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2课我有一个梦想讲义新人教必修.docx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2课我有一个梦想讲义新人教必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2课我有一个梦想讲义新人教必修.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2课我有一个梦想讲义新人教必修
我有一个梦想
(一)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
马丁·路德·金(1929—1968).1948年大学毕业。
1948年到1951年期间.在美国东海岸的费城继续深造。
1963年.马丁·路德·金觐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
1963年8月28日.在林肯纪念堂前.发表了《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
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1968年4月.马丁·路德·金前往孟菲斯市领导工人罢工时被种族主义分子枪杀.年仅39岁。
作品
《我有一个梦想》《阔步走向自由》《我们为何不能再等待》。
评价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非暴力主义者。
他一生致力于黑人民权运动。
从1986年起.美国政府将每年一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
从1987年起.其诞辰日也成为联合国的纪念日之一。
(二)人物轶事
黑人“非暴力”民权运动的先驱
马丁·路德·金是近现代以来最伟大的民权运动领导人之一.其以高尚的情操、包容的胸怀、顽强的斗志、坚定的信念几乎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
由他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领导的一系列黑人民权运动.以一种积极的方式逼迫美国兑现宪法赋予黑人的正当权利。
马丁·路德·金领导的抵制种族隔离运动最大的特色就是“非暴力”.从最初蒙哥马利的“抵制公共汽车”运动.到亚特兰大的学生“静坐示威”运动.再到奥尔巴尼的“自由乘车”运动.以至于以后的伯明翰抗议运动、华盛顿游行…….他都极力主张采取非暴力的形式.面对极端种族主义者的炸弹、高压水龙、警犬、砖头、啤酒瓶.以及惨无人道的暗杀.马丁·路德·金和众多黑人采取的是静坐、和平集会、游行示威.甚至是跪着抗议.这种“非暴力”的方式令一些黑人也感到很不解.面对压迫、强权.为什么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反而采取这么温和的方式.难道“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不是真理吗?
对此.马丁·路德·金在著名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中说得很清楚.“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
”换言之.马丁·路德·金在黑人民权运动中所争取的不是让白人偿还几百年来压迫黑人的血债.而是黑人和白人的和睦相处.没有歧视.没有压迫.“那时.上帝的所有儿女.黑人和白人.犹太教徒和非犹太教徒.耶稣教徒和天主教徒.都将手携手.合唱一首古老的黑人灵歌:
‘终于自由啦!
终于自由啦!
感谢全能的上帝.我们终于自由啦!
’”换言之.马丁·路德·金追求的是一种博爱.白人压迫黑人.不符合上帝的意旨.黑人反过来若用暴力的方式压迫白人.也不符合上帝的意旨。
(一)背景链接
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在阿拉伯乘坐公共汽车.坐到“白人专坐”的区域内。
她拒绝挪动座位.而被警察带走。
于是黑人民众成立了一个组织.要求公共汽车公司改变这种不公正的做法.马丁·路德·金被推荐为这个组织的领头人。
他们在市内散发了好多传单.传单说:
“你去上班时.请乘公租车去.或搭别人的车去.或步行。
”整整一年里.黑人拒绝乘坐市内公共汽车。
马丁·路德·金号召黑人不要步行.而要继续斗争。
他的房子被人毁坏了.有段时间他的生命也受到威胁.最后该州首府律师说.公共汽车公司无权在车上把黑人和白人分开。
1963年8月28日.华盛顿特区组织了一次二十五万人的集会.要求种族平等。
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万的黑人发表了一篇演说.这就是本文——《我有一个梦想》。
(二)常识整理
Ⅰ.文学常识
演讲辞的结构
演讲辞的结构分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原则上与一般文章的结构大致一样。
