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府庄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691346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府庄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油府庄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油府庄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油府庄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油府庄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油府庄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

《油府庄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府庄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油府庄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

油府庄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油府庄小学三年发展规划(初稿)

(2011年1月——2014年12月)

 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而素质教育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使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的教育。

它有赖于高规格的办学质量,高效率的管理水平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因而如何使素质教育的战略转化为学校的办学目标,教师的发展动力和学生素质发展的策略是学校管理改革的主旨,是学校得以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深化教育管理改革的关键。

学校教育持续发展的源泉是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建设一支素质精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群体是关键,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在原来规划全面落实的基础之上,将对新三年发展予以重新规划,内聚合力,规范管理,促进学校持续、稳步发展,使师生的生命焕发出新的活力,使学校建设再上新的台阶。

一、学校概况

(一)基本情况

我校位于崇信县西南部,是一所较偏僻的乡镇中心小学。

学校先后被评为教育先进单位。

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59名学生,教职工9人,其中本科学历5人,大专学历2人,中师学历2人,学历合格率100%。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关心下,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4469平方米,生均75.74平方米。

校舍面积635平方米,生均10.76平方米。

拥有图书,仪器室,其数量和装备基本达到甘肃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二类标准。

2011年,学校通过了两基验收。

(二)办学优势

去年,学校领导班子得到了调整,充实了新鲜血液,增强了活力和凝聚力,其结构也更趋合理。

在目前学校行政班子中,40岁以下有4人,体现出年轻有活力的特点。

班子成员都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各司其职,既分工又合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能创造性地完成本职工作。

学校工作事事有人做,处处有人管,逐步在全校师生心目中确立了一个坚强团结的领导集体。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教师的素质,教师素质的主体是师德。

学校充分认识这一理性关系。

几年来,学校坚持开展系列师德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认识,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已基本营造了脚踏实地、勤奋工作的氛围。

目前,学校教育教学风气良好,广大教师肯于吃苦,乐于奉献。

学校始终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本着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取得进步的教育观和学生观,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广大教师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教学措施和方法。

同时,学校从制度上加强了对教学工作的监控,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多年来,我校的教学质量居全市上游水平。

学校坚持以数学特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在全市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从以前数学特长学生的培养,到如今学校数学文化的构建(包括数学文化节的举办,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显性数学文化氛围的建设等等),数学办学特色正从点走向面。

(三)办学弱势

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客观上由于长期超编,教师队伍更新基本停止,中老年教师多,青年教师、技能学科教师、科研型教师、骨干名师少。

学校缺乏具有影响力的教学名师,缺乏综合素质强的骨干教师。

大部分教师平时只求做好自己的常规工作,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

队伍中学习气氛不浓,争先意识不强,团队精神尚较缺乏。

教育硬件还需进一步改善。

虽然学校已经通过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的验收,但是学校的教学设施还是不能满足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特别是食堂规模较小,微机数相对偏少,缺少室内活动场地等等。

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同率、自觉性、参与度不高,科研骨干力量相对薄弱,理论功底不深,实践积累不多,研究深度不够。

学校还缺乏引入机制,拘泥于自行研究。

教育合力尚未真正形成。

农村学生家长文化学历层次相对较低,对孩子的学习指导工作难以胜任,且存在偏重智育的倾向,对孩子的德育、体育、美育、心理健康教育及劳动教育等关注不够。

二、办学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抓住教育改革与教育创新的契机,积极贯彻“以人为本,自主创新”的办学理念,弘扬“勤学严教、求实创新”的校风精神,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力提升学校整体素质,不断满足社会、家庭和每一个孩子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三、发展目标

(一)总目标

围绕“为学生全面发展与终生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加快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实施科研兴校战略,提升办学品位。

加大教育教学管理力度,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着力打造校园文化,营造一个平安、绿色、有文化内涵的校园。

力争通过三年努力,把桃小办成一所文明和谐、富有特色、具有良好社会声誉的学校。

(二)分期实施目标

1.2009年1月——2009年12月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骨干教师培养。

强化学生养成教育。

加强精致化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继续开展构建桃小数学文化的研究,加强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推进学校特色建设。

加强学校硬件设施配置,完成新微机房改建,食堂向北扩建,西围墙改造工程。

争创吴江市文明单位,吴江市平安学校。

2.2010年1月——2010年12月

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壮大骨干教师队伍。

强化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努力保持较高的教育教学质量。

坚持科研先导,进一步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继续推进学校特色建设,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特色文化。

添置现代化教育设施,改善办公条件。

争创吴江市信息化先进学校,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

3.2011年1月——2011年12月

培养3-5名在市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师,市校两级骨干教师人数达到专任教师的35%以上。

强化养成、礼仪教育,学生行为习惯合格率达100%。

进一步提升精致化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市上游水平。

加大教育科研力度,建立一支学习型科研骨干队伍。

办学特色鲜明,有成果。

争创吴江市AAA级特色学校,苏州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四、具体措施

(一)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特别要重视青年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

要通过在职培训、专家讲座、对外交流等形式,促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

要进一步充实培训内容,改革培训模式,健全培训的考核、评估、激励机制,提高培训质量,努力探索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

