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教案设计的有效性和重要性的文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714169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挥教案设计的有效性和重要性的文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发挥教案设计的有效性和重要性的文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发挥教案设计的有效性和重要性的文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发挥教案设计的有效性和重要性的文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发挥教案设计的有效性和重要性的文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挥教案设计的有效性和重要性的文集.docx

《发挥教案设计的有效性和重要性的文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挥教案设计的有效性和重要性的文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挥教案设计的有效性和重要性的文集.docx

发挥教案设计的有效性和重要性的文集

发挥教案设计的有效性和重要性的文集

  教师要适应和理解组织化生活的一般方式,不能因为自己水平高或不负责而无须或不愿撰写教案,就否定书写教案的普遍意义和教案检查的必要性。

    日前,《中国教育报》微信发起“教案,为啥爱你不容易?

”话题,引来不少教师的“吐槽”。

“教案没用”成为不少中小学老师的口头禅,背后的理由是,课怎么上,教师心里有数就可以了,没必要“写”出来。

而且,“写”出来也很少有人看。

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广泛使用和教辅材料泛滥的今天,“写”教案似乎落伍。

  《现代汉语词典》对“教案”的解释是:

“教师在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内容包括教学目的、时间、方法、步骤、检查以及教材的组织等等。

”一般来说,上课是一定要有教案的,虽然无须手不释“卷”。

设想一下,如果准备一堂研究课,是否要准备一个详案?

假如将每一堂课都视作研究课呢?

所以,要不要教案不是问题,关键是要什么样的教案,如何准备教案。

  为什么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检查教师的教案?

因为教育需要管理。

既然上课不能没有教案,检查理所当然。

为什么要强调亲笔书写教案?

因为有人从网上拷贝打印,一遍都不过目。

尽管亲笔书写也存在抄袭问题,但至少得过一遍。

可见,检查手写教案是一种立足检查效率、评价并不十分精确的做法,具有一定督促作用,能维持诚信底线。

估计此法暂时还有市场。

  因此,教师要“写”有用的教案。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需要亲笔写的、有用的教案?

笔者以为,对课程目标、上课流程、重点难点、问题设计、普遍问题、关键知识、参考文献起提醒作用和需要精确文本展示的内容,都是有用的。

写在那里有备无患。

上课犹如著文,有无精心设计,结果必大相径庭。

所谓胸有成竹,自然要对课堂诸要素及各种新情况做周密地考虑。

“有案可稽”不仅规范、严谨,而且自信、高效。

日积月累,必然自成体系,形成特色。

假如对课堂质量只求一般,凭经验或照本宣科上课并无不可。

另外,教案的质量与“写”教案的时间之有无是两个层面的问题。

没有时间只好不写,不等于教案无用。

  什么样的教案“写”在那里无用?

首先是那种教师在本有心理抵触的情况下,画几个字以应付检查的教案。

其次是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地“写”。

每案如出一辙,贪多求全。

没有重点难点硬要找到重点难点,臆想出复杂的“舞台说明”,将教案写成了课堂实录。

再其次是不科学、无取舍。

每课都是“详”案,每“案”都是“完美无缺”的文章,以致于无暇深思熟虑,有数量无质量。

教案之无用,教师与管理部门都有责任。

  一般学校要求新教师写详案,尽可能规范详尽;老教师写简案,有个提纲即可。

笔者所在学校在此基础上倡导5年以上教龄的老师写“创新教案”。

“创新教案”也是手写教案,但使用活页纸,可以重复使用。

在教材大体不变的情况下,一轮以后可以不必重写。

同时,改进教案检查方式,将实际课堂效果、课件及其他课程资源的利用作为考查教师备课情况的重要依据,不唯纸质手写教案。

  我们提倡规划基于终身从教的专业成长。

如果立志终身从教,在刚走上讲台的时候,经过几轮规范严谨的专业训练是非常必要的,认真而详尽地书写教案也是非常必要的。

在计算机时代,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有效的、个性化的、可共享的“资源库”,反复打磨,事半功倍。

而“写”教案既可穿针引线亦可强化记忆,岂可偏废?

