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707348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7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测量方案.docx

《施工测量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测量方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测量方案.docx

施工测量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审批表

施组或方案名称:

施工测量施工方案

工程名称

信和大厦

结构形式

框架、剪力墙

建筑面积

44055.29m2

层数

地下2层地上20层

编制人

项目负责人

项目总工(意见)

同意该方案

签字:

项目经理(意见)

同意该方案

签字:

公司总工或主管副总经理(意见)

同意该方案

签字:

其他

目录

第一节、工程概况及施工测量工作内容4

第二节、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及标准4

一、基本要求4

二、测量相关标准4

第三节、测量准备工作5

一、测量机构及人员职责5

二、主要测量仪器的配备6

第四节、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建立7

一、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建立7

二、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建立10

第五节、建筑物主体土建测量11

一、轴线的竖向传递11

二、高程的竖向传递14

三、混凝土柱垂直度测量15

四、主体建筑装饰工程测量16

第六节、建筑物沉降观测17

一、沉降观测点的布设17

二、观测要求18

三、数据记录及处理18

四、观测周期18

五、沉降资料的提交19

六、沉降观测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19

第七节、竣工测量20

一、碎部测量20

二、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20

第八节、施工测量质量保证措施21

一、测量资料管理制21

二、仪器的检验及管理21

三、测量过程控制22

第一节、工程概况及施工测量工作内容

本工程测量编制依据为:

沧州市信和大厦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信和大厦施工图纸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本工程位于沧州市北京路南侧,紧邻沧州市高铁西站。

本工程为沧州信和大厦商业办公楼项目(信和大厦工程)主体结构为地下层数为2层,地上层数为20层。

主体高度79.050米。

地上建筑面积:

31862.84m2。

地下建筑面积:

12192.45m2。

总建筑面积为44055.29m2。

本工程施工测量内容包括:

控制网的施测、深基坑监测、主体建筑土建测量、装饰测量、沉降观测、竣工测量。

第二节、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及标准

一、基本要求

1、在施工测量定位的布局上要做到由“整体到局部”,在程序上要“先控制后碎部”,在精度上要由“高级控制低级”的基本原则。

2、测量组织结构合理,分测量员、测量工程师、项目总工程师、监理人员四级控制,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测量工作经验,经过专业的培训,做到持证上岗。

3、测量仪器必须经具有法定计量检定单位检定合格,精度必须满足工程施工要求。

4、测量过程采用规范的测量记录本进行记录,保持测量工作的严肃性和可追溯性。

二、测量相关标准

导线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导线长度(km)

平均边长(m)

测角中误差(")

边长相对

中误差

导线全长相

对闭合差

方位角闭合差

一级

2.0

200

±5

1/40000

1/15000

±10

二级

1.0

100

±10

1/20000

1/10000

±20

注:

n为测段的测站数。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每千米高差中数

中误差(mm)

仪器

型号

水准

标尺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附合或闭合环闭合差(mm)平地

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mm)

偶然中误差M△

全中误

差MW

与已知

点联测

环线或

附合

二等

±1

±2

DS1

因瓦

往、返

往、返

≤±4

≤±6

注:

L为附合路线或闭合环线长度;Li为检测测段长度(均以km计),n为测站数。

第三节、测量准备工作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包括:

建立测量组织结构和配备测量仪器。

一、测量机构及人员职责

为了保证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测量工作由项目总工程师全面负责,项目部设测量组,由一名测量工程师和2名测量员组成(人员资质及上岗证书祥见工程项目人员报审)其职责见下表所示。

