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数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717021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数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数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数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数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数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数学.docx

《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数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数学.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数学.docx

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数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

 

题目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数学的初探

 

姓名曹宁教育层次大专

学号10省级电大

专业学前教育分校东陵分校

指导教师刘小宏教学点

 

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关键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一、在集体教学中理解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______3

(二)、创设信息交流情境,帮助幼儿理解数学的意义__________4

(三)、提供操作材料,帮助幼儿巩固数学经验________________4

(四)、在不同领域渗透数学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二、在区域游戏中探索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一)、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二)、有利于进行分层指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三)、有利于幼儿间互动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三、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一)、数学习生活化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_--7

(二)、数学学习生活化符合数学学科本身特点________________8

参考文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题纲

摘要:

新《纲要》指出,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由此可见,幼儿园数学教育正发生着从注重静态知识到注重动态知识,从注重表征性知识到注重行动性知识,从注重掌握知识到注重构建知识的重大变革。

因此,我们要改变幼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

本文试图从集体教学、区域游戏、日常生活三方面探讨幼儿数学的学习。

关键词:

探索;数学;学习

一、在集体教学中理解掌握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信息交流情境,帮助幼儿理解数学的意义

(三)、提供操作材料,帮助幼儿巩固数学经验

(四)、在不同领域渗透数学学习

二、在区域游戏中探索学习

(一)、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有利于进行分层指导

(三)、有利于幼儿间互动学习

三、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应用

(一)、数学习生活化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

(二)、数学学习生活化符合数学学科本身特点

 

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数学的初探

曹宁10

[摘 要]新《纲要》指出,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由此可见,幼儿园数学教育正发生着从注重静态知识到注重动态知识,从注重表征性知识到注重行动性知识,从注重掌握知识到注重构建知识的重大变革。

因此,我们要改变幼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

本文试图从集体教学、区域游戏、日常生活三方面探讨幼儿数学的学习。

[关键词]探索;数学;学习

 

第1页共10页

在幼儿数学教学的实践工作中,以幼儿主动探索为切入口,对幼儿数学教学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认为:

学数学不光是为了计算和应用,更不是为了无休止的做题;学数学,是在学一种化繁为简,解决问题要有依据的数学思想,是在学一种思维方法。

解决问题应是数学课程的中心,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幼儿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通过主动探索,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的过程。

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价值取向是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要的数学经验、数学事实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其内容和要求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由此可见,幼儿园数学教育正发生着从注重静态知识到注重动态知识,从注重表征性知识到注重行动性知识,从注重掌握知识到注重构建知识的重大变革。

因此,我们要改变幼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主动参与学习,重视自我建构,并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

根据幼儿园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的不同,幼儿数学学习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2页共10页

一、在集体教学中理解掌握

  学习是需要意志的、有意图的、积极的、自觉的、建构的实践。

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

第3页共10页

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因此,学生不是被动地吸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以自身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

建构主义的观点使我们认识到幼儿数学学习的重点不在于被动地获得一些数学知识,而在于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

幼儿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只能由幼儿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建构起来。

因此,在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第3页共10页

 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幼儿对所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

例如,在“我们爱运动”主题活动中,我们组织孩子开展“我喜欢的运动”选拔。

可是,在一个主题中出现的运动项目有十三种,孩子们不知道如何下手。

有的孩子说:

“赞成的就举手,然后一个个地数过去!

”这个主意马上就被否定了,原因是嫌太烦了。

有的孩子说:

“我们把这些运动都画下来,谁喜欢哪项运动就站就站在哪项运动旁边。

”可是,这样的做法一人只能选一项运动。

最后大家决定把所有的运动项目画在一块大板上,每个小朋友拿三个贴花,把贴花分别贴在自己喜欢的三项运动上,然后数一下,哪项运动上贴的贴花最多,就是最喜欢的运动,然后按照贴花的多少,选出第二、第三……在这一系列讨论、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幼儿学习了计数、按数排序,掌握了多种统计方法,并在实践中运用了这些知识和技能。

又如在大班幼儿认识时钟的活动中,班上总有一些孩子与时间概念绝缘,教了很多次都不理解,教师觉得非常懊恼,孩子更是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对学习数学失去了兴趣。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老师请这几个孩子做小值日生,并给他们列了个特殊的《工作时间表》,每天早上8:

00到园,8:

10开始擦桌椅,9:

第4页共10页

15开始给小朋友分牛奶,10:

00给小朋友分水果,11:

