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千人糕》优质教案.docx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千人糕》优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千人糕》优质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千人糕》优质教案
6千人糕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识记,交流方法,游戏巩固并正确读写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第一课时
一)投影画面,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美食——千人糕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为什么叫做“千人糕”?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
提出要求:
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不重复;标出自然段序号。
2.我会读生字。
(多媒体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nénɡwèimǎijùɡānzhītiáncàiláo
能味买具甘汁甜菜劳
(1)读第一行生字:
同桌互读。
同桌读有困难的地方帮助他纠正,读得好的地方表扬他并向他学习。
师生共同订正:
“甜”三拼音节,“菜”是平舌音,“汁”是翘舌音,“甘”是前鼻音,“能”为后鼻音。
代表读,开火车读,齐读。
出示:
ɡāotèmɑzhèáosuànxiāoshòudíquèyīnɡ
糕特嘛蔗熬算销售的确应
(2)指名读第二行生字,纠正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算”是平舌音,“蔗、售”是翘舌音。
“应”:
整体认读音节,后鼻音。
(3)检查评价。
谁能大胆、响亮地读给大家听?
指生读。
大家觉得他读得怎样?
评价后再读。
3.再读课文,初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义内容,边读边想:
课文写了什么?
(2)自由读文,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师总结。
课文写了听爸爸讲千人糕的复杂制作过程。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能味买具甘汁甜菜劳读一读生字,并扩词。
2.这些生字,你们是怎么记住的?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加一加:
“口+未”就是“味”,“舌+甘”就是“甜”,“艹+菜”是“菜”。
减一减:
“实”减掉宝盖头上的的两个点,就是“买”。
“熊”减掉“灬”就是“能”。
“真”减掉“十”就是“具”。
换一换:
“叶”去掉“口”,换成“氵”,就是“汁”
猜谜语:
“草桥飞云动”,是“劳”;“要知甜不甜,快去用舌舔一舔。
”是“甘”。
3.自由组合学习生字,观察一下上面的生字,想一想怎样才能把他们写正确、美观?
4.让学生相互交流分析生字字形,生自由说,师适当补充。
出示生字的田字格课件:
能味买具甘汁甜菜劳。
“能”;右边的两个“匕”,是先写撇,再写竖弯钩。
“具”上面不是“且”,要多一横。
“劳”注意不要漏掉中间的“冖”。
另外,“汁”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菜”上下结构,上窄下宽。
“甘”是独体字,横基本压住横中线上。
5.当小老师教,说说生字的笔顺,教师范写。
6.学生书写生字。
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7.交流反馈,展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
说说好在哪里。
8.游戏巩固识字。
(1)“找朋友”。
出示形旁和声旁,学生根据形旁和声旁组成生字。
(2)“我指你认”。
一个学生指生字,一个学生在文中找含生字的词或句子。
(四)课堂回顾,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千人糕的复杂制作过程,还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收获可真不小。
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课文讲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质疑导入。
1.检查认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千人糕的制作是很复杂的,到底有多复杂呢?
下面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1.精读课文第1-5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比较句子,指导朗读。
A出示:
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B讨论:
这句话是什么句式?
谁能把这句话换个说法?
(这句话是反问句。
它可以改说成:
它的味道并不特别。
)
C指导读句子。
读出反问的语气。
D指名试读,齐读。
2.精读第6-9自然段。
(1)指名读6-9自然段。
这几个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千人糕是怎么做成的。
)
自由读6-9自然段。
回答下列提问:
A种大米需要哪些东西?
(板书:
种子、农具、肥料、水⋯⋯)
B糖是怎么来的?
(从甘蔗、甜菜中熬出来。
)
C熬糖需要什么工具?
(工具、火)
D米糕做好后,怎么卖出去?
(包装、送货、销售)
E指导朗读.
提醒学生要用谈心的语气读,速度要不快不慢,最后一句话要读出感叹的语调,“还”要重读。
齐读第6-9自然段。
3.精读第10、11自然段。
(1)默读第10自然段。
(2)出示句子:
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A比较词语:
平常平平常常
(普普通通比普通上要深些,在上面的句子中强调了米糕的平常)
B指名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一块普通的糕,都要经过成许多的劳动,那么,一个不平凡的东西不更是如此吗?
看来,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要许多人共同劳动,才能创造出来。
)
C练习说话。
以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样东西为例,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说说这东西也是成许多人共同劳动出来的。
(一张普普通通的白纸,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
(三)小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指名说说学习过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
板书设计
6千人糕
米粉米稻子农民
糖甘蔗甜菜农民
熬糖锅煤工人
米糕包装送货销售商人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使社会更美好!
