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西模拟试题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597040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西模拟试题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铁西模拟试题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铁西模拟试题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铁西模拟试题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铁西模拟试题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铁西模拟试题一.docx

《铁西模拟试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西模拟试题一.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铁西模拟试题一.docx

铁西模拟试题一

2012年中考适应性测试

(一)

语文学科

 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须用0.5mm黑色字迹签字笔在试卷规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和考号。

2.考生须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能在本试卷上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卡交回。

4.本试题包括三道大题,27道小题,共8页。

如缺页、印刷不清,考生须声明。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豁达(huò)琴弦(xián)诅咒(zhǔ)稍纵即逝(jì)

B.奔丧(sāng)窥伺(sì)誊顾(juàn)束手无策(shù)

C.曹禺(yú)陨落(yǔn)厮守(sī)韬光养晦(huì)

D.狞笑(níng)峰拥(fēng)掩映(yìng)心急如焚(fén)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思想者与无知者的差别或许就在一本书。

一本书所产生的精神距离是无法测量的。

思想者的沉默,本身就______着一种精神力量,而无知者越是_______,就越发______出其内心的苍白。

但是读书并不意味着______,阅读是一种内在的精神仪式,它的存在不依赖于外在的表演。

A.昭示喋喋不休暴露手不释卷B.宣扬口若悬河流露学而不厌

C.预示滔滔不绝表明爱不释手D.暗示津津乐道表现孜孜不倦

3.下面画线句有一个有语病,请找出来并将改正后的句子写下来。

(2分)

按照市教育局要求,4月1日下午,①全市中小学都要统一组织召开家长会。

家长会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内容:

②传达省市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学校落实各项规定后的具体安排情况;学校给家长提出的建议或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

第______句:

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空城计》节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

B.《日出》的作者是现代作家曹禺。

课文节选部分主要表现黄省三和李石清、潘月亭之间的冲突。

C.《马说》《陋室铭》《送东阳马生序》中,“说”“铭”“序”分别表示古代的一种文体。

“说”是叙事兼议论,“铭”一般是用韵的,“序”是临别赠言。

D.山水田园诗如一幅优美的画卷,如东晋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次北固山下》等都让人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5.走近名著(3分)

⑴根据要求填空(1分)

没半碗饭时,只见远远地一个汉子挑着一副担桶,唱上冈子来,唱道: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那汉子口里唱着,走上冈子来,松林里头歇下担桶,坐地乘凉。

众军看见了,便问那汉子道:

“你桶里是甚么东西?

”那汉子应道:

“是白酒。

”众军道:

“挑往那里去?

”那汉子道:

“挑出村里卖。

”众军道:

“多少钱一桶?

”那汉子道:

“五贯足钱。

”众军商量道:

“我们又热又渴,何不买些吃,也解暑气。

这段文字出自《水浒传》,是“_________________”故事中的一段描写。

⑵.下面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拥有了第一辆真正属于自己的车后,非常激动,把买车的这天定为自己和车的生日。

B.鲁宾逊在荒岛上生活28年后,因帮助一个船长制服叛变的水手,得以乘船返回自己的祖国。

C.《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本是仙界的天蓬元帅,因蟠桃会失手打碎琉璃盏被贬下凡。

D.《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

小说讲述的是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的经历。

6.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12分)

⑴.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__。

⑵.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

⑷.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⑸.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⑹.________________,白露为霜。

⑺.__________,__________,照无眠。

⑻.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

⑼.江山如此多娇,                  _。

⑽.___________________,不见曦月。

⑾李商隐《无题》中的“       __    _,      _____   ”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异曲同工之妙。

7.选出对李贺的《雁门太守行》赏析有误的一项()(3分)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A.诗人借乐府旧题描绘了将士们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赞颂了将士们战斗的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B.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显示了守城壮士的雄姿。

C.第三四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D.诗人追求语言的峭奇,用色彩斑斓的词语去表现紧张悲壮的战斗场面,构思新奇,想象丰富。

8.综合探究(4分)

材料一:

降雪对大气细菌粒子浓度和粒数中值直径有明显减小作用,且大气细菌粒子越大,被降雪清洗减少的作用就越强。

材料二:

材料三: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

朔风吹雪飞万里,三更蔌蔌呜窗纸。

——陆游

⑴.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分)

⑵.根据材料三的内容,补写下面的对联。

(2分)

上联:

南国好雨丝丝润万物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选文,完成9—13题。

(17分)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

仲孙它谏曰:

“子为鲁上卿①,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②以子为爱③,且不华④国乎!

