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阶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722191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化阶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工业化阶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工业化阶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工业化阶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工业化阶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业化阶段.docx

《工业化阶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化阶段.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业化阶段.docx

工业化阶段

实现工业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的重要标志

一、益阳市工业化阶段的基本判断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经济替代农业经济成为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历史发展阶段,它是任何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必经阶段。

根据国内外有关经济理论和历史经验,一般运用人均总量指标和结构指标来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即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工业内部结构几方面来综合判断益阳市的工业化阶段。

(一)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益阳市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

借助钱纳里标准模式来分析益阳市工业化水平及所处阶段。

2002年益阳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080美元(按购买力水平计算),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见表1)。

表1钱纳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

人均GDP(美元)

经济发展阶段

300-600

初级产品生产阶段

600-1200

初期

工业化阶段

1200-2400

中期

2400-4500

后期

4500-7200

初级阶段

发达经济阶段

7200-10800

高级阶段

(二)从产业结构看,益阳市也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

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等人的研究成果表明:

工业化演进阶段可通过产业结构的变动过程表现出来。

在工业化初期和中期阶段,产业结构变化的核心是农业和工业之间“二元结构”的转化。

在工业化起点,一产比重较高,二产比重较低。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一产比重持续下降,二产和三产比重相应提高,且二产比重上升幅度大于三产,一产在产业结构中的优势地位被二产所取代。

当一产比重降低到20%以下时,二产比重上升到高于三产,这时候工业化进入了中期阶段;当一产比重再降低到10%左右时,二产比重上升到最高水平,工业化进入后期阶段,此后二产的比重转为相对稳定或有所下降。

表2我市和全国分年度三次产业结构(%)

年份

全国

我市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78

28.1

48.2

23.7

50.5

33.5

16.0

1980

30.1

48.5

21.4

44.5

37.8

17.7

1985

28.4

43.1

28.5

52.9

29.7

17.4

1990

27.1

41.6

31.3

47.0

25.5

27.5

1995

20.5

48.8

30.7

37.0

28.5

34.5

2000

15.9

50.9

33.2

27.7

30.1

42.2

2001

15.2

51.2

33.6

26.9

30.0

43.1

2002

14.5

51.8

33.7

25.4

30.6

44.0

由表2可知,全国的产业结构变动状况与上述规律基本一致,2002年,全国三次产业结构为14.5:

51.8:

33.7,一产比重已降至20%以下,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2002年益阳市的三次产业结构为25.4:

30.6:

44.0,二产比重太低,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1.2个百分点,二产中的工业还未成为益阳市经济的主导产业,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

(三)从就业结构看,益阳市工业化大致相当于20世纪60年代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见表3)。

该定理通过工业化过程中劳动力由生产率低的部门向生产率高的部门的转移,反映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表明就业结构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

表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动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变化

阶段

1

2

3

4

5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82年美元)

357

746

1529

2548

5096

第一产业(%)

80.5

63.3

46.1

31.4

17.0

第二产业(%)

9.6

17.0

26.8

36.0

45.6

第三产业(%)

9.9

19.7

27.1

32.6

37.4

益阳市的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构成,从1978年的75:

12.4:

12.6转变为2002年的58.5:

15.4:

26.1,表明目前益阳市工业化大致处于配第——克拉克定理第2阶段。

表4我市和全国分年度三次产业从业人员就业结构(%)

年份

全国

我市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90

60.1

21.4

18.5

75

12.4

12.6

1995

52.2

23.0

24.8

61.7

15.8

22.5

2001

50.0

22.3

27.7

59.7

14.6

25.7

2002

58.5

15.4

26.1

世界银行对不同收入国家近35年劳动力结构变化的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了从1960年到1995年低、中、高收入国家的劳动力结构变化情况(见表5)。

表51960—1995年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劳动力结构(%)

年份

低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

高收入国家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1960

77

9

14

59

17

24

17

38

45

1980

72

13

15

38

28

34

9

35

56

1995

69

15

16

32

27

41

5

31

64

表4与表5对照反映,当前益阳市劳动力就业结构大致相当于20世纪60年代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四)从城乡结构看,益阳市的人口聚集程度呈现工业化早期特征

钱纳里等经济学家在研究各个国家经济结构转变的趋势时,曾概括了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一般变动模式: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上升,工业化的演进导致产业结构的转变,带动了城市化程度的提高。

由此可见,城市化与工业化是相伴而生、共同发展的,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而城市化所提供的聚集效应又反过来促进工业化发展。

表6我市和全国分年度城镇化率(%)

年份

全国

我市

年份

全国

我市

1978

17.9

8.8

2000

36.2

26.2

1990

26.4

13.5

2001

37.7

28.1

1995

29.0

21.1

2002

39.1

28.9

改革开放以来,益阳市的城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8.8%上升到2002年的28.9%。

