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理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667508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理论.docx

《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理论.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理论.docx

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理论

 

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

(理论部分)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处

二零零二年十二月

 

前言

首都医科大学根据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编写了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临床各科教学大纲。

本大纲依照七年制教学计划结合七年制教学特点及实验诊断学的新进展,确定了相关教学要求、内容及教学时数,同时强调了学生自学内容和目的要求。

本大纲由首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各科教研室由井研的教师撰写初稿,并在九七、九八两个年级七年制教学应用的基础上,由学校临床教育处组织首都医科大学1-6临床医学院相应教研室主任、专家进行了反复的讨论确定为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教学大纲。

由于教材内容丰富,学时有限,各临床医学院可根据本学院学科特点,个别学科学时可做有限的调整,提倡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处

2002年12月

 

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实验诊断的一般步骤

2、了解实验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一、实验诊断学的基本概念

二、实验诊断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实验诊断学是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实验诊断学是一门桥梁课程

(三)在临床医疗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1、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病情的判定

3、疗效观察

4、预后估计

(四)实验诊断学的局限性

1、结果可受病人生理状况及机体反应性的影响

2、结果可受病人饮食情况和所用药物的影响

3、有些项目特异性不强

4、有些项目敏感性不高

三、实验诊断学的基本内容

(一)临床血液学检验

(二)临床细胞学检验

(三)临床体液学检验

(四)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五)临床免疫学检验

(六)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四、实验诊断的一般步骤

(一)项目选择

(二)标本采集和传送

(三)实验检测

(四)结果分析

(五)临床应用

(六)检验结果的质量保证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板书、幻灯及多媒体技术等

第一章血液检查

[目的要求]

1、掌握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血小板数量及红细胞沉降率的参考值及临床应用

2、熟悉贫血的形态学分类指标及标准;溶血性贫血的实验诊断指标及检查程序;

血型检查及临床应用

3、了解血液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一、红细胞检测

(一)概述

1、红细胞的生成及调节

2、红细胞的一般形态

(二)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

1、概念

2、参考值

3、临床意义

3.1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或红细胞压积减少

3.1.1生理性贫血

3.1.2病理性贫血

3.2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或红细胞压积增高

3.2.1概念

3.2.2相对性增多(血浆减少所致)

3.2.3绝对性增多(红细胞增多症)

4、RBC、Hb、HCT临床应用评价

(三)红细胞MCH、MCV、MCHC三种平均值及RDW的测定

1、概念

2、正常参考值

3、临床意义:

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4、评价

(四)红细胞形态检查

1、检验内容:

大小、形态、着色、结构

2、临床意义

2.1球形红细胞

2.2椭圆形红细胞

2.3异形红细胞

2.4缗钱样红细胞

2.5低色素性红细胞

2.6有核红细胞

2.7其它

(五)网织红细胞计数

1、概念

2、正常参考值

3、临床意义

3.1判断骨髓红系增生情况

3.2用作疗效观察指标

3.3用作病情的观察指标

二、白细胞检测

(一)概述

1、白细胞及其种类

2、白细胞的生成及其调节

2.1粒细胞的生成及其调节

2.2淋巴细胞的生成

3、白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

3.1疾病的诊断

3.2鉴别诊断

3.3估计病情和预后

(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1、概念及结果报告方式

2、正常参考值

3、临床意义

3.1中性粒细胞增高

3.2中性粒细胞减少

3.2淋巴细胞增高

3.3淋巴细胞减少

3.5单核细胞增多

3.6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3.7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3.8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三)白细胞形态

