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广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广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
1.(2分)(2019高二下·哈尔滨开学考)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全球化时代,文明和文化①________统一的力量,②________分裂的力量。
不同的文明在其相互碰撞过程中会交流、交融,也会交锋乃至冲突。
这样的冲突③________影响到文明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到社会的发展④________整个国际关系的发展。
⑤________,不少西方学者都给予了高度关注。
像美国学者亨廷顿就是“文明冲突论”的最早提出者和阐发者,他认为⑥________儒家文明与伊斯兰文明有可能联合起来,向西方文明挑战。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不仅是
也是
/
以致
所以
如果
B
不是
而是
/
甚至
为此
最终
C
既是
又是
不仅
以至
对此
/
D
通常是
并非是
不但
乃至
因此
/
A.A
B.B
C.C
D.D
2.(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嘲哳(zhā) 数罟(cù) 两靥(yàn) 一夫作难(nàn)
B.懵懂(měng) 草窠(kē) 盥沐(guàn) 间或一轮(jiàn)
C.陈抟(chuán) 句读(dòu) 监生(jiàn) 锲而不舍(qiè)
D.歆享(xīn) 骨髓(suí) 红绡(xiāo) 强人所难(qiǎng)
3.(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次公务员考试笔试内容为公共基础知识和招聘岗位必须的专业知识,形式为闭卷,满分为100分。
B.面对云南地震的灾情,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你五十,我一百,二一添作五,不一会儿工夫就捐了5000多元钱。
C.冬天已至,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方式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同时也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D.从事废金属回收的旅加中国移民于戎伟,在经历了移民之初的经商失败、打工失业等种种考验后,终于东山再起,二度创业成功。
4.(2分)(2016高二下·临川期中)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越南儒学和韩国儒学一样,都是东亚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学术界却出现日韩儒学研究繁荣红火,而越南儒学研究几乎难觅踪迹。
B.《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认为,流行语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传递社会“正能量”,合乎汉语语法规范,既要有流行性,也要有创新性。
C.乐羊子妻的断织、大诗人李白的“磨杵成针”等典故对我们耳熟能详,告诉我们的正是一个“恒”字,持之以恒终有所成。
D.《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呕心沥血之作,小说完成后,作者有一段时间甚至不能从书中回到现实世界来,连过马路也要弟弟搀扶。
不久,他就去世了,但却被人们广泛传阅。
5.(2分)(2018·遂宁模拟)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遂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开展的“送教下乡”活动,有力提升了我市教育薄弱地区的教学教研水平,得到了老师们的赏识。
B.感谢贵校邀请我担任四川省第三届“高考论坛”物理学科的点评嘉宾,届时本人定当准时莅临参加。
C.奉上拙作《魏晋风骨漫谈》一本。
鄙人才疏学浅,书中谬误在所难免,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D.2017年12月28日,首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获奖名单揭晓。
陶珊的长篇小说《诗歌岁月》忝列其中,得到了评委们的高度评价。
6.(2分)下列各句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明威,美国小说家,他是美国“迷惘一代”的代表作家,1954年凭借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小说开创了“电报体”简洁的叙事风格。
B.志贺直哉,日本近代“白桦派”文学代表作家,他的作品追求个性解放,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1913年他凭借长篇小说《暗夜行路》,获诺贝尔文学奖。
C.蒲宁,俄国作家,他的创作继承了俄罗斯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具有浓郁的抒情风格和音乐般的韵味,193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有自传体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D.《墙上的斑点》是英国作家伍尔芙代表作品,小说以梦呓般的联想、幻觉般的画面展示了意识流作品的基本特征。
二、文言文阅读(共2题;共30分)
7.(14分)(2020·威海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夕阳斜照着流水,碧绿的江面上摇曳着耀眼的金光,成瑶无心去看这些,她兴奋的脸蛋在晚霞中映满了光彩。
“二哥,别看嘉陵江了,你听我说嘛!