30擦桌子,以上的时间都用时钟的形式表示。

如果做得好可以获得“最佳值日生”的称号,并可以得到一块精美的蛋糕。

这项工作引起了几个孩子的兴趣,为了很好地完成任务,他们开始主动去研究工作表上的时钟,也渐渐学会了看时钟。

这样融入情境的数学学习摆脱了老师讲幼儿听、老师教幼儿记的传授方式,让幼儿在主动探索、理解的基础上直接获得经验,如同拆除了幼儿与数学之间的“围墙”,拉近了幼儿对数学的心理距离,大大降低了幼儿学习数学的难度,提高了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信息交流情境,帮助幼儿理解数学的意义。

 幼儿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来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因此,在数学获得中应多创设机会让幼儿对自己的操作行为进行表述,从而帮助幼儿巩固内在的认知结构。

如在数学活动“按规律排序”中,要求幼儿按照前面出现的示例将后面的物品排序,有些幼儿不能一下抓住排列的规律,就没有办法操作。

我们不仅让幼儿尝试进行操作,并且启发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排列的,甚至用反复的语言说出排列的顺序“红黄绿红黄绿……”,这一做法使幼儿通过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巩固了操作思路,帮助幼儿掌握了相关的数学概念,同时还请其他幼儿评价自己的作品,这时不仅仅是语言信息的交流,还有视觉信息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幼儿集体智慧信息的交流。

 (三)提供操作材料,帮助幼儿巩固数学经验。

  在数学集体教学中,我们引导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获得数学经

验、知识和技能。

幼儿学习数学的操作活动可与分类、排序、比较、分合、计数、计量等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幼儿摸、画、剪、拼、排、贴、走、跑、跳等,以促进大脑积极思维,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如“小猫钓鱼”让幼儿在钓鱼游戏中进行点卡与数卡的配对,训练手眼协调能力和意义对应;“搭高比赛”是通过小方块积木懂得“高”与“矮”的比较是相对的,培养动作的灵活性和空间概念等。

幼儿通过自身活动进行操作学习,兴趣很高,能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所以学习兴趣是幼儿不断探索新问题、获得新知识、永远向前的动力源泉。

  (四)在不同领域渗透数学学习

  在体育活动中,可以把数概念融合在“跳格子”等体育游戏帮助中,可以通过队列变化帮助幼儿形成空间方位意识。

在绘画、泥塑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有关形状、对称意识以及体积、重量等感性经验。

在艺术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孩子欣赏自然界中蕴含数学关系的物体,如树叶的排列、花朵的数量、蝴蝶的对称等,使幼儿感受排列形式上的秩序美与和谐美,感受数学魅力。

在科学教育中,幼儿可以自然地运用测量、数数等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语言活动中,可以让幼儿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学习数概念,如“今天星期一,猴子开飞机;今天星期二,猴子学画画;今天星期三,猴子去爬山……”这种语言用简单的形式反映了数学的规律。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我们可以将点数活动配上优美的旋律,能让幼儿在反复吟唱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

 二、在区域游戏中探索学习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了“六大解放”,即解放小孩子的“头脑、双手、嘴巴、空间、时间”等。

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越来越感到区域游戏在幼儿教育中所具有的重要功能和作用,有些方面正是集体活动所难以实现的。

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区域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沉浸在游戏情境中,自发地探索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

如小班区域游戏“夹夹子”,教师做好各种不同的动物,(鸡、老虎、毛毛虫、螃蟹等)但是这些动物都没有脚,请幼儿把夹子夹在动物的身上,有几只脚就夹几个夹子,在此过程中不仅让幼儿正确点数夹子的数量,能按动物脚数量匹配相应数量的夹子,同时还能练习夹夹子的动作。

中班的《小动物住哪里》是让幼儿通过数一数有几种小动物、住在第几层楼房的游戏,让幼儿在轻松的环境里掌握1—5的序数以及能从不同的方向找出物体排列的位置。

在桌面游戏中,通过颜色、形状、大小、个数等有规律的摆数,提高幼儿的排序能力。

其他的如抢椅子游戏、扑克牌游戏等,可使幼儿比较10以内的多少、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在游戏中进行数学教育,使幼儿玩得高兴、学得积极。

在区域游戏中探索数学的优势在于:

  

(一)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区域游戏充满趣味与挑战,符合幼儿好玩、好奇的心理特点,幼儿在这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习数学,学习积极性和探索的兴趣会大大增强,学习的自主性也会不断提高。

第7页共10页

  

