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区城市化进程中文化发展问题研究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639055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顺义区城市化进程中文化发展问题研究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顺义区城市化进程中文化发展问题研究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顺义区城市化进程中文化发展问题研究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顺义区城市化进程中文化发展问题研究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顺义区城市化进程中文化发展问题研究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顺义区城市化进程中文化发展问题研究调研报告.docx

《顺义区城市化进程中文化发展问题研究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顺义区城市化进程中文化发展问题研究调研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顺义区城市化进程中文化发展问题研究调研报告.docx

顺义区城市化进程中文化发展问题研究调研报告

顺义区城市化进程中文化发展问题研究调研报告

2005年6月

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是北京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需要,是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需要,也是提高郊区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近年来,顺义区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原则,按照“一港、两河、三区、四镇”的城市框架体系,平稳而迅速地推进城市化进程。

在城市化进程中,顺义的文化工作面临空前有利的发展机遇,也遇到许多从未出现的问题。

一、文化发展概况回顾

1.文化发展的现状

(1)文化设施建设情况

顺义区图书馆

⏹顺义区图书馆是区属综合性公共图书馆,成立于1958年10月,新馆于1987年7月24日对外开放。

⏹馆舍建筑面积为4520.4平方米,可容纳40万册图书。

设有采编部、少儿部、集体外借部、综合阅览室、电子阅览部、外借部、视听室、参考咨询部、宣传辅导部和中心机房。

⏹编制35名,现有工作人员34名。

藏书20余万册,订阅报刊600余种。

年购书款为50万元,年购书量为2万册左右。

每周开馆63小时,借阅量每日400人次。

⏹1997年在图书馆业务工作中实现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2002年率先采用“智慧2000数字图书馆系统”,与全市公共图书馆联网。

除阵地服务外,还面向基层图书室进行业务辅导,下辖19个图书配送站。

先后被文化部和北京市文化局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文明图书馆”、“读者喜爱的图书馆”的称号。

⏹未达到《北京市图书馆条例》规定的馆舍标准。

新馆建设已经列入“顺义新城”的建设规划中。

顺义区文化馆

⏹顺义区文化馆始建于1949年下半年,时称顺义县人民文化馆,1953年更改为顺义县文化馆,1999年改为顺义区文化馆。

⏹馆内建筑面积3660平方米。

现有馆舍已经十分陈旧。

⏹有办公室、会计室、文艺、戏剧、美术、文学创作、民间遗产及编辑、工勤8个内设机构。

⏹顺义区文化馆现在编人员35人,其中业务人员25人,中级职称6人,大专以上18人,高级技工1人。

⏹顺义区文化馆主办“书法协会”、“摄影协会”、“戏曲协会”、“文学协会”。

馆内业余团队有顺义区文化馆百花艺术团、评剧团、京剧团。

基层有河仙评剧团、龙祥舞狮团。

每年基层巡回演出200余场。

在服务基层和社会工作中,每年举办各类艺术培训班近60期,业余干部下基层1300余人次,辅导2500余人。

⏹新馆建设已经列入“顺义新城”的建设规划中。

顺义区电影院

街道乡镇文化中心和基层文化大院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圆满完成全区19个镇的达标工作,分类指导、逐年实施。

 

顺义区镇级文化中心建设标准

分类

室内活动

场地面积

室外活动

场地面积

经济较发达地区

1500—2000

2000

经济一般的地区

1000

2000

经济较差的地区

600

2000

顺义区村文化大院建设标准

地区

室内活动

场地面积

室外活动

场地面积

经济较发达地区

100

500

经济较差的地区

50

500

⏹镇文化中心和村文化大院建设“四步走”政策,最终使全区427个自然村(社区)全部达到标准。

文化中心和文化大院建设达标步骤

文化中心

文化大院

2004

2

149

2005

4

159

2006

6

99

2007

7

20

文化中心和文化大院分布情况

文化中心

文化大院

文化中心

文化大院

仁和办事处

26

李桥镇

31

南法信办事处

11

北务镇

15

马坡办事处

21

大孙各庄镇

39

牛栏山办事处

20

李遂镇

15

后砂峪办事处

14

南彩镇

26

天竺办事处

9

张镇

29

杨镇办事处

42

高丽营镇

24

赵全营镇

25

北石槽镇

16

北小营镇

18

木林镇

26

龙湾屯镇

13

各级文化广场

(2)文化队伍建设情况

图书馆、文化馆和文化中心人员情况

编制

人员

文化程度和职称情况

区图书馆

35

35

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3人

区文化馆

35

35

中级职称6人,大专以上18人

各文化中心

30

农村电影放映队、放映员数量情况

文化志愿者队伍情况

业余文艺团队情况

(3)管理体制改革情况

主要包括社区文化政事分开,管办分开情况,文教科与文化站的兼职现象是否存在;

