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党建的新纲领 党章发展的里程碑农村.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679978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指导党建的新纲领 党章发展的里程碑农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指导党建的新纲领 党章发展的里程碑农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指导党建的新纲领 党章发展的里程碑农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指导党建的新纲领 党章发展的里程碑农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指导党建的新纲领 党章发展的里程碑农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指导党建的新纲领 党章发展的里程碑农村.docx

《指导党建的新纲领 党章发展的里程碑农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指导党建的新纲领 党章发展的里程碑农村.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指导党建的新纲领 党章发展的里程碑农村.docx

指导党建的新纲领党章发展的里程碑农村

指导党建的新纲领党章发展的里程碑

一、党章是指导党的建设的最高纲领

1、党章的定义

恩格斯将党的章程称为党的“共同法律”。

列宁曾经用过“党章法”的概念。

邓小平同志把党章看作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胡锦涛总书记说党章是我们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

这些都表明,党章就是一个政党的根本大法,是一个政党的组织和党员都必须遵守的准则和规范。

《中国共产党章程》是经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以全党名义、依法定程序制定的党内最重要的基础性文件,它包含总纲和条文两大部分,因而兼有政治纲领与组织规程的双重性质以及相应的指导和规范功能。

党章是党的整体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党的历史经验的法规结晶,是适应党的任务和现实需要的组织利器,是贯穿于党的一切活动和规范党员思想行为的最高准则。

2、党章的发展

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的党章,是1847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

已有160年历史。

这个章程规定同盟的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旧的以阶级对抗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和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

”章程确立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规定了各级组织的职权及各级组织和全体盟员必须遵守的纪律。

它从组织上保证了共产主义者同盟成为第一个建立在科学社会主义基础之上的无产阶级政党。

它所确立的基本思想和原则都为以后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所遵循,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都把它作为制定本党章程的蓝本。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十七大86年间,先后制定或修正了16个党章。

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把制定和修改党章作为一项重要议程。

1921年7月,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它虽然不是正式的党章,但包含了党章的内容,实际上起到了党章的作用,所以可认为是我党的第一个党章。

1922年7月,党的二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并通过了《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

决议案正确规定了党的性质。

二大党章包含比较具体和完善的内容,其中心是建立严密的各级组织,加强党的纪律性。

这可以说是我党的第一个正式党章,它的产生标志着党的创立工作圆满完成。

1923年6月召开的三大和1925年1月召开的四大,均通过了党的修正章程。

三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为提高党员质量,第一次增加了党员候补期的规定。

四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为加强组织建设,第一次规定了党的基层单位为支部。

1927年6月1日,中央政治局根据五大精神,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仅有的一次,其他都是各届代表大会修改制定党章)。

“决案”对党章做了许多修改和补充,第一次明确规定“党支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

1928年7月,在莫斯科召开的六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为共产国际的支部,无条件地服从共产国际的决议。

1945年4月至6月七大通过的党章,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好的一部党章,是党成熟的重要标志。

它明确规定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并对党的建设经验进行了完整、系统的总

1956年9月八大通过的党章,是党执政以后的第一个党章。

党章提出了执政党应当遵守的政治原则、组织原则和工作作风,规定了党的工作中心要转向抓经济建设。

1969年4月召开的九大和1973主8月召开的十大均通过了党章。

这两个党章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都有严重错误。

主要表现是:

“对党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作了歪曲的阐述,砍掉了党员的权利。

1977年8月十一大通过的党章,未能消除“左”倾错误的影响,继续沿用“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政策和口号。

1982年9月十二大通过的党章,消除了十一大党章中“左”的错误,继承和发扬了七大、八大党章的优点,内容比过去的党章更加充实和完善。

十二大党章增加了党的干部、党的纪律、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党组、党和共青团的关系等五章,其中党的干部一章,是历届党章所没有的。

1987年11月十三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和1992年修改通过的十四大党章对党内选举制度、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和基层组织的职能等,作了新的规定。

它提出党内选举可采用差额选举的办法进行,党的基层组织的职能是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单位的贯彻执行实行保证监督。

1997年9月18日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对党的指导思想进行了修改。

十五大党章明确规定: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行动指南。

第一次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是我们党成立以来的第十五部党章,共有十一章五十三条。

3、党章的地位。

把握党的政治方向的根本准则。

党章集中表达了党的理论基础和政治主张,集中体现了党的整体思想和共同理想,使全党能够更好地统一思想、统一行动。

坚持从严治党方针的根本依据。

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

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

党章的这种地位是由党章的性质、内容、效力和产生程序所决定的。

从性质上讲,党章是党公开树立的一面旗帜,是党的理论和政治主张的集中表达,是党的整体意志和共同理想的集中体现,是贯穿于党的一切活动和规范党员思想行为的最高准则。

从内容上讲,它主要包括党的性质和宗旨、纲领和路线、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作风与纪律、党的组织与党的队伍等内容,党章系统简明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它所规定的都是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最重要的问题。

从效力上讲,党章是规范和制约全党行为的总章程,在党内法规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起着统帅和灵魂的作用,在党内具有最高权威性和最大约束力,是制定党内其他规章制度的依据和基础。

党内涉及某一方面问题的具体法规制度,必须从属或服从于党章,而不得与党章有任何抵触。

每一个党员无论地位多高,对党的贡献多大,都要毫不例外地遵守党章;每一个党组织无论级别有多高,权力有多大,都必须按照党章的规定办事。

从产生程序上讲,党章的制定、修改、解释,全部权力属于党的最高领导机关——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其他机构和部门都无权决定。

党章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着它对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必然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我们讲党要管党,最根本的就是要用党章管党;我们说从严治党,最根本的就是要按党章要求治党。