(二)有利于进行分层指导。

第6页共10页

区域游戏一般来说参与人数较少,便于教师进行个别的指导,尤其是对于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无法关注到的、能力发展高于或低于整体水平的幼儿,教师可以根据个体的能力情况投放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有利于幼儿间互动学习。

区域游戏中,幼儿之间的互动比较频繁,他们在共同游戏的过程中通常会有语言、肢体上的沟通和交流,并且相互习得、经验分享。

一些数学能力较强的幼儿会主动地帮助一些能力弱的幼儿,在没有教师参与的情况下达到共同学习。

三、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应用

  幼儿的数学学习最终应该落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使幼儿数学教育趋于生活化,这是因为:

(一)数学学习生活化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第7页共10页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带有直觉行动思维的特性。

也就是说幼儿的思维过程离不开直接的感知和动作,只有当幼儿在看到、拿到、听到具体物体时,才能进行思维。

而且幼儿思维的发展趋势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这主要表现在幼儿对事物理解的进程上,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进而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从对事物的比较简单的表而的评价发展到对事物比较复杂、深刻的评价,从片面的由外部联系进行判断和推理到比较全面的从内在本质上进行判断和推理等。

同时,幼儿的注意具有不稳定、不持久的特点,对于新颖的、鲜艳的、强烈的、活动的、多变的以及能够引起他们兴趣和需要的对象,能集中注意力,但又很容易受更加强烈的新异刺激物的影响而转移。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

“注意是认识的唯一门户,只有经过这道门户,外部世界的印象或者较为接近神经机体的状况,才能在心里引起感觉来。

”可见,注意是幼儿认识的开始。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认识就不能很好地进行,更不可能深刻。

所以,幼儿的数学学习要落实到生活中,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应用,进而掌握数学概念和技能。

生活化教学在某种意义上适应了幼儿形象思维的特征,体现并满足了幼儿注意不稳定发展的特性。

  

(二)数学学习生活化符合数学学科本身特点。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利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力一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和创造力等力一而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表述表明,数学学科不仅对社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的发展也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人的发展,它能够发展人的思维,能够帮助人解释并描述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也能够帮助人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等。

数学学习生活化其实就是要求教师在遵循数学学科这一特点的情况下,让幼儿能够发展自己的思维,运用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去解释、描述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从而使幼儿在生活的情境中建构自己的数的概念及培养自己的数学意识。

  生活化数学是建立在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数学学利自身特点基础之上的,能够促进幼儿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够促进幼儿对生活现象的了解,也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

那么,如何进行数学学习的生活化呢?

  我们可以利用现实生活情景,即充分利用周围生活环境中现有的数学因素,引导幼儿到大自然、日常生活中去体验数学的价值和乐趣。

例如上下楼梯时数一数阶梯,散步时可说说花、草、树的数日、形状、高矮及颜色,游戏时可说说自己的位置等等,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生活情景中获得数学知识和经验。

我们可以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在现实的情境中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幼儿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对数学的兴趣。

例如:

我们可以给幼儿提供管理班级出勤的机会,让幼儿统计旱上8点以前到园的小朋友是多少,8点—9点到园的是多少,9点以后到园的是多少,爸爸妈妈送来的是多少,爷爷奶奶送来的是多少,迟到的小朋友是多少,没到的小朋友是多少,坐自行车的小朋友是多少,坐电瓶车的小朋友是多少,坐摩托车的小朋友是多少,坐汽车的小朋友是多少,今天班上一共来了多少小朋友等等。

孩子过集体生日时,我们可以启发幼儿蛋糕应该怎么切才能每人一份,怎样才能等分。

我们还可以组织大班的幼儿玩“超巾购物”游戏,让幼儿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幼儿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兴趣。

总之,学习数学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是幼儿在自己的操作活动中发现数学关系,获得数学经验的过程。

数学教学不应着眼于具体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应该是充分让幼儿操作和尝试,并从中得到领悟。

只有这样幼儿才能让幼儿在自我探索中对数学学习感兴趣,从而学好数学。

第9页共10页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2]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3]梁镜清《小学数学教育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

[4]崔相录,《素质教育--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年。

[5]孙瑞清,《数学教育实验与教育评价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6]布鲁姆,《教育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第10页共10页

需要提示:

1.论文每页最下方需编印上页码,格式为第X页共X页,使用小5号宋体。

2.一、二稿是我写有修改意见的两个,你连同修改意见一同打印下来就可以了,三稿就是成稿。

3.你交上来的档案袋中主要装有打印的提纲、1稿、2稿各一份,目录、成稿(3稿)各二份,目录、成稿(3稿)刻入光盘.

第10页共10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