(4)基层文化活动情况

三大群众文化主题活动情况

活动名称

主题活动

演出场次

观众人次

二月新春

秧歌大赛、交谊舞大赛,戏曲,民间花会

3500

230

五月鲜花

歌手大赛、器乐大赛、礼仪模特大赛,夏日文化广场

1000

32

十月金秋

书法、美术、摄影展览

220

60

据不完全统计,“十五”期间,“二月新春”春节文化活动共组织文艺、戏曲、民间花会、秧歌、歌手演唱会、交谊舞会、团拜会、礼仪模特大赛等不同形式的演出活动达3500多场,吸引观众230多万人次,为农村放映电影32000场次,吸引观众达180万人次;“五月的鲜花”群众歌咏活动,全区共组织演唱会和文艺演出1000多场,演出文艺节目25000多个,参与活动的人员达65000多人次,吸引观众32万人次;“十月金秋”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览比赛,共举办了220场,有21000多人次的基层创作者参与,展出书法、美术、摄影作品达30000余件,参观展览的人数突破60万人次。

(5)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顺义区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文化服务单位共计750家,从业人员达25000余人。

⏹2004年文化产业经营额达到11.5亿元,实现利税2.36亿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化娱乐业2004年总收入达1.4亿元,实现利税3200万元,解决就业劳动力1500人。

出版物发行业2004年总收入达3400万元,实现利税600万元,解决就业劳动力1000余人。

2004年区印刷复制企业固定资产总额达100多亿元人民币,2004年总收入9.7282亿元,从业人员1万余人。

⏹2005年第一季度全区文化产业经营额达2.73亿元,实现利税5800万元。

其中文化娱乐业经营额达3500万元,实现利税800万元;出版发行业经营额达850万元,实现利税120万元;新闻出版复制业经营额达2.43亿元,实现利税1583万元。

⏹从经营单位数量的变化情况看,文化产业规模仍在逐渐扩大

顺义区文化经营单位情况

经营项目

2004年7月

2005年3月

变化情况

大型综合文化娱乐场所

12

16

4

卡拉OK、歌厅

20

21

1

迪斯科舞厅

1

1

台球厅

34

30

-4

茶座

1

游艺场所

1

1

影剧院

2

2

网吧

28

28

私立艺术类院校

6

9

3

书画社

2

6

4

广告公司

144

155

11

音像制品经营单位

92

107

15

邮政报刊亭

23

23

复印部

52

66

14

印刷企业

116

137

21

书店

91

83

-8

境外卫星接收单位

14

18

4

境内卫星接收单位

8

8

有线电视站

4

有线二级站

11

电视剧制作单位

2

国际会展中心

1

光盘生产企业

2

2.文化发展取得的经验和成绩

二、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机遇

(1)新城开发和奥运场馆建设机遇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顺义新城作为东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承担着现代制造、国际交往、空港物流、国际会展、体育休闲和居住的功能,是北京重点发展的三个相对独立、功能完善的新城之一。

作为北京东北部城市化发展的核心,到2020年,全区常住人口将达到139万人。

奥运场馆和新城建设,将给顺义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扩张性动力,一方面对歌舞娱乐、休闲旅游、公共文化服务等产生强烈的消费性需求,同时对广告、会展、包装、印刷、装潢等文化产业产生旺盛的生产性需求。

(2)地区经济高速发展机遇

2005年顺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

实现生产总值265亿元,同比增长19.3%。

完成属地财税收入62亿元,同比增长23%。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7亿元,同比增长21.5%。

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同比增长42.9%。

完成出口交货额190亿元,同比增长3.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5亿元,同比增长4.3%。

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0亿元,同比增长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1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00元,同比分别增长7%和6.1%。

顺义区经济发展速度在北京市远郊区县中名列前茅,以新兴产业带建设和城市化为动力的地区经济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超高速发展。