1、中性粒细胞的核象

1.1概念

1.2核左移

1.3核右移

2、中性粒细胞的中毒性改变

2.1细胞大小不均

2.2中毒性颗粒

2.3空泡形成

2.4核变性

3、异形淋巴细胞

3.1概念

3.2分型

3.3临床意义

三、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检测

四、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一)溶血性贫血的概念及分类

(二)溶血性贫血的确诊试验

1、反映红细胞破坏增加的指标

1.1红细胞寿命

1.2红细胞形态

1.3血浆游离血红蛋白

1.4血浆结合珠蛋白

1.5血清胆红素

1.6尿二胆、尿血红蛋白、尿含铁血黄素测定

1.7血浆乳酸脱氢酶

2、反映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的依据

2.1骨髓红系增生

2.2网织红细胞增高

2.3出现有核红细胞

(三)溶血性贫血的病因分析试验

1、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2、酸溶血试验、糖水溶血试验、蛇毒因子溶血试验、CD55、CD59测定

3、抗人球蛋白试验

4、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5、Hb电泳、HbF、HbA2、异丙醇试验

五、血型检查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板书、幻灯及多媒体技术等

第二章骨髓细胞学检查

[目的要求]

1、掌握正常骨髓、常见贫血、常见白血病的骨髓细胞学特点

2、熟悉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一般程序

3、了解血细胞形态发育的一般过程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一、概述

(一)骨髓造血组织

1、骨髓造血细胞

2、骨髓非造血细胞

(二)血细胞形态发育的一般规律

1、细胞核:

大小、核形、核染色质、核仁

2、细胞浆:

浆量、着色、颗粒

3、细胞大小,细胞外形、核浆比值

(三)骨髓细胞学检查的目的

二、骨髓细胞学检查的适应证

三、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一般程序

(一)标本的采集及制备

(二)标本的染色

(三)显微镜检查

1、低倍镜及高倍镜检查

2、油侵镜检查

(四)诊断报告

1、肯定性诊断

2、支持性诊断

3、疑似性诊断

4、结合临床

四、正常骨髓象的细胞学特点

五、细胞化学染色

(一)过氧化酶染色(POX)

(二)苏丹黑染色(SBB)

(三)铁粒染色

(四)糖原染色(PAS)

(五)特异性酯酶染色(CE)

(六)а一丁酸萘酚酯酶染色(NBE)

(七)а一醋酸萘酚酯酶染色(NAE)

六、急性白血病的MICM分型

七、几种常见血液病的实验室诊断

(一)急性白血病(AL)

1、ANLL

1.1诊断的基本标准

1.2分型诊断:

FAB,MIC,MICM

2、ALL

2.1诊断的基本标准

2.2分型诊断:

FAB,MIC,MICM

(二)慢性白血病

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2、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三)贫血

1、缺铁性贫血

2、巨幼细胞性贫血

3、再生障碍性贫血

4、溶血性贫血

(四)其它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板书、幻灯及多媒体技术等

 

第三章血栓与止血检查

[目的要求]

1、掌握溶栓及抗凝治疗的实验监测

2、掌握出血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3、掌握DIC的实验诊断

4、了解止、凝血机制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一、概述

(一)凝血、抗凝血过程的相互作用及影响因素

(二)止血机制异常的类型及临床分布

二、止凝血机制的基础理论

(一)止血机制

1、一期止血

2、二期止血

(二)血小板在止凝血过程中的作用

1、粘附功能

2、聚集功能

3、释放功能

4、血块收缩功能

5、凝血活性

(三)凝血因子及凝血机制

1、凝血因子:

种类、合成部位

2、凝血机制

(四)抗凝蛋白及抗凝机制

1、抗凝血酶-III

2、蛋白C系统

(五)纤溶因子及纤溶机制

1、纤溶因子

2、纤溶过程

3、纤溶降解产物

(六)血管在止血和抗血拴形成方面的作用

1、抗出血因素

2、抗血栓形成因素

三、出血、血栓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管壁及内皮细胞功能的检测

1、出血时间(BT)

1.1概念

1.2参考值

1.3临床意义

2、VWF测定

2.1VWF合成部位及功能

2.2参考值

2.3临床意义

(二)血小板的检测

1、血小板计数(PLT)

