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要点13.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681848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寒地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要点1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寒地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要点1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寒地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要点1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寒地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要点1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寒地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要点1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寒地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要点13.docx

《寒地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要点1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寒地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要点13.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寒地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要点13.docx

寒地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要点13

寒地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要点

应用本技术的基本要求

(一)、实施要点

试验站、科技园区及水稻农户。

(二)品种

当地主栽的二个品种;科研站及园区应增加有望推广的新品种。

(三)秧龄规格

3.1—3.5叶的旱育中苗。

(四)栽插方式

机械插秧

(五)调查点的确定

选有代表性的地号,在池埂边向里数第三行上,选择穴距均匀,穴株数相近的10穴为调查对象,并在两边插上标志物,确保调查对象的准确性。

每个品种按插秧期5月15、20、25日设调查点。

试验站、科技园区至少设两个品种,农户至少设1个主栽品种。

(六)调查内容

详见附件一。

(七)调查方法

1、叶龄跟踪秧苗的选择:

在调查对象的10穴里,每穴选择有代表性的一株,苗质好、叶片健全的秧苗,在主茎叶上进行叶龄标记。

2、标记方法:

标记点的叶龄必须选准,叶龄全部点在单数叶上,起始叶要从第三叶开始,并且跟踪到齐穗期。

每个叶片要用不同标记符号点在叶片中间部位(如第一标记叶片点一个点,第二标记叶片点两个点,或用其它方法标记。

确保叶龄跟踪的准确性。

3、平均每穴株高测定:

用手抓住一穴向上捋,同地面量至第二高度叶尖为该穴平均株高,逐穴测定,计算出平均值,做好记录。

4、叶龄计算方法:

N叶从露尖到叶枕露出过程的叶龄计算,首先估算N叶的长度(方法:

以N叶下一叶的长度加5厘米,为N叶长度,然后测量N叶抽出的实际长度,再除以估算的N叶长度,做为N叶长度的比例。

如计算第5叶抽出过程的叶龄,首先估算5叶的长度,如4叶的定型长度为11厘米,加上5厘米,即5叶的估算长度为16厘米,如果5叶已抽出2厘米,用2除以16,等于0.12,约等于0.1,即第5叶已抽0.1个叶龄,此时调查的叶龄为4.1个叶龄值),并做好记录,如此计算至倒数三叶(11叶品种为9叶、12叶品种为10叶)均按此法。

倒2叶及剑叶,按前一叶的定长减5厘米为估算值,实际伸出长度除以估算值,求出当时叶龄值。

5、调查时间:

调查的品种均以5月15、20、25日三个插秧期为调查始期,以后每五天调查一次,一直调查到齐穗期。

(八)要求

1、调查人员的确定:

该项工作专业性强,调查内容多,为保证该项工作准确性,各设点单位必须选派一名有多年生产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热爱本职工作,有事业心的技术人员,担当此项工作。

2、油漆的选择要选择红色不易被水冲掉的油漆,确保标记点的稳定性。

3、表一调查内容与表二调查内容的秧苗要来源于同一大棚。

要根据5月15、20、25日插秧的中苗分别向前推算30—35天播种;现以播种日为基础向前推算8天为浸种日。

4、不同插秧期要与调查内容(附件一)相符;根据调查内容,每次调查后,要根据同期、同品种的多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评议出生育进程延迟、长势长相不足或过旺等,提出具体调节措施,指导生产。

一、水稻叶龄指标计划管理的含义

1、以水稻主茎叶龄来表达水稻的生育进程

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茎的叶片生长与叶、分蘖、茎秆、穗等器官的生长发育之间,存在较严密的相关关系——“器官同伸规律”。

根据这一规律,通过叶龄进程的调查,可推测出各器官的生育进程,这就是生育进程的诊断;也可根据当时的叶龄进程,推测以后一段时间的叶龄进程,从而推测出幼穗分化、拔节、减数分裂、抽穗等关键时期,预知抽穗早晚,这便是预测。