”
②“你说吧。
”成岗的目光正望着远处的一片红岩,不肯移开。
那是中共办事处住过的地方,有名的红岩村。
③“二哥,我跟你说嘛!
许多同学都要走了……”成岗回头看着妹妹,从那双认真的眼光中,他发现这个少女已经不再是咿呀的乳雏,她已成长为一只练羽的海燕,只待一声春雷,就要冲向暴风雨!
成岗略带几分激动。
④“真的!
到农村去,马上就要出发。
”妹妹说得很兴奋,一双晶亮的眼睛珍珠般地闪耀着,她渴望去参加农民起义,参加武装斗争,到山上打游击,过那种充满浪漫色彩的战斗生活。
可是看到哥哥一直没有回答她的话,少女明澈的眼光很快就变得暗涩了:
“你一定又说我年轻不懂事,不让我去……”
⑤成岗的表情没有什么变化,妹妹的心事他已经猜透了,但他并不急于插话。
“二哥,我们班上走了三个,最近还要走……我多么希望……”“希望总是有的。
但是希望不是幻想。
”
⑥成瑶看了看二哥,她不太满意这种抽象的回答。
她忽然想起了什么,话头一转:
“哟,我的书包咧?
我的书包咧?
”一边叫着,一边慌慌忙忙地离开了阳台。
很快就转来了,带着神秘的语调说:
“专给你带回来的!
只许你一个人看!
”
⑦成岗从书包里翻出一叠粉红色的打字纸,“《挺进报》?
”他迟疑了一下,沉下脸问:
“把这拿回来干啥?
”“给你看的。
”成岗摇摇头,声音里带着妹妹难以理解的责难:
“谁叫你带回来的?
”成瑶惶惑地望着成岗。
她满腔的热情,被迎头的冷水浇灭了。
⑧成岗指着《挺进报》严厉地说道:
“这东西以后不准带回家来,给人发现了可不是好玩的事!
”妹妹像受了天大的委屈,激动地反驳着:
“我没有碰到危险!
”“你太冒失了。
”成岗摇了摇头,“这不是勇敢而是冒险!
难道你没有看见到处都在搜查《挺进报》?
车站、码头,到处都有特务!
”
⑨“危险?
我是冒失鬼?
”妹妹的脸蛋气得失去了血色:
怪不得人家说你当了厂长就变了!
你——胆小,你——害怕,你——不敢和过去的朋友来往!
你……好,好!
我不连累你……”
⑩泪珠沿着她痛苦的面颊往下涌流。
地曾经那那样信任、尊敬二哥,可是现……她难过了,失望,从成岗手里夺回《挺进报》,几下撕得粉碎,一把塞进书包,转身冲进自己的小屋,失声痛哭……
⑪微带寒意的薄雾渐渐散开,远处的山峦在展曦中显现出起伏的淡影,迎着初升的旭日,鸟儿清脆地叫着,飞尚远方。
在一块神向江岸的悬岩上,成瑶已经坐了好久——昨晚上她睡得不好,噩梦缠绕着她:
时而仿佛是大哥回来了,说要带她到延安去,时而是华为(重庆大学生,双枪老太婆的儿子)周身流血、和她同关在警备司令部,审问他们的正是那个特务魏吉伯;时而又挤在船上,二哥和她一道,那份《挺进报》被別人发现了,她藏来藏去,不知怎的老是在书包里。
天还没有亮,地就被梦中追上船来的戴黑眼镜的特务惊醒了。
⑫最近以来,她的心境很不平静,狂热的心使她特别容易兴奋,也容易激动。
和二哥闹别扭的事,早就像阳光下的鸟云一一样散去。
成瑶感到内疚和羞愧:
自己按着书包,心里还咚咚地跳着,怕特务检查,反而说二哥是胆小鬼!