加大力度抓好骨干教师的培养。

本着选好对象、培养骨干、分层培训、讲究实效的原则,采用集中培训,外出交流、访问,师徒结对等多种形式,提高其全面素质。

继续认真实施好骨干教师培养管理和奖励制度。

争取到2011年,学校能建设好一支师德师风好,勤学习、善反思、勇实践的教师队伍,形成好一套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方法,培养出3-5名在市内有知名度的骨干教师。

(二)德育管理

健全德育工作的运行机制,完善德育管理体系,建立一支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德育工作队伍。

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构建有学科教师参与,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参与的德育学习过程。

要精心设计学校德育特色,初步形成德育活动主题化、系列化,切实提高德育活动实效。

要加强以学生行为规范为重点的养成教育训练,完善文明班、校级良好班集体的评比机制。

要注重个别化教育,加强个案研究,具体做好小学生心理辅导、行为偏差生帮教及贫困生跟踪等工作,让全体学生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提倡特色化班级环境布置,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创设和谐的学生关系,形成良好班风。

积极开发德育资源,努力创设学校、家庭、社区合作育人的氛围,构建全员、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要加强法制教育,确保全校师生无违法违纪事件的发生。

(三)教学管理

加强教学精致化管理,形成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教学质量稳居全市上游水平。

要加强教学质量的全程监控,完善质量三级监控机制(自我监控、年级监控、学校监控),重视质量调研的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调控教学行为。

要积极建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成“平等、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对话、活跃”的课堂氛围,既重视学生基本知识、技能的获得,又重视学生学习情感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主渠道。

加强教研组的管理。

要以校本教研为基点,促进教研组的建设。

要把优化教学过程的探索和研究作为教研组活动的主要内容,提高教学研究成效。

努力使教研活动成为提高教师教学素养和课堂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学校领导要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深入学生,了解学校教学动态,把握教学第一手资料。

要了解全校教师的教学状况,了解班级基础,了解学习困难生情况。

针对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力措施进行调控,减轻不必要的学生学习负担。

(四)教科研工作

要客观分析我校教育科研现状,把认识统一到“教改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上,努力实施科研兴校战略。

要加大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努力激发广大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要加强教科研队伍的建设,重点建设一支学习型的科研骨干队伍,逐步在全校形成一股浓烈的学习、反思之风和学术研究之风。

扎实开展好“十一五”课题研究,理顺现有的各类课题的纵横联系,形成以“构建桃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研究”为总揽,各类课题兼容并蓄,开放有序的课题框架结构,形成各种课题研究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格局。

加强教科阵地建设。

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优势,开展好青年教师网络沙龙,建设好桃小青年教师教育博客。

要不断总结和及时推广阶段性研究成果,积极推荐教师的科研成果参与市级以上的评比。

要努力办好校刊《桃花源》,同时荐送优秀文章发表于市级以上教育刊物。

(五)办学特色

要进一步加强特色创建的领导,全员参与特色创建活动。

要继续投入有效资金,营造特色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要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努力构建浓厚的数学教育文化。

要继续以数学文化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活动为抓手,组织开展好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爱好、高尚的情趣、创新的技能、探究的精神,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

要着力抓好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实施,逐步让特色走向课程。

要把特色活动项目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在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发展的同时,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

要鼓励有特长的教师发挥自身优势,鼓励优质兴趣项目的特色化发展,积极培育新的特色项目。

(六)总务后勤

要在建立后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后勤工作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特点,为学校实现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要严格按照规定收费、用费,严格后勤财务审批手续,节约开支,精打细算,经营学校。

要进行教学设施设备的添置、维护、更新。

健全设备保管制度,严格执行管理条例,努力提高使用效率。

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创设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保障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使校园成为学生主动发展的乐园。

要进一步做好水、电与食、行等方面的安全工作,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坚持日常的工作和监督。

要确保校园无重大伤害事故发生。

(七)学校管理

进一步理顺学校内部管理体系,形成“管理是支持,教育即服务”的管理思想。

对现有制度进行全面梳理,依据适用、高效、删繁就简的原则,重构部分学校管理制度。

要增强制度的导向、激励作用,促进学校的发展。

要通过教代会、校务公开等,让教师参与学校透明管理。

积极稳妥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形成“职、责、权、利”相统一的并能有效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内部管理长效机制。

学校行政领导要加强学习,提高改革创新、依法治校、民主管理、服务师生等意识和行为能力。

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同时要做到既分工又合作。

要逐步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干部动态管理机制,为后备干部的选拔和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五、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加强学校领导班子思想建设,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发挥领导班子的核心领导作用。

加强对教职工开展敬业爱岗、无私奉献、追求卓越、永不言败的精神教育;加强对教职工团队意识的培养;加强对教职工职业规范的引导,全面提高我校教职工的综合素质和育人水平。

引领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潜心教育教学,不断提升业务水平。

(二)物质保障

要保障在内涵式发展中教育、教学活动资金的投入。

要保障发展过程中设备的购置。

要保障合理的报酬分配,以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组织保障

领导班子工作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分工合作。

落实校长定期检查制,对规划方案中目标实现情况进行阶段分析、指导、落实。

加强民主管理,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民主管理职能。

各部门积极开展工作,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

(四)制度保障

制定激励机制、监督机制、评价机制,保证学校各项制度能够真正得到落实。

加强目标管理。

保障目标制定的科学、实际、可操作,每学期进行细化和分解,并拿出实现目标的可行计划,经常进行阶段性的检查和评估,最终保障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