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6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教案岳麓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700619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6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教案岳麓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6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教案岳麓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6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教案岳麓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6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教案岳麓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6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教案岳麓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6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教案岳麓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6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教案岳麓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6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教案岳麓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6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教案岳麓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6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教案岳麓版

第26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考点1|宗教改革

1.德意志——马丁·路德改革

(1)背景

①经济方面:

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思想方面:

文艺复兴后,欧洲各国的人文主义思想十分活跃。

③政治方面:

罗马教会的独裁和腐败引起各国人民普遍不满。

(2)序幕:

1517年,为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马丁·路德在教堂门前张贴《关于赎罪券的功效》(即《九十五条论纲》),要求公开辩论赎罪券问题。

(3)主张:

强调因信称义,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罗马教会与马丁·路德主张的区别

(4)性质:

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5)影响

①标志着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了序幕。

②改革后创立的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2.瑞士——加尔文改革

(1)条件: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

(2)主张

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以此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②核心:

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先定论。

(3)意义

①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

②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3.宗教改革的意义

不迷信传统、陈规,他们用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为西欧社会的思想解放、为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

(一)宗教改革的性质和意义

史料一 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①因信才能领受爱慕的。

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

史料二 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

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

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

②上帝的归上帝,凯撒(泛指皇帝)的归凯撒。

宗教改革时,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没收教会财产出售给贵族和租地农场主,得到土地的人往往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土地。

这部分③教会土地的资本主义化加速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西欧是由中世纪向近代迈进的转型时期,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对西欧社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④引发了思想领域的变革,为社会转型奠定了思想基础。

——《世界通史》

[学会读史]

史料一体现了马丁·路德在灵魂得救方式方面的主张。

由①可知,马丁·路德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从根本上否定了天主教会的宗教权威。

史料二阐述了宗教改革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的意义。

由②可知,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由③可知,宗教改革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由④可知,宗教改革促使人们思想得到解放。

[学会用史]

(1)有人认为,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树立了上帝的权威,因此,马丁·路德的学说与人文主义没有联系。

结合史料一,对此你如何理解。

【提示】 马丁·路德的学说强调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每一个人都可以依靠自己的虔诚信仰使自己摆脱“罪恶”,不需要教会作为中介,它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们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从而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

【提示】 ①第一段史料反映了宗教改革前世俗的权力从属于教会,宗教改革后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

②第二段史料反映了通过宗教改革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第三段史料反映了思想领域的变化,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

总之,宗教改革促进了西欧社会的转型。

思维拓展

宗教改革的性质和意义

(1)性质:

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2)意义

①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②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在政治上、经济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巩固了新兴的民族国家。

(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史料 ①(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王,反对教权的政府。

——高一涵《欧洲政治思想史》

②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③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学会读史]

史料比较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人文主义诉求和传播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及关系。

由①可得出宗教改革中的人文主义诉求;由②可得出传播广泛性的不同;由③可得出宗教改革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

[学会用史]

(1)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的诉求。

并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提示】 诉求:

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关系: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传播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分子阶层;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

(2)有人说,文艺复兴借古希腊罗马文化复兴、宗教改革借助宗教形式宣传资产阶级文化,二者都否定了宗教信仰。

上述说法对吗?

为什么?

【提示】 不正确。

文艺复兴揭露教会的腐朽、揭示人性和人的价值;宗教改革是披着宗教外衣进行反封建,反对的只是天主教会的盘剥和教皇的特权地位。

它们都是宣传资产阶级文化,但都未否定宗教信仰。

思维拓展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

比较项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兴起背景

两者都是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兴起和发展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两者都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矛头指向

两者都将矛头指向封建教会

性质

两者都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体现了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

结果

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近代文化的繁荣

范围

都涉及了西欧的广大地区

对人的认识

人是伟大的,肯定人的价值及尊严

强调神的伟大,一切以神为中心

借助的形式

文学艺术

宗教

表现领域

思想文化领域;社会上层

政治运动,群众基础广泛

对宗教态度

认识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对教会抱和解态度

直接否定教皇权威

1.(2016·广东六校联考)马克思在评论某一历史人物时说:

“他把僧侣变成了世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

”这里的“他”应是(  )

A.苏格拉底B.但丁

C.马丁·路德D.洛克

【解析】 依据材料“他把僧侣变成了世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可知是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故C项正确。

【答案】 C

2.16世纪,欧洲的一场争论很快扩展为关于上帝与人类关系的新思想的传播。

这一“新思想”的核心是指(  )

