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师院附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680422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玉溪市师院附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云南省玉溪市师院附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云南省玉溪市师院附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云南省玉溪市师院附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云南省玉溪市师院附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玉溪市师院附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云南省玉溪市师院附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玉溪市师院附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玉溪市师院附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云南省玉溪市师院附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云南省玉溪市师院附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分卷I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来自家乡的喜讯》是20世80年代初的一幅漫画,画中讨论的主题主要得益于哪次会议的决策(  )

A.中共八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联系时间1980年可知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因此H符合题意。

2.经济大危机的初期,美国政府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根据这一政策,请判断当时的美国政府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A.政府对经济彻底放任自流B.政府操纵经济发展的“方向盘”

C.政府严格干预经济发展D.政府扮演经济的“守夜人”

【答案】D

【解析】自由放任政策与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相对立,排除B、C;A项太绝对;故D项正确。

3.近代以来,1898年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数年的惨淡经营,大生纱厂逐渐壮大,资本不断增加,到1911年为止,该厂获利370多万两白银,1917—1921年连续获利560多万白银。

可好景不长,1922年后,大生纱厂开始走下坡路,1923年秋,大生纱厂因无款购棉花一度停工。

这一现象说明了(  )

A.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

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C.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D.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文中“1917—1921年连续获利560多万白银。

可好景不长,1922年后,大生纱厂开始走下坡路,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障碍主要是帝国主义,当一战爆发,列强暂时放松侵略的时候,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当战争结束,列强卷土重来时,民族资本主义马上萧条,所以独立是前提,所以D正确。

4.《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一书记载:

1933年,工业总产值中(包括制造业和矿冶业),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占70%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

1936年,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3%,而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77%。

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A.近代工业中,消费资料的生产比重稳步增长,生产资料的生产比重逐年下降

B.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压榨,使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C.民族工业在20世纪30年代得到较快发展,但地域布局不合理

D.中国近代工业结构畸形发展,没有形成独立完善的工业体系

【答案】D

【解析】从材料数据可以分析得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重工业和轻工业发展比例严重的不协调,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故选D。

5.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其主要依据是(  )

A.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B.在正确分析国情的基础上确定工作重心

C.反映了人民要求发展经济的愿望

D.提出发展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答案】B

【解析】中共八大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并提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6.相传炎帝“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这里的“耒耜”是指(  )

A.生产工具B.作战武器

C.生活用具D.祭祀礼器

【答案】A

【解析】据材料信息“教民农作”可判断,“耒耜”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工具。

7.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对中国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促进中国自然经济解体B.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C.逐渐使中国融入世界市场D.有利于中国手工纺织业发展

【答案】D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列强的经济侵略导致中国的自然经济解体,中国沦为西方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A、B、C三项都是其带来的影响;D项错误,自然经济解体的标志是中国棉纺手工业的破产,不是促进手工纺织业的发展。

故本题答案选D项。

8.“女学生周某某,现年28岁,……毕业于美国女子大学。

现执教于京师某女子学校。

……自悬牌之日起,至民国8年1月止,某男如有与某某同等之能力及资产者,每日午后至6时,为会谈期。

”下列选项与材料相符的有()

①婚姻自由被广泛认可

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已被摒弃

③年轻人思想不断解放

④近代西方自由思想影响国人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考察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近代以来,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的生活方式也传入中国并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影响。

但西方的影响仅局限于一些城市尤其是沿海城市,特别是通商口岸,其他地方影响甚微。

民国时期,在大城市里,婚姻仪式有较大的变化。

故①②表述过于绝对;③④符合题意。

故应选B。

9.江浙地区,唐宋时期有“东南之田,所种惟稻”,明朝中后期出现“郊原四望,遍地皆棉”,这种变化造成的深远影响是(  )

A.重农抑商政策的消失B.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C.民众衣食结构的改变D.生态环境的恶化