学校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师要适应和理解组织化生活的一般方式,对于一些“条条框框”,应持善意合作态度,不能因为自己水平高或不负责而无须或不愿撰写教案,就否定书写教案的普遍意义和教案检查的必要性。

发挥教案的作用,提高备课的实效性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工作的开展,关于如何备课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备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的而又至关重要的工作,备课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见备课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教案在今天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中境地尴尬,矛盾日益突出。

我们都知道,教案是教学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有序的教学策略,会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而现实存在的问题是,检查教案是教育管理的手段,教案是为检查而写,检查是为评比进行。

写教案已成为 教师的负担。

学校要求教师每年都要写教案,而且要求这样那样的格式,不准教师用旧教案,为防止教师用旧教案,又采取了一些防范措施。

我不明白,为什么不能用旧教案,如果教材不变,完全可以在旧案的基础上修改、补充,这样教师就可以节省大量的精力用于教学和对个别学生的辅导。

据我所知,北师大附小就要求教师可以在旧案的基础上修改、增补。

形式应当为目的服务,形式只是一种手段或是途径,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所以,我认为要对教案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对教师而言,一方面由于所任课时数多,科目多,许多教师一天埋头伏案忙写教案。

试想一学期要写那么多教案,每天还要上3、4节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能有多少时间认真备课,只好“抄”,完成假教案任务。

另一方面,辛辛苦苦写好的教案,有的只是等待“检查”。

 多少教师教案仅仅是为了凑节数、凑字数,为了完成任务应付检查了事﹖这种教案浪费了多少教师有效的工作时间!

纵观教学管理中问题教案的正确定位十分必要。

 

    这里有必要明确教案与备课的关系。

备课是教师独立钻研教材并与教材对话,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实际,选择、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过程。

而教案则是教师把备课中得到的展示在教案本上,只要求写上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加工的东西,要避免把演讲、讲述的内容作长篇大论的书面抄写。

教师要讲给学生的知识要装在教师的头脑里,而不要做详尽的笔录。

在教案本上,有必要在页边上留些空白地方,以便在遇到未能预见的偏离计划的情况时,对原计划做必要的修改。

可以说,教案是备课的集中表现,备课是写教案的基础,两者密不可分。

    教案改革,提高备课质量已成为一个亟待正视的问题。

   1、教案改革的关键在观念的更新  

     一些教师认为:

教案就是教师上课时书本知识的展示,备课时就无外乎把书本上的知识点一一列举或堆砌在教案中,就像是把货物存放在仓库里一样,教师授课时就把这些东西一样样“搬”出来,装在学生脑袋里。

教案必须改革,面临新一轮课改,首要的是教育行政管理者、教师观念的转变。

教育行政管理者对教师工作的评价要多元化,教案仅仅是教学常规的一个部分。

而对教案的形式与内容的评价也应该多样化,字数多与少,内容繁与简,形式全与不全等应结合教师实际,编写教案要选用最适宜教师的形式,避免写教案“抄得不亦乐乎”、“凑字数”、“凑节数”,切实把教师的无效劳动减下来。

而教师要切实扭转把备课当成完成任务,备不备课、写不写教案一个样的观念;切实改变备了课,写了教案,但上课随意,讲到哪就上到哪的做法;要树立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案,切实优化教学的观念。

教师要实实在在备课,写出个性化、实用性的教案;要独立钻研教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形势,把教案的编写重点放在学习目标的拟定、教学程序与环节的设计、教法的选用、学法指导、板书的设计、作业的设计上,搌弃陈旧的“教案八股文”,多领悟教材、领悟编者意图,把教材的知识点熟记于脑,上课时把主要精力放在关注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上,真正优化教学,提高质量,提高学生素质。

    2、教案改革的形式

    教案是备课的展示与体现,至于采取何种形式还得根据教师实际而定。

目前,中小学课程改革才全面铺开,教师们莫说对教材、课程“熟于胸”,有的甚至见都没见过,如果不备课就盲目上课,后果将不堪设想。

写教案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有必要结合自己实际选择最适宜自己的方式编写教案。

    教案改革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课题计划与课时计划相结合。

课题计划是根据教学大纲或教师用书分配给本课题的时数,包括好几节课的一种计划,它适用于不大的课题如2-5课时。

有些教师认为课时计划比课题计划更重要,就可以在对整个课题加以深思熟虑的思考后,做一些初步的记号,只写每节课的课时计划。

    

(2)书上备课与编写教案相结合。

教师独立钻研教材,创造性进行教学设计,把对教材的理解,进行创造性加工的东西备在书上,而在教案中重点突出程序与环节的设计、教法与学法的运用。

  (3)详案与略案相结合。

可以针对某一篇课文或某一节甚至单元教材,抓住重点课与关键知识点详备教案,而次要的、简单的则可简单拟出程序环节。

对任教课程多、科目多的教师可突出详备主要科目,对其他科目则采取写略案或备在书上的作法。

  (4)经验丰富、对教材“烂熟于胸”的教师可适当使用以前的教案,但要求在教案上做增添删改,而且最多只能占总教学时的50%,其余的也须编写教案。

  (5)形成了一定教学体系、有一定特色的教师,可要求其备在书上,或只在教案本上简书程序。

这样的教师,即使不要求其写教案,他们也会在课前翻阅资料,博采群书;在课中关注学生需要,因材施教;在课后反思教学,不断改进。

 

