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636335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docx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docx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1.文章体裁?

此文是一篇 。

   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

   方法:

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

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

   

(1)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 总分总(掐头去尾)

7.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

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 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

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

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

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

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 平叙(略)

11.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

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1) 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 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 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 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 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3.修辞方法及作用

   

(1) 比喻: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 拟人: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 的效果。

   (3) 夸张:

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

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 对偶:

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 反复:

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 设问:

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

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

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

“××”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16.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 承接上文

   

(2) 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 承上启下(过渡)

   (4) 为后文作铺垫

 17.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8.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9.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0.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

   

(1)肖像描写

(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8)景物描写

   (9)场景描写(10)环境描写(11)细节描写

   作用:

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1.散文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22.散文种类?

   

(1)叙事散文

(2)抒情散文

23.小说种类?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24.小说三要素?

   人物、环境、情节

25.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26.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27.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议论文阅读技巧

 

㈠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句子。

论点一般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的。

   1.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 1个(统帅分论点)

   ⑴明确:

   分论点 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⑵方法

   ①从位置上找:

Ⅰ标题;Ⅱ开篇;Ⅲ中间;Ⅳ结尾。

   ②分析文章的论据。

(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2.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㈡论据(用什么证明)

   ⑴论据的类型:

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

   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㈢论证(怎样证明)

   ⑴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 事实论据 记叙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 道理论据 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④喻证法 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

   ① 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

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⑷分析论证的作用:

证明该段的论点。

(四)议论文的结构

   ⑴一般形式:

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

①并列式:

Ⅰ总分总;Ⅱ总分;Ⅲ分总。

   ②递进式。

   ㈤议论文的语言

   ⑴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

   ⑵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⑶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

   ⑷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㈥驳论文的阅读

   ⑴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⑵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

   ⑶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中考说明文阅读指导

 一、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一)、把握说明对象,分清说明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

   明确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标志。

   

(二)、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的

   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1.分类别: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2.下定义:

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3.作比较:

用人们熟知的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4.举例子:

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

   5.打比方:

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6.列数字:

可以准确地说明事物。

   7.配图表:

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8.引资料:

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三)、说明要有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四)、说明文的阅读还要注意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

“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五)、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由于说明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

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

总之不拘一格

 

语文现代文答题技巧

首先,你要通读一遍文章,了解他讲的是什么意思,标出自然段,再看问题,看他大概是出自哪个段落。

一般来说,科技现代文好做,因为它的专有名词叫多,不会为难高考考生,所以,很多答案可以从文中找到。

再如,如果是小说类的,那就比较困难,问的都是一些作用啊,感情啊等等。

这也很好答,只要你看懂了文章,回答使用上套话,尽量把格占满,分基本上能的不少。

另外,一些技巧性的东西很重要,正如我提到的套话。

可以用通过对......的描写,表达了.....的思想感情,或者是,作者把.....展现在读者眼前,抒发了.....等一系列的用语。

最后,我希望你能写上一手好字,他会给你加分的

高分口诀:

读懂文章审准题眼规范作答

 

现代文(各类文本)阅读与答题基本知识

(一)答题基本知识:

1.阅读:

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

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2.审题:

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题干具有以下作用:

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

审题时注意:

◆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

◆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如问:

“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

”则:

(1)题眼(答题重点)是:

短暂而愉快;

(2)要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

“短暂”和“愉快”两点;(3)设问的角度:

以“这”作陈述对象,而不是“作者”;(4)句式应为:

两个句子,且构成并列关系。

3.答题: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

(二)常用写作手法(技巧)(加横线的为高考常考手法)

第一类,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第二类,表现手法:

对比、衬托(反衬),变换人称,联想想象,象征,类比,虚实结合、渲染烘托

第三类,结构方式:

前后照应、铺垫,过渡(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制造波澜,特定线索、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等)

第四类,修辞手法:

比喻、反复、对比、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

借代

第五类,描写手法:

描写角度: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描写人物的方法: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

描写景物的角度: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

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三)基本题型题(非探究型和评价型)及解答思路

题型1: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

A.语句的含义题:

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

B.语句的作用题:

要回答该句子在文章结构与内容主题两个方面起的作用。

1文首句:

⑴照应标题(开篇点题);⑵渲染气氛(定下情感基调);⑶埋下伏笔

⑷设置悬念;⑸为下文(中心)作辅垫;⑹总领下文;

2文中句:

⑴前后照应,⑵承上启下(过渡);⑶总结上文;开启下文;⑷为下文作辅垫

3文末句:

⑴总照应开头或标题,结构紧密;⑵卒章显志,揭示中心;⑶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题型2:

整理文章思路并归纳文章的内容

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和写了什么:

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并,相承,相属),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各段与中心的关系)。

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与主要内容就在你眼前了。

▲叙述性文体的线索:

看时间的变化,看空间的变化,看情感的变化,

看故事情节的变化,看事物发展阶段的变化。

▲论述性文体的结构:

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

▲说明性文体的顺序:

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题型3:

分析手法及作用(见前四大类13小类).这里主要举例说明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

化物为人,拉近距离,亲切自然;便于对话,交流情感。

3.借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

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

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7.反复:

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题型4:

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归纳主旨

解题思路:

⑴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⑵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

)→→⑶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⑷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重点与难点:

重难点一: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文章思路的基本方法

技巧1:

辩明文体,选准角度.议论文体,可从总体上根据引论、本论、结论来划分,理清行文思路,并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常见的论证结构——并列、对照、总分、层进——作切分;说明文体,紧扣说明对象,根据其特定的说明顺序,或按时间、空间、或按事物自身的构成,或按事物发展,或按事理逻辑来划分。

技巧2:

辨明重要文句。

文章中有些句子,如领起句、总结句、过渡句、前呼后应句(包括文中反复出现的文句)

技巧3:

审辨标志性词语。

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

A顺序词,B关联词,C指代词,D范围词,E类别词,F过渡词。

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

技巧4:

(1)从形式方面分析①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联、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

②掌握文章因文体不同而具有的不同的结构规律:

议论文常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论证事理;说明文常采用总分总式或并列式结构来说明问题。

重难点二: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是指将文章的整体内容和文章的主题中心用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

1.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有文体特征意识:

论述文,论题、论点(分论点)是主要信息,论据和论证是次要信息;说明文,说明的对象、说明的内容和对象的特征(特点)是主要信息,说明的方法及运用到的材料是次要信息。

■要有切层分层意识:

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同一关系取其一;相属关系取其”属”;相并关系取其”和”;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

■要有全文整体意识:

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才能全面准确。

语言组织方法主要有:

(1)采用摘句法:

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

(2)采用合并法:

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

(3)采用提炼法:

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

2.分析归纳中心意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寻找中心句(段),概括中心意思:

有的标题即是中心,有的开头点明中心,有的结尾揭示中心。

(2)合并各段内容,概括中心意思:

寻找各段中心句,合并各段主要内容来提炼概括。

(3)采用整体把握法,概括中心意思:

有的文章(段)没有主旨句,须将全文各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提炼。

重难点三: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是指作者对某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或赞同或反对,或喜爱或憎恶,带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

其表述因文体而有差异。

有的直接说出,有的则分散在字里行间,若隐若现。

在具体的分析概括时,首先要抓住文体特点,其次,要抓住一些标志性词句,如“认为”、“觉得”和一些主旨句等。

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思想、主题。

分析的具体做法是:

①统观全文,筛选出能直接体现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句子;

②从材料的中心内容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③从作品的表达方式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