(一)开头
也叫开场白.通常有以下几种:
1.开门见山.揭示主题
把要向听众揭示的论点摆出来.使听众一听就知道讲的中心是什么.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
2.说明情况.介绍背景
要从演讲的中心论点出发.不能信口开河.离题万里.更要防止套话、空话.败坏听者的胃口。
3.提出问题.引起关注
根据听众的特点和演讲的内容.提出一些激发听众思考的问题.以引起听众的兴趣。
这种问题应该新颖、独特.确实能促使听众去思考。
(二)主体
这是演讲的正文和核心部分.也是演讲稿的高潮所在.内容安排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确定结构形式。
演讲稿的形式比较活泼.或旁征博引、剖析事理.或引经据典、挥洒自如.或层层深入、就事论事。
2.认真组织好材料。
首先必须保证例证的真实性、典型性。
演讲稿不能太长.一般30分钟左右最好。
内容要求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构筑演讲高潮
演讲高潮要体现三个特点:
一是思想深刻.态度明确.最集中体现演讲者的思想观点;二是感情强烈.演讲者的爱恶、喜怒在这里得到尽情宣泄;三是语句精炼。
(三)结尾
结尾是演讲稿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固定的格式.或对整个演讲的全文要点进行简单小结.或以号召性、鼓动性的话收尾.或者以诗文名言以及幽默俏皮的话结尾。
但一般原则是要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Ⅱ.文化常识
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蜷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
故土:
指土生土长的地方.就是故乡。
故乡被中国历代学者文人赋予了“家国”的涵义。
其别称有“桑梓”“故园”“枌榆”“梓里”“故里”“乡关”等。
多少游子和文人对故乡这一主题的反复吟唱和感怀.构成了中国特有的家国故乡的情结。
(三)博览悦读
《我有一个梦想》修辞美赏析
《我有一个梦想》这篇议论性演讲辞澎湃宏阔.激越高昂.豪壮刚健.英武奔放.极具阳刚之美。
这种美是怎样形成的呢?
从修辞角度看.要归功于演讲者对排比、比喻、反复等修辞格的恰切运用。
一、排比之美
排比在议论类文本中的主要功能是使内容集中.中心显豁;说理透辟.条分屡析;节奏鲜明.抒情畅达。
这篇演讲辞中大量使用排比修辞格.使观点表述更明晰.情感更具冲击力。
文中使用的排比主要有语段排比.便于观众把握演讲者思路.提取内容要点。
有复句排比.如第10至第13自然段.四次运用“只要……就……”这种条件复句.具体地描述出我们“绝不会满足”恶劣的生存和生活的艰难处境。
还有短语排比.如第27自然段中的“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斗争.一起坐牢.一起维护自由”.这些动词性短语的密集铺排.简洁有力.干净利落.如咚咚战鼓.似声声号角.传达了与所有受难群众同甘共苦、同仇敌忾的决心。
又如第16自然段中的“回到……去”这种“动+宾+补”式动词短语的六次铺排.倡导人们回到广阔的社会底层中去.以身作则.“走出绝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改变屈辱的现状.去追寻自由的绿洲.具有很强的鼓动性。
二、比喻之美
比喻在议论类文本中的主要功能是化平淡为生动.变深奥为浅显.易抽象为具体.去冗长为简洁。
这篇演讲辞巧妙地运用了比喻修辞格.文采斐然。
如首段中的“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
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这两句给人以典雅华丽的形象感。
以“灯塔”喻“宣言”.以“火”喻“摧残生命的不义”.妥帖、生动.褒扬之情溢于言表。
更以“欢乐的黎明”喻解放黑奴宣言诞生的历史意义.以“漫漫长夜”喻黑人的苦难生活.确切、形象.爱憎怜厌、泾渭分明。
又如第14自然段中的“除非正义和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该句比拟形象.豪气干云.令人共鸣。
文中比喻大多采用“本体+的/之+喻体”的格式.如“叛乱的旋风”“正义之宫”“暴行的旋风”“自由和正义的绿洲”“绝望之岭”“希望之石”等等.这些都简练明白.通俗易懂。
还有幽默而辛辣的借喻.如“空头支票”这个人尽皆知的喻体指摘美国政府的言而无信.无视黑人的苦难。
三、反复之美
反复在议论类文本中的主要功能是强调所述观点.增强说理气势。
这篇演讲辞多处使用了反复修辞格。
主要有:
1.词语反复。
如第5自然段中.“现在”这个时间名词的六次反复.强调了实现种族平等已经迫在眉睫。
2.短语反复。
如第2自然段中“一百年后的今天”这个时间状语四次反复.强调了种族歧视的历史痼疾依然未得根除的现状.有利于激发听众的反思。
3.否定句反复。