A.因信称义B.知识即美德

C.人非工具D.人民主权说

【解析】 16世纪,关于上帝与人类关系的新思想指宗教改革中的思想。

马丁·路德提出了因信称义,故A项正确;知识即美德是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的观点,故B项错误;人非工具是18世纪启蒙思想家康德的观点,故C项错误;人民主权说是18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观点,故D项错误。

【答案】 A

3.(2015·宁德一模)之所以说宗教改革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主要是因为它(  )

A.旨在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藩篱

B.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C.使人开始摆脱基督教神学的束缚

D.使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

【解析】 宗教改革没有提出冲破封建专制制度,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宣扬信仰即可得救,倡导信仰自由,否定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故B项正确;C项是文艺复兴的意义,错误;D项是古希腊人文主义起源的意义,错误。

【答案】 B

考点2|启蒙运动

1.背景

(1)经济上:

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2)政治上:

新兴资产阶级展开反对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的斗争。

(3)科学上:

自然科学的新发展为人类认识社会提供了新证据。

2.含义

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希望。

3.内容

(1)提倡用理性来判断一切事物。

(2)尊重科学,不再信奉传统的偶像与教条。

(3)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

4.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代表

著作

主要思想

评价

孟德

斯鸠

《论法的

精神》

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其学说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伏尔泰

提倡自由、平等,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建立开明君主制

成为启蒙运动领袖,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人称“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卢梭

《社会契

约论》

阐述“天赋人权”;提出“人民主权”

启蒙思想家中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康德

《纯粹理

性批判》

提出“人非工具”

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启蒙运动的内容

5.历史意义

(1)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2)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高度,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底,更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3)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而且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理性主义

史料一 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

①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

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既然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

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

如果任何人拒不服从公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这即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史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体现出一个显著的特征:

人们热切地从各个层面来审视宗教信仰。

虽然基督教在很多方面受到抨击,抨击者本身却潜心研究宗教信仰和神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人们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础,运用启蒙运动的基本方法和观念来求得答案。

②宗教批判者和宗教学者充分运用理性、比较分析和历史研究的方法……确实,18世纪下半叶,法国启蒙运动开启了使法国社会世俗化和基督教化的运动,但他们对待宗教的态度只是启蒙人士所持的多种宗教观中的一种。

启蒙运动的一个特点是强烈地要求③实行宗教宽容。

——彼得·赖尔《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学会读史]

史料一阐述了卢梭“主权在民”的思想主张。

由①可得出,卢梭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

史料二指出了18世纪启蒙学者对待宗教问题的态度和方法。

②反映了以理性方法考察宗教信仰方法;③表明启蒙思想家主张宗教宽容。

[学会用史]

(1)根据史料一,概括卢梭人民主权思想的主要内容。

【提示】 国家主权属于全体人民;人民主权至高无上,不可分割、转让与代表;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个人服从公共意志。

(2)结合史料一并运用历史的、辩证的方法,评价卢梭的“主权在民”思想。

【提示】 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坚持“主权在民”,创立民主共和国,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它主要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

(3)根据史料二,指出18世纪的启蒙学者是怎样对待宗教问题的。

【提示】 ①史料反映了启蒙学者们运用理性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础,以理性的、历史的态度审视和探讨宗教神学问题。

②他们主张批判宗教对人性、自由的束缚,要求宗教宽容,实质上反映了启蒙思想家弘扬理性精神,推动思想解放,更彻底地摆脱思想束缚的愿望。

思维拓展

启蒙运动所宣扬的“理性”学说

项目

含义

目的

本质

地位

内容

人的思想、判断

保障人的自然权利

资产阶级民主、科学

启蒙运动的旗帜

方法

人的思考——怎样思考(科学)——思考什么(人的权利)

(二)启蒙运动的特点

史料一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①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词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②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史料二 我们所说的启蒙运动是历经数代而逐渐形成的,③起初是一种个人思想,到了18世纪40年代晚期才成为一场自觉的运动。

……启蒙思想家之间时常会就各种问题的答案发生分歧。

但是④他们的团结使其很清楚,谁是他们共同的敌人——这就是现状以及支持现状的各种力量,尤其是基督教和教会。

同样,他们也都知道他们共同面临着哪些疑问和问题。

这些启蒙思想家拥有共同的理念和目标。

……启蒙思想家们坚信,为了在尘世谋求更好的生活,人类必须掌握自己的命运,必须尽一切可能扩大这种掌控。

正是基于这种共识,他们才团结在了一起。

——莱斯特·克罗克《启蒙时代》

[学会读史]