在市区产业结构调整中,顺义的印刷企业发展迅速,并得到北京市文化产业政策的支持。

北京将加大对郊区的财政支持。

这些都为顺义区文化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3)新技术发展机遇

现代科技已广泛运用于文化生产、服务、营销、管理等各个环节,引发了新兴文化形态的崛起和传统文化形态的更新。

文化艺术形式空前多样,一些旧的艺术形态面临着如何创新发展、获得新的文化生命的挑战。

文化生产方式日益更新,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

文化管理方式和流通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革,电子传媒、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文化发展的内容和方式将带来的深刻影响。

2.挑战

经济、技术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给文化发展带来机遇,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挑战。

是机遇还是挑战,取决于不同主体的应对策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认识和把握文化未来发展趋势能力的挑战。

在信息技术不断升级、社会快速转型的今天,文化主体、文化客体的变化日新月异,文化载体更加丰富多彩,文化传播越来越快捷方便,甚至无孔不入。

特别是在基层,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文化发展与创新体制,使基层文化阵地能够适应未来文化发展的趋势,成为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2)对公益文化管理能力的挑战。

对公益文化事业的投入和管理,很容易受到环境变化和文化消费方式变化的冲击。

昔日一度门庭若市的电影院、各种剧院等文化场所目前惨淡经营。

对文化设施、文化项目的管理能力正在经受挑战。

(3)应对市场经济能力的挑战。

在信息时代,文化市场由于新技术的不断推出而瞬息万变,企业如果不能有效把握市场机遇,将难以做强做大。

三、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1.文化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初步建成了三级文化网络,但基本上是文化设施的简单陈列,文化设施科技含量低,文化活动主体和文化活动辅导队伍严重缺位,从而造成现有设施的浪费,也给文化事业持续投入带来了障碍。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区内缺少功能先进且又实用的大型文化活动场所,文、图两馆设施设备陈旧老化,已建成的文化中心与文化大院配套设施不完善,文化主阵地的作用受到了限制。

但是现有区、镇(街道办事处)和村(居委会)的文化设施闲置现象同时存在,这些文化设施普遍技术含量低,对多数群众没有吸引力,部分设施功能设计不符合需求等,造成文化活动主体缺位。

二、城区与农村地区、河东与河西地区、经济发达与不发达地区文化发展不平衡的态势比较突出。

三、一些文化单位受经费、设施、人员等条件所限,不能充分发挥单位和个人的积极性,致使一些单位缺少活力,对文化工作进一步发展有畏难情绪。

四、队伍总体老化,65%以上未经专业教育和培训,文艺专业人才、管理人才缺乏,创作和辅导力量不足,影响了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

2.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产业总量少、规模小、层次低、门类不全,难以实现规模经营。

从组织结构看,大企业不发育,产业集中度低。

另外,文化产业行业性自律组织和文化市场监管体系没有形成,文化市场在低水平无序竞争的矛盾比较突出。

二、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服务体系尚未形成,文化产业大规模扩张的资本条件还不具备。

行业之间缺少联合,一体化程度低,有限的文化资源不能共享,地区还没有形成文化资源产业化整合的机制。

三、文化产业人才缺乏,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四、系统的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政策还未形成。

四、对策研究

1.关于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

政府财政投入是现有文化设施长建设和管理的唯一来源。

文化设施建设和初期设备购置资金来自财政项目投资,而设施的维护则归为基本日常支出。

设施的维护要求与使用频率成正比。

这在许多地方出现了“建得起,养不起”的局面,越是现代化的文化设施,日常维护经费越是紧张。

顺义区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和一些文化中心,都面临这种情况。

解决的对策建议:

一是各级政府强化现代公共财政支出意识,文化发展财政投入稳步增长,确保文化事业经费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

调整政府投入结构,完善投入方式,实行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相结合,基本预算财政拨款与项目资助相结合,使公益性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落到实处;

二是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事业管理“公益加市场”的新模式,以增强活力,提高效率;

三是建立社会文化基金,鼓励社会捐助、多元投入等方式,缓解眼前投入不足的矛盾;

四是尝试将部分经营性文化设施或文化项目的运作和管理,交给专业组织直接独立承包,再由政府购买相应的服务来推动公益文化的发展。

2.关于城市化进程中群众的文化需求

顺义区居民构成正在发生变化,而且在未来几年中将更加明显。

在城市化进程中,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但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滞后于角色和身份的变化;原来城镇居民的生活环境也与以往有很大不同;新城开发的逐步展开,将带来北京市区的疏散人口;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后几年,外来常住人口的数量也将迅速增加。