  (6)集体备课与个人独立备课相结合。

集体备课有两种形式:

一是同年级同科目教师一起分析教材,设计教案,共同使用,每位教师在使用教案时针对本班实际而作适当变化;二是同年级同科目教师可各自备一些内容,备好后相互交流,相互参阅,取长补短,借鉴别人优点并作补充、删减,针对实际使用。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提倡教师个人多独立备课,独立设计教案。

  (7)新教师或对教材不能“烂熟于胸”的教师,应当写“好教案”,写“详案”。

这既是在备课,也是在上课之前“试上课”,是进一步熟悉教材的过程。

尤其是在新课程的实验中,教师们更应该备好教案,这将是一个对新课程深刻的思考过程、实践过程,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积极思考,发挥备课的作用。

    作为学校要给教师提供足够的时间及空间,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

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使教师由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向学者型教师转变,解放教师的手脚,为教师教学和教科研搭建研究平台,使教师在这个平台上更好地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真正达到科研兴校的目的。

几点做法:

    1、开放式备课:

即学校对教师备课不作过深过细的要求。

要求教师的备课带有开放性,富有个性的教学设计,教师既可以旧案新备,也可以使用卡片式备课,对教学经验较丰富的老师实行教案免检制度,这样就使教师从繁重无效地重复备课,应付检查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为教师自修、研讨,反思提供可靠的保证。

    2、保证教师有大量的自修时间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教师可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料,利用图书室、自修室、微机室等有利的物质条件,学习先进的科学教育理论及掌握教科研信息,从而使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们就可以视野上占据教育制高点,自上而下的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有目的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

    3、保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学主体借助于行动研究解决自身、教学目的和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而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在探索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反思性教学的教师不仅是完成任务而且追求更好地完成,不仅要知道自己的教学效果,而且要对效果及其有关原因进行“为什么”的思考,无止境的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从而使教师的教学经验日趋丰富,并时刻触发灵感,从而轻松地进入教科研领域。

    4、保证对集体备课模式有效利用。

增强集体备课的实效性,促进研与教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方式既可以是课前讨论,也可是课后研讨,或者是集体备课,或者课题研究、学习交流、教学反思等。

给教师提供足够的时间及空间,为教师搭建研究平台,使教师通过这个平台更好地展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其实,现代的教学设备,如网络可以为我们的集体备课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

利用校园网论坛,设置多个各年级、各学科的备课交流室,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有什么新的方法、有什么有价值的资源,我们都可以拿上去交流,突破了时间、地点的限制,十分可行。

建议的可行性:

    1、开放性:

开放式备课为教师教学拓宽了广阔的空间,使教师的教学更具有灵活性,打破了条条框框的束缚,使教师的教学更带有个性化的色彩,激发了教学的生命力。

    2、发展性:

这样的教学管理模式面向全体教师,适应不同层次的教师要求,使所有教师都能得到发展。

    3、人本性:

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充分尊重了教师的个性特征,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教研中,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促进了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并使教师有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4、实效性:

使教师从繁重无效的重复备课、应付检查的桎梏中解决出来,减少了无效的劳动,保证了教师自修及教科研的时间,增强了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注重了实际效果。

    5、针对性:

针对教案改革,目的性强,方向明确。

   总之,教案是多元的、多样的,没有唯一形式,如果现在就盲目取消写教案,放弃写教案,把备课简单化、模糊化,只能导致教师的教无序,学生的学无章,那么新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也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是非常不现实的,是有害的。

教案的改革要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校而异,切忌一拥而上,只能区别对待,让每位教师选择最适宜自身素质、能力、水平的形式去编写教案。

只有这样,教案改革带给教育的、教师的才会是福音,带给新课程改革的才会是一片希望、一缕清风。

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一堂好课就像一个情节曲折动人的故事,让人有锋回路转的感觉,让人有豁然开朗的心境,让人有雨后晴天的清爽。

而在一堂好课是需要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支撑的,正如李老师所讲教学设计之于课堂就如同建筑设计之于建筑,所以教学设计对于我们以后的教学非常为之重要。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它对我们的教学意义重大,为了更好掌握它,下面来了解它的重要性:

1、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

   传统教学中也有教学设计活动,主要是指教师的备课。

这种教学设计活动的局限是,教学上许多决策都是凭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意向做出的。

例如: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往往根据本人认为某内容是否重要,对有关内容是否熟悉和现成的教学大纲等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克服了这种局限,它是从教学规律出发,将教学活动建立在系统方法的科学基础之上,应用系统的观点和分析的方法,客观地分析了教学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从教学工作的问题和需要入手来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策略和方法等。

因此,学习和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技术,是促使教学工作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2、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长期以来,教学研究偏重于理论上的描述和完善,脱离教学实际,使教学理论成为纸上谈兵,对改进教学工作帮助不大。

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设计为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起到了桥梁作用。

一方面,通过教学设计,可以把已有的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指导教学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也可以把教师的教学经验升华为教学科学,充实和完善教学理论,这样就把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3、有利于对教师的专业成长

   近年来我国正进行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新教材和新教法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了较高要求。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由过去“教师对教材的忠实取向”向“教师与教材的互适”转变,即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只关注教法,不关心为什么教、教什么的问题,教师对教材的运用只有全部地接受、执行,不存在教师对教材的取舍增添的权力。

因此,仅仅是教材就极大地束缚着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

而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予了教师一定的教材运用灵活性,强调教材只是材料或范例、只是师生展开活动的中介与话题,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删减、增补教材,从而达到教师与教材的互相适应。

这种教师与教材的关系转变自然涉及到教师专业知识的延伸问题,即教师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局限于教材的知识视野、满足于教学参考材料的知识范围来完成教学,相应地必须根据教育对象的文化背景和认知水平、教育环境的许可与限制等因素,恰当地选用教材、灵活地增删教材。

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拓展知识视野。

因此,在此要求下教师会不断充实自我,知识更丰富,教师专业得到成长。

4、有利于提高教师处理各种教学信息的能力

   教学设计就是教师根据正确的教学思想和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总体结构及其有关层面所作出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

它是教师教育思想、思维流程和教学艺术的体现。

教学设计有着科学性,一是要求正确运用教育思想和教育原理,既切合教育教学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又反映教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两者相辅相成;二是要求这种思维流程顺畅、清晰,富于条理性和严密性。

这种思想准确性和思维逻辑性的有机结合,便是教学设计科学性的基本内涵。

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多种要素构成的。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用系统的方法对这些要素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计划,这就要求教师有很高的处理各种教学信息的能力,在此要求下,教师不断努力提高自身处理各种教学信息的能力。

我们迫切需要教案改革

■文《人民教育》

   目前,中小学教师的教案,十有八九是假的。

也就是说,教案不是在上课前写的,而是补写的。

这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凡是当过中小学教师的人莫不对此深有体会。

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要求教师写教案的初衷,是把备课的结果以书面形式固定下来,防止上课时遗忘。

但为什么大家都在抄呢?

是广大教师懒惰吗?

不。

笔者认为,这完全是不合理的教育工作评价机制造成的,是对教案不正确的认识在作怪。

不改革与教案有关的评价机制,这种情形还会继续下去。

  在我国香港地区,除了实习时期需要指导的实习生外,教师基本上不写教案,教育行政机构和学校从来没有统一要求让教师去写,教师备课的形式灵活、多样、自主。

这是很多人去香港考察学校教育后的最大感慨之一:

国外的教师也同样如此,几位外国教育专家到中国考察,发现教师都写着详细的教案,甚至有的学校的教师教案后面还有校长签字,感到十分惊讶,他们惊呼:

中国教师的工作负担之重,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减少教师的无用劳动,我们完全有必要向香港和国外同行学习,取消教案。

这也是广大一线教师的强烈呼声。

  一、教案形式呆板。

内容不实用。

造成大量浪费。

  目前教案形式的要求主要有:

1.教案要完整。

即在一篇教案中,应该有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课时安排、教案正文、教后感想。

正文中又包括导入、每一部分的详细教法、过渡语、小结、总结……2.教案要书写清楚、工整。

3.教案书写要及时,要在上课前写好。

  教案的形式,是典型的现代八股文。

众所周知,教案中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是原文照抄的《教学参考》。

既然参考书上已有,教师读了心中有数即可,为何还要再抄写一遍呢?

另外,教案正文要求十分繁琐,一般每一节教案的字数在1000~3000。

教师书写教案要边想边写,遇有疑难要查资料,因此,写一篇教案一般不会一气呵成,少说也得1个小时。

小学教师一天至少要上2节课,那么单是写教案起码得2小时以上。

  既然教案是为自己上课准备的,自己能看清是怎么回事就可以了,那为什么还要求工整、清楚呢?

