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671934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77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docx

《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docx

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活动,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通过两个透镜的组合,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观察试实验。

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展历程,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影响。

学习重点:

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学习难点:

如何让学生通过两个透镜组合得出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情况以及原理。

显微镜、望远镜的结构是如何满足组合出的两个透镜成像原理的。

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

导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激趣导入:

1.人的眼球好像一架____    。

它的___________相当于底片;晶状体和 _______ 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  _,形成物体____像(填像的性质),但人感觉是         立的。

二、导入:

用显微镜可以看见很微小的物体,用望远镜可以看见很远的物体,它们有什么奥秘呢?

是怎么样实现的?

三、自主学习

知识点1:

显著微

1、显微镜的结构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

2、显微镜的原理

显微镜的物镜成像,道理就像的镜头成像一样。

显微镜的目镜成像,目镜的作用就像一个普通的。

经过次放大,我们就可以看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如果目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物镜的放大倍数是40倍,则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倍。

知识二:

望远镜

一、望远镜的结构

望远镜也有两组凸透镜,的凸透镜叫目镜.的凸透镜叫物镜。

二、望远镜的原理

1.望远镜的物镜成像,道理就像的镜头成像一样。

望远镜的目镜成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2.望远镜所成的像比原来的物体,因为像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就变得很大。

3.视角:

物体的边缘跟眼睛所夹的角。

视角越大,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越,看物体越清楚。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近大远小”。

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与有关,还与有关。

小明站在平面镜前,当他逐渐靠近镜子时,由于像相对于他的眼睛所成的视角逐渐,所以产生一种“像在变大”的错觉,其实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因为平面镜成所的像与物体大小。

4.哈勃空间望远镜,把天文望远镜安置在大气层外,可以免受大气层的干扰,(因为太阳光穿过不均匀的大气时会发生,)得到更清晰的天体照片。

课堂达标:

三、抽测达标,拓展延伸。

1、显微镜的反光镜用的是(    )

A.凹透镜     B.平面镜         C.凸透镜      D.凹面镜

2、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镜有发散作用,目镜有会聚作用

B.物镜有会聚作用,目镜有发散作用

C.物镜得到放大的像,目镜再次得到放大的像

D.物镜得不到像,目镜得到物体放大的像

3、关于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

B.望远镜都是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构成的

C.除了凸透镜外,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做物镜

D.只有用透镜才能做望远镜

4、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实像

B.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虚像

C.所有望远镜的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丽丽新买来一瓶矿泉水,把它放在冰箱冷冻室中很长一段时间后,则这瓶矿泉水

A.质量减少了,密度不变B.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C.质量、密度都减少了D.质量、密度都不变

2.如图是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下列哪种做法光屏上一定不能得到清晰的像

A.透镜不动,光屏与物体的位置对调

B.光屏和物体不动,适当移动透镜到某一位置

C.透镜不动,物体离透镜远些,光屏离透镜近些

D.透镜不动,物体和光屏都离透镜远些

3.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

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

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应

A.变小B.变大

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置于透镜前30cm处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放大清晰的像,现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

A.无法成像B.呈现正立、放大的像

C.呈现倒立、放大的像D.呈现倒立、缩小的像

5.下列实例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变弯”了

B.湖边垂柳在湖面形成美丽的倒影

C.人在路灯下行走,地面上会出现人的影子

D.阳光穿过茂密的树叶间隙,在地面形成圆斑

6.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②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③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④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⑤冰冻的衣服变干;⑥蜡烛的液滴掉落在桌面上变成蜡块

A.①②③B.②④⑥C.①③⑤D.③④⑤

7.图中,表示非晶体凝固过程的温度变化曲线的是()

A.

B.

C.

D.

8.以下事例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A.将超声波应用到倒车雷达B.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病情

C.利用次声波判断地震方位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9.下面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1分钟内振动了600次的物体,能发出人耳容易听到的声音

B.人们用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音调

C.同一个发声体发出90dB的声音比50dB的声音振幅大

D.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是从声源处降低噪声

10.在一些影视作品中常见房屋倒塌、重物落下,将演员砸成重伤的镜头,这些重物材料的密度

A.比实物密度大B.比实物密度小C.与实物密度相等D.与实物密度相近

二、填空题

11.一个空瓶子的质量是150g,当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是400g;当装满另一种液体时,瓶和液体的总质量是350g.则这个瓶子的容积是____cm3,液体的密度是______kg/m3.

12.观测月球等天体时应选用 ________镜,观察细胞内部结构时应选用 ________镜.

