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吸附除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75242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吸附除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电吸附除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电吸附除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电吸附除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电吸附除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吸附除盐.docx

《电吸附除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吸附除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吸附除盐.docx

电吸附除盐

一种电吸附除盐电极模块的设计

电吸附模块由导电的平板材料制成,长宽高400×200×2mm,电极板间距6mm,外加水箱,水泵,流量计,进出口电导率仪器,压力计及管道制成。

电源电压应低于1.6v,在1.3-1.6v之间可调,电压太高会造成水的电解,会出现气泡,应该绝对避免,电源正负极可自动对换,电极可自动短接。

电极设计以增加水通过时间为目的。

生产时间360分钟,预排和再生时间共100分钟,为了连续生产,应该有两套相同的设备交替作业。

大流量对水质有影响,应该尽量采用小流量长流程,但过度的长流程没有必要,也不会对水质有好的影响。

出水电导率升高超过设定上限时,应停止这路设备的作业,转换到另一路设备进行作业,同时将该路设备电极短接,用原水将其冲洗排除浓水,然后根据出入口电导率停止反冲作业,并将电极极性互换。

电吸附技术电极的制备

吸附剂材料的选择和电极的制备成型过程是电吸附技术实

际应用的关键。

为了能吸附大量带电粒子,吸附剂必须拥有足够大

的比表面积,因此采用的吸附剂往往是多孔碳材料,如活性炭、活性碳纤维、碳气凝胶、碳纳米管等。

1活性炭电极

活性炭是水处理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粉末和活性炭颗粒两种产品形态,具有生产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Zou等将活性炭颗粒用环氧胶黏在一起,只露出颗粒的一面,作为工作电极。

实验中用KOH溶液和TiO2纳米粒子对活性炭颗粒做了改性处理,结果都提高了吸附容量。

Zou等还用有序中孔活性炭做电极,研究表明:

有序中孔活性炭和普通活性炭的比电容分别为133F/g和107F/g;在1.2V电压条件下,对质量浓度为20mg/L的NaCI溶液的吸附容量分别为11.6μm/olg和4.3μm/olg。

Park等将活性炭粉末与聚四氟乙烯、碳黑以不同比例混合,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作溶剂,将混合物搅拌lh使其均匀,然后滚压数次成为片状,加压放置后制成电极。

当活性炭粉末与聚四氟乙烯、碳黑的质量比为84:

4:

12时,通过循环伏安测试得到的电容和电吸附除盐率最高,均为市售碳布的2倍。

2碳气凝胶电极

碳气凝胶具有高比表面积(400~1100m2/g)、低电阻、纳米级孔洞、高电容等特点,因为孔洞相连,容易控制孔径和密度,是理想的电极材料。

Ying等将市售的两种不同比表面积的碳气凝胶薄片压在钛板上作为工作电极,研究被吸附离子种类、浓度及所加电压对电吸附的影响。

王万兵等¨训用糠醛和酚醛树脂为原料,无水盐酸为催化剂,正丙醇为溶剂,85℃恒温水浴下老化5—7d,并经过超临界石油醚干燥、碳化等步骤制得碳气凝胶。

将制得的碳气凝胶切割成不同厚度的薄片,用导电胶将切片黏于石墨纸上,即得碳气凝胶电极。

他用此电极研究了电压、NaCl浓度和电极厚度对电吸附的影响。

3活性碳纤维电极

活性碳纤维有高比表面积和较大的吸附容量,并且活性碳纤维制品种类众多,有毛毡(无纺布)、纸片、蜂窝状物、织物、杂乱的短纤维和纤维束等形状,因为可以直接剪成合适的尺寸做电极片,使得活性碳纤维作为电吸附电极更简单方便,易于实现。

Han等用传统的三电极体系研究活性碳纤维电极的电吸附(活性碳纤维为中国鞍山活性碳纤维厂生产)。

实验先将活性碳纤维用质量分数为5%的HCl煮,经去离子水清洗后再用质量分数为5%的NaOH煮,最后用去离子水煮。

将处理后的(25±0.5)mg的活性碳纤维片连接一铂丝作为工作电极,对rr/一甲酚的电吸附行为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电化学极化能有效提高吸附容量。