1.1概念

1.2参考值

1.3临床意义

2、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

2.1参考值

2.2临床意义

(三)凝血因子的检测

1、试管法凝血时间(Lee-White法CT)

1.1概念

1.2参考值

1.3临床意义

1.4临床应用评价

2、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凝结时间(APTT)

2.1参考值

2.2临床意义

2.3APTT的临床应用

3、凝血酶原时间(PT)

3.1报告方式及参考值

3.2INR的计算

3.3临床意义

3.4PT的临床应用

4、凝血因子活性测定

(四)抗凝物质的检测

1、AT-III

1.1概念

1.2参考值

1.3临床意义

1.4AT-III测定的临床应用

2、凝血酶凝结时间(TT)

2.1参考值

2.2临床意义

2.3临床应用

(五)纤溶系统的检测

1、纤溶酶原(PLG)

1.1正常参考值

1.2临床意义

2、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

2.1概念

2.2参考值(胶乳法)

2.3临床意义

3、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

3.1概念

3.2正常参考值

3.3临床意义

4、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Dimer)

4.1概念

4.2参考值

4.3与FDP的关系

4.4临床意义

4.5临床应用

四、出血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一)毛细血管–血小板型出血性疾病

1、临床线索

2、筛检试验

3、确证试验

(二)凝血障碍物–抗凝物质型出血性疾病

1、临床线索

2、筛检试验

3、确证试验

五、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实验诊断

(一)临床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

六、抗凝治疗的实验监测

(一)肝素抗凝治疗的实验监测

1、肝素抗凝机制

2、UFH抗凝治疗实验监测

2.1治疗目的

2.2抗凝机制

2.3实验监测目的

2.4实验监测指标

3、LMWH抗凝治疗实验监测

3.1LMWH抗凝机制

3.2监测目的

3.3监测指标

(二)口服抗凝剂治疗实验监测

1、治疗目的

2、实验监测目的

3、监测时间

4、疗效范围内的INR值

七、溶栓治疗的实验监测

(一)目的

(二)应用价值

(三)监测指标

八、术前止凝血功能的估计

(一)检查目的

(二)检查指标

九、血栓性疾病实验诊断

(一)血栓形成机制

(二)血栓性疾病实验诊断项目选择

1、血管相关指标

2、血小板相关指标

3、凝血因子激活分子标志物

4、纤溶系统活化指标

5、抗凝系统

6、血液流变学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板书、幻灯及多媒体技术等

第四章尿液及肾功能检查

[目的要求]

1掌握尿常规检查的临床应用;掌握肾小球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

2熟悉肾小球的代谢功能

3了解尿液分析仪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了解肾小球功能检查方法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尿液的实验室检查

(一)概述

1、肾实质的结构

2、尿液的生成

3、尿液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

(二)尿液标本的收集

1、注意事项

2、尿液标本的种类

(三)尿液的一般检验(物理学检查)

1、尿量

1.1参考范围

1.2多尿

1.3少尿或无尿

2、尿液的外观

2.1正常尿液的外观

2.2肉眼血尿

2.3血红蛋白尿

2.4胆红素尿

2.5乳糜尿

2.6脓尿和菌尿

3、尿液的酸硷反应(PH)

4、尿比重(SG)

(四)尿液的化学检查

1、尿蛋白(PRO)

1.1蛋白尿

1.2小球性蛋白尿

1.3小管性蛋白尿

1.4混合性蛋白尿

1.5溢出性蛋白尿

1.6其它蛋白尿

2、尿糖(GLU)

2.1概念

2.2血糖增高性糖尿

2.3血糖正常性糖尿

3、尿酮体(KET)

3.1概念

3.2临床意义

4、亚硝酸盐(NIT)

5、尿二胆

(五)尿液的显微镜检查

1、概念

2、细胞

2.1红细胞

2.2白细胞

2.3上皮细胞

3、管型

3.1管型的形态

3.2常见管型及检出的临床意义

3.2.1细胞管型

3.2.2颗粒管型

3.2.3透明管型

3.2.4蜡样管型

3.2.5肾衰竭管型

3.2.6脂肪管型

4、12小时尿沉渣计数(Addis计数)

