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植筋单价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695533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植筋单价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混凝土植筋单价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混凝土植筋单价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混凝土植筋单价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混凝土植筋单价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植筋单价分析.docx

《混凝土植筋单价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植筋单价分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混凝土植筋单价分析.docx

混凝土植筋单价分析

混凝土植筋单价分析

作者:

ws123 点击:

532

一、具体施工操作要求:

  

1、其设计技术要求是:

植筋φ22;植深400MM:

钻孔φ30MM。

 

2、方法:

首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

清孔,钢筋严格除锈并配置到位,在插筋前用丙酮将钢筋的插入部分插洗干净,将环氧砂浆灌入孔内至2/3处,然后将处理好的钢筋施加足够的压力插入孔内,直至孔底,挤出的环氧砂浆立即收集后再灌入下一个孔内使用 

3、人员组织:

2人配料;4人插筋。

216根插筋一天内全部完成。

 

二、成本分析:

 

材料费 

环氧树脂:

500元  固化剂593:

650元 石英砂:

40元 零星材料:

20元 

小计:

1260元 

人工费 

钻孔费:

35元/个×216=7560元 钢筋加工除锈:

6人×50元/人.工日=300元 

植筋人工:

6人×50元/人.工日=300元 交通费、管理费:

550元 

小计:

8710元 

试验费:

900元 

总计:

10870元 

注:

以上费用并未包括植筋钢材的价格。

 

    根据统计结果可以算出平均单根值筋的所花费用为:

10870元÷216根=元/根(此价相对较高仅供分析参考) 

规格(直径)植筋深度(mm)单价:

元/根

Φ8                120                7

Φ10                150               8

Φ1218012

Φ1421017

Φ1624018

Φ1827030

Φ2030035

Φ2233040

Φ2537545

这是我们与分包的合同价,适合地区为辽宁

下面是我最终计算的植筋Φ25单价分析表,看来比你的价格高多了,可能算的不合适,大家一起讨论一下,仅供大家参考。

单位:

100根

编号   名称及规格  单位  数量  单价(元)  合价(元)  备注

一直接工程费元               

(一)直接费元               

1人工费元                

工长工时 

中级工工时 

初级工工时 

2材料费元                

合金钻头个 

钢筋t L=1m

喜利得植筋胶ml 采保费4%

其他材料费元% 

3机械使用费元                

气腿式风钻台时 

其他机械使用费元  

(二)其它直接费元% 

(三)现场经费元% 

二间接费元% 

三利润元 % 

四税金元 % 

合计元                

施工进入第二个月,目前木工活正在进行中,泥瓦活刚刚开始。

对于前期的结构改造部分,经过充分考虑,决定将二楼阳台的钢架构改为现浇工艺施工。

今天工地现场进行了模板的搭建以及钢筋植筋的动作。

我是很信任D6的工人师傅们的,施工质量一直都不错。

对于今天的植筋施工,现场也同周师傅有所沟通。

根据周师傅的讲述,我家已有前期钢架构即工字钢和槽钢的结构,这带来了2方面的问题,1是我家框架结构足够牢靠和安全;2是增加了改现浇工艺的施工难度,比如钻孔就比较费力。

这些我还算容易理解。

但是,我也询问了周师傅关于植筋深度的问题。

周师傅跟我讲是4~5公分。

听到这个数据,一度有所怀疑,印象中在小陶现场解答施工技术方案的时候有提到过植筋的深度以及钢筋的间距都应该是15公分。

当即再次跟周师傅确认5公分的深度对于安全性的保障问题,得到确保的肯定答复。

但是,对于我这样的学院派而言,习惯性的动作就是上网搜东搜西,学习借鉴,比价购物。

晚上的功课一做,觉得非常有必要在此把学来的东西拿过来比照讨论一下。

 

在转贴之前,先表述一下个人观点---在植筋的施工中,我家至少有几点存在问题,迫切需要改进。

一是植筋的深度不够 (植筋深度应该是要计算的,根据不同的钢筋级别和直径、混凝土标号、是否剪力墙结构以及使用的是进口还是国产的结构胶都是很重要的计算参数,目前我并未和周师傅确认钢筋的直径,使用的结构胶的品牌,但从参考来的数据来看,最小的植筋深度都是12公分,就算不依据严格的计算公式,现行普通的一般性的施工标准也是国产胶为15~20D,进口胶为10~15D,而我家4~5公分显然是不够的)