如第10至第13自然段.“我们就绝不会满足”四次反复.强烈地吐露了被压迫者的怨恨与愤懑。
4.陈述句反复。
如第18至25自然段.“我梦想有一天”六次反复.“我今天有一个梦想”两次反复.既凸显了演讲的主题.又在语势上构成一种排山倒海般的力量美。
(一)读准字音
Ⅰ.单音字
(1)签署(qiān)
(2)束缚(shùfù)
(3)蜷缩(quán)(4)骇人听闻(hài)
(5)兑现(duì)(6)缔造(dì)
(7)履行(lǚ)(8)磐石(pán)
(9)爽朗(shuǎnɡ)(10)义愤填膺(yīng)
(11)心急如焚(fén)(12)野蛮(mán)
(13)赎罪(shú)(14)匿迹(nì)
(15)祈祷(qídǎo)(16)蜿蜒(wānyán)
Ⅱ.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予
(2)剥
(3)迫
(4)济
(5)折
(6)扎
(7)宁
2.语境辨析法
(8)如果给这个人物的定位是大男孩.那么就要从大男孩角(jué)色的角(jiǎo)度出发来设计符合他个性的语言或动作。
(9)当前纺织业发展受制的瓶颈是原料供给(jǐ)不给(gěi)力。
(10)该洗衣机设计了蜂窝式进风口.使得在清洁过程中吸入清新的自然风.形成高速旋(xuán)转的旋(xuàn)风.含有水洗和风干两大功效。
(二)写准字形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用准词语
Ⅰ.明确词义
(1)汹涌澎湃:
大水翻腾上涌.巨浪翻滚冲击。
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2)安之若素:
对于危困境地或异常情况.一如平时.泰然处之。
(3)无济于事:
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什么作用。
(4)义愤填膺:
由不义的人和事所激起的愤怒感情充满胸膛。
语境运用(辨析修改)
王小朋无辜被打.现场有的人义愤填膺.有的人无济于事。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怎能视而不见呢?
辨析:
“无济于事”.指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什么作用。
这里应用“无动于衷”。
Ⅱ.易混辨析
1.保障vs保证
课本原句
因此今天我们要求将支票兑现——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保障。
辨析
①做动词时.二者适用对象不同。
“保障”的宾语常常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如“国家法律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保证”的宾语常常是动词、形容词性的短语.如“我们保证提前完成任务”。
②做名词时.“保障”富有形象色彩.指像屏障一样起保护作用的东西.如“边防战士不畏严寒酷暑.坚持站岗巡逻.我们的幸福生活才有了保障”;“保证”侧重指“作为担保的事物.起担保作用的条件”.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他取得成功的保证”。
即境活用
该市住房保障中心主任说.目前.该市正在强化措施.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
2.圣地vs胜地
课本原句
我们来到这个圣地也是为了提醒美国.现在是非常急迫的时刻。
辨析
两者都表示著名的地方.不同的是:
“圣地”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宗教徒所称与宗教有重大关系的地方.另一个意思是指有重大历史意义和作用的地方。
“胜地”指著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
即境活用
用市场的理念和手段去开掘、重塑延安旅游产业.将助推革命圣地转化为真正物有所值的旅游胜地。
3.骇人听闻vs耸人听闻
课本原句
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辨析
两者都有“使人听了感到吃惊”的意思.但二者适用对象不同:
“骇人听闻”指残暴、惨毒、卑劣的事实.让人听了害怕.用于坏人坏事;“耸人听闻”指的是歪曲、捏造、无中生有的“事情”.或者是夸大事态、歪曲事实的言词.但所指的事实本身不一定是坏的。
即境活用
(1)钟南山说.灰霾确实对心脏、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婴幼儿健康有影响.最大的影响是产生肿瘤.这绝不是耸人听闻。
(2)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军一手制造的骇人听闻的血腥惨案。
它被称为是“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第一步
快读课文·明大意
1.演讲为什么从一百年前林肯发布《解放黑奴宣言》起笔?