如何满足文化、习俗、职业和经济背景各不相同的人群的文化需求,如何在文化建设上实现本土与外来、农民与非农、现代与传统的和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解决的对策建议:

一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工作中,通过三级文化网络设施建设,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手段,满足居民就近、经常和有选择地参加文化活动的需要,为全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宏观调控作用,使不同人群的不同文化需求在更大程度上在文化市场中得到实现和满足;三是通过导向性的活动,培育市场,培育本地居民健康文明的文化消费习惯和新的生活时尚。

3.关于营造民间广泛参与的文化网络

在群众文化活动的举办的模式上,要顺应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发展的趋势,逐渐由政府主办过渡到社会主办,采取政府规划、企业参与、群众得益的“公益加市场”的运作模式。

运用市场化、社会化的运作方式,探索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大型活动的新路子,实现文化资源和经济资源的互动式转换,不断提高文化活动的层次和品位。

五、“十一五”期间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相统一,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增强微观活力与完善宏观管理相统一;以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功能为核心,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优化结构为主线,以科技和人才为支撑,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抓住“新城开发”、“空港建设”、“筹办奥运”等历史机遇,汇聚多元资本,充分利用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力量,整合优质资源,培育市场主体;实现顺义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成为推动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二)发展目标

⏹构建覆盖面广、高效快捷和务实协调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完成顺义新城文化广场、顺义文化馆(新)、顺义图书馆(新)、顺义博物馆、多厅影院和歌舞剧院等标志性文化设施;

⏹以“人文奥运”为契机,形成文物保护与民间文化遗产收集、研究、开发的网络,增强地区发展的文化底蕴。

⏹重点发展印刷业、会展服务业、广告业、文化娱乐业,在规划期内以年均15%以上的速度增长;推进图书、音像、报刊的混业连锁经营,规范网络文化服务业发展;力争使本地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本地生产总值9%以上,成为地区经济的支柱产业。

六、“十一五”期间文化发展的主要任务

1.文化事业发展

(1)构建覆盖面广、高效快捷和务实协调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由三部分组成:

区、镇(街道)、村(居委会)三级文化设施;文化活动的群众团体;文化指导和培训服务。

改变只注重文化设施投入,忽视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发展和指导的片面工作倾向,使群众的文化活动和专业的指导服务在文化设施的平台上产生良性互动,真正促进文化与基层社会的和谐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覆盖全部现有和新建小区。

(2)进一步加强区、镇(街道)、村(居委会)三级文化网络设施建设

“十一五”期间要统筹规划,将文化设施建设纳入顺义区新城建设整体规划,把现代化大型文化广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多厅影院和歌舞剧院作为重点列入新城建设规划,成为顺义区的标志性文化设施。

对文化设施的结构布局科学统筹,注重实际使用功能,使其成为全区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

“十一五”期间完成全区19个镇级文化中心和相应配套设备的建设,力争5年内全部达到市级达标标准。

全区427个村(社区)都要建成适合群众开展日常活动的文化大院(文化室),并有相应配套设备。

同时对全区新建小区文化设施建设情况要调查掌握,建立档案,督促落实。

通过三级文化网络设施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就近、经常和有选择地参加文化活动的需要,为全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大力发展民间群众文化团体,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大力发展民间群众文化社团。

“十一五”期间继续发展业余文化团队,将现有的顺义龙狮舞艺术团、凤翔艺术团、小百花艺术团和元祥舞狮团进一步扩大,同时对其他各类群众自己组织的艺术团,如秧歌队、戏剧团队、音乐舞蹈队、民间花会队、杂技曲艺队及美术社和文学社等加强服务和指导。

精心策划重大群众文化活动,重点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十一五”期间继续办好“二月新春”、“五月鲜花”和“十月金秋”三大系列活动,不断丰富夏日文化广场、燕京啤酒节等传统群众文化活动,突出其主题重点,办出特色,进一步扩大群众参与规模,提高水准,真正成为顺义群众文化活动的精品项目。

推进城乡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家庭文化和旅游文化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氛围。

根据对象不同,组织有针对性的专题活动,满足包括青少年、中老年人、农村居民、外来务工人员等不同群体不同层次文化的需要。

“十一五”期间重点开展以奥运为主题的群众文化活动,重点打造“十百文化工程”,即一百支秧歌队、一百支民间花会表演队、一百支戏曲曲艺器乐演出队、一百名文学创作者、一百名歌手、一百个文艺家庭、一百个画家、一百个书法家、一百个民间手工艺者、一百支综合文艺演出团队。