13.谚语、成语都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如:

①如坐针毡;②墙内开花墙外香;③泥鳅黄鳝交朋友-----滑头对滑头;④霜前冷,雪后寒。

其中主要体现压强知识的是______,主要体现摩擦知识的是______。

(请填入相应的序号)

14.音叉被敲击时会发声,说明了声音由物体_________产生,如图所示,是几种音叉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响度相同的是_____。

15.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0s内通过的路程是160m,它的速度是_____m/s,它25s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m。

16.丽丽在阳光下吹泡泡,空中飞舞的泡泡上出现了彩色条纹,这是光的_____现象。

现在城市里很多高楼大厦采用玻璃幕墙作装饰,当强烈的太阳光照射到玻璃幕墙时,就会发生_____反射,造成“光污染”。

三、计算题

17.同学们很喜欢的TFBOYS是由2013年暑期推出的全新的少年偶像组合。

组合成员由TF家族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三名成员组成。

(ρ水=1.0×103kg/m3,ρ蜡=0.9×103kg/m3)

(1)其中王俊凯的质量是58kg,已知人的密度和水的差不多,王俊凯的体积多大?

(2)假设用蜡来做同样体积的“王俊凯”,“王俊凯”的质量多大?

(3)假如王俊凯随宇航员到了太空中,他的质量会有什么变化吗?

18.小明一家假期驾车到临沧旅游,途中小明看到路边的标志牌。

(1)此时他家的车速已达20m/s,若仍以此速度向前行驶,这辆车是否超速?

请计算说明。

(2)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下,该车从此处出发,至少要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临沧?

(3)请同学们说说我们平时该怎么遵守交通规则。

四、实验题

19.如图所示,请你和小明同学一起完成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

(1)如图甲是小明在调节天平平衡的过程,请你指出他在操作上的错误是_______。

(2)如图乙所示,用量筒量取适量体积的盐水,然后将量筒中的盐水全部倒人空烧杯中(已知空烧杯的质量为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则盐水的质量是_______

,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

用该实验方案得到的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3)为了减小误差,小明改进了上述实验方案,进行了以下步骤的操作,请你补充完整。

①在烧杯中装满盐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

②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并读出体积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测得盐水的密度的表达式

____________(用本小题中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⑤请你指出小明操作过程中的不妥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

20.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如图甲所示。

(1)当把蜡烛放在乙图位置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形成_____、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2)实验发现,通过凸透镜既可成实像也可成虚像,从物体相对凸透镜的位置来看,凸透镜的_____(选填“光心”,“焦点”或“二焦距处”)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3)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取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可将蜡烛适当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4)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保持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小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住凸透镜上半部分,则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是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烛焰的上半部分,亮度变暗

B.烛焰的下半部分,亮度变暗

C.完整的烛焰,亮度变暗

D.完整的烛焰,亮度不变

21.如图所示为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她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上面,并保持玻璃板与直尺垂直。

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和调整。

用此实验可以研究:

①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

②像与物大小的关系;

③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还是实像。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时小红在玻璃板的_________侧观察;

选用直尺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比较___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

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选填“①”、“②”或“③”);

实验时,发现蜡烛B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

2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小明同学安装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合理的安装顺序是_______(填序号)

①烧杯和水②酒精灯③铁杆a和温度计(含纸盖)④铁圈b和石棉网

(2)如图甲所示,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

(3)根据下表数据在如图乙中绘出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_____)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oC

88

90

92

94

96

98

98

98

(4)由数据及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水的温度_________;

(5)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___(选填“寻找普遍规律”或“减小实验误差”);

(6)实验过程中,小明发现在第3min时,水中的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2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听到的声音高低不同。

为什么有的声音听起来高,有的声音听起来低呢?

小明想利用一把钢尺来探究声音的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如图所示。

实验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实验应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某同学测量长度的方法如图所示.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A

D

A

C

B

D

C

B

二、填空题

11.0.8×103

12.望远显微

13.①③

14.振动甲、乙甲、丙

15.200

16.色散镜面

三、计算题

17.

(1)0.058m3;

(2)52.2kg;(3)质量不变。

18.

(1)超速。

(2)0.5h;(3)见解析所示

四、实验题

19.调节平衡螺母之前没有将游码归零221.1偏小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为

烧杯装满盐水,易洒出,不方便操作

20.倒立照相机焦点左C

2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左①②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不能

22.②④①③96

不变寻找普遍规律变小

23.将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长时,振动变慢,音调变低;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时,振动变快,音调变高物体振动得越快,即声源振动频率越大,发出的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即声源振动频率越小,发出的音调就低;控制变量法

24.物体的边缘未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的位置对齐刻度尺的刻度没有紧贴被测对象视线未与刻面垂直.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刘大海拿了一个刚好能装5kg水的塑料壶去买花生油。

老板给他的塑料壶装满花生油后告诉他:

“这是5kg花生油”。

并按此收取了花生油的费用,已知ρ油<ρ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刘大海赚了

B.刘大海亏了

C.刘大海没有亏也没有赚

D.老板也没有亏也没有赚

2.a、b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物质的密度比b的大

B.b物质的密度是a的2倍

C.b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

D.a、b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3.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

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

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4.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光屏上能看到()

A.倒立、放大的像B.倒立、缩小的像

C.正立、放大的像D.正立、缩小的像

5.小露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出现了如下图的情形,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3cmB.6cmC.9cmD.20cm

6.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

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

B.