二是植筋的重要工艺不对处

1、跟植筋的施工规范结构胶的灌注---往孔内先注胶,后插筋的要求相反,施工现场我看到的真实做法是将结构胶抹在钢筋表面,再随便插入孔内。

2、钢筋表面的物理除锈处理 现场未见到都是原来的锈样

三是植筋的重要工艺未确认处

1、钻孔的孔径大小要求 现场未确认明天至现场和周师傅确认

2、钻孔后的洗孔步骤现场未见到是否已有进行明天至现场再和周师傅确认

2、非破损性拉拔试验 现场未见到是否已有进行明天至现场再和周师傅确认

 

 

网上看了有关植筋的书面资料7、8篇,现转2篇以供参考:

************************************************************

篇1:

1.    钢筋植筋介绍:

植筋是在钢混凝土结构上钻孔,采用结构胶将一定长度的钢筋(或螺栓)锚固在结构孔内的工艺(如同预埋效果)。

 

由于植筋施工工艺简便,效果明显,设计人员可以运用植筋技术对已有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建、改建和加固;也有些施工队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对填充墙的拉结筋,在施工时不绑扎,而待日后植筋。

总之近年来植筋的应用越来越多。

但这一技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使得植筋的施工工艺无章可循,本文通过质量检测试验(拉拔试验)的典型工程实例,介绍植筋在施工中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并分析成因,就其操作工艺提出质量控制的关键工序,供施工人员参考。

 

2.工程实例 

   西安新城产业园某工2楼加层 

  ⑴ 植筋概况 

  该工程原设计为十一层,后由于资金原因施工为十层;现对其进行加层,所加层为钢结构钢柱通过植筋与原有柱子连接,植筋直经为  φ25,植筋深度为250mm,每柱植筋4个。

在植筋全部完成后,业主委托检测单位对植筋进行拉拔试验,但发现有40%的植筋不满足设计要求,直接拔出。

 

  ⑵ 问题分析 

  从拔出的钢筋状况来看,其主要原因是该加层为露天原屋面上有灰尘、泥土,钻孔完成后,由于下雨好多孔内进了泥水,而施工人员未进行有效的清理,从而影响了粘结质量。

 

  西安开发区某厂房墙拉筋植筋 

  ⑴ 植筋概况 

  由于施工时施工方未预埋填充墙拉结筋,现通过植筋补上。

植筋直径为φ10,植筋位置为柱子,植筋深度为100mm。

植筋一部分完成后通过试验发现有80%不符合要求。

 

  ⑵ 问题分析 

  从拔出钢筋的状况和对施工人员的调查发现。

该工程植筋施工时由于施工人员认为是墙拉筋,非主要结构构件,而未按技术要领进行操作,不是往孔内先注胶,后插筋,而是将结构胶抹在钢筋表面,再随便插入孔内,导致植筋孔内结构胶不密实而影响其粘结力。

 

 某建筑物立面增加挑檐 

  ⑴ 植筋概况 

 沿该建筑物一层顶圈梁植入φ10钢,植筋深度为100mm。

通过试验发现有30%达不到设计要求。

 

  ⑵ 问题分析 

  通过现场观察和对工人调查,发现施工程序均正确,后有人提出是不是建筑物年代已久,混凝土标准号为C20,植筋深度为10d考虑是否太浅。

经大家讨论决定按13d施工一部分。

通过试验该部分植筋均满足要求。

3.施工工艺流程:

  

      弹线定位→钻孔→洗孔→钢筋处理→注胶→植筋→固化养护→抗拔试验→绑钢筋浇筑混凝土

4. 施工技术 

  通过对上述多个典型工程实例的分析总结,笔者认为植筋的施工质量控制有以下方面:

 

  ⑴ 钻孔:

检查构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C20以上。

按照设计要求确定钻孔的位置,孔径和深度,外侧孔壁与钢筋混凝土构件边缘间的宽度≥5mm以上,钻孔后的孔壁完好无裂缝和蜂窝等。

其质量控制关键是钻孔孔经应比植入钢筋直经大4-6mm,钻孔深度为混凝土强度≥C30时为10d,小于C30时为13d。

 

  ⑵ 清孔:

钻孔后应立即清理,用刷子擦孔壁灰粉,并用压缩空气吹净钻孔内的灰粉,然后用干净物体临时封堵孔口,以防尘土,砂粒等杂物落入。

质量控制关键为钻孔必须清扫干净,以增强孔壁与结构胶的粘结力。

 

  ⑶ 植筋表面处理 

  植筋应先通过物理试验,采用机械法或钢丝刷除去植筋表面铁锈和氧化层,然后用丙铜除去残留油污,经处理的钢筋应尽快植入孔内,避免再次污染。

质量控制关键是钢筋植入部分表面干净,以增加与结构胶的粘结力。

 

  ⑷ 结构胶灌注 

  大多数结构胶为双组分材料,用长嘴器具深入成孔底部,通过挤压器将胶在孔内从里到外渐渐填孔并排出空气,注胶量为孔深的1/2~1/3。

质量控制关键是从底开始注胶,胶体不得有气泡存在。

 

  ⑸ 钢筋植入 

  将处理好的植筋缓慢旋入孔内预定深度。

质量控制关键是植筋必须缓慢旋入。

 

  ⑹ 养护固化 

  已植入孔内的钢筋在常温下养护,直至使用的结构胶到固结的规定时间。

其质量控制关键是保证固结时间,中间不得扰动。

 

5. 结束语 

  植筋施工工艺在设计、材料、施工、验收等环节上尚未制定有关的技术标准,我们通过实际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其成因,总结了一些经验力求在标准颁布前使人们在施工时注意,以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

 

 

************************************************************

篇2:

一、植筋的施工流程

弹线定位→钻孔→洗孔→钢筋处理→注胶→植筋→固化养护→抗拔试验→绑钢筋浇筑混凝土

二、 材料要求

1、锚固胶:

锚固胶的性能应通过专门的试验确定。

对获准使用的锚固胶,除说明书规定可以掺入定量的掺和剂外,现场施工中不宜随意添加掺料。

如使用环氧基锚固胶,锚固胶的性能指标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 145-2004的规定,如是用其它品种的锚固胶,其性能应厂家通过专门的试验确定和认证。

植筋用锚固胶的粘结强度设计值fbd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的规定。

2、钢筋:

钢筋规格为Φ25,符号"Φ"表示HRB335钢筋,钢筋性能要符合规范要求,钢筋在植筋前要清除表明的铁锈。

三、 施工操作

1、弹线定位

根据变更设计图纸的钢筋数量及位置,标注出植筋位置。

经我质检部门验收,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后才可以钻孔。

2、钻孔

用冲击钻钻孔,钻头直径应比钢筋直径大4~8mm左右,钢筋直径为Φ25,钻头选用φ32的合金钻头。

钻孔深度不小于20d(d为钢筋直径),实际钻孔深度应取600mm,钻头始终与承台保持垂直。

备注:

按照《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中提供的植筋基本锚固长度公式计算:

锚固深度ls=434mm,小于实际钻孔深度,故实际钻孔深度符合要求。

3、洗孔

洗孔是植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孔钻完后内部会有很多灰粉、灰渣,直接影响植筋的质量,所以一定要把孔内杂物清理干净。

方法是:

用不掉毛的毛刷,套上加长棒,伸至孔底,来回反复抽动,把灰尘和碎渣带出,再用空压机吹出浮沉。

吹完后再用脱脂棉沾酒精或丙酮擦洗孔壁。

但不能用水擦洗,因为用酒精或丙酮容易挥发,水不易挥发。

再者用水后孔内不会很快干燥。

洗孔完成后需要经我质检部门验收,自检合格后报监理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注胶。

4、钢筋处理

钢筋锚固部分要清除表面锈迹及其他污物,一般采用角向磨光机配钢丝刷除锈,打磨至露出金属光泽为止,若钢筋锈蚀严重,要用稀盐酸浸泡除锈10-15分钟,后用石灰水中和,再用清水冲洗后擦干方可使用。

5、注胶

锚固胶要选用合格的植筋专用胶水,产品要有合格证明,要能够满足我项目承台植筋施工要求。

注胶要从孔底开始,这样可以排出孔内的空气,为了使钢筋植入后孔内胶液饱满,又不能使胶液外流,孔内注胶达到孔深的1/3或计算孔内的用胶量,应扣除钢筋体积,孔内注完胶后应立即植筋。