【答案】B

【解析】重农抑商政策贯穿封建社会始终,没有消失,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江浙地区由主要种植粮食作物水稻到种植经济作物棉花,经济作物比重的上升,带来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故B项正确;江浙地区仍然以水稻为主食,饮食结构没有变化,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生态环境的恶化,故D项错误。

10.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世界工业生产指数的折线图,此折线图说明的问题是()

A.1932年的工业产值比1929年下降了36.2亿美元

B.此表证明了苏联这个时期重工业急速发展起来的史实

C.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工业生产不断扩大

D.世界范围的大萧条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业生产

【答案】D

【解析】折线图反映了1929~1933年间世界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而此段时间正是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的肆虐时期。

B、C项明显不对,A项并没有说明问题,故选D。

11.1914年至1919年的历史事实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严重障碍是(  )

A.封建主义的压制B.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

C.封建官僚的排挤D.官僚资本的压制和垄断

【答案】B

【解析】1914年到1919年是中国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时期,最主要的原因是帝国主义列强忙于欧洲的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从这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与否,和外国列强直接相关,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严重障碍是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

故选B。

12.1948年4月2日《东北日报》报道,国民党统治区“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

大批工厂又纷纷倒闭,仅去年上半年倒闭之工厂商号,即达一千六百余家”。

这一时期“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的原因有()

①政府征收苛捐杂税②日本军队的残酷掠夺③官僚资本垄断经济

④美国对华倾销商品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可用排除法。

②为抗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萎缩的原因,排除②,故选A项。

13.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

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电报业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D.轮船航运业

【答案】A

【解析】电报业的发展与影响。

题干材料反映的现象对信息传递要准时和快速,BCD项也可加快信息的传播,但并不如电报业,再结合1884年、直接相关等信息与要求可锁定A项,排除BCD项。

14.美国某时期流行这样一幅漫画如下图,一位绅士向一位农民进行解释艰难时期就如同那群鸟儿,要驱赶它们只需要竖立一个稻草人吓一吓就可以了。

与此绅士观点一致的政策是()

A.固守自由放任B.实行政府干预

C.仿行社会主义D.发展混合经济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绅士的观点是靠稻草人渡过危机时期,也就是不作为,实际上就是固守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15.下列各项不以“抑商”为初衷的是(  )

A.“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明太祖)

B.“申禁人民不得出海与外国互市”(明太祖)

C.“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清雍正帝)

D.“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清雍正帝)

【答案】C

【解析】注意题干中“抑商”和“初衷”两个限制词的含义,确定答题的范围,然后理解四个选项的意思是不是初衷即可。

C项主要以重农为初衷。

16.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稀少和最美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

宫廷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于(  )

A.民间私营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D.外国贡品

【答案】B

【解析】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大多精美,且供贵族、皇家消费。

17.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之为“扩张的时代”,主要原因是()

A.欧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B.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时代开始

C.东西方国家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

D.狂热的宗教传播和宗教征服

【答案】B

【解析】“扩张的时代”,又称“发现的时代”“勘查的时代”,特指欧洲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的历史,即新航路开辟及其前后。

欧洲人在这个时期,通过新航路的开辟,开始向世界其它部分大规模的扩张和殖民。

进而进行了“著名”的资本原始积累。

因此选B.

18.下图是发行于1881年的“开平矿务局股份票”,经一些学者考证,认为它是中国存世最早的老股票。

此股份票实质上反映了(  )

A.中国民族工业在西方列强的挤压下发展艰难

B.清政府财政陷入困境无力继续支持洋务事业

C.民间资本已成为洋务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

D.洋务派民用企业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因素

【答案】D

【解析】开平矿务局是官督商办的洋务企业,并非民族工业,故A项错误;清政府陷入财政困境只是表象,不能反映实质,故B项错误;授予民间商人股权,并不能反映民间资本就是洋务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故C项错误;实行股权的做法带有资本主义因素,反映了在西方的影响下,中国经济发展的近代化趋势,故D项正确。

19.“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

”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所进行的体制创新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实行市场经济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知识经济D.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答案】B

【解析】罗斯福新政,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政策,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