Ahn等和Oh等用活性碳纤维布(活性碳布)做电极处理NaCl溶液(活性碳布为日本Kuraray公司生产)。

实验中用1mol/L的KOH和HN03溶液对活性碳布进行改J陛,在1.5V的电压下处理电导率为2000μs/cm和6000μs/cm的NaCI溶液。

Allia等研究了用活性碳布做电极吸附水溶液中除草剂噻草平(活性碳布由法国ACTITEX提供)。

用去离子水冲洗和过硫酸铵氧化进行前处理后,剪成合适尺寸,贴在金片上即为工作电极。

实验结果表明,碳布的阳极极化明显提高了对噻草平的吸附率。

Ryoo等用Ti02溶胶对活性碳布进行改性研究(活性碳布为日本Kuraray公司生产)。

将活性碳布裁成5cm×5cm,使活性碳布在搅拌状态下与含TiO:

溶胶的醇盐反应24h,再用无水乙醇洗掉未反应的醇盐,烘干后压在同样大小的钛网上作为电极。

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碳布改性后物理吸附明显降低而电吸附明显提高。

4碳纳米管电极

碳纳米管具有特殊的中空结构、大的比表面积、低电阻率和很高的稳定性,广泛应用于电池材料、储氢材料、平面显示器材料、

化学传感器材料和超大容量电容器材料等领域。

Ozoemena等研究了固定在热解石墨片上的单壁纳米管电极对四氨基酞菁钻的优先电吸附。

实验将单壁纳米管长度变短,酸洗纯化后将石墨板制成一容器形状,将单壁纳米管固定在石墨上,用一铜丝相连作为工作电极。

研究发现,四氨基酞菁钴与单壁纳米管侧壁的强π-堆叠作用是优先吸附过程的主要原因。

Zhang等和Dai等制备了直径为40~60nm的高质量、大长径比的多壁碳纳米管。

将经硝酸前处理的碳纳米管用球磨机粉碎,以酚醛树脂为胶黏剂、乌洛脱品为固化剂,通过热压法制成电极,然后在850℃的吸附效果提高很多。

Wang等也制备了直径为30nm、长度为几微米的碳纳米管,并用HNO,浸泡以去除催化剂Ni粒子,再和聚四氟乙烯按质量比95:

5混合,制成电极,将电极压在0.8mm厚的Ti网做工作电极,在不同电电压下对不同初始浓度的NaCI溶液进行了吸附研究。

5复合电极

Yang等制备了比表面积为900—1700m2/g、密度为0.05g/cm3的碳气凝胶。

再将硅胶按不同比例加入到碳气凝胶中,通过黏贴滚压法即可制成电极。

该方法可简化生产程序,提高润湿性、机械强度和电吸附效率。

实验结果表明,加入50%硅胶的复合电极电容去离子过程表现出良好性能。

Zhang等和Dai等用活性炭和碳纳米管制备了复合电极片。

研究结果表明,含质量分数为10%碳纳米管的复合电极的除盐性能最好,并且很容易高效再生。

Gao等用碳纳米管和纳米纤维制备了复合薄膜电极(CNTs—CNFs)。

实验中用直流式磁控电镀法在0.3㎜厚的石墨基底上沉积一薄层Ni催化剂,再用低压低温热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CNTs-CNFs薄膜电极。

该电极用0.5mol/L的HCI浸泡去除催化剂Ni之后,用于研究不同阳离子的优先吸附特性。

电吸附除盐技术的优缺点

电吸附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技术,其核心是利用带电电极吸附异性带点离子的谁处理技术。

其设备的设计依据来源于实验。

目前此技术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系统除盐率不够高,一般为60%-75%,同时出除效率,一般来言对氯离子的去除率是最高的。

且,脱盐率受硬度的影响比较明显。

对高硬度的水处理效率降低。

2、再生时间长,浓水排放量大。

一般来言,系统再生时间为

36-42min,后续过程影响比较严重。

3、内部电极板与水接触不容易实现均匀。

电吸附除盐技术:

ElectrosorbTechnology,简写为:

EST技术。

电吸附除盐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原水在阴阳电极之间流动,通电时水中离子将分别向带相反电荷的电极迁移并被该电极吸附在电极表面所形成的双电层。

随着离子或带电粒子在电极表面富集浓缩,使通道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颗粒及其他带电物质的浓度大大降低,从而实现了水的除盐、去硬度及净化。

再生时短接电极,被吸附的离子又从电极表面释放,电极得到再生。

除盐率大概为70%,产水率75%,去除硬度65%,COD去除40%左右,硫酸根70%,氯离子70%。

性能上与RO存在差异,但是这种技术的前处理要求低,操作便利,常压运行,关键是投资和运行成本较低。

对于对硬度和盐度要求不高的用户是比较好的,起码前处理就可以省不少钱。

但是在出水水质方面肯定不如RO。

电吸附除盐,也只能用作除盐领域的预处理,其核心是电极材料,很多国家和公司都在研究,但是工程应用基本没有,因为材料价格太高,一般客户根本无法接受,当然也有此技术本身的局限性的原因。

要想此技术真正应用到工程上,恐怕还得一段路要走.

针对各特定的应用场合可根据需要将模块作任意组合以实现处理目标,当需要处理水量大时,或需要连续供水时,则必须采用两个或以上的工作模块并联运行工作方式,一个模块在再生,另外的模块在工作,这种模块化并联运行设计组成的设备就可以不间断地供水和成倍的增加处理量。

运行试验表明EST模块并联运行时处理水量可成倍地增加,单位出水的耗电量保持不变。

而当处理水中含盐量杂质较多,而要求出水的纯净程度又较高时,单级EST模块处理往往难以保证其可靠性和经济性,如处理海水、地下苦咸水获取高纯水,此时就必须采用多级EST模块串联运行的方式。

试验表明上ST模块串联运行处理水单级单位耗电量几乎不变,而处理深度将会随串联节数递增。

电吸附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1、电吸附水处理的原理

电吸附技术EST(Electro-SorptionTechnology),也可称电容去离子技术CDI(CapacitiveDeionization)。

它是利用带电电极表面吸附水中离子及带电粒子的现象,使水中溶解盐类及其它带电物质在电极的表面富集浓缩而实现水的净化/淡化的一种新型水处理技术。

电吸附水处理的原理

EST技术是利用带电电极表面吸附水中离子或带电粒子的现象,使水中溶解的盐类及其它带电物质在电极表面富集浓缩而实现水的净化或淡化。

图1为电吸附水处理的原理示意图。

原水从一端进入由阴、阳电极形成的通道,最终从另一端流出。

原水在阴、阳电极之间流动时受到电场作用,水中离子或带电粒子将分别向带相反电荷的电极迁移,被该电极吸附,储存在电极表面所形成的双电层中。

随着离子/带电粒子在电极表面富集浓缩,使通道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颗粒及其它带电物质的浓度大大降低,从而实现了水的除盐及净化。

图1电吸附水处理技术原理示意

2、电吸附水处理技术(EST)的特性

运行能耗低,水利用率高

EST技术的能耗很低,其主要的能量消耗在于使离子发生迁移,而在电极上并没有明显的化学反应发生,如有必要还可以将所用的能量回收一部分过来,即将吸附饱和的模块上储存的电能再加到另一再生好的模块上,也即所谓的“秋千式”供电方式。

这与其它除盐技术相比可以大大地节约能源。

一个实验模块以50t/h流量、85%除盐率处理TDS为1000㎎/L的原水时,能耗仅约为60W。

其根本原因在EST技术净化/淡化水的原理是有区别性地将水中离子提取分离出来,而不是把水分子从待处理的原水中分离出来。

水利用率高

EST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水的利用率,一般情况下水的利用率可以达到75%以上;如采用适当的工艺组合,甚至可达90%以上。

无二次污染

EST技术不需任何化学药剂来进行水的处理,从而避免了二次污染问题。

EST系统所排放的浓水系来自于原水,系统本身不产生新的排放物。

与离子交换技术相比,省去了浓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