答:
明确:
演讲从一百年前林肯发布《解放黑奴宣言》起笔.一开始就为黑人民权运动、为这次集会申明最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向世人证明黑人民权运动的正义性。
2.读完全文.你认为作者的梦想到底是什么?
答:
明确:
作者的梦想是人与人之间自由平等.没有种族歧视;人格尊严和兄弟般的情谊能早日到来。
第二步
精读课文·细揣摩
1.分析文章结构和各部分的内涵及作用。
2.体会本文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品味激情飞扬、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3.理解文中关键句的含意.把握文章主旨。
一、研习第2~16自然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1.第2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明确:
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
作者将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比喻为镣铐和枷锁.形象地说明了黑人过着牢狱般的悲惨生活。
将富得流油的美国比喻为物质充裕的海洋.将被种族隔离的贫苦的黑人世界比喻为穷困的孤岛.通过强烈的形象对比.生动地揭露了种族歧视带来的经济上的极不平等。
“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这个暗喻恰当地形容了当时美国黑人的处境。
作者通过形象生动地叙述.从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揭露了黑人真实而悲惨的现状.控诉了美国社会给予黑人的极不公正的待遇.借以激发世人的同情。
2.第4自然段中.“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上‘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好处?
答:
明确: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美国政府比作支票的签字者.把美国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继承人。
“空头支票”指的是政府违背诺言.对有色人种拒付支票。
用“空头支票”一词形象地表现出政府的许诺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3.第5自然段作者连用六个反复排比句“现在……”有何表达效果?
答:
明确:
连用六个反复排比句“现在……”.阐明了民权运动的基本主张.强调了兑现民主诺言的紧迫性.抒发了对民主自由的渴盼。
第一个“现在”强调时间紧迫.第二个“现在”驳斥民权运动中的错误观点.第三个“现在”强调政府兑现民主诺言.第四个“现在”具体说明民主内容.第五个“现在”说明如何兑现民主.第六个“现在”说明民主的意义和目标。
4.第7自然段“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一句应如何理解?
答:
明确:
“敌对和仇恨之杯”是比喻兼借代.“杯”借代“酒”。
敌对和仇恨的情绪就好比烈酒.一旦痛饮了这“杯”酒.一个人就会为图一时痛快.而做出给国家给社会带来严重破坏的行动.参与抗议的人群.就会失去理智而引发暴力反抗.而马丁·路德·金反对诉诸暴力.主张和平反抗.所以他强调不要“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
二、研习第17~32自然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5.第17自然段中.“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这句话中.“这个梦想”和“美国的梦想”分别包含怎样的具体内容?
答:
明确:
“这个梦想”是指黑人和白人一样都能拥有自由、平等的权利;“美国的梦想”是一个通用的口号.即美国所宣传的赖以立国的民主、平等、自由的理想。
6.下列段落分别讲述了作者怎样的梦想?
梦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段落
梦想
核心内容
18段
美国真正实现人人生而平等
④
19段
①
20段
美国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
21段
②
23段
黑人和白人和睦相处.亲如兄弟
25段
③
明确:
①以后不再有种族歧视和隔离 ②美国成为不以肤色定优劣的国家 ③以后的美国成为真正的人间乐园
④争取公平正义.人人生而平等
7.第18~25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要一连用六个“我梦想有一天”来描述自己的“梦想”?