但与全国39.1%相比,总体水平偏低。

一般认为,在工业化前的准备期,城市化率在30%以下;在工业化的实现和经济增长期,城市化率在30%-60%之间;在工业化后的稳定增长期,城市化率在80%以上。

1996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中测算的中低收入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为53%,甚至低收入国家也在32%。

无论以何种标准衡量,益阳市的城镇化水平都明显偏低。

(五)从工业内部结构看,益阳市处于重化工业化中的高加工度产业主导阶段,工业高度化水平有所提高

根据“霍夫曼定理”:

随着工业化的进展,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资本品工业净产值)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

霍夫曼比例越小,重工业化程度越高,工业化水平也越高,它表明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加工程度的产业份额比例将增长(见表7)。

1978年以来,益阳市的霍夫曼系数在1.32—0.816间波动,现已进入霍夫曼工业阶段的第三阶段(见表8)。

表7霍夫曼比例及工业阶段划分

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霍夫曼比例

5(±1)

2.5(±1)

1(±0.5)

1以下

注:

表中括号的数字,表示以前面数字为基准允许浮动的幅度。

表8我市和全国的霍夫曼系数

年份

霍夫曼系数

年份

霍夫曼系数

我市

全国

我市

全国

1978

0.93

0.757

1995

0.905

0.786

1980

1.11

0.892

2000

0.972

0.666

1985

1.32

0.890

2001

0.965

0.653

1990

1.294

0.975

2002

0.816

0.643

注:

调整后的计算方法为:

霍夫曼系数=轻工业总产值/重工业产值。

(六)从工业增加值贡献率看,益阳市处于农业化社会向半工业化社会的推进阶段

国内外有关专家根据工业化对经济和社会影响最大的方面,提出了衡量工业化的标准。

他们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工业化社会可用产值(或增加值)标准和劳动力标准来共同衡量。

标准之一:

国内生产总值中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农业增加值比重;标准之二:

从事非农产业生产活动的劳动力超过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劳动力。

一个国家或地区同时满足了以上两个标准,称其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社会;如果两者都不满足,称其还处于农业化社会;如果满足其中之一,称其进入了半工业化社会。

由此得出描述工业化程度的公式:

工业化程度=增加值贡献率+劳动力贡献率。

增加值(劳动力)贡献率的计算:

当工业增加值占工农业增加值的比重(非农产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重)大于或等于0.5时,增加值(劳动力)贡献率=0.5;当比重小于0.5时,增加值(劳动力)贡献率=比重值/2。

益阳市是传统的农业市,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工业尤为落后。

建国之初,工业的主体是自然经济发展阶段形成的手工业作坊,1949年,益阳市工业总产值只有0.1亿元,不到工农业总产值的十分之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益阳市工业初具规模,到2002年,工业增加值占工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达到了0.489,接近半工业化社会,工业化程度系数为0.452。

与全国1970年进入半工业化社会和1997年进入工业化社会的速度相比,益阳市工业化进程明显滞后,要实现工业化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

表9我市和全国分年度工业化程度

全国

我市

年份

工业增加值占工农业增加值比重

贡献率

非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比重

贡献率

工业化

程度系数

工业增加值占工农业增加值比重

贡献率

非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比重

贡献率

工业化

程度系数

1990

0.578

0.500

0.399

0.200

0.700

0325

0.163

0.250

0.125

0.413

1995

0.673

0.500

0.478

0.239

0.739

0.384

0.192

0.381

0.191

0.383

1997

0.695

0.500

0.501

0.500

1.000

0.396

0.198

0.418

0.209

0.407

2000

0.727

0.500

0.500

0.500

1.000

0.457

0.299

0.428

0.214

0.443

2001

0.745

0.500

0.500

0.500

1.000

0.465

0.233

0.403

0.201

0.434

2002

0.500

0.500

1.000

0.489

0.245

0.415

0.207

0.452

二、益阳市推进工业化进程的优势及难点

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到2020年益阳市要达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00美元的目标,考虑人口变动因素,则国内生产总值需达1180亿元,年均增速需比全国高2.3个百分点,达9.5%以上。

2002年,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55.1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4%。

与1990年比较,12年间平均增长速度为10.7%,根据省统计局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实现工业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应达到50%,照其测算2020年益阳市工业增加值须达到590亿元,从2003年起到18年内需保持14%的平均增长速度。

要达到此目标,任务相当艰巨,必须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

益阳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速工业化进程有着难得机遇。

一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为我们充分利用世界最新的科技成果、在较高起点上,在技术上使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现实可能。