4.1概念

4.2参考值

二、肌酐与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三、尿素测定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四、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测定的临床意义

五、血尿酸测定的原理、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板书、幻灯及多媒体技术等

第五章临床化学检查

[目的要求]

1、掌握蛋白质代谢、胆红素、糖类、脂质及其代谢物、临床酶学及无机离子检查的临床意义;放射免疫分析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原理、甲状腺激素检测的临床意义和正常值;胰岛素和C-肽临床意义。

2、熟悉蛋白质、胆红素、脂类代谢过程;糖类检查方法;酶学检查方法的选择;甲状旁腺激素、性激素、垂体激素测定的临床意义和正常值。

3、了解蛋白质代谢、胆红素、脂质及其代谢物、临床酶学及无机离子检查的方法;糖类代谢过程。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一、蛋白质代谢检查

(一)血清蛋白检测的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二)血清蛋白电泳原理、常见病理性电泳图型

(三)血清前白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四)血氨检测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五)肌钙蛋白检测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二、胆红素检查

(一)血清胆红素代谢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二)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三、糖类检查

(一)葡萄糖测定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二)葡萄糖耐量试验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三)糖化血红蛋白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四、脂质及其代谢物检查

(一)血清总胆固醇测定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二)血清油三酯(TG)测定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测定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定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五)载脂蛋白测定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五、临床酶学检查

(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定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测定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三)碱性磷酸酶(ALP)测定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四)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测定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五)单胺氧化酶(MAO)测定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六)胆碱酯酶(ChE)测定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七)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测定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八)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测定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九)淀粉酶(AMS)测定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十)脂肪酶(LPS)测定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六、无机离子检查

(一)钾测定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二)钠测定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三)氯测定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四)钙测定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五)磷测定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六)镁测定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七、内分泌激素检测原理

(一)放射免疫分析检测的原理

(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原理

八、甲状腺激素检测的临床意义和参考值

(一)甲状腺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二)游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三)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微粒体抗体、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抗体

九、胰腺激素检测的临床意义和参考值

(一)胰岛素和胰岛素释放实验

(二)C-肽和C-肽释放实验

十、甲状旁腺素、降钙素测定的临床意义和参考值

十一、性激素(睾丸酮、雌二醇、孕酮)测定的临床意义和参考值

十二、垂体激素(生长激素、泌乳素)测定的临床意义和参考值

十三、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的临床意义和参考值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板书、幻灯及多媒体技术等

第六章临床免疫学检查

[目的要求]

1、掌握免疫球蛋白、补体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查;ASO、CRP、甲胎蛋白、癌胚抗原、PSA、类风湿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

2、了解细胞免疫检查、IgG亚类、T细胞亚群,淋巴细胞功能检查;病毒感染的

免疫学检查;抗核抗体检测。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一、体液免疫检查

(一)IgG、IgA、IgM及IgE定量检测

(二)补体C3、C4定量检测

二、细胞免疫检查

(一)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物的检测(E-玫瑰花环形成实验)

(二)B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物的检测(B淋巴细胞表面免疫球蛋白的检测)

三、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查

(一)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

(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

(三)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

(四)丁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

(五)戊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

四、细菌感染免疫检查

(一)ASO测定

(二)肥达氏反应

五、肿瘤标志物检查

(一)甲胎蛋白测定

(二)癌胚抗原测定

(三)PSA测定

(四)其它

六、自身抗体检查

(一)抗核抗体检查

(二)类风湿因子检测

(三)其它

七、性病血清学检查

(一)HIV检测

(二)梅毒检测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板书、幻灯及多媒体技术等

第七章临床病原学检查

[目的要求]

1、掌握标本采集和运送

2、掌握临床耐药流行菌株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3、熟悉病原菌检测及药敏试验方法

