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课题研究总结报告修订.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700620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课题研究总结报告修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三历史课题研究总结报告修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三历史课题研究总结报告修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三历史课题研究总结报告修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三历史课题研究总结报告修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课题研究总结报告修订.docx

《高三历史课题研究总结报告修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课题研究总结报告修订.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课题研究总结报告修订.docx

高三历史课题研究总结报告修订

高三历史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形态正式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

为了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不断加快的知识更新进程,终身学习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具有较全面的能力来适应终身学习。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从观念到行为将素质教育推进到了一个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新阶段,必然要寻求一条适合其教学发展的开放之路。

高中历史教学也不例外。

然而,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在对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但从当今瞬息万变的世界变化,从“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来看,它至少存在三方面的不足:

一是从教师本身看,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知识的接受者”的旧观念至今仍影响着一部分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还未被广大教师真正内化并变化成自觉的教学行为。

以学生考分高低对教师的工作进行简单评价,也使得有些教师急功近利,追求教学的短期效果;二是从“教”的过程看,教师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缺乏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缺少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以及个体差异的关注,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该表现出来的高度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三是从“学”的过程看,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显然,这三方面问题的存在,阻碍了高中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与个性的健康发展,改革已刻不容缓。

研究性学习是相对于“接受性学习”提出的,它的提出正符合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方向——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变革学习方式的新举措,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为学生独立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课题研究过程

1.乌苏一中全班学生倾听状态观察表记录情况

乌苏一中全班学生倾听状态观察表

(一)

课题名称:

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于发展

授课教师:

张建萍科目:

历史年级:

高三班级21班学生人数55观察时间2015.9.9

课堂起止时间

倾听

非倾听

教学环节及时间

人数

人数

第0-1分钟

53

96.4%

2

3.6%

第4-5分钟

54

98.2%

1

1.8%

第9-10分钟

54

98.2%

1

1.8%

第14-15分钟

55

100%

0

0

第19-20分钟

53

96.4%

2

3.6%

第20-25分钟

55

100%

0

0

第29-30分钟

54

98.2%

1

1.8%

第34-35分钟

55

100%

0

0

总计(人次)

488

9

平均数(%)

98.4%

1.6%

对本节课学生倾听状态的综合评价

调动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好。

观察者:

朱国典

说明:

1.使用本记录单请事先准备好计时工具。

本表采用时间抽样观察方式记录,即每个教学环节选取若干时间段进行观察记录,整节课不低于9个时间段。

2.表中的“时间”是指每次观察时间段的起止时间。

乌苏一中全班学生倾听状态观察表

(一)

课题名称: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授课教师:

张建萍科目:

历史年级:

高三班级21班学生人数55观察时间2015.9.12

课堂起止时间

倾听

非倾听

教学环节及时间

人数

人数

第0-1分钟

53

96.4%

2

3.6%

第4-5分钟

54

98.2%

1

1.8%

第9-10分钟

54

98.2%

1

1.8%

第14-15分钟

55

100%

0

0

第19-20分钟

54

98.2%

1

1.8%

第20-25分钟

55

100%

0

0

第29-30分钟

54

98.2%

1

1.8%

第34-35分钟

55

100%

0

0

后38-40分钟

53

96.4%

2

3.6%

总计(人次)

487

9

平均数(%)

98.6%

1.6%

对本节课学生倾听状态的综合评价

课堂组织有序、教学效果好。

观察者:

刘芳丽

说明:

1.使用本记录单请事先准备好计时工具。

本表采用时间抽样观察方式记录,即每个教学环节选取若干时间段进行观察记录,整节课不低于9个时间段。

2.表中的“时间”是指每次观察时间段的起止时间。

遇到的问题:

学生倾听状态在各时段表现不一

解决的办法:

加强课堂引导,以期达到好的倾听效果

乌苏一中全班学生倾听状态观察表

(一)

课题名称:

第16课抗日战争

授课教师:

朱国典科目:

历史年级:

高三班级20班学生人数55观察时间2015.10.26

课堂起止时间

倾听

非倾听

教学环节及时间

人数

人数

第0-1分钟

53

96.4%

2

3.6%

第4-5分钟

54

98.2%

1

1.8%

第9-10分钟

54

98.2%

1

1.8%

第14-15分钟

55

100%

0

0

第19-20分钟

53

96.4%

2

3.6%

第20-25分钟

55

100%

0

0

第29-30分钟

54

100%

1

0

第34-35分钟

55

100%

0

0

后38-40分钟

53

96.4%

2

3.6%

总计(人次)

486

9

平均数(%)

98.6%

1.6%

对本节课学生倾听状态的综合评价

内容详实、详略得当,课堂效果好。

观察者:

刘芳丽

说明:

1.使用本记录单请事先准备好计时工具。

本表采用时间抽样观察方式记录,即每个教学环节选取若干时间段进行观察记录,整节课不低于9个时间段。

2.表中的“时间”是指每次观察时间段的起止时间。

苏一中全班学生倾听状态观察表

(一)

课题名称: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授课教师:

朱国典科目:

历史年级:

高三班级20班学生人数55观察时间2015.11.6

课堂起止时间

倾听

非倾听

教学环节及时间

人数

人数

第0-1分钟

53

96.4%

2

3.6%

第4-5分钟

54

98.2%

1

1.8%

第9-10分钟

54

98.2%

1

1.8%

第14-15分钟

55

100%

0

0

第19-20分钟

54

98.2%

1

1.8%

第20-25分钟

55

100%

0

0

第29-30分钟

54

98.2%

1

1.8%

第34-35分钟

55

100%

0

0

后38-40分钟

53

96.4%

2

3.6%

总计(人次)

487

8

平均数(%)

98.6%

1.4%

对本节课学生倾听状态的综合评价

学生听课状态良好,课堂教学效果佳。

观察者:

张建萍

说明:

1.使用本记录单请事先准备好计时工具。

本表采用时间抽样观察方式记录,即每个教学环节选取若干时间段进行观察记录,整节课不低于9个时间段。

2.表中的“时间”是指每次观察时间段的起止时间。

遇到的问题:

课前5分钟、课末5分钟学生倾听状态差

解决的办法:

加强课前、课末引导,提高学生倾听效果

乌苏一中全班学生倾听状态观察表

(一)

课题名称:

第16课抗日战争

授课教师刘芳丽科目历史年龄年级高三班级19班学生人数55观察时间2015.10.21

课堂起止时间

倾听

非倾听

教学环节及时间

人数

人数

第0-1分钟

54

98.2%

1

1.8%

第4-5分钟

54

98.2%

1

1.8%

第9-10分钟

54

98.2%

1

1.8%

第14-15分钟

55

100%

0

0

第19-20分钟

53

96.4%

2

3.6%

第20-25分钟

55

100%

0

0

第29-30分钟

55

100%

0

0

第34-35分钟

55

100%

0

0

后38-40分钟

53

96.4%

2

3.6%

总计(人次)

488

7

平均数(%)

98.6%

1.4%

对本节课学生倾听状态的综合评价

学生听课状态良好,课堂教学效果佳。

观察者:

朱国典

说明:

1.使用本记录单请事先准备好计时工具。

本表采用时间抽样观察方式记录,即每个教学环节选取若干时间段进行观察记录,整节课不低于9个时间段。

2.表中的“时间”是指每次观察时间段的起止时间。

乌苏一中全班学生倾听状态观察表

(一)

课题名称: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课教师刘芳丽科目历史年龄年级高三班级19班学生人数55观察时间2015.11.21

课堂起止时间

倾听

非倾听

教学环节及时间

人数

人数

第0-1分钟

53

96.4%

2

3.6%

第4-5分钟

54

98.2%

1

1.8%

第9-10分钟

54

98.2%

1

1.8%

第14-15分钟

55

100%

0

0

第19-20分钟

54

98.2%

1

1.8%

第20-25分钟

55

100%

0

0

第29-30分钟

54

98.2%

1

1.8%

第34-35分钟

55

100%

0

0

后38-40分钟

53

96.4%

2

3.6%

总计(人次)

485

8

平均数(%)

98.6%

1.6%

对本节课学生倾听状态的综合评价

课堂组织有序、内容充实、教学效果好。

观察者:

张建萍

说明:

1.使用本记录单请事先准备好计时工具。

本表采用时间抽样观察方式记录,即每个教学环节选取若干时间段进行观察记录,整节课不低于9个时间段。

2.表中的“时间”是指每次观察时间段的起止时间。

遇到的问题:

学生倾听状态整体有待提高

解决的办法:

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督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倾听率

2、乌苏一中学生活动记录表(三)

乌苏一中学生活动记录表(三)

课题名称:

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于发展

授课教师:

张建萍科目:

历史年级:

高三班级21班学生人数55观察时间2015.9.9

读书

A

思考

B

记笔记

C

个别发言(一问一答)

D

小组合发言

E

探究(动手、动笔或当堂练习)理科类

F

观看视频或图片

G

学生展示成果

H

消极行为

X

次数

0

5

15

4

2

0

0

0

3

时间

10点

10点05

10点08

10点12

10点20

10点15

10点22

10点10

人数

0

54

51

8

4

0

0

0

效果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学生活动

效果

综合评价

学生上课听课效果较好,能够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反应速度快。

总体效果较好,老师上课认真负责。

能够很好的和学生进行互动,但是后期存在学生上课睡觉的情况。

观察者:

刘芳丽

说明:

1.使用本记录表请事先准备好计时工具。

2.可把每个活动项目编成字母表示;“时间”指每个活动项目持续的时间长度。

3.现在记录本上把所有活动都记录下来,课后进行分类、汇总统计、填表。

苏一中学生活动记录表(三)

课题名称: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授课教师:

张建萍科目:

历史年级:

高三班级21班学生人数55观察时间2015.9.12

读书

A

思考

B

记笔记

C

个别发言(一问一答)

D

小组合发言

E

探究(动手、动笔或当堂练习)理科类

F

观看视频或图片

G

学生展示成果

H

消极行为

X

次数

0

5

15

4

2

0

0

0

0

时间

10点

10点05

10点08

10点12

10点20

10点15

10点22

人数

0

45

45

45

4

0

0

0

效果

学生活动

效果

综合评价

学生上课听课效果较好,能够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反应速度快。

总体效果较好,老师上课认真负责。

能够很好的和学生进行互动

观察者:

朱国典

说明:

1.使用本记录表请事先准备好计时工具。

2.可把每个活动项目编成字母表示;“时间”指每个活动项目持续的时间长度。

3.现在记录本上把所有活动都记录下来,课后进行分类、汇总统计、填表。

乌苏一中学生活动记录表(三)

课题名称:

抗日战争

授课教师:

朱国典科目:

历史年级:

高三班级20班学生人数55观察时间2015.10.26

读书

A

思考

B

记笔记

C

个别发言(一问一答)

D

小组合发言

E

探究(动手、动笔或当堂练习)理科类

F

观看视频或图片

G

学生展示成果

H

消极行为

X

次数

0

3

10

4

2

0

0

0

3

时间

10点

10点05

10点08

10点12

10点20

10点15

10点22

10点18

人数

0

55

54

7

2

0

0

0

4

效果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学生活动

效果

综合评价

学生上课听课效果较好,能够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是后期存在上课不认真听讲和课堂睡觉的情况。

总体效果较好,老师上课认真负责。

观察者:

张建萍

说明:

1.使用本记录表请事先准备好计时工具。

2.可把每个活动项目编成字母表示;“时间”指每个活动项目持续的时间长度。

3.现在记录本上把所有活动都记录下来,课后进行分类、汇总统计、填表。

乌苏一中学生活动记录表(三)

课题名称: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授课教师:

朱国典科目:

历史年级:

高三班级20班学生人数55观察时间2015.11.6

读书

A

思考

B

记笔记

C

个别发言(一问一答)

D

小组合发言

E

探究(动手、动笔或当堂练习)理科类

F

观看视频或图片

G

学生展示成果

H

消极行为

X

次数

0

5

15

4

2

0

0

0

0

时间

10点

10点05

10点08

10点12

10点20

10点15

10点22

人数

0

45

45

45

4

0

0

0

效果

学生活动

效果

综合评价

学生上课听课效果较好,能够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反应速度快。

总体效果较好,老师上课认真负责。

能够很好的和学生进行互动

观察者:

刘芳丽

说明:

1.使用本记录表请事先准备好计时工具。

2.可把每个活动项目编成字母表示;“时间”指每个活动项目持续的时间长度。

3.现在记录本上把所有活动都记录下来,课后进行分类、汇总统计、填表。

乌苏一中学生活动记录表(三)

课题名称:

抗日战争

授课教师刘芳丽科目历史年龄年级高三班级19班学生人数55观察时间2015.10.21

读书

A

思考

B

记笔记

C

个别发言(一问一答)

D

小组合发言

E

探究(动手、动笔或当堂练习)理科类

F

观看视频或图片

G

学生展示成果

H

消极行为

X

次数

0

5

15

4

2

0

0

0

5

时间

10点

10点05

10点08

10点12

10点20

10点15

10点22

10点10

人数

0

54

48

8

4

0

0

0

效果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学生活动

效果

综合评价

学生上课听课效果较好,能够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反应速度快。

总体效果较好,老师上课认真负责。

能够很好的和学生进行互动,但是后期存在学生上课睡觉的情况。

而且,学生的笔记情况不是很好。

观察者:

张建萍

说明:

1.使用本记录表请事先准备好计时工具。

2.可把每个活动项目编成字母表示;“时间”指每个活动项目持续的时间长度。

3.现在记录本上把所有活动都记录下来,课后进行分类、汇总统计、填表。

乌苏一中学生活动记录表(三)

