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月光曲教学实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701090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窦桂梅月光曲教学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窦桂梅月光曲教学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窦桂梅月光曲教学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窦桂梅月光曲教学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窦桂梅月光曲教学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窦桂梅月光曲教学实录.docx

《窦桂梅月光曲教学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窦桂梅月光曲教学实录.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窦桂梅月光曲教学实录.docx

窦桂梅月光曲教学实录

窦桂梅月光曲教学实录

言语智慧从哪里来——听《成吉思汗和鹰》有感

就语文课来说,教师的实践智慧,我认为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教育学智慧,言语水平智慧。

贺斯:

对学科本质的认识是一切教学法的基础。

现在的教师大都脱胎于传统教育,是在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考试为评价的唯一标准的模式中熏陶出来的,他们的现代教学能力先天不足。

教师往往喜欢以一种自己熟悉、已经掌握的方式进行教学,尽管这种喜好隐藏得很深,甚至连教师本人都未曾意识到。

因此,大多数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时总是按一种思维惯性进行,这种固定的模式一旦内化为教师本人的观念和行为,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渗透在教师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形成一种行为的惰性。

即使教师已接受了新课程的观念,在具体的操作中,仍然会回到传统教学的主导地位,限制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作为一个中年教师,我对自己,以及青年语文教师提出以下两个建议:

1读书。

一名语文教师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水平,可以反映在他的文本解读、课堂应变等诸多方面。

但语文教师的阅读视野不可以仅仅停留在教材、教参的一亩三分地上,而应通过广泛的文学、历史、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丰富阅读,打开自己的阅读视野,同时,也打开学生的言语智慧的视野。

工资再低也要买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屋子再小也要藏书,工作再忙也要读书。

2反思。

我建议青年教师写教学日志。

教学日志是一种对教师自己的思想变化和行为变化的记录。

写日志的过程是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的过程。

写日志是教师用来记录和澄清自己的思路的方法,也是洞察和澄清实践意义的方法。

要写就要写自己课堂上的故事。

可以选择自己每天的教育教学中真实、典型、有深刻感受的事例,甚或细节,比如今天的教学中哪一个环节设计得巧妙,哪一处师生对话还可以更精彩······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的缺点和毛病就被一个个地改掉了,留下的将是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叶澜老师:

一个教师上十年课不一定能成熟起来,但写一年的教学日志却肯定能够成长起来。

9一堂好课好在哪儿——有感于一节科学课

名医一把刀,名角一台戏,名师一堂课。

这些,都是教师课前备的料,不一定在这堂课上都讲,可学生提到了,教师就把储备在电脑中的图片调出来,让学生观察。

有缺憾是真实性的重要指标,而唯有真实的课堂才称得上真正的“好课”。

好课不必求得大的圆满。

一堂课留有些许“遗憾”、“瑕疵”,不是教师追求的结果,而是事物的必然。

10数学语言的正确与准确——听《观察与记忆》有感

数学教师只有自己对语言敏感,才会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

教师一句不准确的话,可能就会让孩子的知识体系形成一个漏洞;我们一句不经意的语言,可能就会阻碍孩子的语言及思维发展。

面对刚刚上学才几天的孩子,没有经验的教师经常会说:

“看谁注意力不集中!

”“一定要注意观察!

”——这样的语言多么抽象!

孩子听到这些话,是不能将之与具体的“做法”联系在一起的,自然就做不到“眼睛看着黑板”之类的要求。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些过渡语,或者小结语,安老师都使用简练的语言。

比如,出示具体要求——“下笔最好一次性,尽量不用橡皮”、“静静地看,默默地读”。

对刚刚上学的小朋友,也不一定非要用“太好啦”等来评价,我倒是觉得只说出“对”与“不对”会更好。

当教师拿出上图的时候,有个学生马上说:

“我家里也有。

”教师马上接了一句:

“是啊,这个宝贝你家里也有。

那我们就一起找一找藏着的一个小朋友吧。

”多好!