”文子曰:

“吾亦愿之。

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

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

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文子以告孟献子⑤,献子囚之七日,自是,子服⑥之妾不过七升之布⑦,马饩不过稂莠⑧。

文子闻之,曰:

“过而能改者,民之上也。

”使为上大夫。

(节选自《国语・季文子以德为荣》)

【注】①上卿:

古代最高的官衔。

②其:

表推测,“也许,大概”的意思。

③爱:

吝啬。

④华:

使……有光彩。

⑤孟献子:

仲孙它之父。

⑥子服:

仲孙它。

⑦七升之布:

指粗布。

⑧稂莠:

杂草。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⑴至若春和景明()

⑵微斯人()

⑶妾不衣帛()

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人其以子为爱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B.马不食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C.而我美妾与马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D.使为上大夫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⑴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⑵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12.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

13.乙文中的季文子在思想上与范仲淹有什么相同之处?

请结合乙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二)阅读选文,完成14——20题(23分)

蒲公英飘过盖尔坝

松雪

①盖尔坝位于大巴山的深处,交通闭塞。

大四时,宋英梅到某电视台实习,跟随摄制组来到盖尔坝。

当宋英梅看到衣着破旧的孩子,半边土坯半边厚油布遮挡的房屋,再看到屋子里漏汤缺口的铁锅,她被震撼了,他们甚至没有一口完好的烧饭的锅!

这里的山民祖祖辈辈蜗居于此,没有几个人走出过大山,他们完全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②为了安全起见,拍摄现场被围了起来。

隔着木栏杆,一群孩子好奇地看着他们。

他们不过六七岁,有的背着柴,有的背着草筐,还有的背着更小的孩子。

宋英梅心里一酸:

这大山像是被世界遗忘的角落,可是,孩子们不该被遗忘!

③宋英梅微笑着走到栅栏边,从口袋里摸出几块巧克力,对他们说:

“这是甜飞机。

”说着,她一扬手,巧克力划着弧线飞了出去。

几个抢到糖果的孩子高兴极了,揭开糖纸,小心地用舌头舔着。

一个跛足女孩什么都没抢到,她弯下腰,小心地捡起巧克力糖纸,闻闻,然后将它叠起来放进自己的衣袋。

宋英梅抱歉地看着她,她冲宋英梅笑笑,从筐里取出一束蒲公英送给宋英梅。

④宋英梅给男友打电话,让寄些巧克力过来,越快越好,越多越好!

几天后,包裹到了。

宋英梅几乎没有让一个孩子失望。

得到三块巧克力的跛脚女孩阿青兴奋地对她说:

“阿姨,这糖能治病,对不对?

我妹妹吃了,这两天没有昏倒。

”她说妹妹低着头数蚂蚁会昏倒,下地割草也会昏倒。

宋英梅吃惊地张大嘴巴,她明白,那是营养不良和严重的低血糖。

阿青再来,宋英梅就悄悄多给她几块巧克力。

⑤剧组拍摄完毕,就要撤离了。

孩子们对宋英梅依依不舍,阿青甚至哭了。

宋英梅拍拍她的肩,说自己还会回来。

⑥宋英梅果真又回来了。

毕业后她做了一家旅游杂志的记者,走访名山大川,看沿途风景,用文字记录。

再次来到盖尔坝,宋英梅背着重重的背包,装了十来公斤糖果。

⑦山里的孩子们远远地看着她。

等她走到近前,他们突然欢呼着朝她冲了过来。

宋英梅被孩子们簇拥着拉进村子,村长得到消息,亲自来迎接她。

⑧宋英梅住进了村长家最好的房间。

一个又一个山民来拜访,带着自家捡的毛栗子。

村长的老母亲拉着宋英梅的手说:

“菩萨保佑你长命百岁。

”住在村子里好几天,宋英梅走访了许多户人家。

她惊讶地发现,许多人家墙上竟贴满了巧克力糖纸。

“没糖吃,看到糖纸,孩子也会高兴。

”一个山民搓着手说。

⑨因为心里记着盖尔坝的孩子,宋英梅每年都送来糖果和书籍。

为了便于孩子们将她和别的驴友区分开,她每次进山都在背包上插一面旗子。

旗子是她自己做的,还亲手画上一朵盛开的蒲公英。

所以,只要孩子们远远看到背包上插着蒲公英旗子的人,就知道是她来了,都欢呼着朝她跑去。

为了享受这份热情,宋英梅有一年曾三次来到盖尔坝。

⑩可惜没多久,宋英梅出国了。

十多年来,她一直没忘记深山里渴盼着她的孩子们。

回国后她第一件事就是去盖尔坝。

令宋英梅没想到的是,盖尔坝变化很大,不仅修通了公路,还开发了旅游区。

她发现旅游区处处都是“蒲公英”标志。

而各种旅游纪念品,不管是背包还是手工艺品,也都印着一朵菊黄色的蒲公英,和她当年在旗子上手绘的蒲公英一模一样!

⑾她找到旅游管理处的人,打听为什么旅游区都用蒲公英做标志。

“好像是为了纪念一个姓宋的女孩。

这蒲公英是无数颗种子,落到哪儿都能生根发芽。

”管理人员感慨万千地说。

⑿宋英梅缓缓转过身,嘴角露出微笑。

⒀沿着公路往前走,是一个又一个小店。

她看到了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

那个手指灵活正编织手工艺品的女孩是阿香,那个长成大小伙子认真在木头上刻着地图的男孩是三娃,那个戴着眼镜的大学生模样的跛脚女孩叫阿青……

⒁宋英梅停在阿青的面前,突然想起第一次看到她的情景:

她没有得到巧克力,只好将糖纸叠起来放进衣袋,可是,回过身,她却取出一大束金黄色的蒲公英递给她。

回想起来,那花美极了,美得就像现在盖尔坝的孩子们……

(选自《微型小说》2011年第20期,略有改动。

14.选文具体写宋英梅三次来到盖尔坝,盖尔坝给她留下了不同的印象,请根据提示填写。

(4分)

时间

大四时

A

B

印象

C

D

开放

15.选文第①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3分)

16.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宋英梅心里一酸:

这大山像是被世界遗忘的角落,可是,孩子们不该被遗忘!

17.体会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

几个抢到糖果的孩子高兴极了,揭开糖纸,小心地用舌头舔着。

18.“蒲公英”作为线索在文中多次出现,请体会下面不同句中的“蒲公英”所蕴含的感情。

(3分)

⑴她冲宋英梅笑笑,从筐里取出一束蒲公英送给宋英梅。

⑵旗子是她自己做的,还亲手画上一朵盛开的蒲公英。

⑶各种旅游纪念品,不管是背包还是手工艺品,也都印着一朵菊黄色的蒲公英。

19.第⒀段中的“熟悉而又陌生”是否矛盾?

为什么?

(3分)

20.结合全文看,题目“蒲公英飘过盖尔坝”还有什么深层含义?

(3分)

 

(三)阅读选文,完成21—26题(20分)

用文学的眼光

朱元昌

①据说从前在日本,有一个画家画了一幅立轴,画面上是疏疏朗朗的三粒豆,标价为六十元。

一个商人看见了,惊叹道:

“这种豆真稀奇,一粒就值二十元!

②又传说英国大诗人拜伦的葬礼在伦敦举行的时候,伦敦街上的商人们远远望见了送葬的群众队伍,羡慕惊叹之余,竟私下打听:

“诗人到底是做什么生意的人?

③我们当然可以将这两则逸事当笑话来读。

但如果撇开这一层不谈,这两则逸事揭示了什么问题呢?

这就是用世俗的功力的眼光看待文学艺术往往是非常可笑的,轻则无知,重则亵渎;对于文学艺术作品,应该用艺术的审美眼光来观照。

④文学阅读中的“功利心”“铜臭味”自古就有。

有人根据杜甫的诗句考证出唐代的酒价是一斗三百文钱。

对此,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嘲讽说:

“杜诗‘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遂据以为唐时酒价;崔国辅诗‘与沽一斗酒,恰用十千钱’。

就杜陵沽酒处贩酒,向崔国辅卖,岂不三十倍获息钱耶?