课题名称: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课教师刘芳丽科目历史年龄年级高三班级19班学生人数55观察时间2015.11.21

读书

A

思考

B

记笔记

C

个别发言(一问一答)

D

小组合发言

E

探究(动手、动笔或当堂练习)理科类

F

观看视频或图片

G

学生展示成果

H

消极行为

X

次数

0

5

15

4

2

0

0

0

0

时间

10点

10点05

10点08

10点12

10点20

10点15

10点22

人数

0

52

52

8

4

0

0

0

效果

学生活动

效果

综合评价

学生上课听课效果较好,能够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反应速度快。

总体效果较好,老师上课认真负责。

能够很好的和学生进行互动

观察者:

朱国典

说明:

1.使用本记录表请事先准备好计时工具。

2.可把每个活动项目编成字母表示;“时间”指每个活动项目持续的时间长度。

3.现在记录本上把所有活动都记录下来,课后进行分类、汇总统计、填表。

3.乌苏一中各种提问行为类别频次统计表(五)

课题名称: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授课教师:

张建萍科目:

历史年级:

高三班级21班学生人数55观察时间2015.9.9

行为类别

频次

百分比%

A.

提出问题的类型

1.记忆性问题(识记性问题)

8

2.理解性问题

2

3.知识迁移类问题

4.探究性问题(发散性问题)

1

B.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

1.提问前先点名

6

2.提向后让学生齐答

2

3.提问后叫举手者答

3

4.提问后叫未举手者答

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C.

教师理答方式

1.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对学生回答不理睬或消极批评或者评价不及时。

3.重复自己问题或学生答案

4.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11

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D.

学生回答的类型

1.无回答

2.机械判断是否

5

3.认知记忆性回答

6

4.推理性回答(理科类)

5.创造评价性回答(文科类)

E.

停顿

1.提问后没有停顿或不足

2.提问后停顿过长

2

3.提问后适当停顿

8

4.学生答不出来耐心等待

1

5.对特殊需要的学生适当等待

对本节课提问的综合评价

 

符合学生学情实际和学习需要,贴合学生实际。

观察者:

刘芳丽

乌苏一中各种提问行为类别频次统计表(五)

课题名称: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授课教师:

张建萍科目:

历史年级:

高三班级21班学生人数55观察时间2015.9.12

行为类别

频次

百分比%

A.

提出问题的类型

1.记忆性问题(识记性问题)

10

2.理解性问题

1

3.知识迁移类问题

4.探究性问题(发散性问题)

B.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

1.提问前先点名

6

2.提向后让学生齐答

2

3.提问后叫举手者答

3

4.提问后叫未举手者答

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C.

教师理答方式

1.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2.对学生回答不理睬或消极批评或者评价不及时。

3.重复自己问题或学生答案

4.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11

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D.

学生回答的类型

1.无回答

2.机械判断是否

7

3.认知记忆性回答

4

4.推理性回答(理科类)

5.创造评价性回答(文科类)

2

E.

停顿

1.提问后没有停顿或不足

2.提问后停顿过长

3.提问后适当停顿

8

4.学生答不出来耐心等待

3

5.对特殊需要的学生适当等待

2

对本节课提问的综合评价

 

符合学生学情实际和学习需要,贴合学生实际。

观观察者:

朱国典

乌苏一中各种提问行为类别频次统计表(五)

课题名称:

抗日战争

授课教师:

朱国典科目:

历史年级:

高三班级20班学生人数55观察时间2015.10.26

行为类别

频次

百分比%

A.

提出问题的类型

1.记忆性问题(识记性问题)

10

2.理解性问题

1

3.知识迁移类问题

4.探究性问题(发散性问题)

B.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

1.提问前先点名

6

2.提向后让学生齐答

2

3.提问后叫举手者答

3

4.提问后叫未举手者答

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C.

教师理答方式

1.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2.对学生回答不理睬或消极批评或者评价不及时。

3.重复自己问题或学生答案

4.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11

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D.

学生回答的类型

1.无回答

2.机械判断是否

7

3.认知记忆性回答

4

4.推理性回答(理科类)

5.创造评价性回答(文科类)

2

E.

停顿

1.提问后没有停顿或不足

2.提问后停顿过长

3.提问后适当停顿

8

4.学生答不出来耐心等待

3

5.对特殊需要的学生适当等待

2

对本节课提问的综合评价

符合学生学情实际和学习需要,贴合学生实际。

观观察者:

张建萍

乌苏一中各种提问行为类别频次统计表(五)

课题名称: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授课教师:

朱国典科目:

历史年级:

高三班级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