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知识点很有用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754827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知识点很有用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教育学知识点很有用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教育学知识点很有用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教育学知识点很有用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教育学知识点很有用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知识点很有用哦.docx

《教育学知识点很有用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知识点很有用哦.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知识点很有用哦.docx

教育学知识点很有用哦

第一章教育学之解析

名词解释

1、狭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对年轻一代所进行的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所实施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

2、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培养人的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其涉及面包括根据什么来培养人(规律与目的)、培养什么样的人(目的和规格)、用什么去培养人(内容与手段)、怎样培养人(原则与方法)等。

辨析题

1、教育学与教育哲学

教育哲学是穷根究底的一门学根,他要从认知论人性论角度追索教育活动的终极意义,说明教育“应该是什么”,教育学是发现和探讨教育活动的各种原理原则与方式,方法的一门学科,说明教育“是什么”。

2、“教育学与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是一门学科群,而教育学仅是这一群体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教育科学体系的一个基本要素,教育科学的构成是个门学科,如教育哲学,教育法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

济学而教育学的基础要素是概念和范畴,如教育,教养。

教学,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3、教育学与元教育

教育学是解释教育中的一般问题,元教育学是解释教育学本身的

教育学的任务是要揭示教育中的一般规律,元教育学的任务是对既存的教育理论和研究现状进行分心,论证,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及其规律,而元教育学则是教育学的自身反省,其研究对象是只是形态的教育理论,即教育学理论形态的研究和教育学研究的研究

简答题

1、“教育学的研究大致有哪四种类型

总结经验性的研究调查分析性的研究科学实验性的研究理论概括性的研究

2、教育学的任务

在于认识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解析教育理论,诠释教育问题,导引教育实践,提神教

育质量

分析论述

教育学体系建构的基本原则和趋势

“教育学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时间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创新型原则前瞻性原则

发展走向:

教育学体系将进一步拓展,教育学体系将进一步开放,教育学体系将促使教育科研方法进一步改进,教育学体系将不断勃发出新的生长点。

第二章教育学之善变

简答题

1、国外教育学的发展的主要阶段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2、当代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批判和继承创通文化的教育理论,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学理论体系,学习和借鉴西方教育学理论,构建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吸纳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建构科学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总结和升华教育实践经验,建构应用性的教育理论体系

3、未来教育学发展的趋势将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将更加重视教育学的原创性研究,将把理论研究的重心转向人,更加重视对教育现实问题进行对策性研究,重视校本研究在教育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章教师

名词解释

1、教师--是向教育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专业劳动者

2、教师权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式学生信从的力量或影响力

辨析题

题目:

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两种类型老师,一种专业水平较高,知识丰富,但是表达能力差;另一种是专业水平虽然低,但是能管住学生,教学效果也不错,有人认为这两种类型的教师都应该是好老师,这种观点对么?

不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既包括专业知识结构,有包括相应的专业能力及专业智慧,同时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简答题

1、教师的作用

是人类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教师在人格教育中的感召作用;教师是办好学校的依靠力量

2、教师的劳动特点

劳动对象的主动性;劳动手段的主体性;劳动过程的持久性;劳动成果的创造性,劳动价值的潜在性,劳动方式的群体性和个体性的统一

3、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主要有哪些

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4、“教师的知识结构由哪些要素组成

系统的马列主义基础理论,精神的专业知识,广播的文化知识,丰富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

5、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哪些方面

组织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自我调控能力,教育研究能力

6、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要求:

逻辑性,情感性,规范性,科学性,启发性,教育性

第四章学生

名词解释

1、学生观---学生观是指人们对学生的总体的基本看法,包括对学生本质属性的认识。

2.儿童中心论,杜威的教育观点,认为儿童是太阳,是中心,教育的措施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教师不再起主导作用,,只是从旁边协助学生的助手。

这种观点重视儿童及其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具有积极的意义,但矫枉过正,否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和目的性,最终会导致教育质量的降低。

3.学习(狭义和广义)----广义的学习室人和动物共有的,指靠后天习得的行为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生存环境的过程。

