关键的起降试验!

”中航工业集团董事长林左鸣说,这一奇迹的背后,是像罗阳这样千千万万航空人的不懈努力。

“‘才见霓虹君已去,英雄谢幕海天间’,航空人要化悲痛为力量,完成罗阳未竟事业,为中国航空工业的伟大战略做出更大贡献。

”林左鸣说。

罗阳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摘编

共和国航空工业的脊梁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苗玉华

我和罗阳共事10年,他是我们的好班长,也是我们的好兄弟,是我们企业的领航人、掌舵人,是忠于祖国、献身航空的楷模。

罗阳在航空工业战线整整奋斗了30年。

第一个10年,他是一名非常优秀的飞机设计员;第二个10年,他是一名非常优秀的飞机设计研究团队领导;第三个10年,他是一名非常优秀的飞机制造大型国有企业领导。

2002年他任沈飞公司党委书记,2007年担任沈飞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在他的领导和指挥下,沈飞相继研制成功5个型号的先进战机,一架架战鹰翱翔祖国蓝天。

大家都知道的歼—15飞机,就是这些先进战机之中的一个。

他为我国航空武器装备水平的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国防现代化建设立下了卓越功勋。

罗阳是歼—15飞机研制现场总指挥,我是研制现场副总指挥,亲身经历、亲眼目睹了他为歼—15飞机早日腾飞走过的日日夜夜。

我清楚地记得,是他提出了“面向制造的设计”和“面向设计的制造”的新理念,创造了“厂所一体、设计制造一体协作攻关”的新模式;是他紧紧跟踪世界航空技术最新动态,组建了一支具有强大凝聚力、战斗力的攻坚团队,带领沈飞奋力攀登先进航空制造技术新台阶;是他在歼—15飞机研制最紧要的关头,发出沈飞公司历史上第一个总经理令,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加快研制进程,终于攻克了难关。

歼—15飞机从立项论证到设计发图,从设计图纸到首飞成功,从试验试飞到辽宁舰上成功起降,实现了我国航母工程建设的历史性跨越!

沈飞公司这几年一直是多个型号飞机并行制造,科研生产任务非常繁重。

我有时劝罗阳:

“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不行就放弃一个吧。

”可他一个都不放弃,在任务节点上从来没有退缩过。

用他的话说,就是我们一定要“跳起脚来够一够”,一定要完成任务!

有一次,我们拼到年底最后一天,终于完成了年度生产任务, 罗阳请班子成员和家属坐到一起吃饭。

当他给我敬酒时,我想到这一年简直是拼命干过来的,太不容易了,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他像兄长一样拍着我的肩膀,感慨地说:

“小苗,我知道你们很累!

可是咱们都得挺住,航空报国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

在罗阳的带领下,沈飞公司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6%,利润年均增长34%,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4%,实现职工收入翻一番。

沈飞的军机生产捷报频传,民机生产红红火火。

现在,沈飞交付民机的速率达到了一天一架,在国外供应商评级中获得最高分,有力地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制造”的水平和能力!

面对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面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我们都感到担子重、压力大,罗阳的担子比我们更重、压力比我们更大,但他说:

“沈飞是共和国航空工业的长子,长子就得拿出长子的样子来!

11月25日,罗阳突然离开了我们。

我想起,和罗阳见的最后一面,是在11月7日。

早上一上班,他就把我叫到他办公室,向我交代3件事。

他说,他8日要去珠海参加航展,不在单位期间,由我找设计人员,把飞机研制的一个质量上的事再碰一下,抓紧时间做完,不能影响装配。

另一件事,找试飞站的人,把年底前要完成首飞的那架飞机的计划好好研究一下,研制周期节点很紧迫了,要以小时为单位排计划。

第三件事,要我协调他18日上舰的事。

人们都说,看到罗阳,就懂得了什么叫共和国航空工业的脊梁。

在他身上,体现了航空人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报国情怀,体现了军工人恪尽职守、忘我奉献的崇高品德,体现了国企责任人严于律己、淡泊名利的人生境界,体现了共产党人为国为民、奋斗不息的精神风貌!

他,实在太累了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秘书科科长任仲凯

罗阳的突然离世,直到现在我仍然不肯相信是真的。

我心目中的罗阳,永远充满着激情和活力,怎么可能说走就走了呢!

沈飞人都说,罗阳完全是过度劳累累倒的。

说起罗阳的劳累,就要说到我们沈飞的“711”和“724”工作制。

“711”是一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1小时;“724”是攻坚大干时期吃住在厂,关键时刻24小时通宵达旦地生产。

论711、724,罗阳是沈飞第一人,谁也比不过他!

2009年,我从基层分厂来到公司办公室,给罗阳当秘书。

我在罗阳身边工作的这几年,正是沈飞多个机型同时并进、军机民机同时并进、主业辅业同时并进,年年大干、全年大干的时期。

对罗阳,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工作日程安排得非常满。

我感觉,他的时间总是不够用。

他吃饭速度非常快,吃完起身就走。

出差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就在路边小店随便吃一口。

每次我陪他出去开会,都是事先定好返程票,极少参加会议主办方安排的参观活动。

一天深夜11点多,罗阳赶到一个分厂。

车间里灯火通明,分厂领导正和技术人员做一项产品试验。

罗阳对这个产品关注了很久,带来了突破新技术的好点子,带着大家反复试验,等到生产出合格产品,天已放亮。

罗阳这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办公室,简单眯了一会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