测量机构及人员职责

序号

职务

职责

1

项目总工程师

1负责配合甲方联系测量大队进行拨地定位桩的测放,高程点的交接。

2负责向测量工程师进行拨地定位桩点和高程点的交底并组织进行复核。

3负责审批测量方案及测量定位资料,组织测量工作的开展。

4负责配合监理工程师、技术质量部门组织验收所承建建筑物的定位放线,组织实施工程项目的竣工测量。

2

测量工程师

1负责对甲方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和高程点进行复测,

2负责编制测量方案,布设测量控制网和对所承建建筑测放控制线。

3负责编写测量定位资料,对测量员进行技术交底。

4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配合驻地监理工程师、设计人员、技术质量部门进行检查验收,实施工程项目的竣工测量。

3

1依据测量工程师所测放的控制线进行细部放线和标高引测。

2配合进行各种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妥善解决。

3对测量资料按工程项目资料归档要求进行整理。

二、主要测量仪器的配备

为了保证本工程的测量精度,配备主要测量仪器及性能表见下图。

主要测量仪器及性能

名称

型号

数量

用途

精度

全站仪

索佳2110

1

导线测量、施工放样。

1"2mm+2ppm*D

精密水准仪

徕卡NA2

1

高程引测、沉降观测

±0.4mm/km

水准仪

天津DS32

2

标高测量控制

±1mm/km

测斜仪

RT-20MU

1

深基坑水平位移监测

±6mm/25m

磁性沉降仪

R-4

1

深基坑垂直位移监测

1±0.5mm

经纬仪

苏一光J2

2

轴线投测、柱模板垂直度测量,水平位移监测

2″+0.8″

激光铅垂仪

苏一光JC100

1

轴线点的竖向投递,主体垂直度监测。

1/100000

对讲机

建TK-3107

4

测量现场联络

/

50m钢尺

/

2

高程的竖向传递,轴线细部点放样

计量检定合格

塔尺

/

2

工程超平、标高引侧

/

铟钢水准尺

/

2

高程控制点引测

/

以下为工程测量仪器示意图:

(工程使用仪器合格证及检验报告见工程资料仪器报验)

第四节、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建立

一、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1.1建立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准备工作

1、收集原有测量控制点资料以及与本项目实施相关的全部建筑物、构筑物、交通道路的平面图。

2、确定测量定位的精度要求

3、选点:

根据总平面图选择合适的主控制点位,现场踏勘将控制点布设在土质稳固安全、易保护的地方,相邻控制点间保证通视良好不受旁光折射影响,埋设地方应避开室外管线施工作业面。

4、埋石:

根据选定的点位,主控制桩采用螺纹钢筋植入。

用混凝土浇筑作好测量标记,控制桩周围1米见方用钢管维护,埋石及桩位保护见下图:

 

1.2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1、建筑场地大于1km²或重要工业区,宜建立相当于一级导线的平面控制网。

2、当根据原有控制网进行引测时,应先复核,复核定位误差应满足要求。

1.3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法

本工程控制网控制网分两级布设,首级为场区控制网暨总平面控制网,以沧州市测绘所或甲方提供的导线点为基准进行测设。

二级控制网为轴线控制网,以总控制网点为起算依据,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测设。

1、首级总平面主控网的测设

由于本工程场区占地面积较大,所以宜采用一级导线精度进行测设。

首级平面总控制网布设成闭合环形导线,采用全站仪导线法进行测量。

(1)导线的外业测量:

根据沧州市测绘所或甲方提供的拨地定位桩点(至少三点)坐标,采用后方交汇的方法检验其准确性。

无误后将全站仪架在其中一基准点上对中整平后,后视另一点定向,采用闭合导线测量的方法联测场区主控点进行导线测量,并用专业手簿记录好观测值。

(2)导线的内业计算:

当导线外业观测结束后,进行导线平差计算,平差前要先检查导线方位角闭合差及全长相对闭合差是否满足规范要求,计算过程如下:

1)计算方位角闭合差fβ

方位角闭合差fβ=fβ真-fβ理,由于闭合导线fβ理=0,所以fβ=fβ真。

2)计算导线相对闭合差

fx=∑△x;

fy=∑△x;