狭义的学习指学生的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的掌握前人积累的知识、技能和思想观念的过程。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时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的过程,要求学生愉快地。

创造性的学习。

以罗杰斯为代表,主张1)意义或经验的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既让学生学习对自己有价值、有意义、有好处的材料2)学习是愉快的事,既不应该有过重的学习负担,不能用威胁,蔑视,讽刺等手段强制学生学习,3)学生必须懂得怎样学习,既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发现,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

4)引导学生自我评价5)学生自我引导,既学生自己决定学什么并自己发动学习活动6)情感在学生中有重要作用。

辨析题

1.“学生是教师手中的黏土,全靠教师捏和塑.’

这是白板观。

这种学生观肯定了儿童的可塑性,但忽视了儿童的能动性,夸大了教育的作用,教育的外因只有用过儿童的内因互动才能起到教育

2.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这种观点说明遗传因素是教育的前提和物质条件,但儿童的发展还受到教育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中教育在儿童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给我一大健全的儿童,我可以任意加以改变,是他们成为律师,医生、或者成为乞丐、盗贼。

教育决定论的观点,这种观点肯定的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主导作用,但忽视了儿童的发展主体性,是片面的。

4.“儿童是自然人”

这是自然观,这种学生观指出了学生身体发展的自然性,肯定了学生自由发展对于未成年人健康发展的重大意义,在反对封建教育和传统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束缚有重要意义。

但其否认或忽视人的成长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否认了人的社会性,从根本上来说,对人有决定意义的是心理水平的发展,而人的心理发展主要是后天培养的结果,而不是自然生成的。

简答题

1、“学生的基本属性是什么

(1)学生是社会的人,又是自然的人;

(2)学生是未成熟的人,又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

(3)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人,又是自觉能动的人;

2.“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主要表现哪些方面

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别性

分析论述题,

1.“从经验的角度来说,有人认为棍棒之下出孝子,不严格管教孩子就会变坏,而有的人则认为树大自然直。

提示:

利用几种相反的学生观进行比较分析其各自的优缺点,并得出应该具备怎样的现代学生观。

主要可结合卢梭的自然观、杜威的儿童中心观和赫尔巴特的烈性观进行分析,

2,“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教育应如何适应青少年身心的规律”

根据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根据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适时而教;根据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既又求稳善变;根据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因材施教。

第五章师生关系

简答题

1.“简述师生关系的主要内容及其含义

(1)教育关系:

教育教学活动中为实现教育任务而建立的一种工作关系

(2)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师生作为普通人基础之上的,目标是指向于满足教师和学生的交往需要

(3)社会关系:

指教师作为成人社会的代表和学生作为未成年的社会成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代际关系、道德关系及组织角色关系等

(4)心理关系:

教师和学生为了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而构成的内在联系,主要包括认知关系和情感关系

2.“影响师生关系建构的因素有哪些

(1)教师方面:

教育观念;领导方式和智慧;个性特征

(2)学生方面

(3)社会及学校环境方面

3.“和谐师生关系的标准和特征有哪些

(1)教育关系:

教学相长

(2)人际关系:

尊师爱生

(3)社会关系:

民主平等

(4)心理关系:

宽容理解

论述题

1.“如何理解师生关系的定义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师生关系的定义: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各种各样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的,以各种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各种活动和接触形成的多层次,多纬度的复杂关系体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师生关系的作用

(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关系

(2)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3)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校的发展

2.“结合你的观察和经历,谈谈不良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

要点:

疏远和冷漠;实用和功利;

3.“你认为当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对教师应有什么要求”

要点:

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关爱、尊重和信任学生;采用公平民主的教育方式;主动与学生交往,善于做教育沟通;提高自我修养,以人格塑造人格。

第六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名词解释

1,学制:

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的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年龄,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衔接关系,是国家教育制度中最严密,最有效和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2,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由国家法律保障的普及教育,即为每个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其一生发展所必备的素质,使其潜能能初步的开发。

五.简答题

1,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

教育寓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之中;教育具有全民性;有性别差异,根源在于分工;教育以传授劳动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内容,形式简单。

2,奴隶社会教育的特征:

学校教育从社会母体中分化出来;教育有阶级性,学校教育开始于生产劳动想脱离。

3,封建社会教育的特征:

(1)封建教育制度逐渐形成;

(2)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3)学校教育依然同生产劳动相分离。

4,资本主义教育特征:

(1)教育目的具有二重性;

(2)学校教育制度日趋完善;(3)学校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到逐步结合。

5,社会主义教育特征:

(1)社会主义教育是

(2)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3)教育同生产劳动紧密结合.