”认为这种读法“酸迂不通”。

⑤“恰有三百青铜钱”也好,“恰用十千钱”也好,表现的是人物的豪爽大气,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不宜坐实价格,斤斤计较。

⑥对于这种“酸迂不通”的读法,虽然自古嘲笑不断,但时至今日,也并未绝迹。

有人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卷我屋上三重茅”句,竟然说“屋顶的茅草有三重,这是表明老屋的屋顶加盖过两次。

一般地来说,一重又四、五寸厚,三层便有一尺多厚。

这样的茅屋是冬暖夏凉的,有时比起瓦屋还要讲究”。

这种“读法”不是出于无知就是出于别有用心,被人作为笑料实在也是理所当然的。

⑦应该怀有一颗诗心,把文学当做文学,用文学的眼光看待文学作品。

⑧拥有文学的眼光,我觉得最要紧的,是融入情感和发挥想象。

⑨拿诗歌来说,从本质上,它是抒情的艺术。

好的诗歌,正是一种灵魂的叙事、灵魂的咏叹,所谓“情动而辞发”。

作为读者,就需要“用心”、“用情”,通过语言形式这一“桥梁”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触摸作者的灵魂,实现心与心的对话,灵魂与灵魂的交流。

⑩除了“交心”,除了融入感情,还需要发挥想象,“通视万里,思接千载”。

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艺术的创造;同样,没有想象,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学阅读与文学欣赏。

想象,让读者和作者走到一起,倾心交谈,无所阻隔。

⑾中国古典诗词以精练文字传达深厚意蕴,常常“言简而意赅”,“言近而旨远”,甚或“言在此而意在彼”。

这就需要读者运用生活积累、知识积累,设身处地,尽力发挥想象,深入体验作者或作品所创造的人物的情感。

古人说得好:

“人与事接,则境生;身与境接,则情生。

”“身与境接”,除了想象,别无他途。

宗白华的《诗》是这样写的:

“啊,诗从何处寻?

细雨下,点碎落花声!

在微风里,飘来流水声!

在蓝天空末,摇摇欲坠的孤星!

”欣赏这首小诗,就需要我们设身处地,“身与境接”,沐浴“细雨”、“微风”,谛听“落花”、“流水”的声音,或飞身天末,感受“摇摇欲坠的孤星”。

只有这样,才能感受诗意,感受美好。

⑿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说,阅读时“一种崇高的智力的锻炼”,“我们必须踮起足尖,把我们最灵敏、最清醒的时刻,献予读者才对。

⒀确实,如果说阅读是一种“智力锻炼”,那么,首先需要锻炼的就是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发挥充分的想象。

——选自《语文报》初一版2012年第10期

2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分)

22.选文第④⑥两段都列举了对杜甫诗解读的例子,能否调换顺序?

为什么?

(3分)

 

23.阅读选文第⑾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表格。

(4分)

提出观点

提出欣赏古典诗词应设身处地、发挥想象的观点。

分析论述

A

论证方法:

B

C

论证方法:

D

24.选文第⑾段中加点词语“这样”指代什么?

(3分)

25.下面各项中对选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商人们读诗读出的是钱,所以商人欣赏不了文学艺术。

B.从杜甫诗句“恰有三百青铜钱”中可以看出杜甫很富有,为人也很大方。

C.以世俗功利的眼光来看待文学艺术可以读出作品的现实意义。

D.文学艺术的创造离不开想象,文学阅读和欣赏也离不开想象。

26.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谈谈下面这段文字该如何欣赏。

(4分)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朱自清《春》

三.写作(60分)

27.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又一个春天如期而至。

红花、绿草、春风、阳光再一次在春的怀抱里尽情地欢笑,让世界多了一份难得的美丽与活力。

有爱,这个春天不孤单,这个春天最亮丽,让爱在春天里弥漫。

请以“让爱在春天里弥漫”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

③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二)请以“有一种_______叫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

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2012年适应性测试

(一)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C2.A3.②;传达省市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规定4.D5.⑴智取生辰纲⑵C6.⑴到乡翻似烂柯人⑵闻道龙标过五溪⑶造化钟神秀⑷折戟沉沙铁未销⑸何当共剪西窗烛⑹蒹葭苍苍⑺转朱阁,低绮户⑻其不善者而改之⑼引无数英雄竞折腰⑽自非亭午夜分⑾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7.C8.⑴降雪可以净化空气,减少空气污染。

