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063996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试题.docx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试题.docx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试题

美术课程标准试题

一、填空题(30分,每题3分)

1、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_美术与社会、美术与自然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

2、《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力求体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_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_,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为了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求,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设置了以下五个内容系列,供学生自主选择:

系列1:

美术鉴赏;系列2:

绘画·雕塑;系列3设计·工艺;系列4:

书法·篆刻;系列5:

现代媒体艺术。

4、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实行学分管理,通过设定_必修学分__,让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的美术学习要求,选择一个模块,修习18学时可获得1个学分,每个学生必须修习美术课程54学时,以获得规定的__3_个基本学分。

5、绘画、雕塑是以一定的材料和工具,运用_造型__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美术创造的活动。

6、设计、工艺活动能帮助学生广泛地接触材料,认识_功能与形式_的关系,提高策划、设计、绘图、制作能力和形成功能与形式创造意识。

7、通过书法·篆刻的学习,学生能够识别三种以上的书体,例如,楷书(颜体、柳体、欧体等)、行书、隶书等,或篆刻的风格特征,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基本轨迹及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8、现代媒体艺术的学习内容包括两个模块:

摄影摄像_和电脑绘画电脑设计

9、在普通高中美术教学的全过程中,要贯穿艺术观念和_美术术语的学习与运用。

10、《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注重质性评价,提倡成长记录评定。

成长记录主要有“过程性成长记录”和“_成就性成长记录”两类。

成长记录评定的主要意义在于提供能使学生学会判断自己进步的机会。

二、判断题(10分,每题2分)

1、美术实践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发展动脑能力和开发潜能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x)

2、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适应全体学生的发展。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不是高考的平台,更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美术家,因此,学习内容应符合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高中学生美术学习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不宜过高、过难、过于专业化。

(√)

3、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

4、在美术创作教学中,应该创设能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情境,鼓励学生创作出富有集体智慧,体现团队精神的作品。

(x)

5、美术教师应转变在教学评价活动中的角色,能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及时记录教学体会、教学成果以及需要改进之处。

(√)

三、简述题(28分,每题7分)

1、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简述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帮助学生实现哪几方面的价值。

答:

(一)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二)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三)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四)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五)拓宽发展空间,帮助规划人生。

2、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答:

(一)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发展的需求;

(二)理解祖国优秀艺术,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三)注重学习方法和过程,提高美术素养;

(四)强调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提倡质性评价,促进个性发展。

3、简述通过“美术鉴赏”的学习,学生能够达到的成就标准。

答:

参见课标

4、简述评价建议部分中的多主体评价和表现性评价。

答:

多主体评价是指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和家长对学生评价等方式,其中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指运用观察、记录、访谈、录像、摄影等方式收集学生学习表现的信息,对学生在参与美术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

四、论述题(32分,第1题12分,第2题20分)

1、美术是一门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科,请谈谈你是如何引导学生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的。

(回答要注重举具体的教学实例)

回答要注重举具体的实例,最好能有一个专门的课堂教学内容的实际展示性的答案。

2、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谈谈你对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认识和理解。

(回答要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突出学科教师的创造性思维,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

答案略

1、《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新课程中“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收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5、《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

6、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7、新课程提倡建立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

8、新的课程改革要促进学生的多方面的发展,而不仅仅是着眼于认知方面的发展。

9、课程往往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设计的。

10、课程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

--

11、课程改革既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每个个体求得自身充分发展的内在需求。

12、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现代人一生发展的四大支柱。

13、地方课程具有地域性特征、针对性特征、时代性和现实性特征、探究性和实践性特征。

14、在教师角色转换中,应该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15,教师作为教学的“促进者”角色,具有三个特点a、积极地旁观,b、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c、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16、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角色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a、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b、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c、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d、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e、由单项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f、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g、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17、教师教学的创造性首先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理上。

18、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度向教育促进者转变。

19、《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欣赏与评述、造型与表现、设计与运用、综合与探索四大学习领域。

20、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21、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

22、《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

表现、设计?

应用、欣赏?

评述、综合?

探索_四大学习领域。

23、新课程的总目标是按照知识与技能_、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表述的。

24、为了提高课程的适应性,满足不同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需要,国家制订了国家 地方 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

25、对于教材的处理方式上,新旧两种美术教材观的不同之处在于旧教材观是教教材,新教材观是用教材。

26、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就活动特征而言,前者更倾向于外化,后者更偏重于内化。

27、课堂教学是教师提高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主要阵地,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已成为美术课程改革的主流,谈谈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标准有教学目标多元、教学内容丰厚、教材处理变式、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活动有效、教学流程清晰、教学姿态平等、教学评价恰当、教学方法多样、媒体运用恰当。

28、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29、新课程下的课程总目标按照三个维度表达,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0、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

因此,新课标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31、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提出框架、教学和评价的建议。

32、教育部第13号令《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包括:

艺术类课程教学,课外艺术教育活动,校外、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

33、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

34、《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

35、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514、请你写出美术教学基本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激趣导入、作品欣赏、技法分析、作业辅导、课堂作业点评和小结延伸等。

36、美术课程标准中,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分四大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设计应用、造型表现、综合探索。

37、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38、新课程下的课程总目标按照三个维度表达,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9、美术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课程。

它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40、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

41、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42、美术教学应注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

43、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美术教学中加强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主体)的地位。

44、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现实社会)的联系。

45、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自主)性学习方法进行(探索研究)和合作交流。

46、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要注意充分肯定学生的(多元性)。

47、中(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

48、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9、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学生的   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50、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51、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52、美术新课程标准把美术学习分为四大学习领域,分别是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

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