这有何意义呢?

越工整,写起来就越慢,写教案所耗的时间就越长。

教师平时要上课,有大量作业和试卷要批改,要与学生交流,有的还兼任班主任,需要处理许多杂务。

因此,教师事实上根本无法按要求写详教案,为了完成工作难怪要抄教案了。

抄教案书上的,抄老教案,抄别的教师的教案。

赶上学校检查教案,大家更忙了,抄得不亦乐乎。

显然,抄的教案对教学没有一丝一毫的指导意义。

  绝大多数教师的教案是抄的,但多数人又不愿公开承认是抄的,尤其是面对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更是如此。

为什么呢?

因为许多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有一种先入之见,即“不认真写教案是对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

在公开的工作场合,或面对学生家长,为了表明自己对工作是“负责任”的,很多教师往往说,我的教案不是抄的。

这是很可笑的。

但笔者在做私下调查时,绝大多数的教师都很诚实,承认自己的教案是“假”的,是抄的。

当然,不排除有的教师按要求写教案,但这是极少数,不是主流。

  二、教案只是备课的一种形式。

无必要性。

  备课与写教案是不同的两回事。

备课,是对所讲课程内容和学生情况的了解过程。

备课的结果和课堂上要强调的内容完全可以记在课本上。

上课是一定要准备的,不备课上不好课,但一些人把此理解为“不写教案上不好课”,实为大谬。

很多从教几十年的老教师都坦诚自己的教案多为“假造”、“抄了一辈子教案”,但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不一样做得很好吗?

  笔者认为,如果习惯于写教案,那么备课的结果用简明实用的教案形式表达未尝不可,写在教材上也同样管用。

备课结果的表达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应该根据教师的习惯和学生情况来确定,没有必要千篇一律。

事实上,一个合格的教师,上课时不会边讲课边看教案的。

何况,许多精彩的课段事先往往预料不到。

很难想像,一个教师边看教案边讲课能产生好的课堂效果。

  三、教案改革关键在领导。

   如果校长或教育局长当过中小学教师,他应该非常清楚教案是怎么一回事,会积极主张改革教案的有关评价机制。

怎么改?

要注重教育教学效果的考查,把教师从繁琐无用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同志在自己做教师时反对写教案;当了领导,却要求教师“写详教案、写好教案”。

这其实是一种官僚主义作风。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应是领导干部的工作原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应是领导干部具备的操守。

  当前,广大中小学教师承受着来自学校和学生家长的压力。

日常要做许多琐碎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各种评比、考核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他们的身心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疲惫、敏感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废除假教案,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广大教师的不合理负担,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对此,我们必须正视它。

 

关于教案的断想

 ——一位教研员的心声

   ■过去当老师,被别人检查教案;现在当教研员,检查别人的教案。

   到底什么样的教案是好教案?

大抵来说,大家都会搬出这么几条:

   格式完整——有课题,有学情分析,有目标,有重点,有难点,有课时安排,有教具准备,有教学流程,有作业设计,有板书设计,有教学反思。

   内容具体——一篇课文的完整设计,总得有个千把两千来字吧。

   字迹工整——为什么要工整?

那是因为领导要检查啊。

   且这样的要求,不管你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一个样。

   于是,为了应对这样的检查,老师们开始了集体备课——所谓集体备课,大抵是分一下工,每人负责1-2单元,然后从网上或者朋友那里,找一些现成的教案,发给年级组的老师们共享。

   老师们真的会用这样的教案吗?

我可以根据我的长期观察,负责任地说,大部分老师是基本不用的。

因为每个人对文本的理解不同,教学风格不同,学生学情不同,怎么可以用千篇一律的教案呢?

   那么,这些成批克隆的教案,什么时候有用?

检查的时候!

   领导说,最近一个星期,要检查教案了。

于是,老师们拿出崭新的老早打印好的教案,开始补写反思——所谓反思,就是在每个教案的后面,写几句不痒不痛的话。

一般来说,2-3行,且多用红色字体。

表示,我是认真反思过的。

   面对这样崭新的教案,我常常无语。

 

   ■静下心来想一想,写这么繁琐的教案,到底是为了什么?

   教案是什么?

教案,即教学方案。

是为教学服务的,而不是写给检查的人看的。

   说句大白话,当下的大部分教案,不是为教学服务,而是为检查的人服务的。

   问题出在谁的头上?

当然是检查的人头上。

   那么,检查教案的人,能不能不看这种八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