导线全长闭合差fs=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fs/∑s

(3)导线的平差处理

若以上两项限差均符合要求,可以进行平差处理。

本工程采用一级导线施测,应采用严密平差法,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平差。

(4)控制网的恢复保证措施

施工中大型机械和车辆比较多,对控制点容易造成损坏,为恢复控制点,我们采用方位角定向法实施。

具体操作如下:

1)在原有道路上选择视野开阔处钉入钢钉布设一基准点,根据沧州市测绘所或甲方给定的拨地定位桩点测量出该点坐标。

2)在该点架设全站仪后视拨地定位桩点定向,照准远处路灯灯杆,记录方位角。

3)以该路灯灯杆及所观测方位角为定位依据检测各主控点坐标。

见下图所示

 

 

2、轴线控制网的测设

(1)轴线控制网的布设

根据本工程建筑物定位特点,主楼轴线与地下车库轴线分别布设成建筑方格网进行整体控制,依据总平面定位图给出的定位坐标点及轴线间关系,定出地下车库及主楼相互垂直的两条轴线为主轴线,轴线控制桩应偏移主轴线1米,防止结构施工时对视线的阻挡。

(2)轴线控制网的外业测量

1)主轴线的测设

以主控制网点为起算依据,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放样法定位出主轴线控制桩点,轴线控制桩点应埋设在基坑边土质较稳定处,采用木桩钉入用混凝土维护,采用直角坐标放样法定位轴线加桩点,加密主轴线布设方格网。

(3)轴线控制网的检查

轴线加桩点采用极坐标放样法复核,主轴线的检查将全站仪架设在中心点上,测量主轴线水平夹角,若它们与180°之差超过±5"规定时,进行误差改正。

点位偏移值按公式d=a×b/a+b(90-β/2)计算,原理见下图。

式中:

d:

表示点位竖向偏移值

b:

表示中心点CZ与主轴线上两端点的距离

β:

表示观测主轴线两点的水平夹角。

 

二、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高程控制根据甲方提供的水准基准点为依据,我方测量人员使用精密水准仪LeicaNA2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对甲方所提供的水准点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结合场区情况,在场区与业主所提供的水准基点间埋设半永久性高程点,作为保证施工竖向标高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

该点也可作为以后沉降观测的高程基准点。

高程控制点位于道路中线上点采用直螺纹钢筋植入,场区内点的埋设见下图:

 

2.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高程基准点应尽量环布场区,点位的间距大致相等,间距宜小于1km。

距离建筑物距离不宜小于25m;距回填土边线不宜小于15米。

2.2高程控制网的施测

按照预先埋设的半永久水准点的路线,采用精密水准仪对所提按二等水准精度(精度要求见表)进行施测设一条闭合水准路线,经平差后作为本工程高程总控制网。

2.3高程控制网的内业计算

水准线路应按附合路线和环形路线闭合差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按下式计算:

Mw=

式中Mw——高差全中误差(mm)

W——闭合差(mm)

L——计算各W时,相应的路线长度(Km)

N——附合路线或闭合路线环的个数

内业计算最后成果的取值精确至1mm。

第五节、建筑物主体土建测量

因本工程含有地下室,所以主体土建施工分为地下和地上两部分。

一、轴线的竖向传递

1.1基坑轴线的投测

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并凝固后,将经纬仪架设在与之相对应的轴线控制桩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轴对面方向桩,以正倒镜挑直法将控制轴线投测到作业面上,投测允许误差±2mm。

轴线投测方法见下图,然后以控制轴线为基准,以设计图纸为依据,放样出其它轴线和柱边线、洞口边线等细部线见下图所示。

放样点位误差见下表。

 

 

基础放线的允许误差

序号

项目

允许误差(mm)

备注

1

外廓

主轴

线长

L(m)

