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届高三上学期返校联考 历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656584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8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届高三上学期返校联考 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届高三上学期返校联考 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届高三上学期返校联考 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届高三上学期返校联考 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届高三上学期返校联考 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届高三上学期返校联考 历史.docx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届高三上学期返校联考 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届高三上学期返校联考 历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届高三上学期返校联考 历史.docx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届高三上学期返校联考历史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返校联考

高三历史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型时期。

下列项中,不能反映这一时期历史特征的是

A.“道术将为天下裂’’B.“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C.“上下相诈,公田不治”D.“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

2.阎步克先生认为,秦汉王朝是帝国时代的开端,具有开创奠基的意义,秦汉帝国的最基本特征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官僚制度。

下列项中,能够说明以上特征的是

A.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B.宗法制、皇帝制、二府三司制

C.刺史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D.郡国并行制、皇帝制、世官制

3.据宋朝《春明退朝录》记载:

“(宋)太宗时,命张公洎制坊名,列牌楼上。

按,唐马周始建议,置冬冬鼓(警夜鼓),惟两京有之。

后北都亦有冬冬鼓,是则京都之制也。

二纪以来,不闻街鼓之声,金吾之职废矣。

’’这则材料可用来佐证宋朝

A.商业不受官吏直接监管B.“市”突破时间上的限制

C.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D.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

4.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和民族关系问题是史学界的热门话题。

下列有关宣政院的叙述正确的是

A.职官僧俗并用,军民通摄

B.主管院事的高级长官称“班禅”

C.接见各民族王公贵族、外国使节及处理朝政的场所

D.负责新疆和西藏的行政、赋税、兵刑、户口、宗教等事务

5.有学者评论明清政治时说:

“一种历史的偶然,它是在……中枢决策难以平衡集权与效率的矛盾,在靖难之役(朱棣与朱允炆争夺帝位战争)结束之时新君佐助无人的特殊情况下产生的。

”该学者评论的是

A.废除丞相B.设置内阁C.宦官参政D.设军机处

6.深切的家国怨恨,凝重的历史反思,使一位思想家写出了一部学术名著,“是书旨在以无法丕显于当世的经世建策记录,恭候未来圣明之君前来造访,其经世致用思想流溢于笔头心底。

”这部学术名著是

A.《船山遗书》B.《天下郡国利病书》

C.《宋论》D.《明夷待访录》

7.明后期的何良俊说:

“余谓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盖因四民各有定业,百姓安于农亩,无有他志。

……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己六七分去农。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

①商业能够比农业获取更大的利益②官僚及豪强侵夺农人财产和土地

③农业立国之“本”地位发生改变④农民的政治和法律地位低于商人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8.19世纪60年代伊始,中国出现了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军事和实业一体化浪潮,其背后的指导思想使古老的体用范畴被赋予了时代的命题。

下列项中,与此思想不相符的是

A.“以中国之道,用泰西之器”

B.“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

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C.“况我之所效西人者,但师其长技而已,于风俗人心固无所伤也”

D.“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

9.张謇于光绪二十年(1894)中状元,后投身商海,成为一代工商巨擘。

他涉及的领域包括

①面粉②轮船③纺织④冶铁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0.1903年,某报纸发表《康有为》-文,说“天下大势之所趋,其必经过一党之革命,殆为中国前途万无可逃之例”,“革命之宣言,殆已为全国之所公认,如铁案之不可移”,“今日之新社会,已少有康有为立锥之地’’。

该报最有可能是

A.《时务报》B.《昭文新报》C.《苏报》D.《民报》

II.孙中山以总统名义颁行的禁烟令说:

“鸦片流毒中国垂及百年,须知保国存家,匹夫有责,束修自好,百姓与能,其有饮鸩自安,沉缅忘返者,不可为共和之民,当咨行参议院于立法时,剥夺其选举、被选举一切公权,示不与齐民齿。

”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此项禁烟令可能颁行于1912年5月B.将禁烟与个人政治权利相结合

C.孙中山认为鸦片流毒关系种族存亡D.辛亥革命深刻影响了习俗变革

12.在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上,我们回望历史,发现了许多有意义的大事件。

今年是新文化运动发生

A.95周年B.100周年C.105周年D.110周年

13.据国民党军-O师徐建铭回忆,早在双堆集战斗中,基层官兵便表现出明显的厌战情绪,想着如何尽快回家过太平日子。

及至徐州撤退,喊叫声、哀叹声、哭泣声充斥于行伍之中。

到陈官庄被围,官兵悲观情绪恶化到极致。

结果,未及解放军攻击,即已不战自溃。

他回忆的是

A.日军占领徐州B.解放军跃进大别山C.淮海战役D.平津战役

14.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项方针,受到各民主党派的拥护,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该方针是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5.中共的一次会议指出:

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一定权利的义务的法人。

改革计划体制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此次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6.学好历史需要具备宏观的视野。