6、植筋

首先将配置好的结构胶注入孔内(宜孔深的1/3或计算孔内的用胶量,应扣除钢筋体积),并将结构胶涂于钢筋锚固端(宜2-3㎜),然后缓慢将钢筋插入孔内,同时要求钢筋旋转,使结构胶从孔口溢出,排出孔内空气,钢筋外露部分长度保证工程需要。

7、养护

植筋施工完毕后注意保护,24小时之内严禁有任何扰动,以保证结构胶的正常固化。

8、检测试验

在植筋前,要对所用钢筋及植筋胶进行现场拉拔试验,以确定钢筋及植筋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方法是:

制作与要植筋部位混凝土结构相同强调等级的混凝土试件,按植筋步骤,植入3组钢筋,待植筋胶完全固化后,进行拉拔试验。

试验用专用的钢筋测力计,当加力达到Ⅱ级钢筋屈服强度时,钢筋出现颈缩现象,继而拉断,这表明钢筋和植筋胶都是合格的。

植筋后进行非破损性拉拔试验,用来检测工作状态的植筋质量,检测的数量是植筋总数的10%。

检测中,测力计施加的力要小于钢筋的屈服强度,大于设计部门提供的植筋设计锚固力值。

公式为:

FM

测力计施加的力,N/mm2;FYK:

钢筋的屈服强度,N/mm2;FM:

植筋设计锚固力,N/mm2)。

8、绑钢筋浇筑混凝土

检测试验合格后就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

 

无论是哪篇植筋工艺介绍,都很强调植筋的深度,以及清孔、钢筋表面除锈等工序的重要性。

 

有一个纯结构力学数据计算公式太复杂,就不表述了。

 

简单一点的,这里有一个一般性的数据参考:

植筋深度表

混凝土强度等级    C15  C20  C25  ≥C30 

I级钢筋植筋深度   20d  18d  16d  14d 

II级钢筋植筋深度  22d  20d  18d  16d 

注:

 ①d为钢筋直径。

     ②当植入钢筋密度较大时,宜适当增加植筋深度。

     ③当新增构件为其他结构构件时,其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0。

     ④当新增构件为悬挑结构构件时,其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5。

 

 

规格(直径) 植筋深度(mm) 单价:

元/根

Φ8                      120                7

Φ10                      150                 8

Φ12                 180               12

Φ14                  210               17

Φ16                   240               18

Φ18                  270               30

Φ20                   300               35

Φ22                  330                40

Φ25                   375               45

 

以前植筋深度一般15d ,新的加固规范已经正式实施了,植筋的基本锚固深度ls,混凝土劈裂系数取1,3级钢,C30,fbd就算取最大的。

ls=**25*360/4=450mm,这是fbd取最大了,实际情况很有可能不能达到,再遇上混凝土标号低的话,植筋的深度就要更深了。

  在实际工程中,遇到很多梁边再增加次梁植筋的情况,原梁宽度一般都在250~300mm左右,这样的话按照新规范植筋深度都不够了。

 

植筋拉拔试验不再做为规范要求,所以拉拔试验不可以做为植筋的依据,应该对受力情况进行合理的计算.

现行国产胶一般为15~20D,进口胶为10~越大要才倍数越高.

按照计算达到计算要求即可.

 

 

这是我装修的第一套房子,缘于对家的期待和梦想,第一要求是舒适和温馨,第二要求是风格和漂亮,但是最重要还是安全性和施工规范。

作为一个装修的门外汉而言,网络文字方面的知识搜集,能够心有所安,学有所得;而更多的则是参照同门同期生以及向左邻右舍取经。

钢筋力学实非我之所长,对于今天已经进行,明天即将继续的现浇和植筋,还请陶工和强哥多多把关(植筋深度、清孔、除锈、注胶、养护等),我绝不要求所有的施工往最严苛的数据公式上去生搬硬套,我之要求很简单,按国内80%的普遍性标准,即不低于行业即行一般标准。

 

周师傅也讲这样的施工以前没有做过,不过做好一件以前没有做过的工作也是一种收获啊!

即然做,就高标准地做!

如果这样的标准比以前要求高了,严了,那也不是坏事情啊!

按高标准要求,提升质量也是施工队伍和公司的进步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