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第1轮复习教案学生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061532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1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第1轮复习教案学生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11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第1轮复习教案学生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11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第1轮复习教案学生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11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第1轮复习教案学生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11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第1轮复习教案学生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1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第1轮复习教案学生卷.docx

《第11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第1轮复习教案学生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第1轮复习教案学生卷.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1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第1轮复习教案学生卷.docx

第11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第1轮复习教案学生卷

第11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第1轮复习教案学生卷

2014届高考政治总复习11: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一.考纲考向概览

考纲概览

考向定位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对外开放;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合作;“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1.从知识的考查看:

试题主要立足企业经营,考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措施。

同时立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考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影响的试题也较多 

2.从试题类型上看:

选择题多以体现类和启示类为主,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以及我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具体措施。

材料题多以措施类和意义类为主,重点考查企业“走出去”战略,以及我国应对国际贸易风险的措施

二.高考复习策略  

1.立足课时结构:

本课时主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是什么”是指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为什么”是指为什么要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怎么做”主要强调如何参与经济全球化,教材主要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发展战略进行了表述。

2.立足单元与教材结构:

本单元主要立足国内外两个市场,阐明了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措施。

所以复习中必须把握对外开放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对外开放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系。

立足教材结构,必须明确对外开放与居民消费的关系,对外开放与企业生产的关系,对外开放与财政、税收等宏观政策的关系。

3.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本课时的主线,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是核心。

所以复习中我们必须把握以下时事热点:

①结合频发的贸易摩擦,总结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措施。

②立足企业“走出去”的案例,认识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具体要求。

③结合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认识“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

④结合我国出口、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协调,认识对外开放对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意义。

三.考点梳理

(一)经济全球化

【方法技巧】注意结合外汇与汇率、科学发展观、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知识点。

考点1.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一级基础】

1.含义: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温馨提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力量:

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的发展要求打破地域与国界的限制,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以及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加强了各国的联系,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从根本上说,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是推动全球化的革命性力量。

2.表现:

经济全球化表现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市场全球化、科技开发与应用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等。

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与资本全球化

(1)生产全球化

①含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②表现:

许多商品(如汽车、计算机),虽然品牌是某国的,其实是许多国际共同协协作完成的。

(2)贸易全球化

①含义:

随着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世界各国都被卷入国际商品交换之中。

②表现:

国际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参与交换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从一般商品到各类服务都进入了交易范围。

(3)资本全球化

①含义:

伴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资本的触角伸向全球,资本在国际间的流运速度不断加快。

②表现:

投资只要在计算机上敲几个键,大量资金就可以在短时间内从全球一个市场转移到另一个市场。

3.实现方式:

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来实现的,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二级拓展】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与资本全球化的关系

1.区别:

三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所在的领域:

生产全球化侧重于生产领域,贸易全球化侧重于交换领域,资本全球化侧重于投资领域。

2.联系:

生产全球化是基础,决定着贸易全球化与资本全球化的发展;反过来,贸易全球化与资本全球化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全球化程度的提高。

考点2.跨国公司

【一级基础】

1.跨国公司的含义:

是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

2.跨国公司的活动及目的:

为了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触角几乎延伸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3.跨国公司的跨国行动的作用:

跨国公司通过其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二级拓展】跨国公司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

跨国公司在资金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方面,尤其是遍地开拓、资源配置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对中国民族工业造成很大的竞争压力。

但与跨国公司合作和进行公平竞争,有利于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

考点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一级基础】

1.评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机遇与挑战并存(“双刃剑”)

(1)积极影响:

①作用: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经济合作,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发展带来了机遇。

②表现:

第一、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第二、它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三、它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各国经济合作。

促进推

 

(2)消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扩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①扩大世界贫富差距: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扩大了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差距。

②风险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加剧原因

原因

2.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及其原因:

(1)实质: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经济运动。

(2)原因: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①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

②掌握了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

③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

④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

 

左右国际经济规则

3.发展中国家对待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

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应该

(1)抓住机遇,积极参与。

趋利避害,防范风险,迎接挑战。

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

(2)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二级拓展】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

【思维拓展】生产全球化是基础,决定着贸易全球化与资本全球化的发展;反过来,贸易全球化与资本全球化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全球化程度的提高。

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1.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一级基础】

(1)世界贸易组织的性质和作用

①性质:

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多变贸易组织。

它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②作用:

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它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2)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有:

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3)我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二级拓展】全面认识非歧视原则

它是WTO的基石,是各成员平等地进行贸易的重要保证,也是避免贸易歧视、贸易摩擦的重要基础。

它主要通过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原则来体现。

2.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2)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及其意义:

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这种格局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全方位——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对所有国家进行开放;

宽领域——对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市场,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等广泛领域对外开放;

多层次——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发区、沿海、沿江、沿边、内陆中心城市等多种形式对外开放。

这种开放格局必将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

【名词解释】开放型经济与外向型经济

开放型经济与外向型经济不同在于:

外向型经济是以出口导向为主,开放型经济则以降低关税壁垒和提高资本自由流动程度为主。

在开放型经济中,既出口,又进口,基本不存在熟重熟轻的问题;既吸引外资,也对外投资,对资本流动限制较少。

①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我们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②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

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4)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

①“走出去”的内涵:

指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②要求:

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

(5)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①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

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二级拓展】

1.辩证认识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的关系。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不能简单地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

【规律总结】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考查角度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一般立足两个角度来考查,一是通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认识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措施。

二是立足国家角度,结合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认识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措施。

从命题方向看,主要有两种题型,一种是评析类,对具体案例的评析;一种是措施类,分析“走出去”战略的具体措施。

四.易错点

易错点1:

 混淆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2012·广州模拟]中国虽与南非世界杯无缘,但“中国制造”并未缺席这届世界杯。

南非世界杯赛场上随处可见“中国制造”的产品,令人难忘的呜呜祖拉,还有哨子、国旗、假发、手环、头巾、座椅等。

这主要体现了(  )

A.生产全球化B.贸易全球化C.资本全球化D.消费全球化

易错点2:

 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理解不清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