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业科技发展现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715896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农业科技发展现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西农业科技发展现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西农业科技发展现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西农业科技发展现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西农业科技发展现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农业科技发展现状.docx

《江西农业科技发展现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农业科技发展现状.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农业科技发展现状.docx

江西农业科技发展现状

江西农业科技发展现状

抓住机遇,加速江西农业科技创新步伐

班级:

理学院应化093姓名:

谌腾腾学号:

20093062

摘要:

科技创新是发展江西现代农业的决定力量。

分析了当前农业科技创新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江西省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根据江西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就如何抓住机遇、加强江西农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和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现代农业;江西

1、当前农业科技创新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

当前世界正面临一场日益紧迫的粮食危机,而且是前所未有的危机。

世界粮价从2005年初开始保持3年多的持续上涨,大米、大豆、玉米国际市场价格均创历史新高。

粮食危机导致副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对一些缺粮的发展中国家造成重大冲击,有的国家或地区因此导致政治动荡,引发社会危机。

世界粮食计划署发表《国际农业科技发展评估》报告,报告警告说,从理论上讲,目前全球粮食产量足够养活世界上所有的人,但全球仍有8亿人面临饥饿威胁。

虽然近期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谷物价格有所回落,但国际农产品市场基本面不会转空,粮价上涨是必然趋势,短期内难以改变。

与此同时,随着各国对农产品的环保、卫生、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绿色壁垒日益全球化,并有加快发展的趋势。

特别是发达国家,通过立法及苛刻的环境、品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对农产品的进口设置更加严厉。

严峻的国际农业形势,对农业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重要课题和新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实行了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取得了粮食生产不断上新台阶、农产品供应日益丰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等巨大成就。

但农业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耕地大量减少,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

强,气候变化影响加剧,自然灾害频发,国际粮食供求矛盾突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压力加大。

2006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突破资源和市场对农业的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必须着眼于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促进农业集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强调,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

《决定》对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作出的重大改革,必将促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对农业科技的需求将进一步提高。

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

《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指出,“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有效保障国家食物安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目标之一。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大幅度地增加,2008年中央财政预算中科学技术支出达1133.98亿元,是2000年111亿元的10倍多。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正式启动,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油菜、棉花、柑橘、苹果、生猪、奶牛10个产业成为第一批技术体系建设试点。

今年7月,计划投资总额达200亿元的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

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获得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批准。

面对新的形势,各省市加快了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本地区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和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之后,各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政府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前所未有。

山东省提出创建国家农业科技黄淮海创新中心,每年安排山东省农科院科技创新经费1.5亿元,一次性投入6000万元建设7个检测中心;吉林省财政投入1.1亿元、政府担保贷款5000万元,无偿划拨土地17hm2,建设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湖北省启动了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系统平台建设,每年由省财政安排3000万元用于300个农业科技创新岗位;湖南省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建设“隆平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总投资达3.53亿元,其中省财政投入1.2亿元;河南省投入1.3亿元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规划建设,为江西农业科技创新搭建了新的重要平台。

“新增百亿斤粮食”是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大工程之一。

从科技角度看,通过实施良种推广工程、高产创建示范、沃土工程,转变粮食发展方式,更充分地利用我省的自然条件,扩大中低产田改造面积,提高单产和品质,是实现“新增百亿斤粮食”目标的重要支撑。

2、江西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发展农业科技事业,历来是江西省委省政府关心、关注和支持的重点。

经过多年的努力,江西已经建立了涵盖农、林、牧、水产、加工等产业、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功能比较完备的农业科研体系,全省有地(市)以上农业科研所45家,在农业科技创新、科技兴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农业科技开发和服务功能逐步增强。

特别是近年来,全省农业科研院所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的有利时机,争取了一些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开展了一系列的科研攻关,取得了一批新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江西现代农业的发展。

江西省农科院在2007~2008年期间,已经争取到国家项目33项,争取国家农业科研经费6800万元,农业科研基础投资5000万元,获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一项,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大增强;2007年,省农科院著名杂交水稻专家颜龙安研究员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省农科院海南育种基地、南昌县广福试验基地、国家水稻创新中心南昌分中心等科研平台建设正在逐步推进,将为农业科技创新奠定更好的基础。

但从整体来看,从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来看,农业创新体系建设依然明显滞后,全省农业科研的整体水平不高,依然存在许多突出问题。

2.1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整体竞争力不强

国家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对“十五”期间全国农业科研所的综合实力进行了评比,选取了科研人员、科研条件、课题活动、科研成果、人才培养、成果推广与转化等6大类22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结果显示,在全国1077个地(市)以上农业科研所的综合排名中,我省参加评比的43个研究所中,没有一个研究所进入百强行列,排名居前的只有省农科院水稻所(综合排名第144位)、省农科院土肥所(365位),39个研究所综合排名在500位之后。

该评比结果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我省农业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在全国同行中所处的地位。

2.2科研投入不足、创新手段落后

尽管近年来,江西省也加大了农业科研的投入力度,保持农业科研单位事业费增长,安排科技创新专项经费,投资建设重点科研设施等。

如自2005年起,省财政安排2000万元科技创新专项,并纳入财政预算基数,每年按10%的速度增长;2008年,省政府批准安排专项资金1880万元,用于省农科院建设海南南繁育种基地。

同时,各农业研究机构紧抓机遇,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专项等农业科技投入,农业科技的投入正在逐步增加,农业科研平台也在逐步完善。

但从总体上看,由于全国各地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入,我省与周边省(市)的差距还在继续拉大。

除农业科研基础设施落后外,我省农业科研项目经费投入极低。

据统计,江西省农科院!