史料一阐述了启蒙运动的学者关于宗教和政治领域的主张。

由①可知把斗争矛头指向教权主义;由②可知体现了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的批判,论证了革命的合理性。

史料二叙述了启蒙运动发展历程的突出特点。

根据③可得出,启蒙运动的特点是由个人思想发展为自觉的思想解放运动;根据④可得出,他们团结是因为有共同的理念和目标,追求更好的生活和进一步掌控人类命运。

[学会用史]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文艺复兴相比较,启蒙运动在批判对象及思想特点方面有什么新发展?

【提示】 启蒙运动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主义;高举民主、科学大旗,以理性为思想武器,描绘了未来资本主义社会的蓝图。

(2)根据史料二,分析启蒙家能够“团结在一起”的原因。

【提示】 有共同的反对目标——基督教和教会;有共同的理性追求——谋求更好的人类生活,进一步掌控人类的命运。

思维拓展

启蒙运动的特点

(1)从批判的对象上看,矛头指向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2)从批判的方式上看,摆脱了宗教的束缚,启蒙思想家宣传理性,对封建制度进行理性的批判,是科学进步与资产阶级壮大的反映。

(3)从批判的领域来看,集中于政治、思想领域,即使是百科全书派,宣扬科学和理性的目的也是为了反对专制、教权和迷信。

(4)从历史作用上看,主要是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做思想动员和理论准备。

4.启蒙思想家们深信:

启蒙必须依靠科学,科学能揭示“自然之光”,也能点燃“理性之光”,引导人们从黑暗走向光明。

这说明(  )

A.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

B.科学技术是走向理性的唯一条件

C.自然科学推动理性发展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科学能揭示‘自然之光’,也能点燃‘理性之光’”可知,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利用自然规律和科学方法也可发展民主思想。

故选C项。

【答案】 C

5.康德在其著作《纯粹理性批判》中说: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批判的时代,一切事物都必须接受批判。

”这里的“批判”的准确含义是(  )

A.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B.批驳错误,判断是非

C.自我批评,相互批评D.批斗异端,打倒反动

【解析】 康德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义,“批判”是指运用理性观察事物,故A项正确;B项体现不出理性思想内涵,错误;启蒙运动时期,资产阶级运用理性思想反对封建专制和特权,C项不能用于阶级对立斗争,错误;启蒙运动时期的主流思想是封建神学,理性思想是反对神学的批判而不是批斗异端,打倒反动,故D项错误。

【答案】 A

6.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

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

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B.批判宗教神学

C.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D.促进思想解放

【解析】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仅仅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不符合题目要求,故A项错误;“统治者”不仅仅是宗教神学,故B项错误;“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可知,“笼子”指新的民主制度,比A项更明确,故C项正确;“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指思想解放,忽略了“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故D项错误。

【答案】 C

近年新课标全国卷命题考查情况分析

考纲

近年全国卷已考试题

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未考查

主题一 “与上帝直接对话”——宗教改革

[主题立意]

宗教改革是披着宗教外衣形式的反封建运动,它反对宗教的烦琐仪式和教皇的特权地位,主张信仰得救和信仰自由,并未否定和放弃宗教信仰。

将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启蒙动运作对比考查,并分析其对思想解放的影响,将成为今后高考命题的趋势。

[知识交汇]

1.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

为什么宗教改革能将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

【提示】 

(1)宗教改革以反对天主教会宗教特权、提倡人性解放的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适应了人们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放出来的要求。

宗教改革时期的欧洲几乎全民都是基督教徒,利用宗教改革宣扬人文主义,其涉及面广,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2)宗教改革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反封建,反对宗教的烦琐仪式和教皇的特权地位,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要求。

(3)宗教改革宣扬王权高于神权,得到了世俗王权的支持。

2.宗教改革是如何体现人文精神的?

