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题库4.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6681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学题库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传染病学题库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传染病学题库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传染病学题库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传染病学题库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染病学题库4.docx

《传染病学题库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学题库4.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染病学题库4.docx

传染病学题库4

第一章总论

(一)名词解释

1.复发

3.再燃

4.潜伏期

5.感染

6.稽留热

7.弛张热

(二)单选题

1、确定传染病隐性感染主要依据:

A.有明显流行病学史。

B.有轻微病理损害结果。

C.有较轻临床表现。

D.有阳性病原体检查结果。

E.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查阳性结果。

2、传染病确定诊断最直接证据是:

A.临床资料。

B.流行病学资料C.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D.免疫功能检测结果。

E.病原学检查结果。

3、潜伏期是指:

A.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至出现对病原体特异免疫反应时段。

B.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出现典型或特征性临床体征时间。

C.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止时期。

D.从开始出现临床症状至症状明显或典型体征为止时期。

E.从病原体侵入至排出体外时期。

4、与病原体致病能力不相关是:

A.侵袭力。

B.毒力。

C.病原体数量。

D.病原体变异性。

E.机体免疫功能。

5、发生于城镇甲类传染病应于发现后多长时间内上报疫情:

A.3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6小时。

E.9小时。

6、下列哪项一般情况下不属于传染源:

A.隐性感染者。

B.病原携带者。

C.患者。

D.潜伏性感染者。

E.受感染动物。

7、传染过程五种表现形式,通常以哪种最常见:

A.病原体被清除。

B.病原携带状态。

C.隐性感染。

D.潜伏性感染。

E.显性感染。

8、隐性感染增加时,其临床意义主要是:

A.显性感染增加。

B.轻型病人增加。

C.潜伏性感染增加。

D.病原携带状态增加。

E.免疫人群扩大。

9、传染病IgG抗体效价恢复期比急性期增高多少才有诊断价值:

A.增高1倍以上。

B.增高2倍以上。

C.增高4倍以上。

D.增高6倍以上。

E.增高8倍以上。

10、人体能对抗再感染主要原因是:

A.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B.特异性免疫作用。

C.预防用药。

D.增强体质。

E.注意个人卫生。

11.关于传染病感染过程各种表现,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

A.隐性感染极为少见

B.病原体感染必引起发病

C.每个传染病都存在潜伏性感染

D.显性感染传染病不过是各种不同表现之一,而不是全部

E.病原体必引起炎症过程和各种病理改变

12.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与其细则规定,属于强制管理传染病是:

A.爱滋病

B.鼠疫

C.乙型肝炎

D.疟疾

E.麻风病

13.某些传染病常出现周期性流行,其主要原因是?

A.传播途径改变

B.传染源积累

C.易感人群积累

D.病原体抗原性改变

E.自然因素周期性改变

14.传染过程中,下列哪种感染类型增多对防止传染病流行有积极意义?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者

C.病原携带者

D.潜伏性感染

E.显性感染

15.隐性感染发现主要是通过:

A.咽拭子或血清培养等获得病原体

B.生化检查

C.特异性免疫检查

D.病理检查

E.体征发现

16.感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主要区别是:

A.是否有病原体

B.是否有传染性

C.是否有感染后免疫

D.是否有发热

E.是否有毒血症症状

17.一般来说,传染病检疫期主要是根据什么决定?

A.最短潜伏期

B.平均潜伏期

C.最长潜伏期

D.前驱期

E.传染期

18.对于消化道传染病,起主导作用预防措施是:

A.隔离治疗病人

B.隔离治疗带菌者

C.切断传播途径

D.疫苗接种

E.接触者预防用药

19.确定传染病隔离主要依据是:

A.最长潜伏期

B.最短潜伏期

C.平均潜伏期

D.传染期

E.症状明显期

20.掌握传染并潜伏期最重要意义是:

A.预测疫情

B.协助诊断

C.确定检疫期

D.预测疾病预后

E.判断病情轻重

21.潜伏期携带者是:

A.发生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

B.发生于隐性感染之后

C.发生于显性感染之后

D.发生于潜伏性感染之后

E.发生于潜伏期之后

22.关于传染病治疗原则,下述正确是:

A.以特异性治疗为主,一般、对症治疗为辅

B.以治疗、护理为主,消毒、隔离为辅

C.治疗、护理与消毒、隔离并重

D.一切为了患者康复

E.以消毒、隔离为主,治疗、护理为辅

(三)问答题

1.试述传染病诊断。

2.试述传染病预防。

3.简述传染病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4.试述传染病基本特征。

5.试述传染病感染过程中可能出现哪几种表现。

病毒感染性疾病

病毒性肝炎

一、名词解释

2.胆酶分离

3.肝性脑病

4.HBV感染窗口期

5.血清转换

二、选择题

1.急性乙型肝炎最早出现血清学指标是,

A.HBsAgB.抗-HBsC.HBeAgD.抗-HbeE.抗-HBc

2.属于缺陷病毒是

A.HAVB.HBVC.HCVD.HDVE.HEV

3.慢性病毒性肝炎病程为

A.1年以上B.半年以上C.2年以上D.3月以上E.3年以上

4.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主要传播途径是

A.经血液传播B.经体液传播C.密切生活接触传播

D.经食物和水源传播E.虫媒传播

5.乙型肝炎病人体内是否存在HBV复制,可测

A.抗-前S2抗体B.HBsAgC.HBV-DNAD.抗-HBeE.抗-HBcIgG

6.HBV感染最直接、特异和灵敏指标是

A.HBV-DNAPB.HBsAgC.HBV-DNAD.HBcAgE.HBeAg

7.关于抗-HBs与抗-HBc,下列哪一项是正确

A.两者均为自身抗体B.两者均为保护性抗体

C.抗-HBs为自身抗体,抗-HBc为保护性抗体

D.抗-HBs为保护性抗体,抗-HBc不是保护性抗体

E.抗-HBs不是保护性抗体,抗-HBc为保护性抗体

8.重症肝炎病人使用乳果糖目是

A.补充热量B.增加肝脏营养C.减少肝细胞坏死D.增加肝细胞再生

E.减少氨吸收

9.病人血清中出现抗-HBs、抗-HBc、抗-HBe均阳性,其它乙肝病毒指标均阴性时,应考虑

A.急性乙型肝炎B.慢性乙型肝炎C.急性乙肝潜伏期D.急性乙肝恢复期E.慢性乙肝轻型

10.下面哪一项是正确:

A.慢性重型肝炎必需是有明确慢性肝病史

B.急性重型肝炎晚期才出现肝性脑病

C.小儿肝炎多为无黄疸型

D.老年肝炎黄疸多较深,持续时间长

E.瘀胆型肝炎病程长,故起病时类似慢性肝炎。

11.在肝炎患者中,最能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实验室血清学检查项目是:

A.谷丙转氨酶B.谷草转氨酶C.凝血酶原活动度

D.血清胆碱脂酶E.γ-谷酰转肽酶

12.重型肝炎最重要诊断依据是:

A.频繁呕吐B.黄疸进行性加深

C.出现中毒性鼓肠、腹水D.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

E.发热

13.干扰素治疗可以用于:

A.急性乙型肝炎B.慢性丙型肝炎

C.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D.慢性乙型肝炎

E.急慢性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

14.关于重型肝炎治疗,下面哪一项是正确?

A.并发肝肾综合征者应尽早行血液透析治疗

B.应给予高蛋白饮食

C.肝移植后不会出现病毒性肝炎复发

D.人工肝支持系统疗效持久

E.胆系感染首选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15.下面哪一项不符合干扰素治疗乙肝炎指征:

A.血清胆红素在正常上限2倍B.HBVDNA阳性C.HBeAg阳性

D.ALT在正常上限2-10倍之间E.病理检查有活动性炎症

16.男,30岁,反复乏力、纳差、尿黄2年,再发并频繁呕吐、黄疸、腹胀1周。

体查:

神清,精神差,皮肤巩膜深度黄染,肝掌征(+),腹部移动性浊音(+),肝、脾未扪与。

实验室检查:

ALT350u/L,AST230u/L,ALB28g/L,TB480μmol/L,DB230μmol/L。

最可能临床诊断是:

A.急性黄疸型肝炎B.亚急性重型肝炎C.失代偿期肝硬化

D.慢性重型肝炎E.慢性肝炎重度

17.男,7岁,学生,近4天来发热、头痛、头晕、疲乏、胃纳减退,间觉恶心,尿色黄如浓茶,尿量一般。

体格检查发现体温38.8℃,面色潮红,结膜稍充血,巩膜微黄,颌下淋巴结轻度肿大。

腹软,无压痛,肝于肋下1.5cm可触与,质软,无触痛。

周围血液白细胞总数为8.7×109/L,分类计数N0.74,L0.21,E0.03,M0.02。

红细胞为4.82×1012/L。

对明确诊断有较大意义实验室检查是:

A.肥达实验B.尿常规C.肝功能检查D.肝炎病毒标记物检查E.肝B超检查

18.急性肝炎早期最主要治疗措施:

A卧床休息B保肝药物C免疫增强剂

D肾上腺皮质激素E抗病毒治疗

19.下列何者不符急性重症肝炎早期主要表现,:

A黄疸迅速加深B肝脏进行性缩小C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D有出血倾向E腹水伴肝臭

20.关于肝性脑病,下面哪一项是正确?

A.可发生于慢性肝炎重度和肝硬化

B.肝性脑病程度越深,病死率越高C.极少并发脑水肿D.应积极利尿放腹水治疗,以减轻内毒素血症

E.与支链氨基酸/芳香氨基酸比例失调,支链氨基酸增高有关

21.下面哪一项是不正确?

A.乙型肝炎常可见到家庭聚集现象B.丙型肝炎慢性化高

C.甲型肝炎多见于儿童D.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可重叠丁型肝炎感染

E.晚期妊娠妇女戊型肝炎病死率高

问答题

1.简述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临床意义。

2.试述重型肝炎治疗。

3.试述重型肝炎主要临床表现。

4.试述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

流行性乙型脑炎

一、名词解释

乙脑

二、选择题

1.乙脑最常见并发症是

A.肺不张B.尿路感染 C.褥疮D.支气管肺炎E.应激性溃疡

2.乙脑最主要传染源是:

A.病人 B.隐性感染者 C.猪 D.蚊蝇E.羊

3.乙脑主要死亡原因是

A.循环衰竭B.周围性呼吸衰竭 C.中枢性呼吸衰竭D.意识障碍    E.并发症

4.关于乙脑叙述,错误是

A.蚊虫传播B.水平传播 C.垂直传播D.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E.可进行特异性预防

5.乙脑病人抢救重点是

A.高热、惊厥、循环衰竭B.高热、惊厥、呼吸衰竭C.高热、惊厥、意识障碍    

D.高热、昏迷、呼吸衰竭E.高热、惊厥、心力衰竭

8.乙脑发生惊厥常见原因以下哪项是错误

A.高热B.颅内高压C.呼吸道痰阻D.脑实质炎症病变E.低钙血症。

9.下列传染病中,哪一种是人畜共患传染病

A.流脑 B.乙型脑炎 C.伤寒D.霍乱 E.病毒性肝炎

10.5岁小儿,因高热2日,昏迷、抽搐1日于2006年8月26日入院。

查体:

T39.8℃,P116次/分,R36次/分,轻度昏迷,面色潮红,颈项强直、克氏征和布氏征阳性。

心、肺、腹部

(一)。

外周血:

白细胞18×109/L,N0.9,L0.1.脑脊液无色透明,细胞数280×106/L,N0.60,L0.40,糖3.5mmol/L,氯化物120mmol/L,蛋白质0.6g/L。

该患儿最可能诊断是

A.脑型疟疾B.流行性乙型脑炎C.化脓性脑膜炎D.结核性脑膜炎E.中毒性菌痢

11.目前乙脑治疗以何者为主

A早期抗病毒治疗B免疫血清C细胞免疫增强剂D对症处理三大症状E中医中药治疗

12.下列何者属于乙脑治疗“把三关”之一:

A抗病毒治疗B抗昏迷C抗循环衰竭

D抗肾功能衰竭E抗呼吸衰竭

13.乙型脑炎极期临床表现应除外下列哪项:

A.意识障碍与颅高压表现B.脑膜刺激征与病理征阳性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