十五∀期间科研项目平均单项经费仅为4.17万元,科技部门下达的重点攻关项目单项经费也只有2~3万元,少数超过5万元;而广东、湖南等省对科研项目的投入持续加大力度。

如广东,从“十五”开始,着手实施单项经费投入500万元的重大科技专项计划;湖南从2006年开始设立并实施农业重大科技攻关专项和重点项目,重大科技专项每个项目投入1000~3000万元,重点项目每个投入250~500万元。

在科研装备方面,我省缺乏必备的现代仪器设备,限制了转基因、分子育种等方面的研究和发展。

2.3科研资源分散、创新机制缺乏活力

江西省的45个农业科研所分别隶属于省农科院、省农业厅、各地(市)和江西农业大学。

其中省农科院拥有14个专业研究所,省农业厅下属5个科研所。

众多的研究所由于隶属关系不同,管理体制、机制不同,各科研所之间既没有职能的划分,也缺乏分工协作的机制。

同时,有些研究所既是科研机构,又是国有农场,事企不分,包袱沉重,科研工作名存实亡。

在目前的体制机制下,有限的科研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科研机构之间难以形成合力,未能在我省优势学科领域建成具有重大影响的学科团队,由此影响我省科技机构、专家纳入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3、加强江西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几点思考

3.1加快构建区域性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根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规划和我省农业资源和产业优势,立足我省产业发展需求,优化和科学配置全省农业科技资源,提出我省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建设方案,并组织实施。

进一步加强与国家相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争取更多的科研机构、科研人员进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同时对进入国家创新体系的机构、人员给予相应的配套支持;进一步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以现有省级农业科研机构为主体建设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以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为依托,建设具有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的区域性农业研究中心或农业科研试验站,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等创办的民营农业科研机构的发展,逐步形成以重大应用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为主要任务,层次分明、结构优化、精干高效、适应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强与完善体系建设的思路,逐步形成以省农科院为核心,以江西主要农产品为单元、产业为主线设置科技领军人才和核心创新岗位的科技创新格局,使其更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如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业多种功能的开发,农产品加工增值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进一步发挥大型农业科技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要鼓励龙头企业与农业科研机构合作或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研院所应与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联合协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提升农产品加工增值的科技创新水平。

3.2加快建设高素质的农业科技创新团队

要逐步打破行政区划、部门和学科界限,充分调动和广泛利用中央与地方的行政、科研、教学、推广、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各种科技资源,依托重大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基地,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力度,培育农业科技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

建议相关部门要对具有明确学科研究方向、良好工作基础和科研创新能力与发展潜能的科研团队,在项目申报、人员配备、科研与试验条件配备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形成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科研骨干、专业人才和科研辅助人员梯次配备合理、专业互补的人员结构,打造一批在重点学科领域具有明确主攻方向,团结协作、创新拼搏、竞争有力的创新团队,真正形成“重点学科、重点人才、重点经费”三位一体的支持体系。

要加大对中青年科研人员的培训力度,每年选派100名左右科研骨干到国内外一流实验室或研究机构考察、研修、合作研究。

通过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投入和科技创新项目的带动,以任务带团队,以团队促网络,以网络建体系,形成符合新时期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要继续增加农业科研机构事业费投入,保障、改善、提高农业科研人员的待遇,要让科研人员“安心、舒心、用心”从事农业科技创新,充分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和才能。

3.3加紧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

要突出重点,根据江西农业优势产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以大项目为抓手,着眼于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等重大项目,围绕粮食安全、食品质量安全、生态安全等重点领域,突出超级稻育种、农业生物资源利用与创新、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等关键技术,启动若干个重大农业科技专项,以项目为纽带,整合相关科技资源,进行农业科技创新的大协作和联合攻关,取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

一是围绕实施“增产百亿斤粮食”的综合科技工程,重点在超级水稻新品种选育、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农田地力提升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突破;二是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与综合治理技术研究,重点在规模化养殖中畜禽排泄物的生化处理、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肥料高效利用等方面取得突破;三是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及杂种优势利用研究,重点在东乡野生稻等特异种质资源的创新和利用取得突破;四是作物转基因生物工程,重点应用基因技术培育高抗病虫、不良环境等作物新品种;五是动植物安全生产关键技术,重点研究大宗作物及畜禽健康绿色生态养殖及加工技术。

3.4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科技创新的本质要求。

江西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至今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体制机制和人员素质等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要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加快现有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造,即形成以现有市、县、乡三级农业技术推广网络为主体,农业科研单位、农业高校为重要力量,农业科技示范园、农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广泛参与的多元、新型、高效、畅通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步伐。

要大力支持农业科研单位与县(市)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建立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县(市)。

3.5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建设创新平台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基础工程。

要根据江西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要求,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增加投入,加强管理。

农业科研单位要积极争取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专项投入,省里要及时按照项目的要求安排配套资金。

同时,省里要安排农业科研平台建设专项,逐步增加平台建设投资。

要学习借鉴国内先进经验,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重点开放实验室的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