古希腊思想家理解和解释世界的角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变化的趋势是

A.宗教和神话——自然——人B.自然——宗教和神话——人

C.自然一一人一一宗教和神话D.人——自然——宗教和神话

17.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阅读《十日谈》和《哈姆雷特》,我们可以看出

A.从对人的崇拜发展到对理性的崇拜

B.从批判基督教神权统治到反对宗教迷信

C.从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到提升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D.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人文主义

18.观察右图,对图中所示世界文化遗产描述正确的是

A.世界上最大的新教教堂

B.大圆顶的设计者为布鲁内列斯奇

C.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诞生

D.体现了世俗爱好、教廷权威和宗教寓意的融合

19.有学者在其研究成果中指出,“当联邦制宪会议一一被责成‘使联邦宪法更适合于处理联邦之紧急事务’一一于1787年5月在费城召开时,联邦主义运动的领袖发现他们面临着一个两难困境:

一方面每个人都承认邦联的权力尚不足够,因此必须加强;但在另一方面,当时的主要关注点仍是限制邦联政府的权力”。

该学者意在表达

A.邦联制使美国面临着政治体制危机B.美国宪法须协调授权与限权的关系

C.美国国内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调和D.“制约与平衡’’原则利于美国稳定

20.18世纪中后期,产业化使英国棉纺织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棉纺品大受欢迎。

不过,原棉的供应和价格成为制约棉纺织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为当时将棉籽从棉花中分离出去是手工进行,成本高且费工费时,问题直到1793年才得到圆满解决。

这主要归功于

A.哈格里夫斯B.克隆普顿C.惠特尼D.瓦特

21.有历史著作写道:

“19世纪前半期,工业革命伴生的贫民窟、矿井和工厂中的悲惨景象激发了另一种倡导变革的意识形态。

”这个“意识形态”

最可能是

A.社会主义B.资本主义

c.自由主义D.凯恩斯主义

22.观察右图,图中的曲线最可能是

A.苏俄1918-1922年的国有企业比重

B.德国1919-1923年的殖民地面积在全世界的占比

C.美国1935-1939年的失业率

D.中国1959-1963年的经济增长率

23.有学者评价二战中的一个重要文献:

高扬起国际合作、惩恶扬善的正义旗帜,宣示了三大国联合对日作战的目的和宗旨,规定了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惩罚性措施。

第一个明确承认台湾力中国领土的国际文件,为中国保持对台湾的领土主权、维护国家统一提供了国际法根据。

该文献是

A.《开罗宣言》B.《德黑兰宣言》

C.《雅尔塔协定》D.《波茨坦公告》

24.1947年5月24日,中国的《世界知识》杂志刊登了一幅漫画,并配以文字加以说明:

美国代替着英国,拿起了地中海上的钥匙(注:

指援助“自由”国家),旧的门罗主义——美国人管美洲的事;新的门罗主义——美国人管欧洲的事。

漫画描述的是

A.马歇尔计划B.“杜鲁门主义”

C.《北大西洋公约》D.经济互助委员会

25.《中国历史地图集》内部本定稿时将不同时期的疆域拼凑成一个“极盛疆域”,是为了显示中国从来就拥有辽阔领土,谁要根据史料提出应缩小一些就有“卖国’’之嫌,主张尽可能大是“爱国主义”的表现:

无论何时,中原皇朝边界都要画在长城之外,至少比长城更外,是为了反驳中苏论战中的苏方观点,证明长城从来不是中国的边界。

对此,有学者认为,敏感的疆域研究的现实意义被夸大和曲解了,决定国家领土大小和稳定程度的主要因素是现实而不是历史,有直接影响的历史也只是最近数十年,至多一二百年。

这说明

A.历史研究若只是翻故纸堆便无意义,发挥史鉴功用为现实服务要置于首位

B.家国情怀是史学工作者的必备素养,对彰显历史教育功能具有重要的价值

C.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和处于什么境况,历史研究对真实的追求都是无条件的

D.历史一旦发生了就再也不可能重现,史实客观性和解释主观性矛盾难调和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中国古代思想内容丰富,其中关于天下国际责任观的表述,大家熟悉的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

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天朝上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新生社会主义国家、革命社会主义国家、最大发展中国家、负责任发展中大国六种国家身份。

根据国家身份决定对外战略和国际责任原则,中国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外交战略和国际责任观(见下表)。

材料二中国政府以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积极、负责任的行为,向世界展示了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

此后,中国正式提出要做“负责任大国”。

21世纪以来中国在维护亚洲安全、全球问题治理等方面更积极地树立这一形象。

今天的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一员,对捍卫全人类利益负有重要责任,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世界所瞩目。

因此,中国寻求复兴之路的过程需要不断探索与思考如何对人类社会以更大的贡献。

——以上材料据吴兵《从“天下责任”到“负责任大国”》整理

(l)“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梁启超对顾炎武什么思想的归纳?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在表中

①、②处各写出一项史实。

(4分)

(2)阅读材料二,以中国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和21世纪以来维护亚洲安全的成就,阐述“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一句话概括近年中国的“探索与思考”。

(6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在关贸总协定(GATT)实施的最初年代里,经过6个回合谈判,各国关税税率大幅度