相关资料
(一)关于团结合作的成语:
风雨同舟和衷共济精诚团结齐心协力群策群力同心协力同舟共济万众一心患难与共众志成城患难与共草木接兵同甘共苦父子连手,齐力断金
(二)关于团结合作的名言:
1.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俗语
2.二人同心,其力断金。
——《易经》
3.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
——拉封丹
4.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奥斯特洛夫斯基
5.人心齐,泰山移。
——中国谚语
6.五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一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
——邓中夏
7.凡是经过考验的朋友,就应该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你的周围。
——英.莎士比亚
8.团结就有力量和智慧,没有诚意实行平等或平等不充分,就不可能有持久而真诚的团结。
——英.欧文
9.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
——德.叔本华
10.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
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
——德.歌德展
11.万夫一力,天下无敌。
刘基
1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中国谚语
13.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中国谚语
1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15.人心齐,泰山移。
谚语
16.团结就是力量。
谚语
“千人糕”的回忆
虽然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但这“千人糕”的故事却一直缭绕于耳际,盘旋于脑海。
是啊,我们吃的哪一样食物不是经过千人之手啊?
记得1953年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国语》里有一篇课文,题目是《千人糕》。
文章以第一人称的语气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我吃罢早饭正准备去上学,母亲对我说:
“儿子,今天中午我们吃”千人糕”。
”我听了十分好奇:
“千人做的糕到底是啥样的?
”怀着不解和好奇,我上学去了。
放学后,我急急忙忙往家跑,心想,现在我家院子里肯定是人山人海,千人来帮忙做糕。
可令我吃惊的是,进家一看,院内一片寂静,阒无一人,只有母亲像往常一样一个人在厨房里忙活。
我便问母亲:
“娘,你不是说吃”千人糕”吗?
那千人在哪里?
”母亲听了笑起来,说:
“儿子,娘说的”千人糕”并不是说今天有一千人帮我做糕。
娘是想告诉你,我们今天吃的糕是经过千人之手得来的。
”娘见我一脸的疑惑,便继续解释说:
“儿子,你想想看,耕地、耙地、播种、施肥、锄地、浇水、收割、运输、打场、晾晒、磨面、和面、做糕等等过程,要做成糕还不得经千人之手啊!
”我听了母亲的解释茅塞顿开:
“噢,原来这就是”千人糕”啊!
”
虽然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但这“千人糕”的故事却一直缭绕于耳际,盘旋于脑海。
是啊,我们吃的哪一样食物不是经过千人之手啊?
“千人糕“的故事虽然简单,但它却具有很强的启迪作用和教育意义。
它告诉我们食物来之不易,我们要懂得珍惜粮食。
道理很简单,正像一首古诗所言: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说到粮食的珍贵,不禁使我想起了我上大学时的生活。
那时我国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极度匮乏,吃饭实行定量,人均每月24斤-29斤,男女不等。
由于定量少不够吃,营养跟不上,许多同学都得了水肿病。
虽然40多年过去了,但当时的情景我至今记忆犹新。
下晚自习后我们肚子空空,饥饿难忍,不得不喝点开水加酱油充饥(注:
因为是饥饿而非口渴,只喝开水难以下肚,故加点酱油以调水味)。
那令人不堪回首的艰苦岁月今天想起来都让人不寒而栗。
在那年代,因不堪忍受饥饿之苦而弃学回家者也不乏其人。
我们班的两位同学和俄语班的一位老乡就跑回了家。
另外,我还听说在某高校竟然发生过这样两件事:
一位女同学因为“偷”吃了食堂的一个馒头居然被学校开除了。
还有一位男生涂改了饭卡,被人发现。
因惧怕被批判,他只身逃回老家,但又“无颜见江东父老”,便吊死在家乡汽车站的后院里。
我想,这样的悲剧当然不会在今天重演,但粮食匮乏却依然是全世界面临的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
央视曾报道过这样一条新闻:
海地人因无粮可吃,一位母亲不得不用土做成“饼”给骨瘦如柴的孩子吃。
然而,面对全球粮食紧缺的现状,某些学子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他们丝毫没有对粮食珍惜的概念。
笔者在所在大学的校园曾亲眼目睹过下面的情景:
在西苑餐厅里,一位同学不慎把刚买的馒头掉在地上。
令人惊愕的是,他不是随手拣起馒头,而是一脚将它踢开了。
在女生9号宿舍楼后,有人将吃剩下的三根油条弃置在石桌之上,然后扬长而去。
在桃李园东侧,三个完好无损的新馒头被弃置在路边的草坪里而无人问津。
诚然,这些都是个别人所为,但若要看看每天泔水桶里被倒掉的饭菜,其浪费则是触目惊心。
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人的口粮。
笔者曾读过一篇题为《饭前感恩》的文章。
作者写道:
“去年国庆去成都旅游,我在报国寺住了一天。
寺里的进餐仪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进餐的人虽多,但却出奇的安静。
开饭前,大家一起诵经,其大意是感谢食物,感谢给我们带来食物的一切本源。
整个过程肃穆而庄严。
诵毕,大家又静思几分钟,这才举筷而食,将自己的一份食物吃得干干净净。
饭后,我向住持大师询问此事。
大师解释说,寺院里的吃饭也是一种修行。
我们之所以能获得食物,要感谢土地、阳光、雨水和辛勤劳作的人。
恭敬食物,也就是对他们的尊重。
”
恭敬食物,也就是对他们的尊重。
”大师之言可谓一语中的
愿我们都能从中有所感悟,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古训。
吃饭时,即使我们做不到感谢土地和阳光,那至少也应该感谢为我们做“糕”的“千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