——没有斥责,课堂上当学生的表述出现“岔路”时,教师没有绕圈子,而是顺水推舟。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随时提醒学生注意正确的拿笔姿势和书写姿势。

11向着有氧的教室——有感于一节体育课

12隔窗看课——听《隔窗看雀》有感

阅读与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是有明显区别的。

阅读教学的这扇窗就是:

遵循儿童认识事物的学习规律,遵循语文阅读的规律,采取有效的办法,让学生看明白文章要表达的意思,感受到作品深处的东西。

13和年轻教师一起成长——由《师恩难忘》一课引发开去

现在,大多数语文课都是把课文“摩挲”一遍,读读课文,写写字词,平平淡淡,干巴巴的。

当然,有些环节这样做,是相当必要的。

不过,如果天天如此,不管什么“寓言”“散文”“说明文”,都一成不变地简简单单地上下来,一年、两年、六年,那么,语文便成了没有感情、没有思想的白纸黑字,它怎么可能不让学生味同嚼蜡呢?

教师备课时一定要有“主题单元”的意识,并且要注意内容分布的单元性。

分析整个主题单元,既见了树木,也见了森林。

之后,教学每一篇课文的时候,就会全面把握,或者高屋建瓴。

即使有些单元主题在教材中体现得并不充分,教师也完全可以重新组合教材。

细读主题单元中的每一篇课文后,一定要备“语文天地”中的各部分练习。

可以在教学每篇课文的时候,选择相关的适当练习放入教学过程中。

个人的风格不必刻意改变。

人的天性很难改变,上课时教师如果不刻意避免自己的缺点,注意力就能更好地释放到学生身上。

在平常的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

这个问题我要能力强的回答,作提升;那个问题我让中等学生发言,作强调;有的问题我让学困生来重复,作巩固和鼓励。

这样教学,卡在一个地方,过不去的时候,你就回过头来想想自己的教学预设有没有问题,学生为什么不接你的话茬,而不能只找一两个成绩好的孩子发言,就滑过去了。

这样才能给你下一次的教学带来借鉴。

学生的“一副好口才”从哪里来?

课堂上一定要训练。

首先,要让学生把声音放开,做到落落大方、侃侃而谈。

当下,说一个人老实,不爱表达,这并不是优点。

因此,要给学生创造朗读、口语交际、讨论等锻炼机会。

14字,必须好好写——由《祖国在我心中》引发的感想

2004年,广西参加高考的考生共有20多万,在第一次阅卷时,作文得满分的只有68篇,可经过复审,作文得满分的试卷增加到497篇。

这后增加的429篇满分卷,大多是因为卷面字迹不够美观,差一点被埋没的。

在识记过程中,要适当渗透识字知识和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15一节现代诗歌课引发的思考与建议——有感于《下雪的早晨》

我认为有两种倾向值得思考:

1低年级的现代儿童经典诗歌,被当作纯粹的识字载体。

当然,这没有错,问题是一点诗的知识都不渗透,就浪费了这些诗,那还不如另选一个文本进行识字教学呢。

2中高年级的现代诗歌课,采用了千篇一律的讲读课模式,甚至,把诗歌拆得七零八落,使之成为简单的用件。

好诗是否都要仿写?

究竟什么文本适合仿写?

吃馒头,就一定要长出肉?

这是功利主义的教学行为,也是对作家的不尊重。

16如何实现真正的师生平等对话——有感于《月光曲》及其他几课

你和别人在一起说话,看似你来我往互相说,却并不一定就是真正的对话。

对话是带有共同的“语言密码”,进行深入交流,达到一定交流目的的过程。

否则,对话就成了对答,或者一问一答的简单沟通。

17从一节低年级识字课,看小班化教学——有感于《小母鸡种稻子》

小班化教学的重要前提是必须依托于学科内容。

凡是学生能够自己探索得出的,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凡是学生难以理解或不易接受的,可以适当创设机会,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主动建构知识;凡是学生独立学习有困难的,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互相帮助。