L≤30

±5

30<L≤60

±10

60<L≤90

±15

90<L≤120

±20

120<L≤150

±25

150<L

±30

2

细部轴线

±2

3

承重墙、梁、柱边线

±3

4

非承重墙边线

±3

5

门窗洞口线

±3

1.2地上结构轴线的投测

1、轴线内控网点的布设

轴线内控网点的布设要尽量选择在首层楼板,建筑物外廓轴线及单元、流水段分界轴线和楼梯间、电梯间两侧轴线,躲避开柱、梁、剪力墙的位置。

为保证控制点精度、方便检核每施工段控制点不少于三个。

首层设置的内控网点采用全站仪进行闭合、校正,精度要满足现场施工测量要求,首层内控网点作为轴线向上传递的依据。

2、轴线内部控制点的埋设

内控点在首层楼板或零层板相应位置上需预先埋设铁件并与楼板钢筋焊接牢固。

各层施工浇筑混凝土顶板时,在垂直对应控制点位置上预留出200mm×200mm的孔洞,以便轴线向上投测。

预埋铁件由100×100×8mm厚钢板制作而成,在钢板下面焊接12钢筋,且与首层楼板钢筋固定牢固。

预埋件及埋设示意见下图:

 

3、楼层轴线传递

地上楼层放线时,首先将设置在首层的内部轴线控制网进行闭合,满足施工要求精度做为地上楼层投测的依据。

楼层传递采用激光垂准仪,投测上来的内部轴线控制点进行复核,闭合后再进行细部放线。

轴线传递过程详见下图所示,控制点竖向传递及精度指标见表所示:

表轴线竖向投递允许误差

序号

项目

允许误差(mm)

备注

1

每层

±3

2

总高H

(m)

H≤30

±5

30<H≤60

±10

3

60<H≤100

±20

 

 

二、高程的竖向传递

2.1基坑标高的引测

地下结构施工开始后,需要向基坑下引测标高基准点,引测方法:

悬吊钢尺法,具体操作原理见下图:

 

2.2地上结构标高引测

地上结构标高引测时首先采用精密水准仪将地下施工阶段传递上来的标高基准线与高程控制网进行联测,校核后做为地上结构的标高控制线,向上传递方法采用悬吊钢尺法。

标高控制网定期进行复核,根据复核结果及时调整、修正,保持整个工程标高控制的统一性。

标高传递允许误差见下表:

表标高竖向传递允许误差

序号

项目

允许误差(mm)

备注

1

每层

±3

2

总高H(m)

H≤30

±5

30<H≤60

±10

3

60<H≤100

±20

三、混凝土柱垂直度测量

一层柱身模板支好后,采用平行(移)线投点法来检查柱子的垂直度,并将柱身模板矫正。

其施测步骤如下:

先在柱子模板上端根据外框量出柱边中心点和下端的同侧中心点相连弹以墨线,然后根据柱中心控制点A、B测设AB的平行线A′B′,A′B′与AB的距离以在所检测范围内能保持通视为准,但为便于操作,其间距不宜过大。

将经纬仪安置在B′点,照准A′。

此时由一人在柱上扶持塔尺,并将塔尺横放,使尺的零点水平对正模板上端中心线,竖向转动望远镜照准部仰视塔尺,如十字丝处读出的距离正好与两条平行线间距相同,则柱子受检测面模板与轴线垂直,否则应将模板进行矫正,直至读出的数据正确为止。

同理,按此法可校正柱的另一侧。

施工中一般是先用铅锤(线坠)进行初步校正,最后才用仪器精确校正。

二层以上柱的垂直度采用铅垂仪进行校正。

用轴线外侧控制线(具体距离以实际施工为准)检查柱模底部位置是否正确、是否方正,调整正确后用铅锤钢卷尺吊垂直,楼面内侧吊至柱底,楼面外侧柱面应吊至一层柱+500㎜处,用钢卷尺量垂线与模板间的距离,以确定模板垂直度偏差。

吊柱外侧面时,下部量至混凝土面其读数应考虑加上模板厚度,吊垂线时用钢卷尺量垂线与模板的距离位置,至少量3处,即上中下三点,角柱要用经纬仪复测,柱垂直度允许偏差:

层间5m及5m以下≤8㎜,5m以上≤10㎜,全高≤H/1000,但不大于30mm。

四、主体建筑装饰工程测量

4.1楼地面工程测量

1、细石混凝土楼地面:

按+500mm水平线测出面层标高,弹在四周墙上。

拉线抹灰饼,做标筋,间距1.5~2m。

然后开始施工,施工时用2m刮杠将标筋间的地面刮平同标筋高度。

2、地砖楼地面:

根据墙面水平基准线,弹出地面标高线,然后做灰饼,灰饼表面应比地面标高线低一个面层的厚度,然后按灰饼冲筋。

有地漏和排水孔的部位,应从四周向地漏或排水孔方向做放射状标筋,标筋纵横间距1.5~2m。

在找平层上弹出定位十字中线,地砖则以此中线进行排砖,排好后再开始贴砖。

4.2装饰工程测量

1、抹灰工程

(1)抹底层灰前必须先找好规矩,即四角规方,横线找平,立线吊直,可先用检测尺检查墙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根据检查的实际情况,在兼顾抹灰的总平均厚度的原则下,再决定墙面的抹灰厚度,然后进行挂线做灰饼。

每隔1.2~1.5m左右及在门窗口阳角等处上下各补做灰饼。

(2)待砂浆灰饼凝硬后进行冲筋,使用与灰饼成分相同的砂浆,在上下砂浆饼之间做宽约30~50mm的灰浆带,并以上下砂浆饼为准,用刮尺推平。

冲筋完成后应待其稍干后才能进行墙面的底层灰的抹灰作业。

(3)待底层灰稍干后,再抹面层灰,然后以冲筋为准,用刮尺刮平,用抹子打平压光。

面层施工完后,全面检查其垂直度、平整度,阴阳角是否方正、顺直,发现问题及时修补处理。

(4)外墙抹灰时先在外墙窗上平用水平仪测平面控制点,使所有窗上部保持同一水平面,所有外墙窗竖向用经纬仪控制在同一垂线上。

外墙抹灰时按要求尺寸弹线分格,粘分格条、抹滴水槽。

2、吊顶

(1)弹线:

主要是弹标高线和龙骨布置线。

(2)弹标高线,根据设计标高,安500㎜线将标高弹至墙面或柱面上。

标高线是角铝固定的依据线,也是调平龙骨的依据。

(3)弹龙骨布置线,根据确定的天棚尺寸,将龙骨位置弹到楼板上,作为固定龙骨的依据。

如果天棚有不同的标高,那么应将变标高的位置弹到楼板上。

龙骨间距、吊点位置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放线定位。

第六节、建筑物沉降观测

由于本工程土质较差变形观测精度较高,为检验本工程建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建议本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交由有测绘资质的第三方单位完成(本公司跟踪测量)。

一、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1.1沉降观测点的布设要求

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的要求,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布置在变形明显而又有代表性的部位;

2、稳固可靠、便于保存、不影响施工及建筑物的使用和美观;

3、避开暖气管、落水管、窗台、配电盘及临时构筑物;

4、承重墙可沿墙的长度每隔8m至12m左右设置一个观测点,在转角处、纵横墙连接处。

5、沉降缝两侧也应设置观测点;

6、框架式结构的建筑物应在柱基上设置观测点。

为了便于观测及长期保存,观测点采用暗藏式。

埋设时用φ32的电锤在设计位置打孔,将直径28mm、长度12cm的预埋件放入孔内,周围用环氧树脂填充使牢固。

观测时将活动标志旋紧,测毕取出,盖好保护盖。

这样既不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又起到保护标志的作用。

沉降观测点埋设如下图所示。

 

二、观测要求

1、观测仪器

观测仪器采用LeicaNA2精密光学水准仪及与其配套铟瓦条码尺。

2、观测方法

沉降观测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要求,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