二哥的话并没有错啊,勇敢不是冒险。
她又渐渐回想到过去:
是二哥给刚学扎发辫的自己,讲八路军抗战,讲敌后游击队,讲毛主席和延安……上高中那年,二哥有天深夜才回家,一进门,就悄悄告诉自己,在飞来寺中苏文协,他真的见到毛主席了,看见毛主席和周副主席从他面前走过,他忘记了还有特务监视的危险,禁不住高声喊着“毛主席万岁!
”还有那一回,二哥半夜里回来,满脸鲜血,二哥不准她声张,洗净了血污,第二天照常去上班,却说是夜里走路自己跌伤了的。
还有二哥生日那天,煮好了面,他却不回来,妈妈说:
“呃,又是在车间。
”果然在车间里找到了他,满身油污,和工人一起干活。
回家的路上,她高兴地告诉他:
“二哥,你多么像个工人!
怪不得别人都说你这个厂长没得一点架子。
”可是二哥的脸色立刻阴沉下去了。
以后,再也看不到他和工人在一起……
⑬许多往事的联想,使成瑶激动地感到自己忽然聪明了,猜到了许多事情:
她自己不是也保守着秘密,没有把参加新青社的事告诉二哥吗?
二哥一定和自己一样,担负着秘密的工作任务,也许,他和大哥一样,是个最勇敢的共产党员!
⑭从对岸开航的早班渡轮靠了岸。
过一会儿,轮渡划子又呜呜地叫了两声,开向对岸。
这时天色大亮。
成瑶想着也许二哥正等着她咧,是该回家的时候了。
(摘选自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1)下列对小说选文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⑤段成岗用“希望不是幻想”表明态度:
他并不希望成瑶跟她的同学们到农村去。
B.第⑨段二哥对成瑶的批评使她失去了理智,以至于口不择言,说了很多违心的话。
C.第⑫段“立刻阴沉”,是因为成瑶的话使成岗意识到没有厂长架子可能带来的危险。
D.选文在刻画兄妹二人时各有侧重,前者侧重叙其革命经历,后者侧重写其心路历程。
(2)下列对小说选文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段主要运用比喻手法,表达了成岗对妹妹正在成长为一名革命者的欣喜。
“练羽”是指她尚待历练成长。
B.文中插叙成瑶做噩梦的情节,旨在展现成瑶在复杂斗争环境下的焦虑与困惑,丰富了人物形象,补充了小说内容。
C.文中多处运用环境描写,“夕阳斜照”“旭日初升”“天色大亮”的时间变化,对人物心理有暗示作用。
D.文章大量运用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成瑶,第④段中两处有关眼神的描写,生动传达了她由兴奋到失望的情绪变化。
(3)小说中多次提到的“书包”有何作用?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小说在叙述时交替使用了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8.(16分)(2016高二上·台州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梁惠王曰: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
孟子对曰:
“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
曰:
“不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百步而后止 或:
或者
B.勿夺其时 夺:
耽误
C.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憾:
不满,遗憾
D.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
反复陈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弃甲曳兵而走 吾尝终日而思矣
B.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士大夫之族
C.则移其民于河 学于余
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举匏尊以相属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惠王对孟子说出自己的困惑之后,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比喻,使得梁惠王认识到自己治理国家的做法和“邻国之政”没有本质区别。
B.第四节,孟子先陈述了“王道之始”的做法:
不违农时,保护资源,“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接着,孟子提出“王道”的根本措施:
治民之产,使百姓衣食无忧,使人民生活安定,安居乐业,再进行教化。