这样有何作用?
答:
明确:
一连用了六个以“我梦想有一天”开头的排比句式.为了点明题旨以增强感染力。
这样反复描述“我梦想有一天”的情景.每一个情景就是一个镜头.从抽象到具体.又从具体到抽象.层层递进、畅快淋漓地从正面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平等的渴望.气势磅礴、雄劲有力地抒发了他作为一个黑人内心最热烈的梦想。
8.作者以古老的“黑人灵歌”结尾有什么作用?
答:
明确:
演讲以古老的“黑人灵歌”结尾.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描绘出自由之声响起、“我”的梦想得以实现时群情欢腾的美好景象。
同时也揭示了黑人争取民主斗争的历史性和艰巨性.表明了作者将为之不懈奋斗的决心和坚信梦想必将实现的信念。
三、纵览全文.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9.本文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色?
答:
明确:
这篇演讲辞的最大特色是激情飞扬、极富表现力.是中外演讲史上的著名篇章之一。
几乎每一段都有大量形象的比喻.如用“灯塔”和“黎明”来比喻林肯签署的《解放黑奴宣言》;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的一个穷困的孤岛”和“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等来比喻黑人的处境.生动地描绘出美国黑人的生存现状和他们内心的渴望;“空头支票”则形象地说出了政府许诺和现实之间的距离。
文中那华丽的词句.典雅的语言.为演讲增添了许多感人的魅力。
文中还大量运用排比、呼告和反复等修辞手法.它们纷沓而至.接踵而来.使作者的思想表达得更充分.更鲜明。
更有排山倒海的气势和一泻千里的激情.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表达效果。
如何巧用修辞.使作文语言富有表现力
[写法领悟]
妙用修辞.杂花生树
《我有一个梦想》一文之所以能获得巨大成功.除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外.主要得力于它诗一般的语言。
整篇演讲.新颖贴切的比喻、气势磅礴的排比、反差强烈的对比、动人心魄的反复、恰到好处的引用.俯拾即是.犹如“杂花生树”.大大地增强了该演讲的感染力与表达效果。
一、贴切的比喻。
作者利用丰富多彩的比喻.将一些抽象、理论性较强的问题描述得活灵活现、绘声绘色.既富于无穷的美感.又蕴含着深刻的思想.令人难忘.回味久远。
二、多姿的排比。
这篇著名的演讲中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善于使用排比的修辞格来表达自己丰富的思想内涵.并使表达的内容波澜起伏、气势雄伟.具有清晰的层次感.也显得优美和谐.具有很强的韵律感。
三、强烈的对比。
本文在多处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反差强烈的对比.两相并举.爱憎分明.感情十分强烈.给听众(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大大增强了表达效果。
四、精妙的反复。
通过反复强调.表达强烈的情感.使得演讲激情飞扬。
五、恰当的引用。
作者以饱蘸深情之笔.除运用以上修辞格抒发情感、表达主张外.还把梦幻、心曲和灵歌联系起来.使演讲如交响乐一般在听众中回荡.使听众的情绪受到强烈感染并得以升华.产生了极强的号召力。
修辞是作文语言富有表现力的“魔水”
运用修辞.最重要的是创意出新.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新句子.来反映生活.表达感情。
妙招一:
巧用比喻。
比喻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因此人们称它是“艺术中的艺术”“形象中的形象”.其修辞效果是其他修辞手法所难以比拟的。
作文中的比喻应当新颖、贴切、生动、形象.富有创意。
如:
人生如河.永不停息地流着.有顺流.但无处不有暗礁;人生如歌.永不绝响地唱着.有高亢.但随时都有低调的衬托;人生如画.绵延不断地伸展着.有那熠熠生辉的亮彩.但也随处点缀着冷色调……
清新生动的比喻使抽象的话题形象化了。
妙招二:
排比造势。
记叙文中用排比抒发感情.真挚感人;议论文中用排比列举事实论据.可使立论大气磅礴.无懈可击。
如:
妈妈的眼睛是两汪积水.太浅太浅.盛不下女儿半句谎话.容不下一点儿虚伪.载不住一星点儿的恶意.揉不进过错的灰尘.包不住对罪恶的愤怒.拦不住对“林妹妹”同情的眼泪。
这整段排比.组合有序.形象地描写了妈妈的眼睛.把母亲的善良、正直和富于同情心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妙招三:
恰当引用。
作文中的引用.或做开头的引语.或做段首的领句.或做论点.或做论据.或做篇中拓展的契机.或做篇末总结之要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应当强调的是.引语与作文要丝丝入扣.浑然一体.要成为文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
只知道“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幽静令我心驰神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景令我沉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怅惘令我感伤。
那唐宋时期妙笔生花的高手哟.你们的诗作怎能不使人魂牵梦萦!