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

C.

深秋,枫叶上形成“霜”

D.

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7.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听不到对方说话的声音,这是因为

A.月球上噪声很大

B.月球上的空气不含氧气

C.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D.月球上温度太低

8.关于光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激光准直利用了光的折射性质

B.人直立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镜中人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m

C.光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D.光从一种物质射入另一种物质传播方向可能改变

9.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A.雾的形成B.霜的形成C.酒精蒸发D.水结成冰

10.对下列设备应用到的物理知识的解释,正确的是

A.声呐---利用次声波测绘海底地形

B.B超----利用红外线获得人体内部信息

C.验钞器----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

D.雷达---靠次声波来实现监测空中的飞机

二、填空题

11.用一个瓶子盛某种液体,测出装入液体的体积V与液体和瓶子的总质量m,画出m-v关系图象如图所示,该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g/cm3

12.如图所示,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其下方20cm处的白纸上呈现出一个较小的光斑,这个现象提示我们:

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作用;若将该透镜向纸面再靠近一小段距离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小,由此可以判断该透镜的焦距一定_______20cm(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3.如图所示,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曾经做过的一个实验,实验中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三棱镜后侧光屏上可以依次看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此现象叫做光的_______.从实验看出,光线经过三棱镜后是向它的底边偏折,这一规律可以用来类比说明凸透镜对光的_______作用,对于同一凸透镜,_______(选填“红光”或“紫光”)的焦距更大.

14.冬天同学们早上常常看到大雾,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形成的,当太阳出来,大雾又渐渐散去,这是大雾发生了_____的缘故(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15.我们能听到小鸟的叫声,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中传播;我们还能分辨出黄鹂鸟的歌声,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种类的小鸟发出声音的________(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

16.如图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

三、计算题

17.小明设计了一个测量碗的密度的实验,实验步骤及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

(g=10N/kg)

(1)乙图中碗受到的浮力;

(2)碗的质量;

(3)碗的密度。

18.重庆轨道2号线在李子坝站“穿”楼而过,如图,山城的复杂地形造就了全国绝无仅有的震撼景象。

若列车发动机的功率为为370kW,长度为120m,行驶速度为25m/s,该居民楼长度为130m,则在列车穿过居民楼的过程,求:

(1)列车所花的时间为多少秒?

(2)列车发动机做的功为多少焦耳?

四、实验题

19.小贝想用天平和量筒测某种药液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A.称得药液和药液瓶的总质量为m1

B.计算药液的密度

C.称瓶和剩余药液的质量m2

D.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药液,测出药液的体积V

(1)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

(2)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上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填“左”或“右”)移动。

(3)她称得药液和药液瓶的总质量为60g;将药液倒一部份在量筒中,如图乙所示,量筒中药液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cm3;剩余药液和瓶放在天平上称的质量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量筒中药液的质量是_______g,这种药液的密度是_________kg/m3。

20.下面甲图是小宇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凸透镜的焦距是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为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

(2)将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利用了这个原理。

(3)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到_____cm刻度线处,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

(4)凸透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将蜡烛移到55cm刻度线处,在移动光屏的过程中,光屏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原因是_____。

(5)在

(2)的条件下,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小宇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合适位置,为使光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

(6)同组的小亮利用两只等大的蜡烛和平板玻璃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如果将蜡烛靠近平板玻璃,像的大小将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在实验中如果观察到蜡烛像的大致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这是竖直放在A点的平板玻璃向_____(填“左”或“右”)倾斜导致的。

21.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M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将蜡烛A放置于玻璃板前固定并点燃。

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

(2)在蜡烛A所在侧透过玻璃板观察到另一侧蜡烛A的像,并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

使它与蜡烛A所成像重合,看上去蜡烛B也被点燃,以此可以确定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

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选填“控制变量”、“替代”或“理想模型”)。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放一光屏,要证明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他的做法是_____。

(4)小明在蜡烛B处做好标记号,测得B到A的距离为10cm,再移出蜡烛B,将玻璃板平移到B位置,此时所成像与前一次成像的大小比较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第二次所成像到蜡烛A的距离为_____cm。

(5)小明将未点燃的蜡烛竖直放在玻璃板后的桌面上移动,发现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上方偏高处,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

(6)如图乙所示,将玻璃板与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让蜡烛A沿着桌面向右做直线运动,将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的像_____运动(选填“水平向右”、“水平向左”、“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

22.图甲所示,是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

器材有:

冰、蜡、热水瓶、试管、烧杯、铁架台(带铁夹)、搅棒、秒表、温度计、水。

(1)图乙是_____(选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图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_____℃。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

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

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3.为了验证“声音传播是否需要介质”,小明和小刚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1)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小明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