C.孟子批评统治者“不知检”“不知发”,并通过“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的对比,对梁惠王进行直接批评,得出“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的结论,指出统治者实行“王道”时所应持有的正确态度。
D.本文运用了比喻、对比论证的手法,并以排比句式增强文章的雄辩气势,加之孟子善于把握人的心理,使得文章浑然一体,气势恢宏,步步推进,环环相扣。
(4)翻译下列句子。
①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限6处)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道德经》)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10分)
9.(10分)(2016·浙江)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
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①东都:
指北宋都成汴梁。
②宣和:
宋徽宗年号。
(1)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
(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
试作简要分析。
四、默写(共1题;共6分)
10.(6分)(2016高三上·福州期中)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点)曰:
“________,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风乎舞雩,咏而归。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②________,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
④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渔人甚异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20分)
11.(20分)(2019高三上·浙江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岂有哑巴缪斯
余光中
①一九六五年的初秋,夏菁和我同客美国。
他高踞落矶山顶,我远卧五湖平原,两地相隔,千五百英里。
九月间,他飞去芝加哥,我则驾车去芝城迎接。
参观了艺术馆后,太阳已经偏西,便负着落晕,冲着满地的秋色,驶回密歇根去。
那夜月色清朗,平而直的超级国道,无声地流着,流一条牛奶的运河。
怀乡人最畏明月夜,何况长途犹长,归途的终点也不能算家。
于是两人对吟起唐人绝句来,一人一首,结果,是愈吟愈愁。
事隔年余,仍记得当时,吟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真感到是那么一回事,一时“鹅皮”(gooseflesh)都麻了起来。
那实在是难忘的一夜。
②“鹅皮”也好,“鸡皮”也好,诵诗而到高潮,我的反应之中,总会有这么一点生理成分。
不是冒起鸡皮鹅皮,便是目润喉涩,最敏锐时,更有猝然中箭的感觉。
英国诗人浩司曼在《诗的名与实》一文中,也曾经描述诗对他的作用,是生理甚于心智。
他说,在早晨修脸的时候,他尽可能避免想诗,否则一句诗忽然涌现在心中,他的面肌紧张起来,剃刀便会失手。
又说,随之而来,会有一阵寒颤,自上而下,扫过他的脊椎,且有泪水涌至眼中。
最后,浩司曼说,胃部是这一切感觉的中心。
高更也表示过,看凡高的画使他的胃不宁。
③绘画到底是空间的艺术,构图的节奏感对我们生理的节奏(例如呼吸和脉搏)所起的作用,似乎不如诗和音乐一类的时间的艺术,那么强烈。
虽然十分喜爱绘画,但在面对一幅杰作时,我所产生的是一种深沉然而缓慢的感动。
缓慢,是因为画家没有限你一定的时间去领会他的作品。
音乐则恰恰相反,其节奏感完全取决于时间,人体的节奏感受到它的影响,随之疾缓起伏,所以我们在生理上对音乐的反应,总是更为迅速而直接。
证之以我个人的经验,被一段美好的旋律感动时,我会生鸡皮,竖汗毛,麻头顶;但神往于一幅画的意境时,似乎很少这种生理的现象。
④尽管有少数诗人热衷于诗的空间表现,诗,在本质上仍是一种时间的艺术。
而时间艺术的诗,对我们的作用,尽管是非常心灵的,也是颇为生理的。
这一点,似乎有不少的读者,甚至作者自己,尚无明确的认识。
缪斯,一半是神,一半也是女人。
她紧扣我们的心灵,但同时也满足我们的耳目。
缪斯如果成为哑巴,那么其所以成为女性的魅力,已经丧失了一半,不幸的是,中国诗的缪斯,已经显示出变哑的危机了。
⑤对于我,对于中年以上的某些读者,中国古典诗的朗吟(英文叫做chanting)是可以终身享受的一种高级乐趣。