作者将诗融入自我的境界.让诗句伴着情感而流淌.营造出一种诗的意境.抒发了读诗的感受.营造了浓浓的书香氛围。
请以“诗意生命”为话题写一个作文片段。
注意:
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语言尽量富有表现力.不少于200字。
答:
参考答案:
伴着你.陶渊明的朵朵菊花点缀了朦胧的南山.龚自珍的片片落红幻化成软软的春泥.晏殊的独自徘徊落寞了曲径通幽.温庭筠的脉脉斜晖笼罩了悠悠碧水。
伴着你.诗意的生命被开垦出最丰美的田园.放白鹿于青崖之间的旅者.好酒入胸七分酿成了月色.剩下三分.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拣尽寒枝却终不可栖的寒鸦.手持轻轻芒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叹大江东去.不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所触动.只愿沧海济余生;落日楼头.断鸿声中的浪子.一边是枯藤老树.古道西风.一边是“宝马雕车香满路”.可他只愿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
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
(一)这样积累素材
话题专辑——梦想
1.从教材中积累
“我今天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
”世界上最有名气的梦想者或许应该算马丁·路德·金了。
这位美国著名的黑人民权运动领袖.因不甘忍受政府的种族歧视.率领他的黑人兄弟向华盛顿进军.开始了他的梦想之旅。
我有一个梦想!
这是多么响亮、多么激励人心的宣告.让人热泪奔流.热血上涌。
为着一个梦想.面对死亡他报以轻蔑的微笑;为着一个梦想.他勇敢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2.从历史中积累
安徒生是一个穷孩子.父亲是鞋匠。
父亲去世之后.母亲为了生活不得不带着他另嫁。
有一天.他有机会去晋见王子.他满怀希望.在王子面前唱诗歌.朗诵剧本。
王子问他想要求什么赏赐时.他提出要求“想写诗剧.而且在皇家剧院演戏”。
王子劝他还是去学一门有用的手艺。
安徒生却在回家以后.打破了自己的储钱罐.向母亲和从不关心自己的继父道别.离家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这时候.他才14岁.他相信.只要自己愿意努力.安徒生这个名字一定会流传千古。
他到了哥本哈根.挨家挨户地按门铃.几乎按遍了所有达官贵人的门铃.却没有人赏识他.他衣衫褴褛地落魄街头.却仍不减他心中的热情。
终于在1835年.他发表的童话故事吸引了儿童的目光.开启了属于安徒生的新页.他的童话故事被译成多种文字.除了《圣经》之处.没有任何一本书比得上。
这时.距他离开家已经16年了。
安徒生说:
“只要你是天鹅蛋.那么即使你是在鸭栏里孵出来的也没有关系。
”
3.从生活中积累
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有这样一条规定:
教授年满70岁便要被强迫退休。
理由是70岁高龄已没有精力和体力做研究或教学工作。
1943年.该校的植物学教授德格博士正好70岁.虽然他热爱自己的事业.却不得不对他所留恋的一切说再见。
德格心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