六,论述题

我国基础教育的使命(要点):

(1)在价值取向上,坚持以人为本

(2)在发展方针上,把普及作为重点

(3)在培养目标上,着力于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4)在资源配置上,突出各级政府的主体地位

(5)在管规范上,要强调统一性.

第七章教育的基本规律

三,名词解释

1,教育规律:

所谓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它包括教育系统在其运动发展中内部的诸要素之间以及教育系统以及环境之间的一种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其中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和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关系,是教育的两个基本规律。

2,教育平等:

教育平等是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指人们不受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信仰,性别,地域等的限制,在法律上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在事实上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

四,辨析题

1,“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这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2,“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他们之间的分工是分工造成的。

”这是环境对人的影响。

五.简答题

1,生产力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制定

(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课程设置

(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2,教育对生产力的腿动作用

教育不仅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反过来,它对社会生产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种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教育史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的主要条件

(2)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3)教育通过转化和应用科学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总之,教育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既表现在生产的精神潜力方面,也表现在劳动力再生产方面,它间接或直接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3,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制定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总之,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直接的,持久的,稳定的制约性,这种制约性是本质的,客观的,是教育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因。

4,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决定作用;一定性质的教育决定于其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经济制度,但它并非消极地反映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又具有积极的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通过传播和灌输一定的社会意识,使受教育者在维护和巩固一定的政治制度中发挥积极作用

(2)学校教育培养大量的统治人才,直接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

(3)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来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5,影响人的发展因素;概括而言,不外先天的遗传素质和后天的生活环境两个方面,其中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物前提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重要影响作用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6,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1)民族文化传统和特点对教育的影响

(2)中国文化传统对我国教育的影响

(3)文化素质和水平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7,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递与保存功能

(2)教育的文化选择与整理功能

(3)教育的文化交融与创新功能

 

第八章 教育目的

三,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

是指人们依据一定的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自身的发展需要而形成的关于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的总要求,它以一种自觉观念的形成而存在并发挥作用。

2,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

就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需要为本,强调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来制度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观。

3,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就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本,强调以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观。

四,简答题

1,所谓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1)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2)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

2,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内蕴:

(1)“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对我国教育目的社会性质的规定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和要求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关点:

(1)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相一致

(2)人的片面发展与分工齐头并进

(3)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4)自由时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5)人的全面是一个历史过程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4,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价值选择

(1)突出个性培养

(2)注重培养人的创新精神

五,分析论述题

讨论我国教育目的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在我国教育目的的实践中,多年来一直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严重背离了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只注重少数学生的发展而忽视全体学生的发展;二是注重学生的个别方面(主要是知识方面)的发展。

而忽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时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目的相背离的,因而必须努力克服这种消极的社会现象:

(1)这依赖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2)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3)中小学本身也应积极进行改革。

第9章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

名词解释:

1教学: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具体的说,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

2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相结合成相统一的活动过程,亦即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过程。

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3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稳定而建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模型及其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

四辨析题

1.教学与教育

教学与教育两者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一般说来,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除教学之外。

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向学生进行教育。

教学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教育工作除教学外,还有其他工作,如德育工作、体育卫生工作、后勤工作等。

2.教育与智育

教学与智育不是一个概念,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径。

至于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但是教学却不是智育实现的唯一途径,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教学要完成智育任务,但是智育却不是教学的唯一任务,教学也要完成德语、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

五简答题

1我国教学工作的基本任务主要有:

(1)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教学的中心任务)。

(2)发展学生的智力。

培养能力。

教会学生学习。

(3)发展学生的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形成科学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教学认识过程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1)认识对象具有特殊性