说得轻松些,它可以自娱,可以娱人,是雅人名士的一种消遣,一种修养。
说得严重些,它成为欣赏古典诗的一个必要条件;短如一首五言绝句,不加千百遍的朗诵或低吟,是不可能充分心领神会的。
我这一代的中年人,身逢抗战,经历种种的不幸,而比起现在的青年来,至少多一件幸事,那就是,懂得如何吟诵古典诗。
小时候,我的父母和二舅父都会吟诗。
他们虽未着意教我,毕竞耳濡目染,久之我也吟成了自己的一种腔调。
其后这种吟哦,或高咏,或低唱,给了我无穷的安慰。
今日,我的学生之中,甚至青年诗人之中,据我所知,十之八九都不会吟诵古典诗。
某些青年诗人,恐怕还没有意会到这是一种不利,一种缺陷。
默读唐诗,甚或用今日的国语出声诵读,固然也可以获致相当程度的了解;但比起曼声朗吟千百次后的那种领会,恐怕相去远甚。
最大的原因,在于前者仅仅是心灵的吸收,而后者加上了生理的沉浸。
所谓“熟读唐诗”,也就是要用生理的适应去帮助心灵的吸收,使那种节奏感,那种声调,进入肌肉,缠绕每一根神经。
⑥这样的分析,有些读者可能认为缺乏“诗意”。
但是诗的生理作用,往往可以超越心灵的领会而影响读者或听众。
我在美国授中国诗的时候,班上的金发孩子们对我朗吟的反应,总是热烈的,有些学生甚至要我教他们跟着吟咏。
一位学生事后告诉我:
他念这一班所留下的最深印象,是某次听我朗吟《国殇》。
其间我也有时应邀去别的大学演讲,而当我在演讲时朗吟李白或杜甫时,完全不懂中文的听众,总是兴味盎然。
这种反应,大部分属于生理。
反之,我不懂西班牙文,而每次听到西班牙神父兼诗人劳治国(FatherCarlosOrozco)朗诵洛尔卡炽热的抒情诗,总是感到一种绝大的过瘾。
又如狄伦·汤默斯的诗,据有些人说,看起来很费解,听起来,尤其听他自己朗诵起来,反而很容易接受,至少会感到,那节奏之中,扶带着一股强大的说服力。
再如乔叟那中世纪的英文,看起来好费劲,而听傅良圃神父(FatherFredFoley)念起来,忽然透明得多。
不错,心灵是诗的殿堂;但是,耳朵是诗的一扇奇妙的门;仅仅张开眼睛,是不能接受全部的诗的。
我几乎可以说,一首诗若未经诵出,只有一半的生命,因为它的缪斯是哑了的缪斯。
在台湾,某些诗人铺张意象而无视于节奏的结果,已经使部分现代诗哑然无声,不能卒读。
这样发展下去,也许有一天我们的新诗会哑掉,而古典诗的吟诵,也可能失传。
(例如仅仅会说国语的读者,是不会知道什么是入声的,而将“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读成平声,哪里还有凄恻之感?
)中国文学岂不变成了哑文学?
(1)简析文章第①、②段的作用。
(2)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
(3)分析文章为什么要以“岂有哑巴缪斯”作为标题?
(4)结合全文,概括中国诗歌“变哑”的原因。
六、材料作文(共1题;共5分)
12.(5分)(2019·山东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手机该不该进校园”一直存在争议。
有人说,学生玩手机会分散注意力,干扰教学秩序,影响学习和集体生活质量,还可能接触到不良信息。
也有人说,手机可以作为学习工具,辅助教师教学,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是学校职责之一,不能一禁了之。
还有人认为,课堂上和课余时间应该区别对待。
对此,文德中学准备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学生、教师、家长代表的意见,然后再决定是否出台相关规定。
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
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
答案:
1-1、
考点:
解析:
答案:
2-1、
考点:
解析:
答案:
3-1、
考点:
解析:
答案:
4-1、
考点:
解析:
答案:
5-1、
考点:
解析:
答案:
6-1、
考点:
解析:
二、文言文阅读(共2题;共30分)
答案:
7-1、
答案:
7-2、
答案:
7-3、
答案:
7-4、
考点:
解析:
答案:
8-1、
答案:
8-2、
答案:
8-3、
答案:
8-4、
答案:
8-5、
考点:
解析: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10分)
答案:
9-1、
答案:
9-2、
考点:
解析:
四、默写(共1题;共6分)
答案:
10-1、
考点:
解析: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20分)
答案:
11-1、
答案:
11-2、
答案:
11-3、
答案:
11-4、
考点:
解析:
六、材料作文(共1题;共5分)
答案:
12-1、
考点: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