2、以水稻的叶龄进程保证安全抽穗期

寒地稻作生育期短、品种熟期早、农时紧张,必须确保安全抽穗,才能确保安全成熟,是实现优质高产的前提。

为此,要采用适于当地安全成熟优质品种、旱育壮苗和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使水稻叶龄进程与当地农时季节高度调控,确保生育健壮,在安全抽穗期适时出穗,安全成熟。

3、农时措施要以主茎叶龄为指标实施

为实现水稻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必须对其群体适时进行施肥、灌溉、植保等方面的管理至关重要。

不同叶龄期的管理措施,所产生的效果也将表现在特定的叶龄期,并按“器官同伸规律”对相应的器官产生作用。

因此,按主茎叶龄进行管理,是确保及时性和准确性的最好方法。

二、应用本技术的前提

1、品种:

该项技术依据主栽11叶品种(空育131)和10叶品种(三江一号)制定的,主茎叶片数相同的品种可参照使用。

2、栽培方式:

该项技术各指标适用于旱育中苗机械插秧栽培方式,栽植密度为每平方米27—33穴,每穴3—5株。

3、叶龄:

该项技术要求在旱育壮苗基础上应用,叶龄在3.1—3.5之间。

4、插秧期:

移栽晚限为5月25日前。

5、该项技术以水稻旱育稀植“三化”栽培技术和水稻优质米生产技术为基础制定的。

人工插秧和钵育摆栽可参照执行。

四、不同生育时期的诊断要点及管理措施

(一)育苗期

水稻机械插秧采用旱育中苗,秧龄30—35天,叶龄3.1-3.5叶,苗高为13厘米左右。

按叶龄“器官同伸规律”,通过调温、控水等手段,抓好四个关键时期,育成健壮旱育中苗。

第一个关键时期——种子根发育期:

播种后到第一完全叶露尖,时间为7—9天,管理重点是促进种子根长粗。

伸长、须根多,根毛多,吸收更多养分,为壮苗打好基础。

此期一般不浇水,过湿处散墒,过干处喷补水,顶盖处敲落,露籽覆土补水。

温度以保温为主,如遇33℃以上的温度,开口降温,保持32℃以下,最适温度25-28℃,最低温度不低于10℃。

20-30%的苗一叶露尖及时撤出地膜。

第二个关键时期——第一完全叶伸展期:

从第一完全叶露尖到叶枕抽出(叶片完全展开),时间为5-7天。

管理重点是:

地上部控制第一叶鞘高不超过3厘米,地下促发鞘叶节5条根系生长。

此期温度最高不超过28℃,适宜22-25℃,最低不低于10℃。

水分管理,床土过干处,适量喷浇补水,一般保持旱田状态。

第三个关键时期——离乳期:

从2叶露尖到3叶展开,经2个叶龄期,胚乳营养耗尽,约经12-16天。

2叶生长略快,3叶生长略慢。

管理的重点是:

地上部控制1-2叶叶耳间距和2-3叶叶耳间距各1厘米左右;地下部促发不完全叶节根8条健壮生长。

因此,要进一步做好调温、控水及灭草、防病、以肥调匀秧苗长势等管理工作。

温度管理,2-3叶期,最高温度不超过25℃,适宜温度2叶期为22-24℃,3叶期为20-22℃,最低温度均不低于10℃。

特别是在2.5叶期,温度不超过25℃,以免出现早穗现象。

水分管理,要三看浇水,一看早、晚叶尖有无水珠;二看午间高温时新展开叶片是否卷曲;三看床土表面是否发白和根系生长状况,如早晚不吐水,午间新展开叶片卷曲、床土表面发白,宜早晨浇水并一次浇足。

1.5叶和2.5叶期各浇一次酸水(PH4-4.5),1.5叶前施药灭草,2.5叶期酌情追肥。

第四个关键时期——移栽前准备期:

适龄秧苗在移栽前3-4天开始,在不使秧苗蔫萎的前提下,不浇水,蹲苗壮根,以利移栽后返青快、分蘖早。

在移栽前一天,做好秧苗“三带”,一带肥(每平方米磷酸二铵125—150克),二带药,预防潜叶蝇,三带奕源生物菌剂等,壮苗促蘖。

(二)返青、分蘖期

1、分蘖期生育过程:

本期水稻生长经历了返青、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的发生及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过程。

生长发育内容:

地上部长叶片、分蘖,地下部长根系。

以营养生长为主,11叶品种,7.5叶龄,10叶品种6.5叶龄,开始幼穗分化。

11叶品种的生育转换期为6.1-9.0叶龄,10叶品种为5.1—8.0叶龄。

2、分蘖期叶龄进程晚限:

6月5日最晚要达4叶龄,6月15日6叶展开,6月20日7叶展开(11叶品种剑叶原基分化,进入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6月25日8叶展开(11叶品种进入幼穗分化,10叶品种是7叶进入幼穗分化)。

3、器官同伸关系。

4、与产量构成的关系:

分蘖期是决定单位面积穗数的关键时期,也是为秆粗、穗大、粒多打好营养基础的时期。

5、分蘖期栽培管理目标:

壮苗、浅插、保水、力争水稻早返青;浅水增温、早施蘖肥,确保水稻叶龄进程,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基本达到计划茎数,及时控制无效分蘖,及时转入幼穗分化。

6、分蘖期主要农艺措施

(1)分蘖期灌溉增温:

移栽后灌护苗水至最上展开叶(3叶)叶枕。

返青后浅灌增温,水层深度3-5厘米,水温不低于16℃。

田间茎数达计划穗数的80%左右,晾田控制无效分蘖,达到晾田标准恢复灌溉,防止幼穗分化期土壤干裂。

(2)按叶龄施用分蘖肥:

蘖肥用量为全生育期氮肥用量的30%。

分蘖肥要求早施,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施分蘖肥总量的70-80%,于返青后4叶龄施用;第二次施分蘖肥总量的20-30%,11叶品种于5.5叶龄,10叶品种于5.0叶龄施于色淡、生长差、分蘖少处。

机插侧深施肥免施分蘖肥。

(3)分蘖期病、虫、草防治:

及时防治水稻赤枯病、细菌性褐斑病、胡麻斑病、水稻潜叶蝇、负泥虫等。

插秧前水整地后第一次封闭灭草,选择安全性高、防效好的除稗剂,如50%瑞飞特、30%阿罗津等。

用药土法或喷雾器甩喷,水层3-5厘米,保水5-7天,等水自然渗降成花达水时进行插秧。

插秧后10—20天,根据苗情、草情进行第一次灭草,选择安全性高的除草剂与防治阔叶杂草的除草剂如:

太阳星等溶配,采用药土法或喷雾器甩喷,水层3-5厘米,保水5-7天。

7、分蘖期生育诊断

(1)分蘖期叶龄:

水稻返青后平均4-5天增加一个叶龄,需活动积温85℃左右。

其中6叶龄为分蘖盛期(10片叶品种为5.5叶),是争取有效分蘖的关键时期。

(2)分蘖期叶长、叶态、叶色:

此期叶片长度呈递增规律,增幅为5厘米左右,叶耳间距逐渐拉大,返青后叶色逐渐加深,到6叶龄达到青绿色,叶态弯披,功能叶叶色较叶鞘深,至7叶龄后叶色平稳略降(不可过淡)。

(3)分蘖进程:

11叶品种进入4叶龄,1叶节上有部分分蘖发生;5叶龄(10片叶品种为4.5叶龄)田间茎数达计划茎数的30%左右;6叶龄(10片叶品种为5.0叶龄)达计划茎数的50-60%;7叶龄(10片叶品种为6.0叶龄)达计划茎数的80%;7.5叶龄(10叶品种为6.5叶龄)前后,达计划茎数。

8、分蘖期生长异常的调控措施

(1)分蘖期生育延迟:

因苗弱、植伤、插秧过深、低温、药害、虫害等造成生育延迟。

在栽培过程中应注意规范操作,减少植伤,早施分蘖肥,同时注意及时灌护苗水和井水增温。

因药害等原因造成生育延迟,应换水,施生物肥,并喷施芸苔素内酯等,解药害,注意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2)分蘖期生育不足:

主要表现是植株矮小、叶色浅淡、茎数不足、生长量不足。

原因是耕层过浅、土壤漏水、水温低、地温低、氮磷钾缺乏或病、虫、草、药害所造成。

要分析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同时注意井水增温浅灌,防渗漏。

如在前期氮肥已足量施用的情况下,因地温影响,不可增氮促长。

(3)分蘖期生长过旺:

因施用氮肥过多,而导致叶片过长、叶色过浓、生育转换前叶色不退,应提早进行晾田或晒田。

(三)生育转换期

1、生育转换期生育过程:

水稻完成有效分蘖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进入幼穗分化期。

生育转换期是以幼穗分化为中心前后一个叶龄期,即以倒4叶为中心,前后1个叶龄期,约在出穗前的20-40天,11叶品种为7、8、9叶期,10叶品种为6、7、8叶期。

2、生育转换期叶龄进程晚限:

11叶品种,6月20日达7叶,6月25日达8叶,7月2日达9叶,8叶为幼穗分化过渡叶,需活动积温110℃左右,9叶需活动积温130℃左右。

10叶品种8叶最晚界限为6月25日。

3、生育转换期各器官同伸关系

4、生育转换期与产量构成的关系:

是单位面积穗数的巩固时期,也是每穗枝梗数的决定时期。

5、生育转换期栽培管理目标:

在前期早发基础上,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争取秆粗、穗大;调整氮素,控制营养生长,确保适时完成生育转换,为搭好水稻高产架子和安全抽穗奠定基础。

6、生育转换期主要农艺措施

(1)生育转换期的灌溉:

11叶品种7叶龄(10片叶品种为6叶龄)田间茎数达计划穗数80%左右,晾田控蘖,抑制氮肥吸收,使叶色平稳退淡,以顺利完成生育转换。

(2)生育转换期的调节肥(接力肥):

11叶品种7.1-8.0叶龄(10片叶品种为6.1—7.0叶龄)根据功能叶片颜色酌施调节肥,防止中期脱氮,施肥量不超过全生育期施氮量的10%。

(3)生育转换期的植保:

此期药害症状主要表现是心叶筒状、扭曲、黑根、抑制生长、不分蘖等。

解救措施:

喷施叶面肥(乐得、多多收等);喷施芸苔素内酯;施生物肥。

继续搞好负泥虫及田间杂草防治,同时进行稻瘟病的预测预报,及时防治。

7、生育转换期的诊断

(1)生育转换期叶龄进程晚限:

正常条件下11片叶最晚在6月20日前应达到7叶龄,6月25日达8叶龄,如遇低温寡照,叶龄进程将会变晚拖后,遇高温条件叶龄进程将提前。

(2)生育转换期的增叶与减叶现象:

在营养生长期由于高温、密播,苗弱、苗老化、密植、晚栽、成活不良、氮素不足等原因,会出现减叶现象,使幼穗分化提前一叶;在低温、稀植、氮素过高情况下会现增叶现象,使幼穗分化拖后一叶。

诊断时机为:

减叶:

11片叶品种于7-8叶龄(10片叶品种于6-7叶龄)连续数日在全田不同点取样10处,每处取主茎2-3个剥出生长点,若见生长点已变成幼穗,出现苞毛即可确定减叶。

增叶:

11片叶品种于8-9叶龄(10片叶品种于7-8叶)采用同样方法观察,若生长期点未变成幼穗,即可确定增叶。

50%以上减叶,穗肥可提早2-3天施用;50%以上增叶,穗肥可延迟2-3日施用。

增减10-20%的穗肥按常规施用。

(3)生育转换期的叶长、叶态、叶色:

11片叶品种,叶龄达9叶(10片叶品种达8叶),叶片长度达最长;功能叶(11片叶品种为7叶,10片叶品种为6叶)颜色不深于叶鞘颜色,退淡不超过2/3,叶态为弯挺。

(4)穗分化以后新生的分蘖多为无效分蘖,此期分蘖发生少而减缓,田间最高茎数不超过650个/平方米。

8、生育转换期异常生育的调控措施

(1)生育转换期生育延迟:

因低温寡照、氮肥过多而导致叶龄延迟或增叶,应在井水增温的基础上考虑提早晒田,减免调节肥。

(2)生育转换期生长量不足:

因前期长势不足,中期脱氮等因素而导致叶色淡、叶片短小、植株矮小、茎数不足,发生减叶现象,提早施用调节肥和加强井水增温措施。

(3)生育转换期生长过旺:

因氮素过高等原因导致叶色过浓、分蘖过旺、叶片过长或生育转换拖后或有增叶现象,应采用提早晒田控氮、抑蘖,免施调节肥等措施。

(四)长穗期

1、长穗期生育过程:

当水稻叶龄余数达3.5叶(11叶品种7叶后半叶,10叶品种6叶后半叶)进入幼穗分化,开始生殖生长,至抽穗称为长穗期。

在此过程中,地上部除进行幼穗分化发育外,还要出生最后3片半叶子,形成茎秆,根系向深层发展,分枝根大量发生。

2、长穗期生育进程晚限:

11叶品种6月25日达8叶龄,此后平均每7天增加一个叶片,到7月15-16日叶龄达11叶,7月25日达出穗期;10叶品种7月10-11日叶龄达10叶,7月20日前达出穗期。

3、长穗期各器官同伸关系见《模式图二、三》。

4、长穗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

长穗期内由枝梗和颖花分化的多少和退化颖花数多少决定每穗颖花数,通过花粉育性的高低,而影响结实率的高低,并通过颖花容积而影响粒重,出穗前15天开始进入水稻产量决定期。

5、长穗期栽培管理目标:

促进水稻健壮生育,构建高光效群体,协调个体与群体矛盾,壮秆促大穗,防御障碍型冷害,确保适期安全抽穗,提高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

6、长穗期诊断

(1)长穗期生育进程正常情况下,11叶品种6月22日达7.5叶龄,开始进入幼穗分化期,若发生减叶现象,将提前一个叶龄进入幼穗分化;若发生增叶现象,将推迟一个叶龄进入幼穗分化。

7月2-9日随10叶的伸出(10叶品种6月25-7月2日9叶伸出),基部第一节间开始伸长。

剑叶露尖为封行适期。

倒一叶与倒二叶叶耳间距在正负10厘米期间为减数分裂期,叶耳间距正负5厘米时为小孢子初期,为低温最敏感的时期。

7月16日(10叶品种7月9日)剑叶叶枕露出开始进入孕穗期,约经9天,即7月25日(10叶品种7月18日)达到抽穗期。

始穗至齐穗期约需7天左右。

减数分裂期特别是小孢子初期若遇到17℃以下气温,会影响颖花生育,形成障碍性冷害,空壳率增加。

抽穗期遇20℃以下气温,抽穗进程变慢,抽穗期延长,包茎现象增加,甚至花粉不发芽,形成空壳。

(2)长穗期的叶长、叶色、叶态:

11叶品种第9叶长度达最长为35厘米左右(10叶品种8叶最长,达30厘米左右)其后以5厘米的进程递减,剑叶长度为25厘米左右(10叶品种为20厘米左右)。

若穗分化期氮素含量过高,叶色过浓,会导致第10叶(10叶品种为9叶)乃至剑叶过长。

此期正常的叶色变化是拔节期叶色平稳退淡,孕穗期叶色转浓。

叶态为倒数4、3叶弯,2、1叶挺。

若拔节期叶色不退淡,呈一路青现象,将有倒状、无效分蘖多、上部叶片弯披、群体郁闭、贪青晚熟之危险,若叶色过淡将导致穗粒数明显减少。

(3)长穗期的茎秆及株高:

茎秆粗壮,株高和节间长度适宜是良好的长相。

标准是:

幼穗分化期达定型株高的55%左右,孕穗期达75%左右,齐穗期株高定型。

剑叶节距地面的高度占定型株高的1/2以内,是高产长相。

7、长穗期的管理措施

(1)长穗期的灌溉:

即要保证水稻生长发育,又要满足水稻对水的需求,还要防止土壤过分还原,产生黑根、烂根现象。

同时要在低温敏感期预防障碍型冷害。

因此在减数分裂期以前实施间歇灌溉,灌水深度为3-5厘米,自然落干到地面无水,脚窝有水,再补水3-5厘米,如此反复。

进入减数分裂期,若有17℃以下低温,灌深水防冷害,水深17厘米以上,水温在18℃以上,剑叶叶耳间距正5厘米以后恢复间歇灌溉,至始穗期实施浅水灌溉。

(2)长穗期的施肥:

长穗期施肥的主要环节是在抽穗前20天,倒数2叶露尖到长出一半(11叶品种9.1-9.5叶,10叶品种8.1-8.5叶)时追施穗肥。

施肥量为全生育生育期施氮量的20%和全生育期施钾量的30-40%,施肥时要做到三看:

一看拔节黄,色未褪淡不施,等叶色褪淡再施;二看底叶是否枯萎,如有枯萎,说明根系受损,可先撤水晾田壮根,然后再施穗肥;三看水稻有无病害(稻瘟病)如有病害,可先用药防治再施穗肥。

(3)长穗期的植保:

防治水稻叶部、穗部病害。

稻瘟病防治选用2%的加收米;叶鞘腐败病及小球菌核病防治选用25%的施保克;纹枯病示范推广30%爱苗乳油等,并与水稻健身防病相结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A级绿色稻米,病害要选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8、长穗期生育异常的调控措施

(1)长穗期生育延迟:

因前期低温、氮肥过量及增叶等,导致生育延迟,应考虑穗肥氮素少施或免施,同时注意晾田控氮、井水增温等措施,配合防病,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等。

(2)长穗期生长量不足:

因中期脱氮,茎数不足等因素造成的生长量不足或发生减叶现象,应考虑提早施用穗肥。

(3)长穗期生长过旺:

氮素过多,叶色过浓,田间茎数过密,上部叶片过长等,应考虑穗肥氮素少施或免施,同时注意晾田控氮,增施磷酸二氢钾。

有稻瘟病发生时,应先治病,后施肥。

(五)结实期

1、结实期生育过程:

此期从出穗到成熟是水稻结实期,是稻谷产量生产期。

抽穗前15天和出穗后25天又是产量决定期。

历经开花、受精、灌浆(乳熟、腊熟、黄熟),最终完成水稻的一生。

2、结实期生育进程:

生育晚限11叶品种7月22日左右(10叶品种7月15日)进入始穗期。

7月25日左右(10叶品种7月18日前)进入抽穗期。

7月28日前(10叶品种7月21日前)进入齐穗期。

开花受精后7-9天子房纵向伸长,12-15天长足宽度,20-25天天厚度定型,籽粒鲜重在抽穗后25天达最大,35天左右干重基本定型。

从抽穗到最终成熟,需40-50天,需活动积温900℃左右。

3结实期与产量构成的关系:

结实期是最终确定结实率和粒重的时期。

常因抽穗开花期的不良气侯条件而影响受精、子房发育;因环境条件及病、虫害等因素影响灌浆结实过程中物质生产、运输,进而影响结实率和千粒重,最终影响品质、产量。

4、结实期栽培管理目标:

养根、保叶、防早衰,保持结实期旺盛的物质生产和运输能力,保证灌浆结实过程有充足的物质供应,确保安全成熟,提高稻谷品质和产量。

5、结实期的诊断

(1)结实期生育与环境:

始穗到齐穗经7天左右、如遇低温天气,抽穗速度变慢,齐穗期拖后。

开花期需要较高的温度和充足的光照,此时如遇低温、连续阴雨将增加空粒率。

灌浆结实过程,以日平均温度20℃以上为好。

温度低,灌浆速度变慢,日平均气温降至15℃以下,植株物质生产能力停止,这是水稻安全成熟的界限期。

日平均气温降至13℃以下,光合产物停止运转,灌浆随之停止,这是水稻成熟的晚限。

(2)结实期的叶片:

结实期叶片与叶态都已定型,正常的叶色为绿而不浓。

抽穗期主茎绿叶数不少于4片,功能叶为剑叶。

各叶对产量的贡献度,剑叶为52%、倒2叶为22%、倒3叶为7.7%、倒4叶为17.7%。

因此,要防止叶片衰老,保持活叶成熟。

若长期淹水,过早停灌,或严重脱肥,叶片衰老速度加快,将导致物质生产不足,秕粒增多,千粒重降低,减产降质。

若后期施氮过多,叶色过浓,则光合产物向籽粒分配减少,灌浆速度减慢,秕粒增多,粒重降低,稻米蛋白质含量提高,食味下降。

6、结实期管理措施

(1)结实期的灌溉:

主要是养根保叶。

乳熟期要间歇灌溉,即灌3-5厘米浅水,自然落干至地表无水再行补水,如此反复;腊熟期,间歇灌溉,灌3-5厘米浅水自然落干,脚窝无水再行补水,如此反复,直至腊熟末期停灌,黄熟初期排干。

抽穗后30天以内,不可停灌,防止撤水逼熟。

(2)结实期施肥:

叶色正常情况下,不需施肥。

剑叶明显变淡,脱

肥严重处,抽穗期补施粒肥,用量不超过全生育期施氮量的10%。

(3)结实期的植保:

防治穗颈瘟、枝梗瘟、粒瘟及其它穗粒部病害,与喷施叶面肥、水稻促早熟技术相结合进行。

7、结实期生育异常的调控措施

因抽穗晚、抽穗后低温寡照、抽穗期叶色过浓而出现灌浆延迟或贪青晚熟危险时,应采取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等促早熟,必要时实施化学促熟措施,同时注意提高水温、地温。

(六)收获、脱谷、干燥、贮藏

1、水稻成熟适期收割的标准是:

95%以上的粒颖壳变黄,三分之二以上穗轴变黄,95%的小穗轴和副护颖变黄,即黄化完熟率达95%为收割适期。

2、收割后捆、码或放铺晾晒,水分降到16%以内,经过脱谷晾晒使水分达到14.5%的标准。

用烘干机干燥,每小时降低一个水分,温度控制45℃以内,以免降低品质。

整个晾晒过程,防止湿、干反复,增加裂纹米率。

3、按品种分别脱谷,换品种时必须清扫场地及机具,防止异品种混杂,降低产品等级。

脱谷机转数每分钟控制在500转以内,谷外糙不得超过2%。

4、粮食入库贮藏,最晚在结冻前完成,防止冰冻、雪捂,降低品质。

5、水稻种子尽可能割在霜前、脱在雪前、藏在冻前,水分降到14.5%的标准水分。

 

表一苗期情况调查表

调查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日期:

品种:

项目

序号

浸种

日期

浸种

天数

催芽

天数

出芽率%

盘播量(克)

第一叶鞘高(cm)

第二叶鞘高(cm)

第三叶(cm)

叶鞘高

叶长

平均

1

2

3

4

5

6

7

8

9

10

注:

序号1—10是指取自同一秧棚内的任意10株。

 

表二叶龄跟踪调查表

调查单位:

插秧期:

调查人:

调查时间:

品种:

调查

内容

1穴

2穴

3穴

4穴

5穴

6穴

7穴

8穴

9穴

10穴

合计

平均

基本

苗数

株高(cm)

茎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