【提示】 

(1)因信称义的学说,彻底否定教皇和罗马教会的至上权威,肯定了个人在宗教信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具有鲜明的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的人文主义色彩。

(2)以《圣经》和个人内在信仰的权威否定教会特权和等级制度,确立了个人宗教信仰平等的权利。

(3)马丁·路德要求建立独立自主的德意志民族教会,实际上是把人文主义关于民族自由的理想进一步推向政治现实。

(4)宗教改革的最大影响在于,成功运用了人文主义的世俗精神创造出新教伦理,把人的心灵从罪的折磨、来世拯救和教廷束缚中解脱出来,使世俗生活与世俗人生焕发出勃勃生机。

[跟踪训练]

1.马丁·路德认为:

“那些说为求获得救赎或赎罪票并不需要痛悔的人,是在传与基督教不符的道理。

”“一个真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票,也完全脱离了惩罚和罪债。

”该主张的直接目的是(  )

A.实现信仰自由、精神自由

B.否定教会权威

C.抵制天主教会的掠夺

D.使教徒脱离教会控制

【解析】 “一个真悔改的基督徒”,前提是信仰基督教,故A项错误;路德认为“真悔改的基督徒”,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否定了天主教会权威,但与“直接目的”不符,故B项错误;“赎罪票”“即令没有赎罪票”表明了直接目的,故C项正确;路德派是基督教新教,不可能使教徒脱离教会,故D项错误。

【答案】 C

2.马丁·路德曾说:

“教皇、主教、神甫、修士被杜撰为神圣阶层,王公、贵族、工匠、农民被称为世俗阶层,这纯粹是谎言和虚假的编造……实际上,所有的基督徒都是属灵阶层,除职业外,并无区别。

”以下解释符合马丁·路德本意的是(  )

A.宗教信仰是愚蠢的  B.神职人员不应存在

C.反对封建君主统治D.现实世界人皆神圣平等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所有的基督徒”“并无区别”可知,马丁·路德意在强调平等,故D项正确。

【答案】 D

主题二 人与社会的双重觉醒——启蒙运动

[主题立意]

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以理性为武器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运动的思想体系包括人文主义、进步的社会思想等。

其主要观点是反对专制王权、贵族特权、等级制度和愚昧迷信,提倡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和科学精神。

“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启蒙运动体现的自由、民主、平等精神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影响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也对中国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启蒙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这一部分的核心内容,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其命题角度主要有:

①引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考查启蒙运动的背景、影响以及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②将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进行对比,分析不同时期人文精神的不同内涵;将启蒙运动与中国古代的人本主义或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主张作比较考查。

③渗透文明史观的命题理念,以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为切入点,考查人文精神对民主制度的影响;以依法治国为切入点,考查“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知识交汇]

1.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吁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启蒙思想家为什么把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

“理性的阳光”指的是什么?

【提示】 原因:

欧洲封建统治是神学与封建专制统治相结合,没有民主和自由,压制了思想。

“理性的阳光”指的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2.为什么法国会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

【提示】 

(1)社会基础:

法国是欧洲各国封建统治最顽固、最反动的堡垒,是封建制度的最高典型,法国社会中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之间的矛盾特别尖锐,而封建制度的危机又空前严重。

(2)经济基础:

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加强,形成了一批既有经济实力,又有文化教养的新兴阶级的代表。

(3)科学依据和理论实践经验:

教权势力的顽固和疯狂,迫使新兴阶级的思想家抛开宗教外衣,转向公开的理性宣传,同时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英国革命的成功,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实践经验。

3.启蒙运动的影响

材料 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

在启蒙时代,欧洲知识界对西方文明传统信仰和价值观重新思考,强有力地扫荡了笼罩着西方世界的封建思想和宗教神学的迷雾。

……崇尚科学和对人类理智的乐观主义态度则促进了现代科学的重大发现。

——《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历史卷》

材料从哪些角度分析了启蒙运动的影响?

【提示】 

(1)从思想解放角度,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将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上来,建立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理论上的准备。

(2)从世界角度,推动欧美、亚洲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也是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

(3)从科学发展角度,启蒙运动同时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4.西方的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从智者运动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都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也是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

请对不同阶段的人文精神作出诠释。

【提示】 

阶段

对人文精神的诠释

智者

运动

智者学派将研究的重点从自然界和神转移到人本身,这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到了积极作用

文艺

复兴

强调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肯定人的现世生活,要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是一种全新的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对教会与贵族的虚伪和腐败进行猛烈批判,从侧面揭露禁欲主义对人性的扭曲

宗教

改革

主张信仰得救,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们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启蒙

运动

由思想领域深入到政治领域,要求从根本上变革国家体制,实行法治和一整套民主政治制度;倡导经济自由、人身自由、政治平等、议会制民主、三权分立等

[跟踪训练]

3.(2016·宝鸡质检)“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的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