“……宝玉的荔枝色哆罗呢箭袖……宝玉的俄罗斯国出品的雀金裘氅衣……凤姐的大红洋绉裙……冯紫英拿来推销的鲛绡帐……抄家时没收的洋灰皮、洋呢、哔叽、姑绒、天鹅绒等呢料……”上述材料反映了雍正年间(  )

A.中外商贸往来频繁B.自然经济受到冲击

C.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D.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

【答案】C

【解析】清朝康熙年间就开始闭关锁国,中外贸易得到限制,故A项错误;自然经济受到冲击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B项错误;材料中“哆罗呢箭袖……俄罗斯国出品的雀金裘氅衣……凤姐的大红洋绉裙……鲛绡帐……洋灰皮、洋呢、哔叽、姑绒、天鹅绒等呢料”均是外国产品,说明当时对外贸易是在官府控制下进行的,故C项正确;当时,闭关锁国政策正在实行,故D项错误。

21.明代中期以后,民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

这主要是因为(  )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资本主义的萌芽D.民营作坊工人增加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正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原有的官营手工业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才为民营手工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资本主义萌芽打下了基础。

22.2014年索契冬季奥运会在俄罗斯举办,在2月7日的开幕仪式上出现乌龙事件,灯光显示的奥运五环由于技术失误变成四环。

但在2月24日闭幕式上,由众多小朋友排列组成的“奥运五环”重演了开幕式上的“五环变四环”的喜剧性一幕。

收看现场直播并且随时发表你对这一事件的评论的载体是()

A.电视转播B.新闻报刊

C.互联网D.电话

【答案】C

【解析】从材料“收看现场直播并且随时发表你对这一事件的评论的载体是”可以很容易的知道这是互联网。

ABD项不能同时满足直播和随时发表评论的内容。

2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有官营、民营、工场手工业三种基本形态

②官营手工业对商品经济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③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④从唐代起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古代中国手工业包括官营、民营以及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故①错误;官营手工业产品只限于官府使用,不在市场上流通,故②正确;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是在明朝,故③正确;唐朝瓷器具有“南青北白”的特点,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24.一位剧作家想写一部有关北宋的历史剧,为了重现北宋商业的繁荣景象,设计了以下四个场景。

其中,哪一个场景是不符合史实的()

A.娱乐场所瓦肆里说书人正在说汉武帝外传

B.“王记”锦帛铺在东京临街设立

C.广州的市舶司正在对来往船只征收商税

D.马可Ÿ波罗一边欣赏汴河沿岸风光,一边品尝酸甜的葡萄

【答案】D

【解析】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依据所学可知,马可Ÿ波罗是在元朝时来中国的,而题干要求的是北宋时期。

故应选D。

25.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

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

A.2B.31C.73D.193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

从题干的时间“1872-1911年”可知民族工业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和“短暂的春天”的过程,在这期间,获得迅速发展的是面粉业和纺织业,因此它的数量应该比较大,所以选D。

26.18世纪,西方人所谓的“乌木”买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重要的资本积累方式。

“乌木”是指(  )

A.在亚洲掠夺的檀香木  B.对非洲黑人的蔑称

C.在殖民地掠夺的煤炭  D.对美洲棉花的反称

【答案】B

【解析】黑奴贸易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所谓的“乌木”买卖应是指黑奴贸易,这里的“乌木”就是对非洲黑人的蔑称。

27.李成贵在《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中写道:

“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小农”成为“最重要的变量”的原因是(  )

A.人口数量较大B.地域分布广泛

C.国家赋役的主要承担者D.封建土地所有者

【答案】C

【解析】人口数量大、地域分布广,是小农的特点,但与题干“影响统治”没有直接关系,故A、B项错误;因为他们是国家赋役的主要承担者,所以直接影响统治,故C项正确;小农不一定是封建土地所有者,封建土地制度包括地主土地所有、国家土地所有、自耕农土地所有,而占主导地位的并不是农民土地所有制,故D项错误。

28.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工场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

……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

”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B.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