二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和国际经济结构大调整使我们可以进一步参与国际分工,在更大范围内配置和利用资源,更多地利用来自发达国家与地区的直接投资和以信息化武装起来的工业技术,壮大我们的物质经济基础。

三是国内外产业和资本的梯度转移为益阳市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近年来,伴随着发达国家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发展,国际资本加速向我国流动,东部沿海地区成为承接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的前哨,吸引了大量的外资。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许多沿海企业将生产地转移到内地,而将经营与销售放于沿海,这个时候大胆地引进外部的资金、项目与人才,对益阳市正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按照推进工业化进程的要求,益阳市具备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潜力。

近几年来,益阳市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纺织、食品、竹木加工、造纸、电力、建材、有色金属冶炼等工业已形成了较好的基础,拥有一批初具规模的企业,并且这些企业多数是依托本地资源发展壮大的。

另外,益阳市比邻省会的独特区位;粮、棉、油、茶、竹等农产品资源丰厚;还是有名的“小有色金属之乡”,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有锰、锑、金、钒、石煤、硫铁矿、磷矿等10多种。

特别是劳动力、土地、原材料等要素价格较低,这种低成本优势正是发达地区转移资本和技术所追求的核心内容。

同时益阳市工业发展,也存在不少困难和制约因素。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益阳市外临国际市场的战略性挤压,内对国内强手的有力竞争;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益阳市自然资源等传统优势逐步弱化,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又遇到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短缺的制约。

难点之一:

工业经济总量不大,规模企业规模和效益相对较低,影响企业竞争力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益阳市工业从无到有,已具有一定的规模。

但比较而言,工业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在全市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偏低。

2002年,益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18.46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为2.6%,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5.3%的水平。

工业企业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降低单位成本产生规模效益,但总体上看,2002年益阳市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工业比为3:

7,且规模工业仍以小型化和分散化为特色,规模化的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少、行业集中度低。

由于未能达到最优生产规模,企业规模效益普遍较低。

从增加值看,2001年益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为379.3万元,相当于全国的23%,其中小型企业为75.4万元;从销售收入看,益阳市企业户均销售收入1163万元,相当于全国的21.2%,其中小型企业为672万元;从实现利润看,益阳市企业净亏损5千多万元,而全国户均盈利276万元。

因此,要改善益阳市工业规模效益,就必须对为数众多但效益较低的小企业实施重大调整措施,将稀缺性的资源有效地配置到具有比较优势或相对比较优势的行业和企业中去,以提高行业集中度,增强企业竞争力。

难点之二:

农业人口比重过大,就业结构转换缓慢,制约城镇化发展

国内外的有关研究表明,在工业化初期,工业发展所形成的聚集效应使工业化对城市化产生直接和较大的带动作用;而当工业化接近和进入中期阶段之后,产业结构变化和消费结构升级的作用超过了聚集效应的作用,城市化的演进不再主要表现为工业比重上升的带动,而更多地表现为非农产业比重上升的拉动,就业结构的变化起着更大的作用。

通过定量计算工业化程度系数可知,益阳市工业化进程落后于全国的主要原因就是非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重低,农业人口比重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慢成为益阳市经济腾飞“沉重的翅膀”。

益阳市是一个农业人口达70%的农业市,一半多的劳动者仍在初级产业就业。

2001年,益阳市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59.7%,比全国高7.9个百分点,劳动力急需大规模向二、三产业转移。

1990年以来,益阳市一产从业人员比重由75%降为58.5%,年均降低1.38个百分点,目前世界中等收入国家一产从业人员在全社会劳动力中的比重约为30%左右,以此为目标测算,2002-2020年益阳市一产从业人员比重由58.5%降为30%,则需年均降低1.58个百分点,要达到此目标还有较大难度。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城市化进程和第三产业发展的加快,这个比重的下降速度有可能会不断加快。

与此相对应,益阳市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按国际经验,基本实现工业化要求城镇化水平一般应达60%以上。

2002年益阳市城镇化率为28.9%,2020年要达60%,则需年均提高1.73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以来,益阳市城镇化率由8.8%上升到28.9%,年均提高0.84个百分点。

若按此速度测算,则益阳市城镇化任务相当艰巨。

不过,从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城镇化进程看,当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或城镇化水平超过30%以后,城镇化进程将明显加快。

城市化滞后一方面加剧了人口与土地的矛盾,制约农民收入的增长和农村市场的开拓,影响扩大内需和国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因为中心城市辐射功能差或城市数量不足,使第三产业发展空间不足而制约其发展,从而削弱了三产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使农民的就业领域得不到充分扩展,从而影响工业化进程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

难点之三:

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传统产业改造步伐缓慢,影响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益阳市不断加快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总体上看仍不尽如人意,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依赖农产品原料的特征十分明显,重工业中采掘工业和原料工业仍占据优势。