⑵北方瑞雪纷纷飘千里

二.阅读理解

(一)9.⑴日光⑵没有⑶穿10.A11.⑴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

⑵我听说可用德行荣誉给国家增添光彩的,没有听说能用妾和马来给国家增添光彩的。

12.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

13.季文子与范仲淹都有忧国忧民的思想。

季文子身为国相,心系百姓,体恤民生疾苦。

因为“人之父兄”“食粗而衣恶者犹多”,自己就“妾不衣帛,马不食粟”。

这就是季文子忧国忧民思想的具体体现。

(二)14.A毕业后B回国后C贫穷D热情15.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下面写宋英梅帮助盖尔坝的孩子作铺垫。

16.心理描写,写出宋英梅对孩子们的同情,表现出她的责任感。

17.动词(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孩子对糖果的吝惜,侧面写出盖尔坝的贫穷。

18.⑴表达小女孩对宋英梅的感激之情。

⑵表达宋英梅对盖尔坝孩子们的关爱。

⑶表达盖尔坝人对宋英梅的感恩之心。

19.不矛盾;熟悉是因为宋英梅多次来到盖尔坝,了解这些孩子。

陌生是因为孩子们长大了,这里发生了变化。

20.蒲公英象征着无私的爱,宋英梅在盖尔坝播下爱的种子,已经在孩子们心里生根发芽。

(三)21.对于文学艺术作品,应该用艺术的审美眼光来观照。

22.不可以;第④段写的是一个古人的解读,第⑥写的是一个今人的解读,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与第④段开头的“自古就有”相对应。

23.A引用古代名言B道理论证C列举欣赏宗白华诗的例子D举例论证24.欣赏这首小诗,就需要我们设身处地,“身与境接”,沐浴“细雨”、“微风”,谛听“落花”、“流水”的声音,或飞身天末,感受“摇摇欲坠的孤星”。

25.D26.融入感情、发挥想象。

带着对春花的喜爱之情,想象着来到桃树、杏树、梨树下,眼前是鲜艳的花儿们争先恐后地开放的姿态。

三.写作(60分)

类别

项目

一类文

60——55

二类文

54——49

三类文

48——43

四类文

42——37

五类文

36分以下

 

切合题意

思想健康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切合题意

思想健康

中心明确

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

基本合题意

中心较明确

内容较具体

感情较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欠明确

内容不具体

文不对题

不知所云

语言流畅

没有语病

语言通顺

偶有语病

语言较通顺

语病不多

语言不通顺

语病较多

语病严重

文理不通

结构讲究

条理清楚

结构完整

条理较清楚

能分段

条理较清楚

结构较混乱

条理不清楚

结构混乱

不能完篇

说明:

1.书写工整美观,无涂抹现象加3分,加到满分为止;涂抹严重,字迹潦草扣2分。

2.漏写题目扣2分。

3.错别字:

每三个字扣1分,扣到3分为止。

4.标点符号一逗到底,字数不够,扣2分。

附译文:

季文子任鲁宣公、成公的国相,但家中没有穿丝绸衣服的妻妾,厩中没有吃粮食的马。

仲孙它劝季文子:

“你是鲁国的上卿,做过两世君王的国相,你的妻妾不穿丝绸,马吃不到粮食,人家可能会以为你吝啬,而且也不给国家带来光彩!

”季文子说:

“我也希望妻妾穿丝绸,马吃粮食。

然而,我看到老百姓他们的父兄吃的是粗食,穿的也很差,这样的人还很多,我因此不敢那样做。

别人的父兄吃得粗穿得差,而我却给妾和马那么好的待遇,恐怕这就不是国相该做的事!

况且我听说可用德行荣誉给国家增添光彩的,没有听说能用妾和马来给国家增添光彩的。

   季文子把这件事告诉孟献子,献子将儿子关了七天。

从此以后,子服它的妾穿的都是粗劣的布衣,喂马的饲料都不过是杂草。

季文子知道这件事后,说:

“犯了错误能及时改正的人,就是人上人了。

”于是让子服它做了上大夫。

2012年4月19日星期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