以此为契机,带动整个顺义地区群众文化活动的纵深发展。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深入发掘民俗文化、民族民间文艺资源,积极创建全国民间艺术之乡、特色文化之乡,举办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农村文化活动。

以建设顺义都市型现代农业基地为依托,开发农村文化资源,举办“顺义农民文化节”,推动农村旅游文化发展。

组建文联,繁荣文艺创作和表演。

发挥区文联的重要作用,建立“文学创作基金”,鼓励地方文艺创作者脱颖而出,充分调动文化专业人员和业余文艺骨干的创作积极性,力争在文学、美术、书法、摄影、音乐、戏剧、曲艺、舞蹈、等领域创作作品达到一定数量,力争各门类艺术至少要有1-2个较具影响力的优秀作品。

(4)强化区文化馆、图书馆文化阵地核心功能,有效开展文化指导和培训服务

区文化馆、图书馆要健全机构,配备群众需要的各类文化艺术专业指导人才,建立科学务实的工作制度,有效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指导和培训服务。

结合全区镇(街道)文化中心与村(居委会)文化大院建设,开展文化下乡、进社区服务活动,在全区形成阵地分布广泛、功能各具特色的文化服务网络。

每月组织一次大型广场文化活动,建立一些农村和社区文化活动示范点。

(5)文物发掘、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收集

“加强文物法的宣传和贯彻,推动文物发掘、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收集。

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与保护自然人文景观和历史文物古迹的关系、老城改造和新区建设的关系。

完成焦庄户地道战遗址抗战民居保护工程修复和纪念馆新展厅建设,收集并展出抗战及解放战争时期的文物,使其成为向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对顺义区现存已登记的其他不可移动文物,要按照北京市九部委提出的“五纳入”要求认真落实,研究、探索科学保护文物的手段和方式,促进文物保护事业的不断发展。

搜集、整理、保护民间文化艺术遗产,开展民间工艺品的研究和开发,将民间文化遗产的收集、保护与民间艺术品研究和市场开发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继续推进中国书画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等地方民间文化的发展。

(6)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提升地区形象

发挥区文联的作用,利用龙狮舞、民间艺术等地方文化资源,吸收外来文化精华和先进管理经验,将燕京啤酒节等地方品牌节庆,提升档次,丰富内容和形式,打造成具有顺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国际性的文化品牌,促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提升地区形象,使顺义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2.文化产业发展

建立起图书音像、文化娱乐、影视演出、网络文化服务产业等为基础,包装装潢印刷业为龙头,民间文化遗产、文化旅游开发为旨趣,广告、会展为延伸的总体产业生态。

(1)大力推进“北方印刷产业基地”建设

立足北京市制造业产业基地和空港地理优势,推动印刷、包装产业的全面发展。

优化印刷包装业的空间布局,以龙头企业为“集聚点”,打造产业链、培育产业群、建设产业带,形成产业聚集区。

重点抓好“一带一基地”建设,一带是指自然形成的北小营、赵全营、北石槽印刷产业带,目前已有印刷复制企业46家,占全区总量的三分之一,形成了产业集群。

一基地指位于北务镇的北京北方印刷产业基地,该基地旨在吸引高档产业进入,从而推动全区印刷企业整体组织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增强。

(2)努力打造会展服务业

以国际会展中心建设为契机,把顺义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国文化会展中心之一,带动广告、装潢等产业迅速发展。

要重点培育会展公司、广告公司、装潢公司,形成以会展为核心的产业集聚。

(3)大力推动图书音像报刊零售、文化娱乐、网络文化服务的产业升级

在国家法律法规框架内,大力推进机制创新,推进图书音像报刊零售、文化娱乐、网络文化服务的产业升级,推进连锁经营,满足居民日常文化消费的需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数量众多、质量上乘、内容健康、形式丰富的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

密切关注网络院线技术和市场的发展,迎接新一代互联网给视听产业和文化消费带来的巨大变革。

(4)结合奥运场馆建设、自然生态恢复和维护、历史遗迹和民间文化开发等,促进文化与体育、旅游、科技、商业等相关产业的共生

七、“十一五”期间文化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1.区和镇(街道)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区、镇(街道)两级政府要加强统筹领导和协调指导,这是文化发展的根本保证。

宣传、计划、财政、人事、建设、规划、教育、科技、民政、体育、农业等部门要配合支持基层文化工作,形成文化建设的合力。

调整政府投入结构,完善投入方式,实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