观测过程中应做到:

主要观测人员固定、仪器及附属设备固定、安置的镜位固定、观测方法及程序固定。

3、观测的技术要求

沉降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按下表要求进行。

表沉降观测技术要求

等级

仪器型号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累积差

视线

高度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二等

LeicaNA2

≤30m

≤1.0m

≤3.0m

≥0.3m

4

三、数据记录及处理

采用平差程序自动进行平差计算,减少人为误差发生,提高工作效率。

四、观测周期

沉降观测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连续往返观测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沉降观测点的初始值,荷载变化期间的观测周期要求如下:

1、施工期间地下室每层观测一次,地上部分每两层观测一次;

2、基础周围大量积水、挖方、降水及暴雨后应观测;

3、出现不均匀沉降时,根据情况增加观测次数;

4、结构封顶至工程竣工,观测周期按下列要求进行:

(1)均匀沉降且连续三个月内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1mm时,每三个月观测一次;

(2)连续两次每三个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2mm时,每六个月观测一次;

(3)交工前观测一次;

(4)竣工后,第一年观测2次,以后根据实际情况及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的要求来决定观测次数。

直至建筑物达到基本稳定(1mm/100d)时,停止观测。

五、沉降资料的提交

1、沉降观测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连续观测两次,取平均值作为沉降观测点初始值,并提供首次技术报告。

技术报告包括:

作业说明;沉降观测记录;基准点与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

2、正常观测中,每观测一次,提供作业说明、沉降观测记录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

3、沉降观测工作完成(作业终止)后,提供汇总分析报告。

作业说沉降观测记录。

表沉降观测记录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高程

(mm)

沉降量

(mm)

累计沉降

(mm)

高程

(mm)

沉降量

(mm)

累计沉降

(mm)

高程

(mm)

沉降量

(mm)

累计沉降

(mm)

1

 

六、沉降观测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1、曲线在首次观测后即发生回升现象

第二次观测后曲线发生回升,第三次观测后曲线又发生下降。

发生此种现象一般是由于首次观测精度较低造成的,第一次观测成果作废,将第二次观测成果作为首次观测。

2、曲线在中间某点突然回升

发生此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水准点后观测点被碰动所致。

若水准点被碰动,改用其他水准点引侧。

若观测点被碰动则需要重新埋设,选择结构和负重都相近的临近点的观测成果作为此点的沉降量。

3、曲线自某点渐渐回升

此种现象是由于水准点下沉造成的,应测出水准点的下沉量,对观测点进行改正。

4、曲线破浪起伏现象

曲线在后期呈现破浪起伏现象,此种现象是由于测量误差引起的,应根据整个情况进行分析,决定自某点起将波浪线改为直线。

第七节、竣工测量

竣工测量的最终成果就是竣工总平面图,它包括反映工程竣工时的地形现状、地上与地下各种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各类管线的平面位置与高程的总现状地形图。

竣工测量从施工准备开始就应有次序地、一项不漏地积累各项预检资料,尤其是对隐蔽工程,一定要在填土前或下一步工序前及时测出竣工位置。

竣工测量分为碎部测量和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

一、碎部测量

1、主要建筑物及一般建筑物墙角和场区边界围墙角的测量

主要建筑至少要测量三个主角坐标,圆弧的中心坐标,及半径。

2、电讯线路测量

测量出高压、照明及通讯线路的起点、终点坐标及转点标杆中心坐标。

3、地下管线测量

上水管线测量出起点、终点、弯头三通点和四通点坐标,下水到应测量出起点、终点及转点井位坐标,地下电缆及电缆沟要测量出起点、终点及转点中心点坐标。

4、交通运输线路测量

定位出场区行车道位置,停车场要测量出进车道与出车道位置并在总图上标明。

二、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

1、本场区建筑物及景观较多,为使竣工图表示清晰宜采用1:

5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