18疑问·追问·叩问——听《印度洋上生死夜》一课后的道德质疑

这篇文章的道德价值不带有普适性。

因为这样的事情,我们可能一辈子都遇不上。

学习这个故事,既要走进去,也必须走出来。

答案一定是多种多样的。

可是,所有的答案都不能轻易肯定或者否定,不能轻易用道德的尺子过早地给学生作评价。

因为这些答案只是学生一时的言语,它必须经过岁月的淘洗。

19加强语言的规范化和“语文化”——有感于几节语文课上教师的语言

教师的导语、过渡语、评价语、结语等“链条语”是否语文,也要关注。

有些语文教师在说课过程中的过渡词总是“那么”,15分钟的说课,有人竟然用了42次“那么”。

在平时听课的过程中,听到有个教师一节课用了30多次“怎么啦”。

还有的教师课堂对话时,总是没完没了地问“对不对”。

如果将“你读得真好”,根据当时的情境换成“你读得字正腔圆”“你读得声情并茂”或“你读得优美动听”,那么既能激励学生,又用语文的方式让学生具体感受到自己究竟“好”在哪里,并积累词语。

再比如“你回答得太好了”,在中年级的课堂上,这句话应该具体为“你用一句话来概括,很准确”,或者“你刚才用了一个比喻句,很恰当”,或者“你用了三句话,构成了一段话,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很紧密”。

这样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学段特点,用语文的要素评价学生的过程,就是语文学习的过程,它既是客观的评价,又进一步强化了中年段语文的训练点。

20“专业”与“职业”的思考——由一节音乐课想到的

职业本没有高低之分,只是角色不同。

20世纪50年代,北京四中有一个数学教师,教得非常不好,课堂秩序很混乱,因此,家长强烈要求把这个教师换掉。

这个教师被调离了教学岗位。

这个教师就是陈景润先生。

这充分说明了数学家和数学教师是两个职业。

21基于经验的学习从哪里来——有感于《雪地里的小画家》和《我有一盒彩笔》

学生的经验:

已有经验、过程本身。

教师的经验:

教师原有的经验、学生已有的经验。

教学引领者的经验。

22比赛,要赢的是自己——有感于听到的几次赛课

我要感谢比赛带给我的好处。

可以说,通过各种评比获得的资本,是我一步步成为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的助跑器。

教学过程的不可测性,决定了比赛评定的模糊性,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恕我直言,手里明明有说课或教学比赛的标准,但大多数评委根本不细细研究,听课的时候也不一定按照标准考量(当然,也许“标准”不值得参考,对此另当别论)。

我也经常当评委,很多时候就是凭着整体判断打分的。

影响比赛结果的,不仅有比赛的标准问题和评委打分的感觉问题,有时候还有偶然因素。

我写下自己的经历,就是要说明,比赛中有很多变数。

你又何必在意比赛的结果呢?

清晰的脚印,总是印在泥泞的路上。

从获得的荣誉以及比赛的情况来看,现在,我再也没有在吉林的时候那么“幸运”了。

然而,通过这十多年的积攒,我所取得的成绩比以往更结实,更厚重。

教师们尊重我,并不是因为我比赛时的优秀,而是因为平时和他们在一起摸爬滚打时显示出的功夫。

我要告诉自己,也要告诉年轻人,人生就是一场比赛。

胜负并不那么明显,也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心中要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跑道。

可以说,在学校,甚至在上级眼里,比赛提供的应该是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

通过比赛,教师、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认识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从而扬己之长,补己之短。

对于教师、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说,这才是最有意义、最为实际的。

要告诉自己,也告诉年轻人,比赛就是游戏。

一场游戏一场梦。

梦醒后,拍拍脑袋瓜,想一想,你将走向哪里,你最在意的是什么。

在游戏结束后,最重要的是,回到你的家人之中,回到你的学生中间,过一种最平实的生活。

一句话,考察我们教师,还是要看你和学生们在一起时的状态。

比赛获奖的确能给你带来一定的荣誉,但参赛教师们比赛结束后回到学校,不是依然要上课,要批改作业吗?

在全国小语界脱颖而出的又有几个呢?

比赛不外乎是一场游戏或者“狂欢”,它并不是生活的本身。

我们每天所面对的日子,才是生活。

不要把比赛看得太重。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高大与渺小,也没有绝对的输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