2002年规模以上工业轻工业增加值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占85%,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仅占15%;重工业中,采掘工业和原料工业所占比重为62%,加工工业为38%。

从主要行业看,原材料和基础性产业比重大,深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小。

2002年规模以上工业按增加值从大到小排序的十大主要工业行业依次是:

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仍然是原材料和基础性产业占绝对多数。

而在规模以下工业中,结构不合理的情况更加突出,基本上是以米、面、油为主的食品加工业,以生产水泥、石灰、砖瓦为主的建筑材料工业,以麻、棉为资源的纤维原料初步加工业及以木材和竹材为资源的木材及竹藤初步加工业,这些行业基本上是对资源的粗加工,产品附加值很低。

目前阶段,工业增长机会主要来自工业结构调整升级,需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淘汰落后技术和缺乏竞争力的中间技术,以提高工业生产力,加速工业化进程。

但从益阳市情况看,一方面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仍然滞后,比重偏小。

2002年,益阳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5%,离全面小康30%的标准值差距很大。

另一方面是传统产业面临着一般性生产能力普遍过剩、技术改造投入不足导致产业升级缓慢等问题。

由于改造步伐缓慢,使得传统产业优势逐步弱化,发展空间和潜力日益缩小。

传统产业技术水平低的状况,如不能通过结构调整得到提升,就难以走出低质低效的循环,更难以在国内外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

难点之四:

科技进步相对缓慢,技术开发投入不足,制约工业发展后劲

在经济发展日益全球化和知识化的今天,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对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和产业竞争能力的影响越来越大,作用越来越明显。

从成功完成工业化的国家来看,它们在工业化过程中,技术进步贡献份额大大上升。

但从益阳市情况看,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尚未占据主导作用。

究其原因,一是科技投入强度偏低。

研究与试验发展(简称R&D)经费及其投入强度(R&D与工业增加值之比)是反映企业自主开发能力的重要指标。

2001年,益阳市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1735万元,占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值2.7%,而全国为5.8%。

二是科技力量较弱。

2001年,益阳市每万从业人员中R&D科学家和工程师仅为3.7人,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益阳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每个技术开发人员占用技术开发经费1.87万元,全国为7.2万元。

三是新产品开发投入不足。

2001年,益阳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中开发新产品用款所占比重为9.5%,全国为43.2%。

三、加速益阳市工业化进程的着力点

实现工业化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进程,益阳市工业发展的大思路、大目标应该紧跟国际、国内产业发展的最新动向,用市场手段加快结构升级和优化,既要扩张经济总量,又要提高经济质量;既要实现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又要实现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规模化,扎扎实实地推进工业化的进程。

其一,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努力缩短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期

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来自于科技的跨越式发展。

从当今世界看,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渗透、带动作用强,是各国综合国力竞争和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也已成为带动出口和经济增长的新兴支柱产业。

“九五”以来,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产值以年均23.9%的速度递增,增长幅度是同期制造业平均水平的1倍。

2001年高技术产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7.7%,远高于其他产业的贡献份额。

益阳市的工业化进程与全国相比尚有较大差距,要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就应该打破常规,实施跨越式的发展战略,抢占新世纪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可实施园区经济带动战略,加强园区规划和建设,使其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聚集点和辐射源,以科技产业化促进工业化。

从益阳市实际出发,选择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现代中药、信息技术等领域,优先发展一批产业化前景明朗、具有市场潜力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逐步形成高新技术为特色、基础雄厚、技术一流、市场占有率高的先进工业体系。

政府应该在融资、市场开拓、对外出口、技术进步、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政策支持。

一是建立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和创业融资的金融体系,解决这些企业资金不足的困难。

三是加大技术研究力度,对于一些重大的、基础性的研发项目,通过设立基金或财政直接提供资金支持;对于企业和民间组织进行重大的产品研究开发,加大奖励力度,给予政策扶持。

四是积极发展信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目前益阳市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还不高,全市大中型企业建有自己的网站,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很少。

为此,应根据益阳市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电子商务发展策略和途径,努力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其二,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及早步入传统产业的拓展期

传统产业在益阳市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益阳市经济的重要支柱,不仅在满足投资、消费需求和创造就业岗位方面举足轻重,而且在发挥益阳市比较优势,扩大商品和服务出口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要实现工业化,推进信息化和现代化,必须依托于传统产业的改造和优化升级。

益阳市拓展传统产业,应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劳动力和资源优势,改造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

加大对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入力度,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装备水平和技术含量,增强竞争能力。

努力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加工深度,改变目前对外输出原材料和粗加工产品的现象,实现最终消费品和高档次消费品的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