下降,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到第7(东京)回合谈判,贸易谈判的领域扩大到几乎所有非关税壁垒,使总协定的实体法日益朝着“国际贸易行为规范”的方向发展。

1987年开始的第8(乌拉圭)回合,总协定的谈判范围又有新的突破,达成了《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材料二总协定第19条规定,当进口增加对国内生产者造成严重损害或威胁时,允许缔约方对该项进口加以紧急限制。

但未具体规定如何确立损害,也未就“国内生产者”下定义,这就给该条款的实施造成很多的困难和麻烦。

总协定还规定,遇有冲突优先适用本国法。

WTO协定第2条规定:

“包括在附件l、2、3中的各项协议及附属法律文件是本协定的组成部分,对所有成员方均具约束力。

”第15条规定:

“各成员方都要保证使其法律、规章与管理办法均符合本协定附件中规定的义务。

一一以上材料摘自赵维田《论关贸总协定的运行机制》、《WTO与国际法》等

(1)《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签署于哪一年?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概述GATT的宗旨及地位。

(5分)

(2)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分析WTO相较于GATT的进步之处并概括指出两者的相同点。

(5分)

28.观念史研究人类观念随着时间的演变而表现、保持和变迁的历史,君臣观是中国古代史研究的重要内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春秋公羊传注疏》有如下一段记事:

冬,戎侵曾,曹羁出奔陈……戎将侵曾,曹羁谏曰:

“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

”曾伯曰:

“不可”。

三谏不从,遂去之。

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

(注引孔子日:

“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

”)上述史料表明,先秦时期儒家描述的君臣关系不是单纯地服从与效忠,而是一种有条件的理性配合。

——据何休《春秋公羊传注疏》、胡宝华《从“君臣之义”到“君臣道合”》整理

材料二贞观元年,太宗对侍臣日:

“正主御邪臣,不能致理:

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唯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也。

……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翼凭嘉谋,致天下于太平耳。

——摘自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三唐宋时期,尤其是宋代在士大夫的言论与主张上常常透露出一种个性的张扬、一种肩负时代使命的责任感。

它让人明显感觉到先秦以来以父子君臣、尊卑贵贱为主要表征的君臣观念,正在向以君臣道合为基础、具有一定平等色彩的新君臣观念转移。

余英时先生认为打破秦汉以来“士贱君肆”的成局自始至终是宋代儒家的一个最重要的奋斗目标。

—一据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等整理

(l)阅读材料一,结合孔子有关君臣关系的主张,阐述“有条件的理性配合”。

(4分)

(2)概括材料二中太宗的观点,请以魏征为例对此予以说明。

(6分)

(3)在对君臣观的研究中有以下两种认识,请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选择一种作答:

①有学者认为,论及唐宋时期,“贞观故事”一度成为与三代相媲美的治国典范,是理想政治的现

实代表,但是宋明理学家却对唐朝政治多有批评。

试对这种“批评’’予以论述,并指出朱

熹认为如何才能国治、天下平?

②有学者提出,“故宫显现了儒家礼制在君臣关系中的表

现”。

试以午门为例,对此予以说明。

(5分)

29.探究历史人物,可以从他的出身、经历、成就等方面入手,同时要将其置于历史长河之中加以认识和理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亚里士多德大约是公元前384年生于色雷斯的斯塔吉拉。

他的父亲承袭了马其顿王的御医的职位。

亚里士多德大约是十八岁的时候来到雅典做柏拉图的学生:

他在学园里一直居留了将近二十年,直到公元前348-347年柏拉图逝世为止。

一罗素《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亚里士多德在其哲学代表作中道出了希腊成为哲学和科学发源地的原因。

哲学和科学的诞生有三个条件:

第一是“惊异”,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所表现出来的困惑和惊奇。

求知并非为了实用的目的,而纯粹是一种对智慧的热爱。

第二是“闲暇”,知识阶层不用为生活而奔波劳碌。

第三是“自由”,哲学知识纯粹是为了自身而存在,它是一门自由的学问。

它要求自由地思考、自由地发表意见,不受他种目的和利益的支配。

一一据吴国盛《科学的历程》整理

材料三阅读亚里士多德,有必要从两方面来研究他:

即参考他的前人和参考他的后人。

就前一方面说,他的优点极其巨大:

就后一方面说,缺点也巨大。

他死之后的漫长时期,他的权威性差不多始终是和基督教教会的权威性一样地不容置疑,而且它在科学方面是对于进步的一个障碍。

自起16世纪末17世纪初以来,几乎每种认真的知识进步都必定是从攻击某种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而开始的。

一一摘编自罗素《西方哲学史》

(l)仔细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亚里士多德博学的原因。

从“博学’’的角度,一句话概括其在学术史上的地位。

(5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写出“哲学代表作”及为希腊哲学和科学的诞生提供“闲暇”和“自

由”条件的制度保障。

概括指出古希腊城邦文化的特点o(5分)

(3)阅读材料三,以亚里士多德的力学观点为例,结合近代科学的相关史实论证加着重号文句的观点。

(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