C.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D.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了明代石门镇油坊因劳动力不足而付钱请其他地方的人来从事炼油工作的现象,这一现象反映了一种雇佣关系,表明此时该地方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故答案选D项,A、B、C三项表述正确,但只看到问题的表象,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

29.文献记载:

“钢铁是杂炼生(生铁)

(熟铁)作刀镰者。

”此文献提到的金属冶炼技术发明于(  )

A.春秋战国时期B.两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

【答案】C

【解析】冶炼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手工业部门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发明了铸铁柔化处理技术,两汉时期,低温炼钢技术发明并得到推广,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灌钢法,即将生铁和熟铁放在一起冶炼,隋唐时期此技术进一步发展。

30.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

“年来国事日非……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

岂知世界文明,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抵制了西方的侵略

B.“受人凌辱”指的是中国甲午战败

C.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D.认识到发展工商业的重要性

【答案】D

【解析】材料中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李鸿章在信件中对封建顽固势力的愚昧自大进行了批判,反对“卑视工商”,提出“世界文明,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反映李鸿章认识到发展工商业的重要性,故选D。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10.0分,共40分)

31.(节选)经济政策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作出调整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的田赋和商税(1776-1911年)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社会经济与政策变迁为视角,解读赋税结构的变化。

(要求:

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答案】答案示例:

清朝前期至鸦片战争前后(时段),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清政府推行重农抑商和闭关政策,(相关因素两点),田赋在税收中占主导地位。

(结论)

鸦片战争后至甲午战争前(时段),西方势力侵入,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商品经济发展。

洋务运动期间,近代工商业兴起。

(相关因素三点)工商税收入超过田赋。

(结论)

甲午战争后至清末(时段),西方国家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清末推行新政,近代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

(相关因素四点)工商税收成为政府财政的重要来源。

(结论)

税收结构的变化说明近代以来,中国近代经济兴起、发展,政府的经济政策从抑商向重商的转变。

(概括性结论)

【解析】分析图表可知按照赋税结构变化可分为清朝前期至鸦片战争前后、鸦片战争后至甲午战争前、甲午战争后至清末三个阶段,结合这三个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政策变迁的史实说明这三个时期赋税结构的演变,然后概括性总结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变迁。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有关新航路开辟的四幅漫画:

你能说出上述四幅漫画的寓意吗?

【答案】第一幅漫画反映了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传统商路,促使欧洲人寻找新航路;第二幅漫画反映出西、葡两国掠夺了大量财富,一跃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第三幅漫画反映出英国利用其有利的地理位置开展海外掠夺和贸易,迅速发展起来;第四幅漫画反映了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后,意大利失去有利位置,逐渐衰落。

【解析】根据图示内容分别回答。

第一幅图属于原因分析;第二幅图属于影响;第三幅图对英国的影响,第四幅图说明对意大利影响。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33年7月,《申报月刊》中国现代化讨论对于中国知识界广泛使用“现代化”一词,确有开风气的作用……蒋廷黻在《申报月刊》讨论之前,即在《独立评论》上频繁阐释了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方面的全面现代化观。

到30年代后期,尤其是抗战时期,中国知识界对现代化内涵的理解,最终落实到近代科学技术与工业化上。

——阎书钦《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界“现代化”理念的形成及其内涵流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分析,当时就现代化展开的讨论有何现实基础?

【答案】

(1)基础:

自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工业诞生起,中国经济就逐步向工业现代化道路迈进,经历甲午战争后、一战期间和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发展,工业现代化已取得一定成就。

(其他表述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

(1)据材料一“1933年”得出时间的下限,结合所学,从1933年前的近代经济角度回答即可。

34.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努力追求的方向,但各国经济发展模式却不尽相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通过与列强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

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请回答:

(3)据材料三,指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3)特点:

基础工业发展较为迅速。

原因:

实现了关税自主;制定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设置综合经济管理部门。

【解析】(3)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三中“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发展最为迅速。

”进行作答即可。

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三中“……国民政府通过与列强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进行作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