4、熟悉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监测

5、了解医院环境细菌监测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一、标本采集和运送

(一)血液标本

(二)脑脊液及其他无菌体液标本

(三)尿液标本

(四)呼吸道标本

(五)粪便标本

(六)泌尿生殖道标本

(七)创伤、组织和脓肿标本

二、病原菌检测方法

(一)病原菌分离培养

(二)病原菌鉴定技术

(三)病原菌抗原检测

(四)病原菌核酸检测

三、细菌耐药性检查

(一)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

1、药物的选择

2、常用药敏试验方法

(二)耐药流行菌株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1、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检测

2、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的检测

3、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检测

4、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检测

四、医院感染

(一)医院感染的概念

(二)医院感染流行病学

1、病原学

2、感染源和易感人群

3、常见的临床类型

(三)病原学监测

(四)医院环境细菌监测和灭菌效果监测

1、医院环境污染的细菌监测方法

2、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板书、幻灯及多媒体技术等

第八章临床细胞遗传学检查

[目的要求]

1、掌握染色体检查和产前诊断的临床意义

2、了解基因突变检查和肿瘤基因检查的临床意义

3.了解染色体的常规检测方法和技术

[教学内容]自学

一、染色检查的一般程序

1、染色体的制备

2、染色体的显带

3、核型分析

二、染色体病检查

1、染色体数量异常

2、染色体结构异常

三、产前染色体检查

第九章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检查

[目的要求]

1、掌握脑脊液一般性状检查、化学检测、显微镜检查;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精液一般性状检查、显微镜检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的临床意义;粪便常规检查和便潜血试验的临床应用。

2、了解脑脊液酶学检查、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测定;浆膜腔积液的标本采集、积液的分类和发生机制、酶学测定;精液精浆果糖测定、乳酸脱氢酶—X测定、精子抗体测定、精子低渗肿胀试验。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一、脑脊液检查

(一)标本采集

(二)一般性状检查

(三)化学检测

1、蛋白质测定

2、葡萄糖测定

3、氯化物测定

4、酶学检查

(四)显微镜检查

1、细胞计数

2、白细胞分类计数

3、细菌学检查

(五)其他检测

1、脑脊液蛋白电泳

2、免疫球蛋白测定(Ig)

二、浆膜腔积液的检查

(一)标本采集

(二)浆膜腔积液的分类和发生机制

(三)一般性状检查

(四)化学检测

1、粘蛋白定性试验

2、蛋白定量测定

3、葡萄糖测定

4、酶学测定及临床意义

(五)显微镜检查

1、有核细胞计数

2、细胞分类计数

3、脱落细胞检查

4、病原体检查

三、精液检查

(一)标本采集

(二)一般性状检查

(三)显微镜检查

1、精子活力检查

2、精子密度检测

3、精子形态观察

(四)其他检测

1、精浆果糖测定

2、乳酸脱氢酶—X测定

3、精子抗体测定

4、精子低渗肿胀试验

四、粪便检查

(一)一般性状检验

1、正常粪便外观

2、稀汁样便:

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

3、米泔样便:

霍乱、副霍乱

4、脓血便:

下段肠道有炎症、肿瘤等病变

5、柏油样便:

见于上消化道出血

6、粘液便:

小肠、大肠、直肠炎症病变

7、白陶土样便:

阻塞性黄胆

8、乳凝块:

消化不良

(二)显微镜检查

1、细胞

1.1白细胞

1.2红细胞

1.3肠粘膜上皮细胞

2、食物残渣

3、寄生虫

(三)便隐血试验

1、原理

2、临床意义

五、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

(一)尿液hCG检测方法

(二)hCG检测的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板书、幻灯及多媒体技术等

第十章实验标准化和质量控制

[目的要求]

1、熟悉实验的影响因素

2、了解基本术语和实验的质量控制

[教学内容]自学

一、基本概念

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1、分析前质量控制

2、分析中质量控制

3、分析后质量控制

4、能力对比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