(2)认识条件具有特殊性(3)认识人物具有特殊性(4)认识主体具有特殊性。

3教学实践活动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1)实践目的具有特殊性

(2)

时间环境具有特殊性(3)实践方式具有特殊性

4教学过程的功能:

(1)传递功能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

(2)发展功能(3)教育功能

(4)审美功能

5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教学双边交互影响辩证统一的规律

(2)学生的发展依存于知识传授的规律(3)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互作用的规律(4)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系统和谐优化的规律。

6如何认识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互作用的规律:

所谓间接经验是指他人认识的成果,他人通过时间获得理性认识,大多表现为书本知识;间接经验是指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接触外界事物获得的感性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是相互作用的。

(2)学生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即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这是有一条简约、直接、高效的认识捷径。

(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3)学生掌握间接经验的特点及教师传授间接经验的方法。

7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种类趋向多样化;理论基础趋向多元化;形成途径趋向演绎化;师生地位趋向合作化;目标指向趋向情意话;操作程序去想灵活化;教学手段趋向现代化;研究区向精细化。

8教学模式的特性:

(1)操作性;

(2)简约性;(3)针对性;(4)整体性;(5)开放性。

6、分析论述题

7、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本身在教学实践中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答:

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本身在教学实践中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为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卓有成效的时间,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教学模式;正确的理解和辩证的把握教学模式的精髓;从实践出发灵活运用教学模式;充分的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实践中创新并完善教学模式;积极倡导并建构“学会学习”教学模式。

第十章教学原则

三名词解释

1教学原则是教师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或行动准则。

2教学原则体系是指深化与优化教学工作所遵循的既相对独立有相辅相成的若干条原则所组成的完整统一的系统。

3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学要在面向全体学生、保证统一规格的同时,注意从学生个体实际出发,量力适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与效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扬长补短、学有所或,得到充分、和谐、自由、全面的个性发展。

它是由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学过程的本质特点所决定的。

4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生动活泼的运用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最大限度的发展能力。

它是与知识与治理辩证统一的发展规律和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所决定的。

5交往性原则把教师和学生把教师和学生都看做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强调师生间、学生见动态的信息、情感等方面的坦诚交流,通过交流实现师生互动和彼此沟通,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这也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和“学习型社会”的体现。

6探究性原则是以师生共同的探索和研究来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一种教学原则。

四辨析题

1、教学原则与教学原理

教学原则与教学原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教学原理是用名词、概念和命题来反映与表达教学规律,其任务及特点在于认识与阐释教学规律,至此而已。

教学原则反映了规律的重要特点,带有明确而强烈的目的性或实践性,他要从教学原理中做出实际的结论,提出行动的要求。

2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

教学规律即教学内部所蕴含的各种因素各种矛盾之间的本质联系,揭示教学过程中的必然,属于描述性知识;教学原则是依据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所提出的基本要求或行动指南,回答教学工作的必须,属于规范性知识。

因此,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二者之间有着因果关系、从属关系。

教学规律是教学原则的科学基础,而正确的教学原则应是教学规律的具体体现和直接反应。

五、简答题

1、制定教学原则的主要依据:

(1)依据教育目的和教学任务;

(2)依据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3)依据科技发展水平和学生年龄特征。

2、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教师要在统一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因材施教;

(2)教师要深入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学生,既要掌握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也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3)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朱中集体教学,又要照顾“两头”抓好个别辅导。

3、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教师要注意正确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

(2)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开展适度紧张的智力活动,促使学生产生“愤”、“悱”的心理状态;循循善诱,进行启导性设问;层层递进,运用解释性讲析;环环紧扣,开展探索性研讨;步步深入,获取科学性结论,以切实抓好每个阶段和环节的启发性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3)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并掌握良好的思维方法。

六分析论述题

结合实际,你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如何贯彻交往性教学原则。

答:

交往性原则把教师和学生都看做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情感等方面的坦诚交流,通过交流实现师生互动和彼此沟通,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正确的理解“交往”;2、积极借助“对话”;3、教师主动转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