只有把党章学习好、遵守好、贯彻好、维护好,按照党章的要求坚持不懈地推进党的建设,才能确保我们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凝聚起全党同志的意志和力量,为实现党的理想和目标而共同奋斗。

二、党章发展的里程碑

作为党的活动的基本指导文献,不是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党章需要在适应时候作必要的修改或调整。

基于客观环境和主观认识变化,需要对党章进行修改党所处的环境变化了,人们对这种环境及与之相互关系的认识也变化了,就要依据变化的情况对党章进行适当修改。

其实,周期性的修改是党章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般而言,对党章的修改集中在这几个方面:

一是把新的政治实践已经证明是正确的政治原则和组织原则,包括带原则性的政治的、组织的结论,以党法的形式正式规定下来,使全党更加自觉地坚持下去;二是把党的生活所面临或已存在的问题,以预测和预防的角度作出新的正式规范,提出要求,避免新形势下一些党组织或党员迷失方向,铸成错误;三是把原来党章中已经载明或作了规定的,不论是内容还是语言表述,现在证明并非完善乃至存在错误,或者已经过时而不适用了的,加以修改、删除、补充,使党章的内容和形式更趋科学、完善;四是把其他需要在党章中规定的新的认识和新的经验写进党章。

(一)、总纲修改的主要内容

1、增写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实践进程的内容,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战略思想通篇突出“科学发展观”)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了推动全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全面地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

修改后的党章,在总纲中增写了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表述。

增写的第7自然段表述为: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同时,党章总纲和条文部分的其他修改,也都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比如,总纲关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修改的内容,都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再比如,条文部分关于党员、党的干部的要求和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的修改,都增写了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有利于全党同志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2、增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重大论断  “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总结我国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历程的基础上,鲜明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对于我们党高举中国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有关论述,党章总纲在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时,增写了第8自然段,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而奋斗。

党章作出这样的阐述,有利于全党同志更好地把握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此进行了深刻阐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3、增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内容。

 (和谐社会 “三位一体”变“四位一体”)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这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党章修正案第九段增写了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时增写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内容。

并在总纲第14至17自然段,分别论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写入党章,有利于全党同志更加自觉地为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奋斗。

4、充实了论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

(基本路线“富强民主文明”添“和谐”)

(十七大党章中继续明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

十六大党章把总纲部分的“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法,修改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十七大党章继续沿用这个提法。

这样修改,进一步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至少需要100年,全党同志要从这个中国最大的实际出发,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根据十三大报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面论述,1988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在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增加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内容。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党章在总纲部分增写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他有关初级阶段基本问题、基本路线的内容。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了进一步的论述,明确指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正确地分析国情,作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99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又把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关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修改为“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党的十六大党章修正案把总纲部分关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法,修改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酌发展和深化。

十七大党章继续明确这一提法。

我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论断,包括这样三层含义:

一是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必须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阶段,急于求成。

三是这个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我们要作长时期的努力奋斗,而不能有丝毫懈怠。

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这就是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我们讲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从时间上讲,我国从上个世纪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初级阶段。

这个阶段,既不同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尚未奠定的过渡时期,又不同于已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要经历这样一个长时期的初级阶段,是由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市场化、社会化和现代化。

现在,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

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

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要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十三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坚持这一规范的表述。

这充分说明这条基本路线的准确性、科学性和稳定性,是适合国情、顺应党性、反映民意的。

十五大根据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这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

十六大总结了13年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又把基本路线中关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大大丰富和拓展了。

十七大认为,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大会一致同意在党章中把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表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大会要求全党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大的实际,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党章修正案总纲加强了对党的基本路线的论述。

一是鉴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

党章修正案总纲把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相应地表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是对分别阐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三个自然段的内容作了补充,增写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的内容。

党章总纲把党的基本路线的表述最后一句修改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这样修改,使党的基本路线表述更加全面。

修正案总纲用7个自然段分别阐述,增写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两个自然段,调整和充实了原来的5个自然段。

  党章修正案对阐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3个自然段作了适当补充,增写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的内容。

5、增写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以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不懈探索,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累了重要经验。

党章修正案整合总纲原来阐述“一个中心”自然段中关于经济建设的有关内容,增写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自然段,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强调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作这样的调整和充实,有利于全党同志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6、充实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容。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党章修正案充实了总纲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自然段,在强调上述内容的同时,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基层自治制度。

增写了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同时增写了尊重和保障人权,完善表述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和程序等内容。

这对于指导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7、充实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

党章修正案总纲第十六自然段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增写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

这有利于全党同志牢牢把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和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8、增写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

    党章修正案总纲第十七自然段增写了党领导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将原政治建设自然段关于社会管理内容整合到这一自然段。

作这样的修改既阐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和指导原则,又阐明了现阶段促进社会和谐的主要着力点,有利于全党同志深刻认识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从而既抓住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又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方针政策  “和谐民族关系”“和谐世界”)

9、充实了军队建设、民族工作、统战工作、外交工作等方面的内容,增写了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政策的内容。

为了更好地推进军队建设、民族工作、统战工作、外交工作,党章修正案对总纲相关段落作了调整和充实。

一是党章总纲第18自然段增写了切实保证人民解放军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的内容。

二是为全面体现党的民族政策,党章总纲第19自然段第一句修改为“中国共产党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并增写了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内容。

三是党章总纲第19自然段增写了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团结信教群众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的内容。

四是党章总纲第20自然段在统一战线构成的表述中增写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内容。

五是增写了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内容。

六是党章总纲第21自然段增写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内容。

10、充实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的内容。

党章修正案对总纲党的建设相关内容作了修改,突出强调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党的建设第一项基本要求增写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强调要从组织上保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贯彻落实。

第二项基本要求增写了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

第三项基本要求增写了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